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2-15日,风和日暖,一部“的士”小车徐徐地驶进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的霞井侨村,车上乘坐的是三位远从印度尼西亚的望加锡埠专程回故乡寻根谒祖的华裔,他们是:锡江吴氏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锡江埠晋江同乡会常务理事吴继松先生偕夫人杜梅治和胞弟吴继展先生。这是吴继松先生继1997、1999年两次返乡寻根谒祖的第三次了,真是关山难断故乡情。
原来,吴继松的曾祖父吴克奎、曾祖母黄诗娘,是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霞井下旦村人,后移居于该乡的大寨山下的咬某丘垦荒种植,独家居住。不久,吴克奎因劳累过度而病逝,成为孤寡的黄诗娘又连曹匪难,洗劫一空,无奈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携带年幼子女逃往印尼投靠亲人,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黄诗娘虽然身居异域,却时常想念家乡和亲人,并再三嘱咐她的儿子吴祥渐、孙子吴善英:“要记住咱们的祖家在‘唐山’,等待社会平静时,要设法回去认亲拜祖”。当时由于军阀混战,社会不靖,又时常听到家乡土匪抢劫的消息,因此,作为吴继松的祖父和父亲两辈人都未能实现先辈“回故乡认亲拜祖”的遗愿。
出生于印尼的吴继松和吴继展兄弟是黄诗娘的第四代裔孙,自幼就经常听到祖父和父亲讲述家史,谈及回乡寻根谒祖之事,也都早就立下誓言“一定要回故乡寻根认祖,瞻仰曾祖父的摇篮血迹”。虽然,吴继松还没有到过祖籍国,也不知道故乡在那个方向,又听说家乡因兴建大型水库(乌潭水库),村庄被淹没,原来的堂亲也已外迁,早已失去联系,回来要找谁?能否达到目的,心中无数。但这一切都动摇不了心坚如铁的吴继松回故乡寻根谒祖的决心。他身居异域,心系故里,时常都在打听祖国和家乡的情况,积极寻找回故乡的机会。
1997年秋,吴继松想起前年在锡江巧遇一位来自泉州的杜玉英女士到印尼探亲,便私下决心,凭借这位“熟人”作为唯一的线索,寄希望于杜女士的帮忙。不久便在锡江一家亲戚的帮助下,获得了杜女士在泉州的住址,就这样,吴继松带着先辈遗下的“福建泉州北门外霞井咬某丘”的住址,独个从印尼的望加锡埠几经周折于11月28日回到了泉州,先是找上杜女士的家门。1953年才从印尼回国的杜女士便把同样是霞井人的妹夫吴继趁叫来,并将此事转托其帮忙,并由吴继趁亲自带领吴继松回到马甲的霞井侨村,霞井公益事业理事会得知其来意后,十分赞誉他的故乡之情,热情地帮他查阅了《延陵锦霞吴氏族谱》,并按分支派系顺藤摸瓜,查到了记载着吴克奎的谱本,并在霞井公益事业理事会吴继土、吴继锡等的陪同下前往下旦和咬某丘瞻仰其曾祖父吴克奎的故居遗址和探访亲人。圆了寻根梦后,吴继松感慨万分地说“这次回来没有白走,终于找到了‘根’,实现了90多年来先辈们的遗愿和我个人多年的愿望,事实证明我来之前的各种想法、担心和忧虑都是多余的,祖国处处有亲人”。
吴继松先生带着万分喜悦的心情返回印尼后,便迫不及待地向全家人详细介绍在故乡找到“根”的经过。亲人们听后也十分高兴,纷纷要求吴继松要带他们回故乡看看。家人的恳切要求也正是吴继松的愿望。
时隔两年的1999年9月下旬,吴继松再次放下繁忙的商务,亲自带着未曾到过故乡的胞弟吴继展由锡江乘搭班机回到祖国。抵达北京后,本想先游览祖国首都的名胜古迹后沿途观光至故乡谒祖。在北京,当他们登上八达岭畅游长城的当天傍晚,吴继松为了拍摄美丽的长城夜景,不慎从长城的石台阶失足跌下距台阶5米多深的平台,致左手腕骨折错位,肩、背、腰、腿均挫伤。看到哥哥身受挫伤的吴继展提出取消游览和返乡的计划,从速返回印尼养伤,吴继松向其胞弟说“游览观光可以暂时不去,但故乡不能不回,谒祖省亲不能取消,再困难也得坚持”。就这样,吴继松以坚强的意志,忍受着阵阵的伤痛,带着胞弟于10月5日再次回到故乡谒祖。
为了实现家人的恳切要求,吴继松和胞弟吴继展在妥善安排好商务和家庭后,又于2002年12月初旬携带吴继松夫人杜梅治女士取道新加坡第三次返乡谒祖。
他们每次到达故乡后都得到马甲镇侨联和霞井侨村的宗亲们的热情接待,除派专车陪同他们前往咬某丘瞻仰其曾祖父母当年居住的遗址,聆听宗亲介绍当年吴克奎、黄诗娘披荆斩棘,开山造田,建设家园的经过和事迹,并一一拍照留念外,还到翁前村附近的坑仔口山、洋坑村附近的大含坡分别瞻仰、拜谒霞井吴氏开基始祖原禄公陵墓和霞井吴氏大宗祖祠,参观了由旅居缅甸的爱国华侨吴庆星宗亲投资创办的仰恩大学,游览了仙公山、康济庙等风景名胜区。
首次随丈夫回故乡的杜梅治女士在马甲侨联联会的协助下,也同时找到了其娘家的祖籍地-蔡内村,并一同前往瞻仰其父杜贞渊先生早年汇款营建的“五间张”大厝,同失去联系数十年的哥哥杜和尚等亲人会面相识,交流亲情,彼此无不十分亲切。
吴继松连续三次千里迢迢返回故乡,不仅达到了寻根谒祖的目的,而且对马甲侨联和霞井宗亲的热情接待和多方帮助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十分感激地说:“六年前,我第一次回故乡找到了‘根’,随后又两次携带亲人回乡谒祖认亲,亲眼看到了曾祖父母用双手开垦的山田和营建的住宅遗址,又得到了镇侨联和宗亲们的热情接待和帮助,使我加深了对故乡的情感,以后还要继续叫所有的亲人陆续回来谒祖认亲,到故乡走走看看,把亲情一代一代传下去让他们世代记住我们的故乡、不忘祖。”
早在1997年第一次回故乡找到了“根”的吴继松先生返回印尼后,不仅主动地向家人和乡亲们介绍家乡和祖国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巨大变化,积极鼓励他们回祖国观光,还先后两次带头捐资和向旅居锡江的马甲乡亲募集两笔资金汇回故乡,为家乡的公益事业建设做出了贡献。
2003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