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黄奕聪先生(EKA TJIPTA WIDJAYA)所统辖的以“金光集团”(SINAR MAS)为首的商业王国,创立于1962年,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有400多家公司,拥有员工15万名,遍及金融、地产、造纸、种植、食品、旅游等领域,投资涉及亚、欧、美洲世界各地。目前集团在印尼、香港及中国的上市公司有十几家,总市值超过200亿美元,被誉为印尼最大的财团之一。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ASIA PUIP PAPE CO,LTD.,简称APP)是金光集团的旗舰企业,主营林浆纸一体化产业,总资产181亿美元,年产浆纸900万吨,拥有速生林80万公顷。
离乡背井 饱经战乱
黄奕聪先生出生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罗溪镇后溪村。罗溪地处风景秀丽的洛江之北,从河市与马甲交界的朋山岭向北眺望,满目山峦起宕,烟雾缭绕。而罗溪则四面群山环抱,峰峦叠翠,中间盆地浑然天成,各村分布错落有致,杂树掩映,三溪澄澈,阡陌纵横,自然是山青水秀,地灵人杰。然而在奕聪刚刚出生的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正处水深火热,农民生活苦不堪言。童年的小奕聪七岁时因家境窘迫,不得不随父亲黄则戴及家人离开贫瘠的山区故乡下了南洋,辗转飘泊最后移居印尼乌戎潘当(简称望巴锡或锡江)。父亲是个勤劳俭朴敦厚诚实的山区农民,初到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肩负着养活一家大小的生活重担,还要供年幼子女读书。他具有中国农民的刚强个性,坚韧不拔、吃苦耐劳。母亲则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个性善良和蔼可亲,除了克俭持家,照顾幼小子女,还抽出时间打杂帮补家计。因此,奕聪幼年得以就读当地光华学校,由于天资聪颖勤勉向学,成绩屡次名列前茅,颇受同校师生眷重。然而,即将高中毕业之时,因日本军队侵略而被迫中途辍学。当时日本军国主义以“共建大东亚共荣圈”为借口,肆意侵略扩张,发动战争,所到之处无不奸淫掳掠,腥风血雨。青少年时期的奕聪饱受异国他乡的颠沛流离、战乱动荡的沧桑年代,幼小的心灵就立定志向,凭着超乎常人的智慧和毅力,为了生计最后转而从商。开始时曾做椰油买卖,艰难经营,风餐露宿,其后因机缘巧合收购日军公司拍卖的搜掠物资,同时还发展养猪业,生意渐见起色。
立定志向 奋发图强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挥得越快。战争结束后,奕聪改而经营汽水、面包及饼干厂。到1950年把汽水厂卖掉,又把面包厂交由其弟经营,自行发展批发业务。在印尼独立战争期间,奕聪经营的椰乾生意,为了寻求更大的开拓空间,更迁往首都雅加达发展,并开设创办了金光公司(即金光集团前身)。此时,可以说是奕聪人生中重要转折的开端,为他今后成功的道路铺设坚强扎实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由于看好食油生意,他瞄准市场抓紧时机,胆识过人,在1969年决然于苏拉威西岛(SULAWASI)北部开设了BIMOLI食油厂。70年代末期其所属比莫利(BIMOLI)公司在雅加达等地就开设有十余家椰油提炼厂。1980年初,印尼政府大力鼓励企业家发展棕榈油业,并提供种植园土地,黄氏企业再大量投资生产棕榈油,现其所属企业有AGROINTIM、LESTARI、PT等16家棕榈种植公司,在苏门答腊、加里曼丹、廖内岛等均有种植园,面积达200余万公顷。为了将事业进一步巩固发展,奕聪的金光集团与印尼另一大财团(林绍良的三林集团)合作成立SINAR MAS INTI PERKASA,为印尼私人最大之棕榈油生产及种植企业,现拥有40余万公顷棕榈种植园,分布在棉兰地区、加里曼丹及廖内省等地方,成为印尼国内棕榈业者之龙头。由于生意不断扩大,此后更发展为全印尼最大的食油供应商,被称为印尼的食油大王,所辖下的食油王国,曾一度控制全国60%的食油供应量。后来在一次重组中,两个集团拆伙。金光集团随即重新整顿,倾全力发展油棕种植和棕油加工业,不久终于夺回了因拆伙而失去的市场占有率。正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奕聪用血泪和汗水的飞迸走向人生的艰辛历程,用呐喊和奋进的韵律谱写壮志豪情。
金光纸业 亚洲称雄
金光集团在过去的三十几年间,已积极将生意业务迈向多元化。1978年正式进军造纸业,创立了集伟化工纸业(TJIWI KIMIA)。其后于1987年又收购生产纸浆及纸品的永吉纸业(INDAH KIAT)而成为印尼最大的纸业生产者。印尼的森林资源丰富,制浆成本低,工资便宜,已发展为纸业输出国。根据中国输出入银行驻雅加达代表办事处表示,金光集团的永吉纸厂拟投资兴建一大型造纸工厂,计划生产纸浆、纸张及相关化学产品,提供业者拓展印尼市场的商机。因此,两家纸厂的生产规模,在当时的亚洲区来说只仅次于日本,占本国纸品市场的70%强。
奕聪先生已成为印尼数一数二的成功华裔企业家,早已蜚声国际。他不仅被誉为印尼的食油大王,而且后来成为全国最大的造纸商。其辖下的造纸厂,已有两家上市,分别是永吉纸业及集伟化工纸业。前者在1991年纯利,为7,984万美元,和上一年一样。91年底该公司收购了集团内的SINDR DUNIA MAKMUR,后者正在西爪哇投资4亿美元修建一家生产工业用纸的工厂,使它跳出了光生产书写及印刷用纸的单调局面。
至于集伟化工纸业,92年完成了一项2.6亿美元的扩建工程,使其产量增加了三倍。91年该公司的纯利为5,000万美元,较上一年增长了33%。同年,集团属下的一家合资酒店PIAZA INDONESIA成功上市,当时市值约为2,756万美元,其中金光集团占25%。
此外,黄奕聪之金光集团还与林绍良之三林集团共同投资之P.T.INDOMILK公司,以生产牛奶制品为主,尤其以纸盒装之INDOMILK品牌之鲜奶,更风行全印尼,其产品除供国内市场需要外,还外销新加坡、越南、缅甸及孟加拉等国。在华人企业经营之工业区,较具规模的有黄奕聪企业与日资合作建设之加拉旺国际市镇,尚有徐华清企业与我国荣工处合作兴建之佳马工业区,李文正企业集团在雅达投资兴建的力宝工业区。
印尼华人在金融业一直扮演重要角色,许多华人财团均设有自己银行。黄奕聪企业所属有印尼国际银行及投资控股公司SINAR MAS MULTIARTHA,其次子黄鸿年(OEIHONG LEONG)控制的香港上市公司红宝石集团,与北韩合资开设的朝鲜统一发展银行。亚洲金融风暴爆发后,华资银行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1999年12月,新加坡“商业时报”独家报道称,包括林绍良“三林集团”与黄奕聪“金光集团”在内的印尼华商,自1998年5月印尼政经大动荡后,逃离印尼的资金达800亿美元。新任总统瓦希德向有关华裔大亨们作出承诺,给予资金回流的安全保障,盼运用华人庞大的经济力,来协助印尼经济复苏。
投资祖国 振兴中华
作为龙的传人,无论身居何地,都和每一位中国人一样,他们既为祖国悠悠传统文明深感骄傲,又有着目击与世界先进国家差距的心灵之痛。祖国改革开放以来,吸引着无数爱国华侨纷纷回国投资设厂,目标只有一个:发展经济,振兴中华。
黄奕聪先生也不例外,同长子黄志源先生以传承华厦文明的赤子情怀,穿透历史浮云的战略眼光,于上世纪90年代进军中国大陆,在上海设立“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简称APP中国),作为金光集团在中国的地区性总部,黄志源先生任APP董事长兼总裁。APP 中国是控股APP所有林浆纸项目的投资公司,在中国造纸工业领域引进林、浆、纸一体化发展理念,推动中国造纸工业现代化进程,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实现中国高档纸张“替代进口,服务中国”目标。APP 中国以其创造性发展实践,打造出金光纸业卓越企业品牌,以其强烈的民族使命感与创造性企业经营实践应对国际竞争、发展民族工业,成为中国造纸领域龙头企业、纳税大户,连续入选中国企业500强。
如今APP已成为世界上纸业十强之一,规模在亚洲首屈一指(不包括日本),是全球制造成本较低的制浆造纸生产商之一。主营林、浆、纸一体化产业,浆纸(合并产能)合计约900余万吨,在印尼和中国拥有600多万亩的速生林,其中中国已超过200万亩,是促进中国林、浆、纸一体化发展的先驱。目前,APP 的产品从文化用纸、工业用纸到办公用纸、纸制品、生活用纸,再到纸浆,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浆纸领域。并且“林、浆、纸一条龙”垂直整合式经营,使APP 实现了“低成本、高质量”的经营目标。和父亲黄奕聪一样,APP董事长兼总裁黄志源是一个充满历史使命感、爱国情怀与商业智慧的优秀企业家。黄氏父子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祖国经济的发展。70多年前黄奕聪老先生离开贫困的福建山区的故乡到海外挣扎谋生,40多年前他把长子黄志源送回仍然落后的祖国接受教育,金光集团两代掌门人都有着浓厚的爱国爱乡情结。他们把目光投向祖国,对中国造纸业广阔发展前景的深刻洞悉,使他们坚定了投资中国的创业决心。
情系华夏 回馈社会
公元105年中国人发明造纸术,将人类文明进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更将中国四大发展作为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永远载入史册,成为华夏文明永恒的骄傲。然而,随着历史河流滚滚向前,进入世界文明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国造纸业受到严峻考验。奕聪先生父子通过引进林、浆、纸一体化先进造纸理念及世界领先水平设备及技术,依靠金光集团雄厚的资本支持以规模化生产方式促使中国造纸业从传统向现代化革新,从而重振中国造纸业的雄风。专家指出,中国市场纸品需求总量以每年8.8%左右的速度递增,以此类推,到2010年将突破7000万吨,市场将供不应求。APP通过成功引进世界最精良先进的铜版纸生产线和林、浆、纸一体化先进造纸理念及在中国的开创性实践,在中国环境保护、促进生态平衡、就业和经济增长上做出巨大的贡献。APP在华10家造林企业全部通过ISO14001国际环保体系认证和12家现代化纸厂全部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在国内近40个城市建立了分公司和办事处。目前在华总资产约40亿美元,年产240万吨,造林203万亩。其中金华是中国最大的造纸厂,也是世界最大的单一铜版纸生产厂,年产120万吨高档铜版纸;宁波中华是中国最大的白纸板生产厂,年产50万吨优质工业用纸;金红叶是亚洲最大的生活用纸生产厂,年产12万吨品位质量俱佳的卫生用纸;金华盛是中国最大的无碳复写纸生产厂、亚龙是国内产量最大的复印纸生产厂;海南金海是中国最大的纸浆厂,已于2003年10月投产,年产能力60万吨。
风雨十年后,APP在中国大规模投资取得丰厚回报。2002年,营业额已超过130亿元人民币,上缴各类税金近8亿元,为中国纸业第一纳税大户。在荣获“2000-2002年度全国百家明星侨资企业”荣誉称号之际,黄志源先生在表彰会发言中回顾十年来的奋斗征程,不无感慨地说:“上世纪60年代,16岁的我远渡重洋赴京求学,如愿考入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在祖国度过的青春岁月,我收获的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更是满怀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他认为,金光集团在中国内地的发展历程,是众多侨资企业在中国成长壮大的一个缩影。它的成功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快速发展的经济所创造的巨大商机以及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作为爱国华侨,通过投资中国,推动造纸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改善普通百姓生活以及回报祖国,是黄氏父子共同的夙愿和矢志不渝的情怀。金光集团是相当规模的跨国公司,APP在企业迅速发展过程中始终不忘积极推动社会的回馈计划。在中国,APP已多次为社会公益活动和科教文化事业捐助资金,例如:在北大百年校庆之际,捐款200万美元;1998年斥资1000万元与中国林科院合作设立“金光林业科学研究开发基金会”;1999年向上海慈善基金会捐款160万元;2003年,向北京市政府捐赠1000万款物用于抗击“非典”工作等等,多年来,APP中国累计捐赠总额约1.7亿人民币,以其情系华厦丹心、报国义举,谱写出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奉献之歌!
功荣梓里 福泽家邦
在广阔的华人世界中,许多成功人物以其惊人毅力和超凡智慧,在历史舞台上演绎着自己的奋斗人生与传奇故事,成为华人世界崛起的标志。黄奕聪先生是世界华人成功人物之一,杰出的企业家和慈善家。他不仅在海内外很多地区作出巨大的贡献,好评如潮、有口皆碑,而且对孕育他的故乡-罗溪,同样奉献出无限的爱心。
早于70多年前还是童稚之年的小奕聪,因家境困迫随家人远渡重洋,在其小小的心灵中对故乡的落后贫困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但也对故乡怀着极其浓厚的眷恋之情。因此,当他在海外落地生根事业有成之际,念念不忘家乡故土,于是抱着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返乡考察。使他最感欣慰的是,祖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家乡面貌焕然一新,乡亲生活水平空前提高。
但奕聪先生认为,国要强民要富,一定要先重视教育科技的发展。所以,他决定捐资兴学助教,在各级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于1995年开始创建“奕聪学园”,占地总面积55700平方米,投入资金1857万人民币。学园分三个独立校园:奕聪幼稚园、奕聪小学、奕聪中学(初中部)。现有在校学生2133人,教职员工133人。十年来,奕聪学园办学成绩辉煌,赢得上级领导和服务区群众一致赞誉。1996年,奕聪先生独资200多万捐建罗溪中学“奕聪科学楼”;1991年由领男黄鸿年捐资兴建“泉州市青少年宫中策教育中心”。然而,奕聪先生的愿望不止于此,时刻心系家乡的教育事业,于2004年5月偕同夫人一行再度返里,在区镇领导的陪同下亲莅“奕聪学园”各校进行视察并作重要演讲。当他了解到祖国的教育事业,在跨越新世纪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就坚定认为,要尽快让“奕聪中学”完善起来,因此,他进一步提出建设高中部的构想,并希望按照国家普通高中三级达标的要求规划。资金方面,奕聪先生慨然承诺独力承担,并于2005年将兴建高中部的巨资筹集到,此项义举得到政府各级领导的极度关注和支持。
今年3月13日,奕聪先生于百忙中在印尼自己的府邸热情接待来自故乡的亲人们,同时宣布了二项令人振奋的喜讯:其一是捐资4100万人民币建设“奕聪中学”高中部;其二,捐资3000万人民币协助开拓“万虹公路罗溪段改线工程”。奕聪先生为罗溪人民的社会福祉,为故乡公益的万世基业,不遗余力与无私奉献之精神,光昭日月,永垂千秋!
奕聪精神,罗溪之光。“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黄奕聪先生象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一样,以其汪洋坦荡的胸怀、崇高诚信的人格、自强不息的斗志、百折不挠的精神攀登事业高峰;以其高瞻远瞩的眼光、穿越时空的胆略、真知灼见的智慧、捕捉机遇的高手创造成功奇迹。用自己走过的足迹谱写着亮丽人生,辉煌历史。这就是奕聪精神,也是千千万万的奕聪精神所汇合的中华民族精神!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与其说奕聪先生是桑榆晚霞,不如说奕聪精神是晨曦朝阳,罗溪之光。奕聪精神所折射的光辉,反映罗溪人的信念、理想、希望,永远朝着金光大道迅跑、飞腾、升华!
2005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