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惠(1923-1986年),原籍泉州晋江县。1947年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195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59年担任晋江专区第二医院业务副院长,1978年担任福医大附属二院院长,是市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
抗日战争时期,王兆惠正是读中学时期,他对日寇非常痛恨,对国民党腐败统治极为不满,他立志勤奋学习,报考医学院,将来报效祖国,振兴中华民族,为广大群众诊治疾病。在他的努力下,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医学院,1947年大学毕业后任北平医院医师,1948年应聘莆田圣路加医院任外科医师,1950年被调到泉州省立医院任主治医师。当时医务人员欠缺,设备简陋,病床不多。王兆惠一心想为医院干一番事业,他大力协助医院建立规章制度,增加院部病床,改进服务态度,开展高难度的胃肠、胆囊手术,使医院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解放初期,晋江地区各县医师奇缺,他向院领导建议,创办医师专修班,学制二年半,向各县招收学员40名,组织有经验的医师授课,王兆惠亲自担任班主任,该班学员毕业后,被分配到各县医院,成为一支医务骨干。
1952年,市人民政府正式接管惠世医院,医院改名为晋江地区第二医院,1953年5月,地区专署领导把王兆惠调入该院工作,直至1986年他不幸病逝。他到二院后历任外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1959年担任业务副院长,1978年任院长。王兆惠重视医学研究,对医术精益求精,擅长外科和骨科。他依靠集体力量,开展空肠代胃术、梅氏大粗腿改良术、脑外科手术、结核病灶清除术、脊椎固定术、小儿麻痹后遗症骨骼刺激术、食道癌肿切除术及脾肾静脉吻合术与骨科各种移置术。在他的努力下,当时二院的骨科专业成为全省的首创,从诊断、治疗骨科以及外科手术都在省内享有盛誉。在改进医疗方法上,王兆惠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积极推广睡眠疗法、封闭疗法、无痛分娩法、石腊疗法、组织疗法、血疗法等。在办院方针上,他极力主张应把医院办成综合性医院,才能更广泛为病人服务。1959年,该院评为省、市先进单位,1960年评为全国文教卫生系统先进单位。
50年代,经常开展除“四害”、讲卫生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医院成立了以王兆惠为首的保健科。他和一批医务人员深入到农村、街道,大搞卫生宣传教育,到德化上涌、葛坑公社的每个自然村,登上海拔近2000米的九仙山为村民看病,还买了一套理发工具为农民义务理发,帮助公社卫生站医务人员提高医疗知识。
“文革”中在极“左”思潮下,王兆惠被扣上“走资派”、“资产阶级权威”等罪名,被批斗折磨,下放到农场劳动改造。但是当地农民对他很信任,经常在田边请他看病,称赞他的医德。他还边养牛边采集草药,向农民介绍草药的用途。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又重新回到第二医院。虽然在“文革”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但是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想要更加努力工作,把被耽误的时间抢回来。1978年他出任院长,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常深入到各科室和病区了解情况,征求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的意见。他认为医院必须建立一整套健全的规章制度,如“管理制度化、医疗护理规范法、技术操作常规化、病区设施规格化”等等。王兆惠特别关心病人的健康营养,专门派一位护士去学习营养学知识,建立了营养室,病号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交代做各种品类的饭菜。
二院原先以外科为主,王兆惠自己也是精于外科的主任医师。他与其他院领导共同努力把二院筹建成综合性医院,从人力物力充实内科、小儿科、皮肤科、中医科等科室。他很注意了解国内外医疗卫生动态,积极进行医疗器械设备的更新。在他的主持下,先后建立同位素室、冰冻治疗、人工肾、B超、血液透析室、高压氧治疗室、脑肌电图室、内窥镜室、冠心病监护仪等医疗室与技术设施。在这期间,旅菲著名侨胞蔡琼霞女士回国观光,参观了医院,感到医院办得很有特色,深受感动,过后捐献人民币50万元,建造一座五层楼的病房,取名为“爱国楼”,并赠送给医院一批现代化医疗设备。王兆惠认为改革开放后,港澳台和华侨必然回家乡投资建设,附属二院应当适应形势要求,更好地为他们服务。他对医疗事业发展既看到眼前,又着眼于将来,在他的积极倡导下,全院职工出谋献策,制订了医院“廿年建设规划”作为奋斗目标,并且拟定了实现“规划”的具体措施。王兆惠十分注重医务人员的技术提高,积极为院图书馆增添专业性资料,鼓励医务人员学外文,撰写医学科学论文。他每年组织一次科研汇报会,建立院科研实验室和动物室,为医务人员提供科研条件。
王兆惠性格爽直,平易近人,在个人利益问题上从不计较,而对职工生活方面却是十分关心,经常与职工促膝谈心。对待病人,始终坚定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的思想。他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努力工作,每天工作时间都超过10小时,由于疲劳过度使身体欠佳。1980年7月间,他奉命到福州协商附属医院筹建工作,患心肌梗塞并发心力衰竭,经及时抢救才脱离危险。回到泉州后,他仍坚持工作,但健康状况还有问题。1983年组织上安排王兆惠前往厦门疗养,但他继续关心医院的工作,撰写了《医院改革刍议》一文,提出了不少改进工作意见。1984年他退居二线担任技术顾问,还为市老人大学起草了《老年保健学授课计划》,使离退休人员深受感动。
王兆惠为我市的医疗事业发展作出很大贡献。1952年后,他多次被评为省市一级先进工作者,选为第二届人大代表,1955年支援国防修建工程建设中,两次荣立三等功,1956年应邀出席第一次全国医院工作会议,1960年出席全国文教卫生系统群英大会,1982年评为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还被选为省骨科学会副理事长、省防癌协会委员、泉州外科学会理事长、泉州科协副主席等职务。
1986年10月,王兆惠应中国科协邀请,到北京、西安等地考察,11月8日在西安因心脏病猝发,抢救不及,不幸病逝,享年仅64岁。王兆惠把毕生精力献给祖国的医疗事业,他热爱工作甚于爱护自己,做事一丝不苟,凡是他工作过的地方,特别是在附属二院服务30多年,都记录着他为党的医疗卫生事业呕心沥血的事迹。他的领导作风和医德受到群众的赞誉。他是一位好党员,人民的好医生,人民永远怀念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