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泉州市区道教文化研究会纪实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一.成立的缘起 我国传统宗教信仰(包括民间信仰、佛教与道教等)在著名古城、侨乡泉州的传播历史悠久,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泉州历史上虽然出现过不少宗教研究学者(有宗教徒与非宗教徒),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尤其近代泉州的传统宗教信仰研究被人们冷落在一边。数十年来,泉州文史界的学术活动十分活跃,可是对宗教文化的研究仍是没有多大触及。尽管有的宗教史迹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介绍的文章亦仅仅从文物角度来解说。《泉州文史资料》第七期所载苏秋涛先生撰写的《泉州道教记略》,阮道汀、尤国伟、何健魂诸先生的《略谈泉州“东西佛”械斗》,《泉州文史资料》第八辑的苏秋涛先生《泉州佛教记述》等篇文章,恐怕是介绍泉州传统宗教信仰情况的凤毛麟角。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宗教研究再也不抱着回避的态度,我国传统宗教信仰被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部分。随着国内外对我国传统宗教信仰、民俗问题研究的兴起,许多中外有关研究的学者,如日本东京驹泽大学教授禾田谦寿、丹麦学者安保罗、法国的劳格文博士、英国的王斯福教授,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苏海涵、法国的施博尔教授等纷纷前来泉州进行考察、访问,不少海内外三胞还掀起一股寻访神缘的热潮。鉴于这种状况,泉州的宗教研究渐渐地引起人们的兴趣与重视。1978年11月成立的“泉州历史研究会”,对泉州古代史研究的课题就有“泉州的道教”,“泉州的佛教”。在1982年该会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上,探讨有关道教内容的论文有黄宝玲的《泉州道教史迹初探》,高令印的《五代南唐具有农民思想的哲学家泉州人谭峭》。1985年6月,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派员分成三个调查组在全国沿海开展对奉祀航海女神妈祖的史迹进行考察,编印了《天后调查资料专辑》。同年11月15日,泉州历史研究会接待了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的丁荷生先生,并举行有关泉州道教文化的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厦门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陈进坤、泉州历史研究会会长陈泗东、理事王寒枫、泉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伍泽旭、泉州木偶剧团团长吴天乙、泉州市博物馆负责人黄炳元、泉州市文管会、海交馆研究人员郑焕章、黄天柱以及笔者。会后吴天乙陪同客人到晋江考察宗教活动。1987年11月,由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四川社科院哲学研究所,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编辑部等单位发起的“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研讨会在四川成都举行,为期5天,笔者被邀请参加。这次学术研讨会是建国以来有关学术会人数最多,课题范围广的一次,人数50余人,论文数十篇。 二、筹备与成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为了适应国内外日益增多的宗教文化交流需要,泉州的统战宗教部门、文史界、宗教界人士认为泉州有必要成立相应的研究机构或学术团体。在中共鲤城区委统战部积极倡议、支持下,1988年1月23日会同泉州市宗教事务处邀请了泉州文史界、宗教界人士20余人,在泉州市博物馆举行有关泉州道教文化的座谈会,会议由鲤城区统战部副部长傅维生主持。 座谈会首先由笔者介绍成都学术研讨会的情况,接着与会者热烈发言,认为泉州素有宗教博物馆之称,道教有独特的一面,其文化遗产丰富,值得抢救。道教文化在国内外的研究已经兴起,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泉州也应该引起重视。座谈会上还讨论了组织有关研究会问题。大家认为,泉州道教有近1800年的历史,影响大,50年代泉州已有道教组织,应该帮助恢复,而开展道教文化研究也是一项迫切的工作。会上推选陈泗东、伍泽旭、柯建瑞、郑国栋、黄炳元、陈垂成、林胜利、林舟等人负责筹建泉州道教研究学术团体。1988年1月29日,筹备组举行碰头会,讨论研究会的名称,定名为“泉州道教文化研究会”。2月11日,泉州市宗教事务处向市委统战部呈送《关于成立“泉州道教文化研究会”的请示报告》,2月23日,泉州市统战部发出同意成立研究会的批复文件(《中共泉州市委统战部〔88〕002号〔批复〕》),会长为陈泗东、副会长郑国栋、柯建瑞,成员有伍泽旭、黄炳元、陈垂成、林胜利、林舟。研究会虽然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召开成立大会。 为了便于开展对外宗教文化交流,在鲤城区委、区府的重视、支持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1989-11-20日举行了泉州市区道教文化研究会筹备工作座谈会。会上推选沈继生、郑国栋、黄奕川、傅金星、赖春水、林春培、林南生、陈垂成、林胜利、黄天禄、车照明、龚勤勤、林舟等14人组成筹备组,沈继生为组长、郑国栋、黄奕川为副组长。同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呈交申请报告。1989年12月1日,中共泉州鲤城区委统战部发下《关于同意成立“泉州市区道教文化研究会”的批复》。筹备组遂即召开第二次会议,就制定章程、发展会员、召开成立大会时间等事宜进行讨论。12月9日举行泉州市区道教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莅临成立大会的有泉州市、区各有关部门的领导或代表,以及中国新闻社驻泉记者、《泉州晚报》记者,研究会首批会员,共60余人。与会人士对研究会的正式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大会通过了《泉州市区道教文化研究会章程(草案)》。选举了第一届理事会成员,聘请陈泗东为研究会名誉会长,陈允敦、伍泽旭等人为顾问。 1993年6月27日,研究会召开第二次会员大会,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沈继生会长所作的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讨论章程修改章见,选举第二届理事会组成人员。 研究会于1991年7月依法向民政部门办理社团注册登记。 三、研究会的工作情况 泉州市区道教文化研究会成立以后,采取务实的态度,立足本地区,发动会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收集并整理、编印了一些具有地方特点的资料,取得了一定效果,颇受海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和赞许,得到社会的肯定。几年中,研究会做了几项主要工作: 1.搜集与调查 泉州历史上的民间信仰、道教活动十分活跃,但记述的史料不多。还因近代以来,不少文物、史迹遭受严重破坏,造成研究工作的困难。因此,抢救这方面的文化遗产,是研究会的首要任务。要研究,首先要有第一手资料。在主管部门、有关单位的支持下,研究会以泉州市区为主,深入泉州所属各县市展开调查。通过走访、考察,对一些有历史、艺术价值的庙宇建筑、碑刻、雕塑、绘画、经籍、史籍以及宗教活动等,采取文字记录、拍照、录像等办法进行搜集、整理。为了解泉州城乡民间信仰和道教庙宇分布,供奉神祗、修建、管理和道士、宗教活动等情况积累了资料。应当指出,数年来,道教文化研究会为泉州的道教组织恢复做出了大量工作。 2.整理和交流 研究会成立以后坚持少讲空话,多办实事的原则,通过调查、考察、研究,将泉州民间信仰、道教的一些民俗、文艺、斋醮科仪等资料搜集后,加以整理编印、出版。研究会编印出版或与外单位合编的书籍有《泉州道教》、《泉州旧城铺境稽略》、《泉州市区寺庙录》、《泉州通准关岳庙志》、《泉郡富美宫志》、《泉州道教音乐选》、《泉州鲤城文史资料》6、7合刊(宗教专辑)等;编印《泉州道教文化通讯》34期。1993年6月,将《通讯》改为《泉州道教文化》,1996年11月易名《泉州民间信仰研究》,前后出版11期。 研究会举办过数次专题性的学术讲座,有的会员被邀请到外单位作泉州民间信仰、道教或民俗的讲座;许多会员积极参加省内外的有关学术研讨会。1993年3月间,吴真人研究会在泉州举行学术研讨会,道教文化研究会密切配合、支持、协助其做好筹备工作。1994-12-10日,研究会在鲤城宾馆举行“泉州关公信仰学术讨论会”,出席的来宾、会员60余人,论文20余篇。1995-12-23日至24日,经有关部门同意,由研究会与泉州富美宫董事会联合发起举办的“泉台萧太傅学术研讨会”在泉州鲤城宾馆召开,出席研讨会的有省、市、区的有关领导、文史界学者以及来自台湾的台胞(36位)共150人左右,论文30余篇。与会的泉台人士在会上进行亲切的学术交流,洋溢着同胞之情。研讨会开得很成功,受到普遍好评。1996-12-28日,在通淮庙举行“泉州民间信仰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50余人论文20多篇。 由于研究会所编印的书刊内容丰富多采,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且较有资料价值而受到许多中外学者及三胞的欢迎,纷纷来人或来函索取。研究会编印出版的书刊已同省内外的一些社科研究部门或大专院校、宗教团体的研究机构或个人建立联系,互相交流成果。研究会先后收到不少中外学者、研究机构的来函,对研究会编辑出版的资料给予较好的评价。其中有国务院宗教局宗教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会、中央民族学院牟钟鉴教授、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胡孚琛博士、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赵宗诚教授,华东师大潘雨庭教授(已故)、张志哲教授,四川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李远国副研究员、上海社科院宗教研究所所长陈耀庭,上海社科院副研究员,《上海道教》编辑林其锬,湖北省道教学术研究会会长、武汉大学唐明邦教授、副会长萧汉明副教授,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风俗辞典》主编叶大兵,《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林之满副编审、厦门大学陈国强教授、福建师大詹石窗副教授,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理事王文华,华中师大刘守华等以及台湾的一些宗教组织,清华、成功大学的一些学者,法国国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苏尔梦,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窪德忠、蜂屋邦夫等。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来函说:“贵刊对我所科研人员进行工作提供较高参考价值,这点我们很是感激。”牟钟鉴教授来函说:“贵刊内容丰富多采,对我们的学术研究工作很有帮助……泉州在古代是多元文化荟萃之地,文物古迹及各种史料所在多有,久已向往。现在看到贵市文化研究蓬勃发展,不仅繁荣了当地文化事业,亦将给全国的学术研究提供新鲜的精神滋养,大家都会感激你们的。”唐明邦教授在信中说:“承蒙惠赠资料,已在敝会会员中传阅,深受欢迎。十分钦佩贵会的研究活动开展顺利,能编印资料进行全国交流,值得我们学习,希望今后加强联系。”一些中外学者的来信对于研究会的工作开展和取得的成果表示赞赏,也给予鼓励和支持。 3、宣传与接待 为宣传古城泉州的宗教文化,开展对内对外的宗教文化交流,研究会和通淮庙董事会创建了“泉州道教文化陈列室”。几年来接待了许多海内外学者、宗教界人士、三胞,颇受好评。与此同时,研究会还建立资料室,不断收集,购置充实有关书籍、杂志。其中有些是较为珍贵的抄本,明清时期的泉州版本。资料室也收集一些省内外、海外、台湾、香港出版的有关书刊,以及泉州道教、民间信仰活动(包括道场法事),三胞来泉进香谒祖的照片、录相等资料,为研究提供了方便。 多年来,到泉州旅游观光、考察研究、寻根访祖的国内外学者、三胞日益增多。做好这方面的宣传接待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研究会先后参与接待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华人逾万人次。同时也接待过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荷兰、俄罗斯、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的一些来访学者,相互探讨问题,交流成果。在接待过程中,研究会成员热情地向客人们宣传泉州开放改革的大好形势,投资环境;介绍泉州的宗教历史与现状、民风民俗,泉州与台湾、海外的宗教渊源;鼓励三胞前来泉州投资、举办各种事业。在接待工作中,研究会积极地为三胞寻找祖籍、祖庙提供咨询,往往能让他们得到满意的解决。 另外,研究会还配合通淮关岳庙董事会设立宣传栏,采用文字、照片形式,宣传了有关宗教政策;介绍泉州宗教历史、文物古迹、宗教知识。为宣传我国传统文化、帮助群众提高正确对待宗教与封建迷信的识别能力,取得一定效果。 鉴于道教在明清以来日趋衰落,而泉州的宗教信仰则以民间信仰最为普遍。根据省内外对民间信仰的研究趋势及研究会内外人士的建议,经有关部门的审批,研究会于1997年4月21日起更名为“泉州市区民间信仰研究会”,其理事会成员不变。总之,泉州市区道教文化研究会在近十年来取得一些成果,通过频繁的民间接触、交流,对于广交朋友,宣传泉州,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起了良好的社会作用,并在海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附) 泉州市区道教文化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名单: 名誉会长:陈泗东 顾 问:陈允敦、伍泽旭、吕文俊、吴捷秋、柯建瑞、曾文攀、黄炳元、陈伯镛 会 长:沈继生 副 会 长:郑国栋、黄奕川 秘 书 长:林胜利 副秘书长:赖春水 常务理事:沈继生、郑国栋、黄奕川、傅金星、赖春水、龚勤勤、林胜利 理 事:车照明、沈继生、陈垂成、郑国栋、林春培、林胜利、林南生、林舟、黄奕川、黄文楚、黄天禄、龚勤勤、傅金星、赖春水 泉州市区道教文化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名单: 名誉会长:陈泗东 顾 问:陈允敦、吴捷秋、吕文俊、伍泽旭、柯建瑞、曾文攀、黄奕川、黄炳元 会 长:沈继生 副 会 长:吴幼雄、郑国栋 秘 书 长:林胜利 副秘书长:赖春水、洪鹤年 理 事:朱亚仁、陈垂成、沈继生、杨清江、苏光棠、吴幼雄、郑国栋、林舟、林南生、林春培、林国强、林胜利、洪鹤年、黄文楚、黄天禄、傅金星、赖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