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泉州开展“海上丝绸之路”专题集邮的回顾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泉州有427公里的海岸线,有数千年的优良航海传统,造船业兴盛发达。泉州自古就是东西方文明的聚集地和交汇点,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还是郑和第五次下西洋的起锚地及多次下西洋的途经地,具有悠久的对外交流史和灿烂的港口文化。泉州出土的宋代古船的荣登“国家名片”(邮票),化腐朽为神奇,恢复青春活力,重新扬帆起航,穿越海洋,驰向世界!这美妙的境界,正是泉州“扬起改革开放风帆,重振刺桐古港雄风”的真实体现。邮政部门注重开发“海丝”邮品,泉州邮协在全国率先举办“海丝”邮展,编组首部“海丝”邮集,都对宣传“海丝”文化及泉州申报“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世界文化遗产起到极好的宣传作用。 “海丝”邮展 连办四届 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很重视海外交通史的研究和“海丝”史迹的保护,建立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海交史研究成绩斐然,得到海内外同仁的推崇。这也启发了泉州集邮界,认为海交史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集邮专题,上世纪80年代,几位邮协骨干便着手搜集相关资料和邮品,酝酿编组一部海交史邮集。 专管海外贸易的外事机构“泉州市舶司”设置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十月初六,至1987-11-26日满900周年。为纪念这一见证泉州“海丝”繁荣发达的日子,11月25日至28日,由泉州海关、海交馆、市邮协主办的全国首次“海上丝绸之路”集邮展览,作为泉州市舶司设置900周年纪念活动之一,在市工人文化宫隆重举行。邮展共展出400个贴片,除回顾我国古代海上交通的盛况外,还用大量的实寄封反映泉州在改革开放的热潮中所取得的成就,受到海关总署、国家旅游局、外经贸委领导和与会中外海交史专家的赞许,也使我国集邮界首次编组“海丝”专题邮集积累经验。 1991年2月16日至18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团来泉州进行考察活动之际,市委宣传部、市邮协再次举办“海上丝绸之路”专题集邮展览,展品由陈祖望、陈松龄、王贞才、陈锦章等4位理事联合提供,共展出76框300多个贴片,有1000多枚邮票、100多个实寄封及考察队莅泉纪念封。 这次邮展的主题是:缅怀先辈对世界文明作出的伟大业绩,发扬继往开业的精神,促进泉州对外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增进泉州与各国人民的友谊,重振丝路雄风,建设繁荣富强的新泉州。 邮展由7大部分组成,翔实地展现“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通商通航、发展变化及对“海丝”沿途各国产生的影响:1、胜地风华存梓里,海交史迹映温陵;2、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船通异域;3、九州何远处,万里若乘风;4、风樯舶影映刺桐,涨海声中万国商;5、科技融四海,人文汇五洲;6、丝路联友谊,鱼雁传亲情;7、对外开放展新姿,古城泉州奋振兴。 精美的邮品让观众大饱眼福,非凡的史迹,激励今人重振丝路雄风。三天展览期间,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观众。以总协调人迪安博士为首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丝”综合考察队全体成员也于17日上午前来观看,予以高度评价,并题签留念。 2003年2月15日元宵佳节,泉州举办中国闽南文化节暨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为配合万维生邮票艺术馆的开馆,市邮政局、市邮协在该馆一楼举办“海上丝绸之路泉州”集邮展览,展出《侨批》、《光明之城》、《邮票上的泉州》等邮集53框,对正在申报的“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世界文化遗产起到极好的宣传作用。 2005年6月28日,《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首发式在泉州酒店举行,并举办第四届“海丝”邮展。展出《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华侨》、《名人与泉州》等8部20框由集。 “海丝”邮集 陇西获奖 1991年8月,全国总工会主办的首届“全国职工集邮展览”在甘肃兰州举行。泉州离休小学教师陈祖望将前两次“海丝”邮展的个人藏品,组编成反映中世纪海交概貌的专题邮集《海上丝绸之路》,经市职工邮协推荐赴西北参展,并与陕西选送的《陆上丝绸之路》邮集同台竞技,交相辉映,双双获镀金奖,一时传为佳话。这部邮集分3章,共计64个贴片。 1、“海上丝绸之路”的船航和港口:中世纪时“海上丝绸之路”从我国的泉州、扬州、广州、明州(今宁波)等港口(明四地设市舶司)出发,东至韩国釜山、日本大阪,南达南海诸国,西出马六甲海峡,经印度洋、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的沿岸诸港,直至地中海的亚历山大港、威尼斯等港埠,在漫长的航线,辽阔的海域中,航行着各式各样的船舶。邮集选取代表性的17枚船邮票,如我国的福建船、江苏船、海南船、日本的遣唐(明)使船、南洋帆船、阿拉伯独桅三角帆船、古罗马商船等,编成中外船舶两个贴片,篇幅虽少,但已可窥其概貌。 “海丝”沿途港口众多,宋元时期,我国商船到过的海外港口,见于史籍的就近百个,邮集主要是依据联合国考察队考察路线及《诸蕃志》、《岛夷志略》等海交史书选取邮品,共选取有关海港的邮品44枚,组成20个贴片。首先突出我国古代四大对外贸易港,其次为沿途的海外35个港口。为了使参观者对航线的港口一目了然,在前言页上刊出联合国“海丝考察路线图”。同时,为了深化主题,还编入来过泉州的明代郑和、元代意大利马可·波罗、摩洛哥伊本·白图泰等航海家邮票。为了紧扣专题,作者尽量选择与海交史有关的地方题材邮票,如喀拉奇的港口,马尼拉的码头、亚历山大的灯塔、威尼斯的海关等。 2、“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贸易往来: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鼎盛,出现了“涨海声里万国商”、“市井十洲人”的繁荣景象。中国的丝绸、瓷器、漆器、药物、铁器等远销海外;海外的香料、珍珠、象牙、宝石等也大量进口,故“海上丝绸之路”也是“香料之路”、“陶瓷之路”。邮集用24个贴片表述了24类商品和7种引进物种的贸易与交流概况,作者尽量选取产地国发行的邮票,如阿曼的浮香、马来西亚的龙脑香木、泰国的宝石等邮票。 3、“海上丝绸之路”的科技文化交流:“海丝”为东西方文明对话之路,因此“海丝”不仅促进东西方物质文明的交流也促进了精神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从而加速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邮集的第三章用18个贴片反映东西方在航海术、天文历法、医学、纺织、艺术、宗教、习俗等18个项目的交流情况,每个项目尽量采用多国邮品,以求较全面地加以表述。如医学这一贴片,不仅选取用有关我国名医孙思邈、李时珍的邮票,以说明日韩曾翻译他们的医学著作,还选用朝鲜的《医方类聚》邮票,因为宋医曾协助朝医编成此书。科技文化交流往往是双向的,如在漆艺方面,唐代的螺钿制漆技法传入日本,促进日本漆艺的发展。其后,日本创制的泥金画技法传入我国,又增加我国漆艺的新品种。对此,作者采用中日漆器邮票加以展示。 在泉州正在申报“海丝”“世遗”的今天。拓展“海丝”专题邮集更有现实意义。虽说这一专题涉及多种学科,各国直接发行此专题的邮品不多,编制成集有一定难度。但由于海交史的内涵丰富,开拓这方面的专题潜力,如可以时间上编制海交断代史专题邮集,从地域上编制区域专题邮集,或从东西方交流的某一方面编组邮集。泉州1991年编组的“海丝”邮集,只是一种尝试,邮集的尝试和高度还不够,邮品多样化尚欠缺。后因作者病故,邮集易手转让,承接者以该集参加97省邮展获铜奖,今后尚有待继续发扬光大。可喜的是,泉州邮坛又涌现几部“海丝”题材的新邮集,如市老年邮协李泰山的《光明之城》、《华侨》,胡小霖的《泉州港桑》等。其中《光明之城》以“得天独厚艰苦拼搏塑就东方大港”和“桑沧巨变非凡创造重建光明之城”为上下两篇,规模达5框80个贴片。“侨批”及反映泉州风士人情的邮集也属“海丝”邮展征集的范畴。 “海丝”邮品 丰富多彩 近年来,邮政部门加大对泉州题材邮品的开发力度,以丰富多彩的邮票、明信片、邮戳、企业金卡、邮资封、纪念封等邮品为媒介,宣传泉州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积绽,透过举办邮票首发式和邮件传递形式,提高泉州的知名度。这些邮品都与“海丝”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也是编组“海丝”邮集的绝佳素材。 1985年7月11日,邮电部发行《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纪念邮票1套4枚,泉州市邮电局印制极限明信片1套5枚。 1987-11-26日,泉州市邮票公司发行“中国泉州市舶司设置900周年”纪念封、丝绸封各1枚,刻纪念戳1枚。 1990年11月1日,泉州市邮电局刻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全国风景名胜区的风景日戳11枚:开元寺、天后宫、九日山、安平桥、洛阳桥、清净寺、灵山圣墓、崇武古城、老君造像、郑成功墓、清源山等,并印制风景戳封。 1991年2月16日,泉州市邮票公司发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丝考察团抵泉”纪念封1枚,刻纪念戳1枚。 1992年10月2日,邮电部发行《妈祖》邮票1套1枚,泉州市邮电局发行“泉州天妃宫”手绘封1枚。 1994-12-15日,邮电部发行《中国古塔》邮票1套4枚,其中第2枚为泉州开元寺镇国塔。在泉州工人文化宫举行邮票首发式,市邮电局刻制开元寺临时邮戳1枚。 1999年9月4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福建风光》邮资明信片1套10枚,其中第5枚为泉州东西塔。在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举行首发式,市邮政局刻制东西塔风景日戳和纪念戳名1枚。 2000-10-11日,国家邮政局发行《木偶和面具》特种邮票1套2枚,其中第1枚为泉州木偶。在丰泽商城举行邮票首发式,市邮政局启用“泉州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等7枚宣传戳。 2001年11月8日,国家邮政局发行《古代帆船》特种邮票1套2枚,其中第1枚为泉州宋代古船。在泉州海交馆举行邮票首发式,市邮政局启用后渚港临时邮戳1枚、泉州港风景日戳12枚;后渚港(宋代沉船)、法石港(真武庙)、洛阳港(洛阳桥)、蚶江港(六胜塔)、祥芝港、永宁港(姑嫂塔)、深沪港(崇真殿)、福全港、围头港、金井港、石井港、安平港(安平桥)。 晋江市邮政局同日启用风景日戳6枚:草庵摩尼教遗址、陈埭回族史馆、安平桥、龙山寺等。 2001年12月8日,国家邮政局发行《安平桥》普通邮资明信片1套1枚,晋江市邮政局启用安平桥风景日戳和宣传戳1枚。 2001-12-13日,国家邮政局发行《郑成功收复台湾340周年》纪念邮票1套3枚,在南安市举行邮票首发式。 2003年2月15日,泉州刻制第二届“海丝”文化节邮展纪念戳1枚。 2005年4月18日,仿古帆船“绿眉毛”重走郑和路抵达泉州,泉州启用“海上丝路泉州扬帆”活动纪念戳1枚。 2005年5月21日,晋江市陈埭镇举办“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年集邮展览”,陈埭邮政分局刻制一枚以郑和指挥船为主图的纪念戳。 2005年6月28日,国家邮政局发行《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一套3枚,另发行小型张1枚,泉州、长乐、南京等地举办邮票首发式。 郑和舟师频繁辗转泉州,至今留下不少史迹,圣墓行香、清净寺礼拜、奏修天妃宫、九日山祈风等处已入选“风景戳”,而接官亭与郑和堤(惠安百崎)、琅山三宝宫(惠安东园)、深沪三保街(晋江)、青阳石鼓庙、《郑和航海图》(图中所示当时隶属泉州的地方有8处)、明代来华的锡兰侨民“世氏史迹”等与郑和下西洋有密切关系的文物史迹尚有待开发成邮品。 对泉州开展“海上丝绸之路”专题集邮的回顾是件有意义的事,由于本人学识有限,囿于见闻,肯定会有遗漏和错误,敬请邮人指正和补充。 (作者单位:泉州市集邮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