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中秋节,中国文化重镇泉州市,首创性地举办了由地方主办的国际多边性文化艺术节——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节。来自英国、民主德国、奥地利、日本、菲律滨等国家和香港地区的木偶艺术代表团,同中国泉州、漳州、晋江、惠安、上杭的木偶艺术家欢聚一堂,交流技艺。木偶节办成了一次名家荟集、异彩纷呈的艺术盛会。节后,国内外新闻媒介刊(播)发了200多件消息或专题。国外报刊誉之谓“东方文化古城的现代狂欢节”,影响深远。
自1981年至1988年,泉州先后举办了四届“海内外南音大会唱”,事实就是国际性的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节,每届都有五、六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组团赴会。这一切,都为第二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节的举行,酝酿了成功的土壤。
(一)
经文化部批准的第二届中国泉州木偶节,于1990年十月八日至十二日如期举行。参加的人员达500多人,其中有来自意大利、罗马尼亚、奥地利、西班牙、荷兰和中国台北、台南等6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本省泉州、晋江、惠安等市、县共计12个木偶剧团的艺术家;有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参赞、荷兰王国国家艺术节主席、日本浦添市企划部长、原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黄保欣先生以及厦门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的留学生等计18个国家的外宾;有各级党政军和宣传文化部门的负责同志20多人;有来自北京、天津、陕西、黑龙江和海南岛等13个省市的观摩代表和近百名国内传播媒体的采访人员;还有来自新加坡、菲律滨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各国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的境外“三胞”100多人。嘉宾云集,盛况空前。各国木偶艺术团体先后演出32场、大小剧目24个。配套举行了从各县60个团选拔的12个团参加的民间职业木偶剧团的“满天星”展演和著名木偶雕刻家林聪权木偶雕刻艺术展览:同时,组织了规模盛大的民俗文艺踩街活动。整个木偶节期间,全城出现了剧场内外演木偶、扶老携幼看木偶、街头巷尾谈木偶的艺术热潮和万人空巷看文艺踩街的节日气氛。充分显示了对于扩大开放和中外交流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示了我省我市经济繁荣、安定祥和、歌舞升平的景象。
(二)
文化部在文外函(1990)511号《关于对第二届国际泉州木偶节筹备工作的几点意见》中强调:“在去年平息反革命暴乱以及九十年代第一年的新形势下,搞好本届木偶节有着重意义”,要求我们“努力将这届木偶节办成一次规模适中、较高水平的国际文化活动”。现在可以肯定地说:第二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节的圆满成功,完全达到了文化部预期的目的和要求。
首先是,木偶节的顺利举行和胜利闭幕,生动体现了我市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和人民幸福。整个木偶节的各项活动和具体实施,不啻为一项繁复的社会性系统工程;而全市党政军民、士农工商,对木偶节的举办则表现出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因此,不仅各国木偶艺术团轮番演出的4个剧场和安排民间职业木偶剧团“满天星”展演12个广场演出点,熙熙攘攘,喜气洋洋;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十月八日晚上举行的民俗文艺踩街,全城狂欢,万人空巷。当晚,参加文艺踩街而出动的机关学校、文艺团体和工厂企业达数十个单位,队列超过2000多人。全长约二公里的东大路两侧的观众,不下15万。虽然人山人海,但却秩序井然,没有发生任何大小事故。还应提到的一点是:在木偶节举行的前前后后,无论是社会治安、交通路政,抑或市场物价和环境卫生,经过相应的治理整顿,都表现出平稳贴实,遵纪守法和整齐清洁的良好态势,展示了泉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魂力和风采,给来宾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其次是,木偶节的举行,为国际偶坛的友谊合作、切磋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提供了一个大好机会,除奥地利的袖珍木偶剧团系二度来到泉州外,其余的意大利“含兰”、“乐娃”,“若发”三个木偶剧团,罗马尼亚“正达里卡”木偶剧团,西班牙“幻花”木偶剧团以及台北的“小西园”掌中木偶剧团、台南“美玉泉”掌中木偶剧团,都是初次来到泉州聚会的。各国的木偶艺术,从造型结构、剧本取材、音乐曲调、灯光布景到表演技巧,风格迥异,各具特色。意大利的木偶艺术家擅长于象征手法,夸张写意,使人领略到了欧洲木偶的独特风韵。奥地利的吉尔洪教授,单枪匹马表演微型木偶,观众无不感到独树一格,耳目一新。西班牙“幻花”木偶剧团演出的《双手》剧目,揉合着现代派,抽象派的某些手法,表现了高超的手技和口技。罗马尼亚木偶剧团演出的《美妙的小树林》,更有独到之处,采取拟人化表演手法,载歌载舞,舞台美术灯光布景浑然一体,而且可以顷刻变换,令人目不暇接。而我市艺术家表演的提线木偶的掌中木偶,则使各国来宾称奇叹绝。意大利“含兰”木偶剧团领队凯瑟琳女士翘着大拇指赞赏道:“泉州木偶确属世界第一流”。荷兰王国国家艺术节主席斯哈桑德先生赞不绝口地说:“我在世界上到过不少国家,看过不少木偶,泉州木偶是水平最高的,不论是木偶造型还是表演技巧,都是世界一流的。”木偶节提供的这种互相观摩学习的机遇,使他们彼此之间大开眼界,增长了见识。受到了启迪,正如台北“小西园”掌中木偶剧团主要演员许国良先生看了晋江和惠安二中掌中木偶剧因演出后感慨地说:“真是不看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艺海无涯。”
第三是:充分展示了名城泉州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改革开放的蓬勃生机;加速了世界了解泉州和泉州走向世界。由民俗文艺踩街集中展示的泉州传统文艺的百花齐放、丰富多姿和文物古迹、山川名胜的明媚秀丽、相映生辉,使来宾们钦慕不已,交口称赞。荷兰王国国家艺术节主席斯哈桑德先生说:“泉州民俗文艺竞会如此丰富多样、争奇斗艳,确实在世界上其他地方绝少见到。”日本浦添市政府代表吉村清先生因台风绕道东京,八日傍晚赶到泉州,为来不及参加本偶节开幕式而深感惋惜,当他得知文艺踩街正在举行时,顾不上吃饭即立刻登上观礼台,他说:“我还从未见过如此多样,如此壮观的民俗文艺踩街。真是美极了!泉州真是个迷人的城市。”罗马尼亚木偶艺术家乔尔吉塔·尼古拉女士激动得热泪盈眶,赞叹说:“太美妙、太动人了!”她一边写写划划,一边通过翻译表示要把这难忘的时刻所发生的一切都记录下来。正因为泉州木偶的出类拨萃,泉州传统文化积淀的丰富和山川的秀丽,使外宾们心驰神往流连忘返,因此,他们不仅争相表示今后还要到泉州来,而且显然以与泉州交往为荣耀。罗马尼亚艺术家邀请泉州木偶两年后能到布加勒斯特参加国际木偶节;西班牙的艺术家也希望泉州木偶能到他们国家访问演出。西班牙团领队那瓦罗先生还说:“我们到过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到过印度和 家,在泉州几天,感觉到中国的改革开放生机勃勃,前途非常光明。”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柯拉蒂尼先生则深情地回顾泉州和意大利悠久的历史渊源,指出意大利的木偶艺术,是在意大利人大量来到泉州以后发展起来,如今意大仍有不少泉州木偶艺术品,他确信泉州和意大利的文化交流,一定会得到更快、更大的发展。总之,木偶节的举办,加强了泉州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加速了世界了解泉州和泉州走向世界的进程。
(三)
第二届中国泉州国际本偶之所以能够取得顺利成功,里里外外有诸多因素。
一是上级领导机关和主管部门的关怀重视和具体指导。市委、市府领导成员联席会议,不仅作出了举办第二届泉州国际木偶节的决议。而且从指导思想、组织机构、活动规模、经费筹集以至文艺踩街等等重大问题,无一不是在市委、市府负责同志的关怀领导或会议讨论而得到解决的。文化部则不但及时批复同意泉州第二届国际木偶节的举办,而且为搞好木偶节的筹备工作专门下发了指示。文化部外联局及早听取了筹备工作的汇报,而且协助木偶节组委会与我驻外使领馆联系,为邀请和确定参加本届木偶节的外国木偶国体而尽心尽力。木偶节开幕前夕,省文化厅领导和文化部外联局、艺术局的同志即莅临泉州具体指导工作。
二是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精诚协作、鼎力支持。市府办、外办、台办和公安局、财政局等单位,抽调大批干部负责木偶节的联络接待和安全保卫工作。
三是充分的宣传发动和过细的准备工作。除了去冬今春为本届木偶艺陆续进行的宣传发动外,今年初夏以来,紧锣密鼓地进行木偶剧的舆论宣传:(1)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现代传播工具,在海内外广泛宣传即将举行的泉州二届国际木偶节,包括新华社、中新社、中央电视台和福建电视台、《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华声报》、《文学报》、《中国文化报》、《戏剧电影报》、和《福建日报》、《厦门日报》等等数十个新闻出版单位以及海外报刊,都为泉州二届国际木偶节刊播了消息报导或文章资料。(2)编印了精美的木偶节彩印《特刊》,周详地介绍各国木偶艺木团体的基本情况和艺术特色,以飨广大观众的需要。(3)印制和发售标有“中国泉州第二届国际木偶节”字样的文化衫、纪念章、明信片和首日封,使之成为木偶节制造舆论的传播载体。有些先期到达泉州的外国人和境外“三胞”,早在七八月间即把木偶节的文化衫穿着到了美国、欧洲和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去了。正因为举办第二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的信息在海内外广为传播,所以木偶节期届开幕时,才会有众多的海外和国内宾客的到来。
在搞好宣传发动工作的同时,文化部门和木偶节组委会办公室各个部门,脚踏实地、深入过细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了安排木偶节期间的“满天星”展演,早在今年五六月间,市文化局即预先进行全市民间职业木偶剧团的调演和评奖活动,从中遴选出12台水平较高而又不同品种的民间职业木偶剧团。尤其是民俗文艺踩街,预先进行了极为大量和细致的准备工作: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多次召开了专门会议。研究工作,落实任务;其后,又组织力量深入各县区、各单位逐一检查督促。结果,文艺踩街的当晚,不仅包罗了市区的大鼓吹、踩高跷、嗦罗连、拍胸舞、火鼎公婆等几乎所有民俗文艺形式,而且还有晋江县的弄龙、石狮市的舞狮、永春县的鼓坠唱、南安县的装阁队、安溪县的水车阁、德化县的三通鼓和惠安县的蜈蚣旗、惠东女等等民间文艺形式和民俗服饰,确实是五光十色、各展风姿。整个文艺踩街,场面壮观,气度恢宏。因为准备充分,组织得法,队列有序,丝毫不乱。除了“满天星”展演和文艺踩街外,木偶节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活动日程、演出场次、谢幕安排、门票分发等等,几乎全部分别制订了书面计划或专题方案。实践证明,功夫不负有心人。因为预先有过细的准备,因此,木偶节的活动才能做到循理成章、水到渠成。
第四、关键还在于我们拥有在国际偶坛备受推崇的泉州木偶;超凡脱俗的艺术技巧使泉州对于各国木偶艺术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人们都以一到泉州为快事。此次参加第二届泉州木偶节外宾,男女老少,最小的出生二个月,最大的已到耄耋之年。在厦门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的美国高级进修生魏达维夫妇,为了双双赶到泉州参加国际木偶节,只好把出生刚刚二个月的婴儿一并带来;而意大利“若发”木偶剧团艺术指导迟莉莉女士,为了不失去参加泉州木偶节这一难逢良机,不顾83高龄,不怕旅次劳顿,毅然决然和剧团一起前来泉州。实际上,早在1986年的第一届泉州木偶节,外国友人就众口皆碑地称道:“泉州木偶出神入化,栩栩如生,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在第二届木偶节的观摩演出和艺术交流中,外宾们更是为泉州木偶的有生命、有灵魂而拍案叫绝。他们看了木偶大师黄奕缺表演的《驯猴》后,惊异万分地说:“太神奇了,简直和杂技演员表演的一样,不知如何描绘才好!”荷兰木偶艺术家封·蒂特女士,对泉州木偶早就钦慕不已,此次,又因故未能前来参加,即特地将她一部从事木偶艺术生涯的影片委托荷兰王国驻华使馆提前送到第二届国际木偶节放映,并深情地寄语说:“这也算我参加了!”凡此种种,雄辩地说明:独具魅力的泉州木偶,是办好泉州国际木偶节的先决条件之一。
(四)
木偶节的大获成功,令人振奋不已。泉州的提线和掌中木偶被国际偶坛备加推崇。他们无疑是泉州文化以至整个民族文化宝库中难得的瑰宝,我们应该加以保护、继承、研究、和进一步弘扬发展。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是吸引外国艺术家前来作交流的主要条件。泉州这片传统文化的丰沃土地,拥有安平桥、洛阳桥、清净寺等十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了木偶,还有梨园戏、打城戏、高甲戏、南音、民间音乐舞蹈和南少林武术等,均具有强烈特色。这一切,都是地方文化工作扩大开放交朋友的潜在优势。抓住适当的机遇,发挥自己的优势,办好地方文化节,其最终的目的仍然是为贯彻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