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着是美丽的,生命的意义在于拼搏。
贝奇
在《石狮百人》中,我所叙述和记录的人物、事件,发生的时间几乎都在石狮建市前后这一段。
这也许是石狮历史上最辉煌的一瞬间。
三
石狮并非我生命的故乡,但她却是我文学创作的摇篮。
1974年初至1983年底,我曾栖居侨乡小镇石狮近十年。
1984年8月,我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杂志上的第一部小说就是以石狮为其社会背景。以后十几年中,几乎我的每一次创作都与石狮有关。
自1983年底离开石狮返回我的家乡四川后的10余年时间里,我曾不间断地每年回到石狮,回到这块曾留有我青春足迹的土地。
1988年元月底至3月初,我回到石狮,以自贡电视台记者的身份编导拍摄电视专题片《腾飞吧,石狮!》。3月10日,我带着拍摄的几十盘素材离开石狮飞往北京去上学。我带走的其实是当年石狮小镇的历史。就在我离开石狮的当天,石狮建市筹备领导组进驻石狮。
当石狮小镇上紧锣密鼓筹备建市之时,我正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学习。课余之时,我便带着素材赶到中央电视台制作节目。这样前后用了近3个月的时间,4集电视专题片《腾飞吧,石狮!》终于完成。该片由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配音,以《侨乡名镇石狮》之名,在中央电视台播放。
正是在北京,正是在鲁迅文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念研究生攻读文艺学硕士学位的这几年(1988-1991),我萌生了要写一个真实的人的一生的想法。究竟写谁呢?当时在我的周围其实不乏这样的人物。然而我知道,用历史的观点来评价一个依然在世的人总是一件棘手而危险的事情。几经考虑,我把视线放得离我远远的,我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自己记忆犹新的侨乡小镇石狮。
半年后,当我将制作完成的4集电视片送回到石狮,发现我曾经生活过的侨乡小镇已经鸟枪换炮了。
1988年9月28日,石狮由镇升格为市。石狮人由农民变成了市民。石狮人笑逐颜开,好似中了头彩。过去我一直听不太懂的闽南话突然间似乎都被我听懂了。我注视着撤镇建市后欢天喜地的石狮人;我注视着石狮人那一双双闪亮的眼睛。此时此刻,我脑子里萌生的已经不是写一个真实的人的想法,而是写一群人,写一个石狮人的群体的雄心与壮志。
四
1996年5月,我应石狮籍旅菲著名侨领蔡清洁先生的邀请,前往访问千岛之国的菲律宾。
整整10天时间,我与蔡清洁先生和夫人、黄呈辉先生和夫人、林玉燕女士和她的先生,以及蔡维超先生、蔡秋舫先生、柯清淡先生、寒冰先生、史曼女士等菲律宾友人,分别参观和访问了国立菲律宾大学、泰祥钢铁厂、菲律宾国父黎刹纪念堂、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阵亡将士公墓、马尼拉大教堂、仑那沓公园、露天音乐会……
当我顶着满头的热带花香,沐浴着岛国的椰风蕉雨,步履匆匆地从菲律宾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火山湖归来;当我步出那令人头晕目眩、失魂落魄的赌城(CASNO);当我面对着辉煌的马尼拉海湾的落日;当我仰望着我的同胞在世界大都会马尼拉马卡迪(MAKATI)修筑起来的一幢幢摩天大楼;当我在喜来登大酒店接受菲华作协盛情的宴请;当我在荫美沓伊娃园与中华文研会、菲华文联、华文作协、千岛诗社、辛垦文艺社、新潮文艺所、学群文艺社的菲华作家们共品异国川菜、共论国事、共话家常时;当我透过华文作家与诗人们忧思、忧郁的目光而深刻感受到他们在异邦为弘扬光大我中华文化艺术所付出的种种辛酸时;当我在与我的各阶层同胞做深入广泛的交谈时,我从同胞们那娴熟的闽南话和国语中,深刻感受到远离故土的他们,对自己的故国故乡所怀抱的一颗颗无限赤诚热爱的中华赤子之心……
菲律宾之行,我认为自己对耳闻目睹的一切是负有责任的。我的责任就是把这一切全都写出来——我要让祖国和家乡的亲人们永远记住和缅怀我们的海外赤子们为祖国和家乡所做出的巨大而卓越的贡献;我要让我的友人们和我的同胞们永远记住和缅怀他们自己曾经有过的光荣——他们曾有过的勇气、荣誉、自尊、怜惜与牺牲精神,以达到不朽!
回国后,在石狮我受到时任中共石狮市委书记、市长何锦龙的热情款待。我对何书记谈到此番访菲的一些感受,谈到石狮人在石狮之外的世界各地对人类社会的奉献。我对何书记说,如果有条件,我想写一本有关石狮的书,并拟将此书献给共和国建国50周年。何书记当即表示赞同,并给予了大力支持。
于是,在石狮我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有了通讯工具,同时也有了长期吃苦的思想准备。自1996年至今的三年多时间里,我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采访和撰写近百个真实的石狮人的工作中。
五
石狮建市十年,有关石狮的书籍层出不穷。而我的目的并不是要仅仅在它们之中再加上一部。对于石狮,我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我希望通过对近百名与石狮有关的人物的采访和记录,完成我个人对石狮的思考,完成我对石狮这方土地多年的牵挂和热爱。
不论别人说什么,我所关心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我笔下的每一个人的灵魂,每一个真实的人的生命!
所以,这部以真实的手法来描述和记录的《石狮百人》并非全是新闻或文学技巧运用的产物,而主要以书中每个石狮人对自己一生中主要或重要事件的回忆为基础写作而成的。
六
一方水土一方人。
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首先体现在当地学校的人文理性之中;一个人的胸襟和个性,来源于他所受的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培养。
爱拼使石狮人闻名于世。
石狮人的拼搏精神源自石狮这块神奇的土地。
《石狮百人》不是近百个石狮人的发迹史,而是近百个真实的人的精神自传。
我希望读者把《石狮百人》当作一部人物历史,也可以当作我的评论或散文来读。
贝奇
1999-5-28 于石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