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赵祖建简史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一、赵祖建字树屏(守屏),一八九○年四月出生于福建泉州,其父赵惟拔(翠英)原是菲律滨华商,家中亲属中很多在菲岛从事商业和教育工作。祖建少时勤奋读书,兄弟二人(弟赵祖培)一直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其父认为文人文质彬彬,没法步入商界,所以赵祖建一生不论是在国内或是在南洋,一直做教育工作,也积极主张教育子女搞教育工作。是早期国内和菲律滨教育界知名人士。 二、赵祖建早年毕业于福建省泉州府官立中学堂(省立晋江中学前身),斯时正是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新旧学堂交替之际,由于他念的是新学堂,受“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影响,提倡办实业,废料举办学校、宣传革命的科学,进步思想,为他以后参加各项工作奠定了基础。1910-1911年他还是学生时就参加了辛亥革命活动,为泉州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光复泉州同盟会主要由一些先进知识分子组成,包括华侨商人、医生、前清举人、秀才、教师和青年学生,骨干是爱国华侨、前清秀才。如蒋以麟、黄中流、许卓然,叶青眼、陈仲瑾、陆维彬等。青年学生组织突击队,赵祖建是学生队员。光复后同盟会会员成为泉州各界骨干力量。赵祖建在辛亥革命后,还带头让家中妇人剪短发,学文化。 三、早在本世纪20年代中后期,赵祖建就在国内外从事教育工作。光复后不久赵祖建渡洋到菲律滨。受聘于小吕宋中西学校任教员,当时该校校长为菲律滨华侨界教育先辈颜文初先生。不久归国任西隅小学教师,当时校长是王雁星(孝翰),教师有林若松、林孝祯、陈钧秉、陈允敦等。廖博厚、庄善忠、陈琼林、赵祖培都是他们的学生。一九一九年——一九二一年赵祖建再次出国任岷里拉华侨普智学校教员,校长为泉州同盟会会员,菲华教育界侨领,后为国民党中常委王泉笙,同事有洪秀山、潘斯吉、陈允陛(陈允敦哥哥)等。 在这段时间内,赵祖建还协同陈钧秉在岷里拉创办溪亚婆中西学校,并担任教职。该校在建校四十周年纪念刊物首页刊载有赵祖建像片。 当时西隅小学经费较困难,由王泉笙、赵祖建、陈钧炳等在岷里拉向热心公益教育事业的侨界、殷商、校友等劝募,颇有成效①。以及赵祖建一直不断为西隅学校做募捐工作。 一九二一年赵祖建从菲律滨回到泉州,积极参与西隅学校工作,于一九二二年任西隅小学校长,并开始筹建西隅工作,当时校董会有许卓然、陈仲瑾、庄为烜(庄善裕的父亲),王泉笙、赵祖建、陈均炳等。一九二三年——一九二四年建成西隅师范教学楼一座,一九二四年成立西隅师范,赵祖建任校长。 一九二二年——一九二三年赵祖建和庄秋(周)生(庄善忠叔叔)等在两街孝感巷口朱厝祠堂创办闽南女子职业学校,招收女生,因学生数不足,后改名为闽南小学(即现在升文小学前身)校长由陈琼琳的父亲担任,后陈琼琳继任校长,教员有陈允陛的爱人,刘琼琚,甲第巷恭厚巷也有人去教书,后因经费不足,东拉西凑而转交他人办。 四、一九二五年赵祖建调任泉州(晋江县)教育局局长,这时他还兼任西隅学校校长,以后说学校校长要专职,赵祖建辞去校长职务,改由傅文炎担任校长,傅是西隅学校早期一二届毕业生,赵祖建专做教育局局长工作。 根据当时培元中学学生庄善忠回忆:“我是一九二六年在培元中学毕业的,在毕业典礼时,当时在主席台就座的,有泉州(晋江县)教育局局长赵祖建和培元中学校长安礼逊等,……请赵局长讲话,赵祖建讲了些有“民族气节,科学救国”的话,全场学生轰动,主席上安礼逊即说:“赵局长如要接受培元,可以随时移交”。 在任职期间,他积极倡导办学校,使泉州各地新式小学、中学如雨后春笋般诵现,学文化、学科学、宣传民主、爱国思想。当时西隅师范学生庄为介回忆:“赵老师是西隅师范校长,也是学校重要创始人之一,他在办教育上颇有新思想、新思潮,如当时在学校中推广西方‘道尔顿’教育法,即鼓励学生自己阅读,早上自己阅读,下午老师讲课和回答问题,这种启发式教育法较之注入式有很多优点。他还组织学校老师如陈祖仁、赵祖培、李根香等到江渐东南大学学习观摩,回来全面推广‘道尔顿’教学法。以后黎明中学也推广‘道尔顿’教学法。他教英语也用新方法,如用图表法分解英语语法。” 赵祖建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在国内外他的桃李遍天下,其中不乏学有成就的人。庄长恭是其中之一,庄长恭早年留学美国,一九二四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博士学位,曾寄一张博士帽的相片给赵祖建,写“树屏老师存念,学生庄长恭赠”,这张照片悬挂于西隅学校入口大门牌上。庄长恭是西隅学校,也是泉州(晋江县)第一个获博士学位青年,他的学识渊博、对有机合成,特别是有关留体化合物的合成,以及天然结构的研究做出贡献。他曾任东北大学教授,化学系主任,山东齐鲁大学校长,一九四八年任台湾大学校长。 由于赵祖建办教育工作及办学成绩显著,一九二八年,当时教育部部长蔡元培授予赵祖建四级奖章,并授予奖状。 在任教育局局长期间,赵祖建还组织了泉州华侨协会,为归国侨胞服务。 一九二八年后由于时局不稳,赵祖建辞去教育局长职务。 五、一九二八年初赵祖建再次赴菲律滨搞教育工作,历任菲律滨罗申那同和学校校长,菲律滨北吕宋美南岸星学校校长。在旅菲期间,一面从事教育工作,一面为西隅师范募捐,身旁常带募捐册,每逢周末或工余就到各处去募捐。 大约是在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年初,赵祖建因为西隅学校经费问题,他到爪畦、泗水、槟榔屿、新加坡一带募捐。另一件事是招股回泉州创办泉溪汽车。公可。 泉溪汽车公司是泉州至安溪,实际上汽车路只修到南安溪尾。由南安丰州人王尚玉在南洋募资回国创办,公司创办于一九三○年左右,由华侨招股集资,当时股东有姓叶、姓庄、姓黄等②。王尚玉任首任经理。据传,创办当时甚为艰辛,一是开始办实业缺乏资金及有理人才,二是当时南安(包括安溪)是陈国辉、陈佩玉、黄玉玺……“四王府”势力范围,这些地方军伐乘车不花钱,只能收农民的乘车费,汽车公司入不敷出,虽经公司上下员工努力,公司勉强维持,业务不渐进展,这时发生了一起车祸,汽车行车不慎,发生翻车事故,一平民被压伤抢救无效死亡,陈国辉藉口把汽车公司据为已有,强行霸占,泉溪汽车公司解体。一九三二年,十九路军入闽,陈国辉被枪决,泉溪公司重新回到股东手中。 泉溪公司解救后,赵祖建和所有股东转至石狮创办石(石狮)东(东石)汽车公司,蔡孝恩为董事长,赵祖建担任过经理,石东公司客运转正常,解放前赵祖建还有石东公司股票。一九三三年底十九路军入闽成立“福建人民政府”发生“闽变”,石东公司停业,不久赵祖建再渡菲。 六、在“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泉全国掀起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高潮!在全国抗日战争高潮中,一九三七年八月,泉州(晋江县)成立了晋江县抗敌后援(分)会,庄澄波为主任委员,蔡鼎常,陈泗孙为付主任委员,委员会下设宣传、募捐、慰劳、救护、生产、等股,赵祖建任募捐股股长。抗战开始先是开展抗战宣传工作,组织了宣传队深入到各县、各地基层宣传抗日,当时在学校,在社会上宣传活动很是活跃,《松花江上》、《牺牲已到最后关头》、《中条山进行曲》等抗战歌曲风行一时,抗敌后援会还组织编写了一些抗日歌谣小册子。都是用闽南语方言编写的,在民间影响很大。 为了支援前方战士、唤起民众觉醒,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晋江抗敌后援会发起了几次献金活动,在市区中心涂山街搭台献金,组织各界募捐队到晋江南门外安海、树兜,新门外,北门外侨乡募捐,捐献金银首饰和现金,组织各界义卖,义演捐湾活动,一时全县各地及南安、惠安等地也纷纷开展募捐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在一九三七年几月间晋江县各界共捐现现金2100多元,棉衣棉背心931件,布鞋1435双。 海外华侨也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活动,筹赈了数以亿计的捐款和大量物资,“七七”事变后半年内,马来亚华侨捐款2000多万元,印尼华侨捐款900多万元③。 冬天到了,抗敌后援会捐募了一批棉衣,发动各家各户缝制印有“闽”字的棉表、棉裤,送给青阳、石狮、安海、永安沿海战线战士御寒。 一九三八年五月赵祖建由泉州经过厦门渡菲,并计划转南洋一带向广大华侨募捐,适逢日本进攻厦门,形势十分紧张,在危险情况下,赵祖建急乘渡船到鼓浪屿,鼓浪屿当时是“万国公共租界④”日本还没有攻占,在纷乱中赵祖建用小船登搭菲厦定期轮船《安庆号》到达菲律滨,在轮船离岸后第二天五月十一日,厦门即被日军占领。 以后这段时间赵祖建一直在岷里拉之巴乐区尚奋学校任校长,直至一九四一年底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并登陆攻占菲律滨岷里拉,这期所有侨校全部停顿。 一九四五年日本无条件投降,菲岛光复,赵祖建被选任岷里拉市区青年会(Y、M、C、A)干事,任职二年。 一九四七年赵祖建回国短期逗留,一九四八年又赴菲任南甘吗仁华英中学文史教员,一年后返马尼拉,因高血压病日趋严重,一九四九年十一月病故于菲律滨马尼拉,享年五十九岁。病故后菲律滨日报刊载,华侨界教育家赵祖建病逝。国内西隅校董陈仲谨先生亲笔书写追悼赵君祖建长联。 赵君祖建,饱读诗书,个性廉洁自爱,重正义而轻功利,任职办事,无不倾力以赴,默默耕耘,不沽名钓誉,不谋个人利益,若有人争谋其位,即予礼让,无何怨言,一生献给教育和实业,所任职务,少则一二年,多则三四年,对国家、社会贡献良多,特别是为国内、外教育界服务,建树更丰,自己从未夸言,其功绩鲜为人知,对待同事、同学,和蔼可亲,受人尊敬。早期在国内期间,常帮助惠安县宗亲排忧解难,解除冤狱,所以“祖建叔”之名在赵姓宗亲之间,广为流传。 注①:陈允敦称,当时义侨商界陈光纯,庄颉芳慷慨解囊,捐了大笔款项。 注②:赵祖建二儿子赵世熊回忆,经费由侨集资集创办股东有叶姓、庄姓、黄姓等,赵世熊现已移居美国。 注③:见泉州党史通讯,第98-100页。 注④:日寇开始没占鼓浪屿,直至一九四一年十二月日军掀起太洋战争才攻占鼓浪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