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八行”是商业网络中的组成部份,在商品流通中起了桥梁的作用,不独泉州有这种行业,省内外市镇也普遍存在。
由于商品流通的重要,在民间,历史上形成了一条条互相连接的商品流通的渠道:产品除生产者直接销售与顾客外,大量通过批发商、零售商(包括代销店和生产者自设的商业机构等)、行商,其中还有中人(经纪人)穿插其间以及本文要概述的“九八行”
“九八行”和中人主要业务都是不购货销售,只是为客户介绍商品的买与卖,从中赚取佣金的。有介绍买卖双方直接见面做生意的,有代购代销而买卖双方不见面的。中人一般是个人奔走接洽,无须店屋与资金,活动范围狭小(有的中人也兼做买卖,看到有好利可图的,就自己买下来出售)。“九八行”活动范围广,跨县跨省,有店屋、货栈(仓库),雇佣工人,需一些资金。它每做成一笔生意,就按成交额向货主抽取百分之二的佣金,货主实得百分之九十八,所以叫“九八行”。这大概是古老的规矩。但“九八行”是俗称,正名是“牙行”、“经纪行”,别的地方也叫“办庄”。实际上“九八行”的经营很灵活,佣金也有少于百分之一的;有的暗中赚取客户的货价,如抑低货主货物的售价,抬高代销货物的价格,或以欺骗的手段升降货物的等级等等方法,获取更多的利头(正派的商人则不愿意这样搞,因为保持商业信誉,经营才能长久而且兴旺发达;弄虚作假,总会有朝一日被人发觉,生意就做不开甚至关门大吉了)更有看到有厚利可图,自己把托销的货物买下来(对客户仍说代销),待涨价时售出。这一行业除专营的外,也有商行兼营的。
泉州商店的招牌,没有写“九八行”的。如鱼牙行只写“鱼行”;内地来泉州开设的称“上下水行”大概是这种行业资金不多,要周旋于买卖双方,仰人鼻息,商业地位不高,所以不明白写出。
下面就谈谈泉州几种“九八行”的概况。
一、上下水行
这行业是泉州所属南安、安溪、永春、德化等县内地人来泉州开设的,为他们家乡代销代购贷物。因为运送货物往来,大量用溪船,所以取这个名。
泉州是晋江流域、全国著名侨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物资集散地,历史悠久。内地各县土特产如瓷器、竹木、柴炭、土纸、香菇、笋干等等,都运进泉州销售,而当地群众所需的外地物产,生产资料,又仰给于泉州。如生产者或商人自己运货来泉州销售,因人地生疏,一时不可能找到买主;或找到买主,也可能因欺生而被抑低价钱。购货则不明哪一家价格公平合理有信用。还有一项重要的事,就是赊挂。旧社会,商场间往来很多是挂帐的,到一定时间结帐会清款项;成宗货物售出要得现金不那么容易,因资信情况不熟悉,放帐又担心讨不回;要赊回头货又挂帐无门。内地需要在泉州有长期的代销代购机构,这完全是客观实际决定的。有条件的内地人看到这是一条生财的道路,于是就来泉州开起上下水行来。据行中人回忆,曾开设了数十家,还组织有“上下水行同业公会”。店址都在新桥头,南门土地后,富美等地。那些地方临近晋江,便于溪船的装卸货,省时又省费用。
这行业较有名是“乾茂”号、“玉记”号,“义隆”号等。乾茂号是南安洪濑人戴金星开设的。戴在南安洪濑、琉塘、芸美各开设一家商店。他在泉州开上下水行,为客户也为自己的商店销售和采购货物。“玉记”号系永春人薛初所设。“义隆”号为南安人黄所所开设。
此外还有安溪人刘维传经营的“泉大”号,陈文士的“集益”号,南安陈炽通的“鸿义”号,陈双全的“泉兴”号,陈乌斗的“大成”号,戴永远的“泉顺”号等等,永春刘克玉的“永安”号,有一家叫“泰丰”号,是南安县溪美几家商号(义美、宏美、仁美、锦发、仁记等)联合经营的,负责人黄则放。
还有内地来泉州经营土特产的,如德化人温联辉的“三义辉记”号,出售纸、竹、笋干;安溪人许朝兴、谢金来经营的“安大”号;永春林世月、吕清先等数人经营的“中南”号,出售土纸、香菇、笋干,永春许观庆、许雄龙、许晋泽等经营的“三友”号,出售土纸、竹叶、柴米,等等。这些商号多兼营代销代购的。
上下水行都是内地人经营,因泉州人对内地商号的资信情况不甚了解,有业务关系就会有赊挂,担心发生拖欠不还的事。内地人做自己家乡的生意,情况了解,可以放手经营。当然,旧社会每年总有经营失败的商号关门大吉,放帐的商号就讨不回一部份欠款(甚至全部);如是一家大商户破产,有的会拖累几家商号也开不了店门。上下水行也会碰上收不回的呆帐。
上下水行是怎样经营的,请看“乾茂”一家的情况,就知其大概。它在每隔一定时间,就向关系户送出行情单,报告有关商品的时价,并作市情分析:何项货源有限,市价看涨,欲购从速;何项市场紧俏,可卖好价,速运货应市……。行情单给客户做买卖很大帮助,对交情好的大户更会及时告知市情,以此兜住主顾,“早晚市价不同”,行情单只是作为一种重要参考,一切是在发生买卖时为准。客户来了,招待膳宿;大户老板光临,加上酒莱招待,务使宾至如归。招待费自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客户自然也知道,受热情招待总比被冷淡好,客户的开销横竖可以在消费者身上取得。
内地货物来,“乾茂”就为其联系买主,有的是事前早联系好了,货来就拨出;一时卖不出,就寄客栈待售。卖价主要是由货主根据市情决定的,碰到价钱不好也暂寄栈。寄栈要交费。货物成交,“乾茂”只抽取佣金不及百分之一。说起来是很微薄的,但它可从货价方面做手脚,比如可以卖一元的,只给九角八分。除了代销外,还有代购的,也可以从中获利。
内地客户并没有经常来,货物由溪船配来,需要购回的则写在字面上,上下水行代购后也由溪船运交,买卖双方不直接见面,当然就好于中取利了。即使客户自己来,它也是照赚无误。比如代购,上下水行是与泉州郊行(批发商)熟悉的,它知道应找某一家较公平合理,且能给予照顾,它赚了货价,即使客户自己采购也是不会较便宜的。它在代销、代购中购取货价,客户是难以找出岔子的。代销代购每次都是成宗的,所以上下水行的利润也不少。
“乾茂”在代客采购是认真负责的。如面粉会有破包,装和卸就会漏出而损失,对内地客户不利。因此它在代购面粉时,总要叫学徒到郊行挑选,破包就挑起,郊行是不让人挑选的,剩下的净是破包,谁要呢,但“乾茂”的学徒恪守老板的交代,出货时总是设法将破包挑出。这一项要是内地客户亲自采购也是难以办到的,因而“乾茂”深受内地客户信赖。
内地客户与上下水行业务往来一般是记帐的,到一定时候会帐,年终结帐,欠款要清还,所以年终叫年关,生意做不好,或资金短少,或花销过度的商号,这个关就不容易过了。年终无力清还帐款(即使是一部份),资信就大受影响,新年,人家就不肯大数目放帐了,生意就难做,甚至要收盘。而上下水行和郊商以及买主也是帐目往来,一定时候付现金,年终同样要过关。
上下水行的经营也不全是被动的,不是等待内地客商货来才卖货,内地需要货物才代购。它也接受买主的委托,组织内地的货源来供应;也接受滞销货向内地客户推销。看到有好利可图,也把急欲销售的货物先购买起来,获取较多的利润。
“乾茂”雇有伙计和学徒。抗战前伙计每月工资十余银元。学徒按月给些零用金,由店供给膳宿,待遇跟一般商店一样,农历七月普渡和十二月都发双薪,年终再给花红。老板管理是严格的,店中人员须在店住宿,白天营业时间不准读书读报,不准嘻嘻哈哈谈天说地,客来要热情接待,热情为客户办事。
二、鱼行
鱼行的正名是鱼牙行,专门为海边鱼主代卖鲜鱼而赚取佣金,自己不购鱼出卖,是地地道道的“九八行”,但它抽取的佣金大大超过2%,而且对各地鱼主不是一视同仁的。对崇武的鱼主,按售货金额抽取6%,是较少的;对小岞则抽取7%;对内港鱼是8%。佣金为什么这么高呢?其一,鲜鱼容易消失重量。鱼挑到鱼行马上过重,接下去算帐就是根据这个重量。鱼行常常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把鲜鱼卖完,重量就减少了。其二、鱼行要有三笔资本;第一笔借给沿海鱼主或渔民,作为收购鲜鱼及渔具之用;第二笔,每日收到鲜鱼要付现款;第三笔,给鲜鱼摊贩、莱馆或其他买客赊欠,且常有收不回的呆帐。这样,佣金当然就要比一般高了。对于鲜鱼消失重量问题,有的鱼的重量是要打折扣的,如鳗鱼、狗母鱼等按九三折计算,即每百斤扣七斤;花鱼、坂鱼等不易消失重量的则不扣。佣金所以不同,是因为鱼的质量有高低、销售有快慢等差别。
鱼行原设于市内土山街(即新门街前段与中十字街相连)。当时政府只批准设立十一家。新开业是不行的,只能等某一家鱼牙行收盘而去承顶,所以,原设的鱼牙行倒闭了,它的招牌和牌照还可以出卖,收回一笔钱。
鱼行的店号有:源和号、启泰号、金合益号、源和号,振记号、良记号、真源号、振益号、源兴号、天成号、义和号等。
鱼行只需有一店铺、秤、算盘家俱、帐簿、笔墨纸等,无需仓库。以源和鱼行为例,有职工十一二人,四个人负责掌秤、掌帐;四个人站店口,负责和顾客打交道;还有打杂的三人。上午做收鱼和卖鱼工作,下午近收市时出发讨帐,分五个角落:东北(东街、北门),新西(新门、浮桥、西门),水南(水门、南门),街学(土门街、府学口——即现中莱市前,这地方鲜鱼摊贩比别处多得多)。
鱼行工作繁重又紧张而且脏臭,职工一身尽是鱼腥味,但工资较丰,伙食也较好。
鱼行有一套行话。各家有十个暗码代替一至十的数字。“天下平口水,龙门不见开”本来是一至十的暗码,后来成为公开的了。数字八也叫“眉”(音MáI),九叫“跷”(音KIāO),元叫KIǎNG,如八元叫“眉KIǎNG”有些鱼名也和群众叫的不同。
泉州所属惠安、晋江两县的沿海如崇武、大小岞、獭窘、港墘、东埔、祥芝、深沪、麻头等地和泉州郊外的乌屿、钱头、后渚等地的鲜鱼大部份运至泉州销售;甚至莆田、福清沿海的鲜鱼也有运到泉州出卖的。(蟳埔的鲜鱼则由当地妇女直接挑来泉州自卖。泉州人称她们为埔阿姨。她们很会做生意。)
拥有成宗鱼货,鱼主要自己销售是不可能的,零售要卖到何时完,也没有那么多人手;批售给鲜鱼摊贩和莱馆也不好办,它们是要赊欠的;鲜鱼容易臭烂,又非迅速脱手不可,过去没有冷冻厂。怎么办?最便当的就是托付鱼牙行代销了,花一笔佣金,问题就都解决了,并且与鱼牙行结成老交关,可以得到付款帮助周转,所以鱼牙行也是应运而生的,在当时不是可有可无的。
泉州人口稠密,与相邻各县交通方便,是侨区的中心,商业发达。侨区生活又较靡费,各种节日、神道生日,竖旗、普渡、重普、水普、婚丧喜庆,都要大买鱼肉莱蔬敬神或大宴宾客。从农历除夕至正月十五日,一般生活得过去的家庭,可以说是“朝夕喜庆,夜夜元宵”。举行结婚,从七日盘至十四日“车夯(Ká笠”前后二十一日,天天都有酒宴。商店每月都得两次敬土地公(农历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所以,需要很多鲜鱼,泉州也成为一个鲜鱼大市场,各地来的鱼都销售得出。泉州有句俗语说“有鱼不吃肉”,只怕无鱼,不怕鱼多。
沿海运鱼至泉州,有的由陆路肩挑;有的由船运至市南富美渡头,水浅则运至涂门外石头街起货,再用肩挑运至市内鱼牙行。每天一般在千担左右。崇武鲜鱼大部份用船运,如看到来不及赴市,就用肩挑。惠安县东园埔塘孙姓,很多青壮年男子以肩挑补助家费,漏夜挑鱼小跑几十里,一路很少歇肩,为了多赚一点工钱,经常多挑,非常辛苦,以至缩短寿命。据说当地木主上所填死者的年龄,没有超过四十岁的。
到石头街靠岸的鲜鱼,就雇石头街人挑运。常常天未亮或蒙蒙亮,就已挑到土门街。一大群人一路小跑,发出沙沙的脚步声,常常把居民从睡梦中吵醒。
每天上午,在那么一小段的街道集中那么多的鲜鱼,千人以上的挑运工、买客,真正是途为之塞,泉州俗语就用“土山街到鱼”来形容人众非常拥挤的情况。那里又人声喧杂,又充满浓厚的鱼腥味,行人和住户都非常难受。
鱼牙行都有自己的关系户。鲜鱼一到,鱼行掌秤的就来过重,边秤边喊:“记净(音T Ié)了,某鱼几十斤几两。”掌帐的立即按市价算好应得货款,并提笔登帐和写帐单。算盘辟里拍拉地响,把货主一担担鲜鱼汇总算好货款,并付给现金(扣除一部份预付款),整个过重和计算货款的过程快极了。
鱼的市价是由鱼行冲定的,鱼主无权也不会去计较(鱼主不必到鱼行);鱼行当然也要信守商业信誉,不敢乱来,否则鱼主会跳槽委托别家鱼行代卖。鱼行主盘人怎样决定当日的价格呢?一是按各种鱼的经常价格;二是看当日是不是大日子(年节、神诞、迷信活动等)加以浮动;三是看当日上市某种鲜鱼的数量;四是看买客的情况与对开价的反应。价格是可以随时升降的。例如某种鱼开价是每斤五角,买者踊跃,再来的就加价了;如买者疲软,甚至听了价格后回头不再来,那就说明叫价较高了,别家没有叫这么多,就必须降价。鱼行那些站店口的要眼观四方,耳听八面,鱼行都在那么一小段街道上,很容易知道别家的行情。碰到败市,就得削价卖与内地鱼贩,鱼总是要在当日上午销完的,否则要变质发臭,还要雇人挑去倒掉。要是当时有冷冻厂可储存,情况当然就不同了。
鱼行边收进鱼货又边卖与市内外的鲜鱼摊贩(叫铺家)与莱馆。办婚丧喜庆的家庭需要大宗鲜鱼,也要来鱼行购买,避免鱼贩赚钱。铺家莱馆等关系户,鱼行先放帐,然后于下午收市时派人前往收取货款。铺家和莱馆如不能全部交清或欠一部份,可商量缓交;但如果一再积欠,鱼行就不让赊欠而须现款交关了。有的铺家欠了鱼行货款无法清还,就跟另一家交关,泉州话叫做“欠钱走后路”。家庭需要大宗鲜鱼,如跟鱼行老板熟悉或托与鱼行老板熟悉的人说话,也可以赊欠。这些赊欠的,绝大多数是如数清还,但每家鱼行也总有收不回的呆帐,包括家庭所欠。有的人结婚时向鱼行赊鱼,到了他当祖父,帐目还未清楚。有的铺家、莱馆欠了鱼行一大笔,倒店了。泉州俗语说:“无欠无赊,做生理较好做老爹。”有的鱼行就被呆帐拖累也弄得周转有困难。
三十年代中,因城市建设和避免土山街的交通阻塞,鱼行迁至竹街,也打破了十一家的限制,开设的比前多了。抗日胜利后,竹街鱼行那里曾发生一次火灾,烧去了二家。抗战前,有一次鱼行和铺家闹对立。原因是鱼行要求改变以小银计算货款而用大银计算。大银一元等于小银一元二角,因此使铺家坚决反对。演成铺家不向鱼行买鱼,鱼行只好自己设摊点卖鱼。相持一个多月,后来由商会进行调解。
市内还有几家专门经营咸鱼和虾皮等的商号叫“咸铺(方音补)行”,开设在南门一带,货物也是从晋江、惠安沿海鱼商来的,供应本市和内地各县。鱼行有买有卖,有的也做“九八行”的代销业务,抽取佣金。
水产的另一种行业叫“淡水行”,购销鳖、大头龟、乌鳗、坑降(蛙类)等,货物大都从内地来,一般是现买现卖的。
三、猪牙行
泉州市内土门街尾有家猪牙行,专门代售小猪。各地要买小猪饲养或做成烤猪(泉州风俗,女儿结婚后第四天——现改为第二天,岳家请女婿,席上要有烤猪)的,就到那里买。猪牙行的小猪是养猪户寄售的。养猪者挑来小猪就在猪牙行等待卖出。卖时由猪牙行掌秤、定价并计算价钱,得款后扣出佣金交给猪主。佣金是以只数计,随着币值的不同每只佣金的数目也有变化,大概是相当于现在的几毛钱。如果小猪一时没有买主,也可寄养在猪牙行内,这对于郊外的养猪户是方便的。
四、兼营九八行的郊行
行商从远方运货到泉州,可以委托泉州的郊行代售;本地持有大宗土产的要配货到外地销售,也可委托郊行代办。泉州郊行主要是自己向外地采购而在本城经营批发,也搜集本地土产成批运到外地销售。如“申宁厦郊”,就是经营上海、宁波、厦门等地生产或转手的货物;“大北郊”,就是经营东北、华北的货物。两郊也将本地土糖、桂圆配出去。泉州市场上有句话“糖去棉花返(方音Dò)”,就是用土糖和棉花代表这种贸易情况。这一行业后来叫“南北土产”业。有的就兼营“九八行”,以增加收入。郊行也有专营棉纱、棉布、百货的。它们资金都比较大,设有栈房。兼营九八行的郊行也接受寄栈,按成交额抽取佣金和寄栈费。本市大商金万源号,原经营米粮发家,后来大做南北土产生意,并与二家大商珍利号、瑞裕号合做大北生意,因过去曾兼九八行,就一直兼营下来。
本市郊行都和外地九八行挂钩,从那里获得市场信息,委托代买代卖。在本地接受委托外销业务,也是运到外地交该地九八行代售的,这样联成了一条条商品流通的渠道。上海过去是全国的工商业中心,本地郊行和上海办庄联系不用派人去也可以得到需要的商品,销售出要外销的货物。经营规模大的郊行也派人直接驻外地负责购销和报告市情。
“九八行”过去对联接城乡、本地与外地,在商品流通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它可以代销紧俏物资及积滞商品,供销两方都称便利,对生产及消费,搞活经济都有了很大的作用。现忆述它的情况,作为治工商史者的参考。
本篇上下水行主要资料是原乾茂上下水行杨来仪同志等提供,鱼行部份主要是原源和鱼行王文通同志及鱼行老职工王臭等同志提供的,特此表示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