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妙月和尚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妙月,俗姓邰,名腾朗。一八八三年三月廿七日生于泉南安海邵厝村。父邵盘公,母张孺人。 腾朗幼年身体孱弱,故别名邵奀。性格倔强,浪漫不羁。少时入当地私塾求学,初感有趣,久之感沉闷压抑,进而失望厌烦,因而时常逃学。逃学家里不能归,于是到市井游耍,看街头江湖卖膏药的拳师演技,久而久之,渐同拳师厮熟,于是向他们求教拳术,小腾朗素具慧心,聪颖伶俐,一学就会。这些拳师也就渐渐地教他些拳术,有时也教他些医道。以后他又不满足于江湖拳师粗浅小技,进而向地方上有名气的拳师求教,日夜苦练,因而少时就学了不少拳术。 腾朗虽苦练拳术,但身体仍孱弱,时常患病。每逢患病,母张氏必烧香念佛。腾朗十六岁时,又患病,延医治疗久未愈。张氏就劝他入洋南村斋堂长斋奉佛,发愿日诵万遍佛号,以求病愈。腾朗接受劝告,一阶段后,身体果然转健。以后腾朗也跟母亲时常念佛,渐有领悟,觉世事无常,心也日厌市缠喧嚣。 应迹娑婆界内,脱却儒衣换袈裟 腾朗既现僧相,即毅然辞亲,寻师访道。于一八九八年冬十六岁时到厦门,投龙湫亭出家,因不合机缘未成。后跟从朝天宫性坚老和尚剃发,礼觉明法师为师,受具于南普陀喜参和尚,得法于妙释寺愿意老人。 一九○一年法师从厦门回到安海,住进东郊塞埔上的古庙里,一方面力耕,一方面替人治病,同时就近照料父母。在安海古庙间,法师开云水堂,以募化供给衲子挂搭。 少林风飒飒,普照草离离 一九○七年,法师双亲见背,诣厦门听聪玉法师讲楞严,颇有心得。后得禅辉法师推荐,到泉州紫帽山十六脚亭建普照寺,法师就在普照寺历经五年的苦行头陀的生活。 法师在普照寺,其日常功课及耕读外,炼武勤奋苦学。包括跳高、跳远及跑步。在小腿和腰间系缚铅条,逐日加重。一旦卸脱铅条身轻似燕,纵跃如飞。练两手本领,在寺悬吊十多个沙袋,每天向沙袋挥拳打击,托掌砍劈,尔后,再以十指插豆,插砂。由细砂到粗砂,进而以手在锅中插铁砂,最后便是在腾腾冒烟的锅中插炒通红的铁砂。虽皮破肉绽,仍苦练不辍,另外握竹箸,旋铁杖,撞墙击壁,截木斩钉……他就是从这漫长岁月中粹练成指头坚如铁。据家母回忆,她曾见法师练功,那时,法师虽年序耳顺惟其精神矍铄,体力过人,练铁砂掌,挥方便铲,掷大铁饼,犹如降龙伏虎只要他老稍为运力于掌,便可听到骨节沙沙作响,撼大柱则瑟瑟有声,屋瓦皆震。 法师武术造诣极高,出拳时“碰、碰”有声,发掌时“呼、呼”风响,到了所谓“推拳响动、发腿有声,旋转自如,得心应手”的地步。静止时如一泓秋水,发动时若倒海翻江,一拳发出,有穿山洞石之感,一脚落步便如入地生根之稳。 大师那两臂坚于铁,一指竖天龙,如柱不可拔的功夫,单少林得真诀还不够,更重要的是磨练岁月深和融化各派于一炉。 法师少好武技,追陪江湖上高名拳师。在普照寺时,日垦荒地,夜念佛诵经,暇时与碧霄岩仰华和尚练拳,于此道有基础,术益精进。以后几十年中又百城烟水,学善才于南询,访诸方拳师,以精其艺,于是潜影群雄之间,得法化于未闻。法师曾学林九如之手,练成“铁沙手”。又学魏文豹之脚,也自下苦功练成“绊脚鹤”。他素具慧心,虚心求教,不断苦练,使拳艺达到炉火纯青独步一时的境地。 法师超越武功之来源,特别需大书特书是追随少林遗僧仰华大师苦练而来的。 少林太祖拳世代薪传,直至明中叶。而明末清初若干明末遗臣武功卓越者,隐姓埋名南移亡命,投入福建,最初挂单于泉州东禅寺。早年寺前曾悬有“少林古寺”木匾一块,可能为南少林之滥觞。 少林虽以拳技蜚声海内外,明亡后,为排满之大本营,乃不容于清廷,故数度被焚于官兵,僧徒逃匿四方,传播更广。沙门中以技显者颇众,清代至善禅师招兵买马,实力渐壮,被清兵围剿,余众逃避南安一片寺,此寺系天然斧凿,巨石似伞遮阳,位置秘隐,得天独厚。至晚清,泉州知府孙异化,闻一片寺僧人啸集,遂于月黑风高之夜,率清兵围捕,僧徒遭难,在僧侣群中,其一仰华大师凭藉轻功逃脱,潜身泉州清源山,在碧霄岩生根发展。太祖拳艺由是一脉单传于佛门。 法师拳系,首得少林寺遗僧仰华大师之真传,为此妙月师,在崇福寺祖堂,供有仰华大师莲位,每逢节日,必亲诵经上供,对此一代拳僧志念不忘。其次融化各派之大成于一炉。所以他打起拳来,五花八门,软硬兼施,自成一家。而“铁沙手”则是他的擅长,是他数十年不断苦练的结晶。 高超武功,加上形状洒脱,童头黧手,袒胸露臂,谈吐直率,别具超俗之罗汉体。拳脱俗,身似铁,故人们以“铁罗汉”号之。 岐黄雨沥沥,崇福钟铿铿 法师在普照寺历经五年苦修,于一九一二年应聘任崇福寺主持。 崇福寺在泉州东北隅,为泉州之大丛林之一。崇福寺古刹宋初肇建以来,历数百载,盛衰代谢,废兴相乘。至清末,福建莆田梅峰光孝寺微嘉老和尚应聘重兴崇福寺。后微嘉和尚往西马,便把重建崇福寺的责任交给徒孙崇福师,最后又由宗喜师接任。那时清廷政治腐败,泉州到处是武林中人,也有流氓地痞,土豪劣绅的骚扰,重建崇福,谈何容易! 直至民国元年(1912),由崇福寺宗喜、行理二师聘请妙月师任主持,从此妙月师,外以著名铁沙手为人疗疾,内以卓绝头陀躬耕自给,披榛剪芜,革故鼎新。 妙月师在崇福三十余年中的主要功绩有五: 首先,立足崇福。妙月师由紫帽山上下来,做起泉州崇福寺的住持时,可是在这地方开设不少武馆,尽属泉州著名老拳师林九如的派系。妙月师做主持那天,林九如的门徒,心情上难免引起小小的波澜,可是老拳师本人却不持门户之见,所谓“好汉惜好汉”欲引铁罗汉为友,而铁罗汉虚怀若谷,反亲持门生帖拜见老拳师。这么一来,林九如在闽南的门徒,对这位方外人,就也另眼相看,敬同师叔了。这就奠定了妙月师立足崇福的根基,为兴崇福打下基础。 其次,医拳济世。这位医拳双绝铁罗汉,以拳鸣医。凡闽南遇铁打骨折,扭伤筋骨的,无不说“去求妙月和尚!”他老实行佛家利人济世,慈悲拔苦的宗旨,以他那造诣高深和经验丰富的医学技能,去为社会上的众多病苦患难者服务。 一次,某校开运动会,一同学在跳高时,不慎折断手臂,白骨象小刀似的戳出肉外,血淋得可怕,人也昏过去。老校长赶了出来,叫人把该生送崇福,该生两眼紧闭,脸色苍白,只剩一息游丝,心里都想:要是不死,准会残废,但经妙月师二个多月的精心治疗,那同学又活生生地回校念书去,手臂和正常一样,没弯曲,只在皮肤留下一个新月形的伤痕而已。 又有一次,妙月师在承天寺,手提方便铲,左右跟着几小沙弥,在表演拳术,忽从人丛中走出一面如黄钱的人,向他老连连作揖并大呼“老和尚,慈悲救我一命!”妙月师连忙放下方便铲,为之疹治,并送了他几色自制药散,分文不取地叫他回家去服用。妙月师就是这样急病人之急。 又有一次,他老到乡下出游治病,一妇人带一十来岁的男童跪在老人面前哀求,妙月师救这儿子,妙月师即刻为男孩疹治,施手术、敷药,给药散,开药方,孩子治好了。他藉精湛的医术济众,妙手活人,贫不收费,甚成赠药施资,远途前来求诊者,川资不足时,每解囊助盘缠,仁心仁术,口碑载道,履满门庭。 老和尚还手执禅杖,肩负药囊,并带少壮高足六七人自随出游行医兼弘法,足迹遍闽南。栉风沭雨,不辞劳苦,威本菩萨心肠,慈悲为怀,正符合佛“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大愿。他老到处行医济世,抑强扶弱,人们称为济公再世。 第三、农禅双兼。老人一生农禅自活,直追百丈大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遗风。早在安海、紫帽山他都力耕自活,在主持崇福的几十年中,也是如此。他一方面为痛苦患难大众服务,一方面领导住众熏修外,又特别注重农事劳力生产。他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亲自督率众徒从事耕作,种植田地。他对徒众还时刻训示着:“出家人要以自耕自食为资生的第一根本办法,不要去当经忏佛事做出家人儿的终身职业!”这种自力更生的农禅作风,堪作僧众榜样。太虚大师过泉曾赞老和尚:“双拳铁罗汉,十亩老农禅”。 第四、募修崇福。一九二六年四十三岁的妙月和尚应菲华福记船务公司吴阿云先生之邀,渡菲募化。妙月师初到岷埠(马尼拉),觉当地菲人素欺华侨。一次菲人见妙月师身披僧衣半肩露裸,面目黝黑,独行在眉眉桥上,斜目遥视,相近不远竟出其不意,在背后绝打一拳,那时妙月师眼疾手快,回身轻举铁沙手抓住菲人,怒眼圆睁,而貌现慈容……该菲人惊惶失色大呼喊痛,求饶而去。就此菲人勿敢轻视,而妙月和尚在菲行医技术高超,声名远播,海外侨胞求医者络绎不绝。众感其医德,在短短四个月中发心愿捐八千余元。妙月师蓄资回国。也到厦门募捐,那时厦门有个蒋以德居土,乐善好施。妙月师用这些募化来的巨资及平时积蓄款项修建了大殿、祖师堂、报恩堂、钟鼓楼、凉亭等。崇福梵宫一经妙月师重修,重放异彩。 第五,弘法护法。老人虽习武出身,然而对于写字读书时刻不忘。他老尤好研文事,暇辄临池书法,蔚然可观,原崇福山门“崇福古地”乃他老墨宝。他老案上置古德遗诗,披玩而吟咏之,以仿佛其嘉言懿行,全抛有漏之身,顿入无为之法。他老还随身带一部《禅林宝训》,如逢佛诞或集会时,就拿着这部“宝训”来向大家训示一番。老人平日生活很严肃,夜间一般睡到宵后三四点,就把跟随他的小沙弥通通唤醒起床,到露天广场去练武,教小沙弥念净土诗。老人的说法也是特别给人感兴趣的。每逢冬季,泉城各庙风行打念佛七,常要他讲开宗。他老总是无情地对那些懈怠者以当头一棒。他曾劝尼姑不要涂脂抹粉打扮,喜欢打扮的简直是“鸭母装金成扁嘴”,不成样子。 一九一二年妙月师被厦门陈文忠先生聘任国术教师,常往返于泉厦。时轮运局敲榨勒索,为非作歹,无恶不作。法师也时常遭到船员的白眼。但法师自谓身披忍辱衣,凡事能忍则忍,久之自可令其感悟。故凡被歧视时,置之度外,弗与之理。不料船员变本加历,时常为难法师。一次,法师在付款时,船员又故意刁难。法师为了劝恶从善,觉有必要略施技艺教训船员令其改过。那时法师挺身露出粗而黝黑的铁沙手轻轻抚摩着船员的肩说:“你们欺人太甚,我岂少钱吗?究竟为什么为难呢?”船员顿感全身麻木,不敢吭声,以后再也不敢惹事生非。 铁罗汉震动闽南,地方那些地痞流氓也被法师治服得熨熨帖帖。法师还因势利导,劝他们改恶从善,那些人有的被法师感化,跟法师结起方外缘来。 至于法师护法更为佛界所乐道。抗战时期,丧乱方张,兵匪所驻,殿宇为墟。独崇福无所害,这与法师护法是分不开的。一次有个连长强要借寺驻军,他老坚决拒绝,不料那连长恼恨,竟趁妙月师不备时,摸出手枪朝他老开枪!虽近在咫尺,却被他老轻轻闪过,只擦伤点表皮。事后他老孑然一身,左持木杖,右提佛珠,健步如飞直入县政府和司令部去交涉。法师为护法赴汤蹈火,在所不惜。所以他老也被称为护法的“铁罗汉”。 崇福古寺,自妙月和尚住持以来,集资修建,才具备大丛林气象,真可谓古寺得主,名山生色。同时在妙月和尚的苦心孤诣下,崇福树立了独特的家风一一农禅自修,净诗弘法、医拳济世,直至今日,散居各地的崇福弟子,都不会忘记祖庭规范。 拳振少林风,游戏入三昧 罗汉,意即断绝烦恼,脱离生死,为小乘极果的圣贤。而人们则称游戏人间,不修边幅,且神通广大的人为罗汉。妙月和尚被人们称为“铁罗汉”不单是他傲骨嶙峋,孔武有力,而且是他朴素纯真,不崇外表,不执着于我相。 他拳术声震闽南,每到一处即为人邀请表演,只要人们喜欢,无不显丑。有一次,他到承天寺,大家笑道“老和尚,打套拳给我们看好吗!”他老毫不犹豫笑说:“好!”即脱下外衣,风呼呼地打起拳来,他那有力的铁沙拳东横西扫,浑身是劲,堪称绝招。 又有一次,那就是一九三七年五月他老应厦门运动会聘为国术裁判,那时他住鼓浪屿。一天一群小和尚蜂涌也似地找他老玩去。他老也象小和尚一般天真,大家混作一团。后来小和尚想试他的功夫,想出一法子来,拿了根粗硬的树枝要他用两个指头尖断它,他二话没说,斜靠在床上,漫不经心地一块、二块……慢慢地把那根树枝夹成了好几段。最后小和尚把最粗硬的差不多只可夹在两指缝间的一块给他,他可夹不断了!于是小和尚羞他,他老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妙月和尚这种率直慈心,有不免吃点小亏,但他却置之泰然,绝无面子问题,或稍有真怒。从这一点,可见他修养之深,已经能够致用于生活,获趋无挂碍的境地了。他一生看似随便,却是戒行庄严。他所有事情,也都是卓出于众的!真可谓游戏入三昧。 化缘已毕,舍报上生 老人家炉火纯青的拳艺,精深岐黄仁术,济世救人,为人所景。可是他老度过六十大寿不久,终于一九四四年十月初八日酉时在念佛声中圆寂于崇福寺方丈室。世寿六十又二,僧腊四十有六。 老人虽示入浬槃,但他遗技拳医两道却水留后世,留下了《太祖拳法》三卷,《伤科经络疗法》草本一卷。这些遗著后经老人高足元镇和尚整理编订,重放人间。《太祖拳法》内有百多套拳术的精华,一招一式均详加说明,然后逐式评述拳招,表演起来,神龙活虎,威镇八方,认真打来拳风呼呼……。拳法首页有丰村老人林骚题诗如下: “少林嫡派内工夫,苦行头陀世所无。 力可拔山诗展卷,功能济世药开炉。 经翻见叶灯前课,帖舞簪花笔下摹。 托钵沿门沧海远,不教古寺作荒芜。” 崇福钟声,再响松湾古地 妙月和尚归西三十余载,崇福一度被废,但其门徒却秉承遗训、时时精进、弘振宗风。其门徒卓绝者遍布海内外。有已故元镇和尚,有现香港报恩莲社社长元果法师,有新加坡佛教及医拳二界的知名人士,南洋佛教杂志社发行人、新加坡佛教总务常凯法师,还有居台湾的常觉法师,居菲律宾的常德法师、福严尼师等。其门徒弟子更事恢宏,念念不忘祖庭,近年来,他们几度集巨资,重兴崇福,在政府的关怀和妙月和尚门徒弟子齐心协力下,重兴崇福指日可待。妙月和尚可以含笑而无憾矣! 常弘 一九八七年五月草于崇福寺 一九八七年七月修改斗崇福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