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鼎常,又名其楷,字敬五,号静芗,晋江紫帽山南麓紫坂乡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农历八月十一日生。父名蔡文翔,在泉州城区南门经商,随举家迁居南门横街(今第二实验小学一带)。
民国13年(1924),鼎常在泉州公立晋江中学毕业后,到上海立信会计学校就读。两年后考入天津大学商学系。当时他父亲认为建国首裕民生,职业教育更关重要,要他回泉州办商业学校。鼎常遵父命,放弃升学机会返回泉州,于民国15年在横街创办“振兴商业学校”(后与商立小学合并,改名商立振兴小学,立案时定名为“私立振兴小学”),自己一直担任校董事会董事长。民国20年,鼎常又以蔡光华等人,以“申宁厦同业公会”名义,在城南天后宫创办“晦鸣中学”。民国26年,他还与紫坂乡宗亲蔡钟泗、蔡钟长等人,在家乡创办“紫坂小学”。十年之间共办2所小学和1所中学,为发展地方的教育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鼎常继承父业后,由于他善于经营,业务蒸蒸日上,在泉州商界享有较高声望。民国24年晋江县商会换届选举时,他被推选为第五届理事长(任期5年)。在任期间,他还应聘为福建省参议员和省商会委员。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鼎常全力以赴地支持抗战。厦门沦陷后,沿海难民逃入泉州,县商会出资向安溪购买糙米,交由花桥善举公所赈济难民。为了安定社会秩序,县商会还先后组织商民军训队、义务警察队、义务消防队等,加强了地方抗敌力量。为了宣传抗日救国,他还与谢杰英、蔡光华等商界人士,于民国30年(1941)在泉州创办《福建日报》社。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联合在重庆召开会议时,鼎常以福建省商界代表身份列席了会议。民国35年,鼎常当选为晋江国民代表,到南京参加“制宪国民大会”。
鼎常还注意发展地方交通事业。1946年他应“晋江柯蔡宗亲会”之邀访菲期间,发动宗亲集资25万美元,支持由蔡孝忍倡办的“石东汽车公司”,修复21公里汽车路,同时组建“石东、石永蚶汽车运输公司”,经营客货联运,鼎常被选为公司总经理。
1949年8月31日泉州解放后,鼎常在泉州南教场建立临时停车场,并将南门天后宫斜对面的楼房,作为公司的营业处,以经营城乡的客货联运,并扩大泉州与溪美的营运。同年11月,鼎常应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席叶飞的邀请,到福州参加为期半个月的省交通会议。
鼎常为人率直,不善言辞,但能择善固执,坚持己见。在40年代后期,他对泉州军政当局违背法理之事,总是力争不让;对中共领导的地下斗争,则给予支持。他曾冒着身家的危险,将中共地下党领导人辜仲钊隐藏在新门外树兜乡亲戚蒋以科家中,以度过难关。鼎常于1950年秋,往香港探望女儿蔡美铮,转口到台北市居住,时年已56岁。
由于初到台湾,人地生疏,只是对有些老友交往。随着时间推移,鼎常的声望日高,在寓台泉人——尤其是台北市晋江籍的同胞中,享有较高的威望。为了更好地联络乡亲,在蔡鼎常、黄哲真等人的倡导下,于1959年正式成立“台北市晋江同乡会”,推举蔡鼎常为首届理事长,并连任四届理事长。1979年他退休后,仍荣任名誉理事长,直至病逝。
台北市晋江同乡会是以联络乡亲情谊,发扬中华文化,促进团结互助,共谋福利事业,弘扬晋江风情为宗旨而组建的。为了让乡亲们能有个聚会活动的场所,鼎常就任之后即发起筹建会所,得到旅菲侨领蔡孝固等人的支持。在他们的倡导和海内外乡亲的解囊捐献下,终于在台北市罗斯福路三段,建成1座6层高楼的会所。从开始筹建、监督施工至大厦落成,鼎常总是全身心地投入这一富有意义的工程。他还为会所正门题写“晋江同乡会”竖匾,这是他为同乡会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功劳。
为了让乡亲们怀念故乡,更为了让后辈们不忘祖籍,同乡会会所正门的横匾,大书“刺桐衍派”,以志不忘故里,发挥同乡情谊的作用。会所正厅堂横挂彩帔,锦绣着“海滨邹鲁”四大字,寓意要弘扬中华文化。同乡会经常举办南音演唱会和书、画、诗、棋等文化娱乐活动,以加深乡亲情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乡会举办的公益事业,除了关怀寓台乡亲的生活福利,资助贫困乡亲克服生活、家庭、医疗等方面的困难外,还经常在传统节日举行聚会活动,有效地加深了乡亲的联谊活动。特别是同乡会设置“奖助学基金会”,帮助贫困的晋籍子弟就学,对学有所成的更给予奖励。同乡会还支持和奖励会员回故乡省亲访友,投资兴办实业,为振兴家乡经济实业,多作贡献。
要注意宣扬泉南文化,加深乡亲情谊;要让乡宗们不忘故土,造福桑梓。这是鼎常一贯的主张,他晚年更为此而身体力行。在他连任同乡会理事长期间,注意广泛团结寓台乡宗,更注意联络旅居海外的乡侨。为了加强乡、宗情谊,曾以台北市晋江同乡会名义,与旅菲宗亲蔡孝忍、蔡孝固、蔡孝哲、柯藩德、柯文华等人,发动海内外宗亲,齐心协力在台北市筹建“济阳柯蔡宗亲纪念堂”,作为聚会和活动的场所,从而加深了柯、蔡宗亲的联谊。
1979年5月1日,新加坡晋江会馆举行建馆60周年大庆,鼎常应邀率团赴新加坡参加庆典。他题献的祝词,充分体现出他那团结乡亲、振兴故里的崇高愿望:
鲤城多志士,破浪下南洋。
创业怀前哲,登堂思故乡。
变夷资道化,报国乐输将。
启宇初周甲,敬仰日月长。
1979年鼎常因年事已高(时年85岁),辞退台北市晋江同乡会理事长职务,但仍历任同乡会名誉理事长。他一如既往地全身心关怀和支持同乡会的工作。1984年农历八月十一日,是鼎常的90诞辰,台北市晋江同乡会特为他举行隆重的祝寿庆典。
早在1983年12月,鼎常因患摄护腺肥大病,住台北市空军医院手术,从此体质大不如前。1985年8月28日,又因血钠过低,住荣民总医院治疗。第二天因突发心肺衰竭,于下午4时许逝世,终年91岁。当年9月27日上午8时,晋江同乡会假台北市立第一殡仪馆景行厅,为蔡鼎常举行追悼会。
鼎常生前早有归葬故里的愿望,但未能如愿。当时台北市晋江同乡会在他的灵柩上,伏着一面会旗,上有泉州东西塔的图像,可说是对死者的一种慰勉。
1994年,台北市晋江同乡会为纪念组建同乡会的二位先贤蔡鼎常和黄哲真,特为他们各铸造半身铜像1尊,安置在会所五楼的大堂中,以供后人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