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人物库

一代风流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命运仿如机会,似乎总是与强有力的人物同在。 20世纪90年代,在菲律宾引人注目的华人社会里,董尚真先生可以称之为一个强有力的人物。 当命运迎着董尚真走去时,他几乎是毫不犹豫地牢牢抓住了它,从而使自己一举成为当今菲华社会的一个人杰。 董尚真先生 一 1998年2月,我与菲华女商总林玉燕前往菲华商联总会大厦访问董尚真先生。 董尚真(JIMMY-T-TANG)又名伦真,祖籍石狮市永宁镇沙堤村,1935年10月8日出生于菲律宾马尼拉一个华商家庭。他自幼接受了中华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50年代初期,董尚真毕业于菲律宾马波亚工程学院工程设计专业,获该学院“杰出校友”奖。毕业后,董尚真在他父亲创办的亚美士戈集团有限公司从事经营管理工作,成为其父的得力助手,已显露卓越才能,过人胆识。70年代初,董尚真就逐步升迁,并接替其父任公司董事长。他一面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和经营项目;一面拓宽与北美、欧洲、亚洲等许多国家的业务联系,使这家公司成为菲律宾的拥有相当实力和影响的大型跨国公司,生产经销各种灯具、变压器、电子通讯设备、家用电器,并兼营工程设计、房地产开发。 董尚真胸怀宽广,待人谦和,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奉献,赢得华人社会和菲社会公众的信赖,先后被推选担任许多公职,其中有:菲华商联总会第20届、第21届理事长(1993-1997年),现任名誉理事长,菲律宾董扬宗亲总会第37-38届理事长,菲律宾工商总会理事,菲律宾银行董事等社会公职。在诸多公职任内,他都力创佳绩,建树颇多。 董尚真最令菲华社会瞩目的成就是:在蝉联两届菲华商总理事长任期内,毅然打破商总以往40年与中国隔离的藩篱,首次率领菲华社会工商巨子和各方精英,组成53人访问团出访中国大陆,并在之后3年内实现了“两访中国,一迎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的愿望,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中菲两国传统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加强了菲律宾华人社会与祖国血浓于水的挚爱深情。 二 董尚真说他深感当选两届菲华商联总会理事长是他能有重要建树的难得的机遇。 菲华商联总会理事长职务对于董尚真具有如此重要意义,这是为外界人士所不理解的。 因为菲华商联总会在菲华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菲华商联总会是在1952年菲律宾禁侨案发生后酝酿组织的。这一年家家户户在欢度圣诞节后,菲律宾军方突然以取缔共嫌名义,在一夜之间拘捕华侨三百余人。此为菲岛华侨史上轰动一时的禁侨案。事出突然,菲华侨社震撼。侨界立即组成援助小组,设法营救,使其中二百多人恢复自由,然尚有近百人被拘禁。援助小组交涉多年,其后在商总继续努力下,终于在1961年,菲国牙西亚总统将最后99名禁侨宣布无罪开释。 1953年旅菲侨胞处境更为艰难。因为菲律宾国会中之“菲化”提案层出不穷。当时马尼拉市各方华人商会领袖为替侨社打开一条出路,解除侨社面临的种种危机,乃决定组织全菲性机构,这一意向得到各地中华商会热烈响应,并推杨启泰、林为白、蔡文华、姚迺崑等侨领出面策划。至1954年3月26日,全菲第一次中华商会即各方华人商会理事长会议,在当时的马尼拉皇宫戏院举行。全菲12个地区,221个中华商会或同业公会的代表,一共521人参加。于第二次会议时,一致通过成立全菲性商业机构“菲律宾华商联合会”,后改为“菲华商联总会”,简称“商总”。 商总成立后,开始时虽然也遭受种种打击及挫折,如1954年的“零售菲化案”和1960年的“米黍菲化案”的施行,但在商总历届理事长领导下,得到商总全体职员的通力合作和侨界人士的全力支持,不但带领商总冲破重重难关,也引领侨社脱离波涛风险,进入安全的港口。 商总名誉理事长姚荣辉先生也曾谈及商总走过的辛酸岁月。 他说:商总的成立,堪称是菲华社会的一个转折点,也可以说华人在历经忧患之后,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今日五六十岁以上的菲籍华人,都还能记得菲华社会在过去曾经有过一段颇为艰辛的岁月。那时由于菲律宾刚刚独立,“菲化”浪潮滚滚而来,而华侨不幸首当其冲,惶惶不可终日。当时如没有各方华人商会领袖及外省各地中华商会首长发挥智慧,及时组织全菲最高机构,集中意志,集中力量,共挽狂澜于既倒,则菲华社会便可能元气大损,不能维护发展,更谈不上达到今天的繁荣昌盛了。 1994年3月,在商总40周年喜庆时,时任商总理事长的董尚真先生撰文说: 商总40年的光荣历史,可说是团队精神的发挥,也就是菲华社会共同努力拼搏的结果。从商总的奋斗史来看,可以印证一句老话:“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才有前途”。 商总的宗旨为联络全菲各地的会员活动;保持彼此间和洽关系,调解会员间的争执与歧见;促进会员合作及谋求会员共同的合法权益;增进与发展菲国农工商事业;并与本国政府合作,推行国家政策。 商总的工作范围主要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内的,也就是维护和促进菲华社会的和谐、安定、团结及合作;另一方面则是对外的,也就是联络菲律宾朝野人士,争取他们对华社的谅解及同情,进而接纳华人作为菲律宾大社会的一分子,也就是合作的伙伴,来共谋菲国之发展之繁荣。 为了维护和促进菲华社会的和谐、安定、团结与合作,商总最大的工作成就就是不断疏解各种不利的法案及政令;最有口皆碑的工作,则是致力禁侨案、游客案的解决和办理集体归化。她同时不断呼吁华社推行节约运动,避免因奢侈浪费而招致怨尤及排斥。为了清除华社的败类,她甚至曾经主动配合警力取缔花会活动。此外,商总还从事另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和事佬,也就是为菲华社会排难解纷,减少无谓的诉讼。据统计,在过去40年中,因商总的调解而言归于好的纠纷事件,共有一千余件。商总这项工作不但有助于华社维持和谐及安定的秩序,也为华社节省了无可计数的诉讼费。 在对外工作方面,主要的有协助经济发展及稳定物价;鼓励依法纳税,以利政府增加税收;关怀大众福利、支持各项慈善捐款;组织义诊队到各地医疗赠药;每逢天灾时,展开施赠救济工作;推动捐建农村校舍,此一名闻遐迩的方案在全菲各地完成建筑者迄今已将近一千五百座。 举办商业考察与国际性商业会议;促进菲国旅游业与清洁活动;鼓励各地设立防火会,以维护社会安全等等:都是商总积极推动的工作范围。 商总四十年来,先后在杨启泰、蔡孝固、高祖儒、蔡文华、姚崑、郑龙溪、庄清泉、李永年、姚荣辉等人领导和在全体理监事通力合作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赢得菲律宾朝野的推崇和华社人士的信赖。今后为了保持光荣的传统及历史,允宜再接再厉,接受时代的挑战,配合菲律宾执政当局的建国大计,参与本国政治、社会、经济、教育、科技、体育等各方面的建设,使菲国在2000年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理想早日获得实现。 菲华商联总会不仅对菲华侨社是重要的,而且对全菲社会也具有深远影响。所以,在菲华商总40周年庆祝大会上拉莫斯以菲律宾总统之尊,担任了主讲人。拉莫斯总统赞扬菲华商总是菲国最受尊敬的民众团体之一。他同时指出,商总四十年来对菲律宾国家社会的真诚服务已获得令人敬佩的成绩。 拉莫斯总统说:“亚洲各国的华人社会为各该国经济可观成长的发动力,已无疑义。商总的一些会员亦为我国经济的一部分主要策动者。菲华人士素以勤劳、刻苦和经商的毅力和机智著称。值兹本世纪的最后一个年代,商总的确能够在使菲律宾成为一个经济虎国这一方面发挥关键的作用。” 为了褒奖菲华商总四十年来为菲国所做出的特殊贡献,拉莫斯总统于1994年3月17日颁布总统府第341号公告,宣布该年及此后每年的3月23日至29日为“菲华商联总会周”,简称“商总周”。 菲律宾副总统约瑟·伊斯拉特在庆祝菲华商总40周年贺词中说:“在菲国有如菲华商联总会之组织的存在,实本国之幸。商总的会员为商界备受尊崇之士,他们均热衷于协助政府建国。” 三 1993年3月30日下午3时,由菲律宾总统拉莫斯亲临监誓,董尚真宣誓就任菲华商总第20届理事长。 由于商总具有重要社会影响,董尚真任理事长自然被推上了一个更引人注目的地位,但他接任的不仅是个公职,同时也承担了一个艰巨任务——即要迫切予以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当时菲华商总在菲华社会的声望正已日西。 1954年菲华商总成立之时,曾得到台北当局的支持。之后近四十年的时间,商总一直与台湾关系密切,被视为菲华亲台的主要团体。由于商总坚持“亲台”的路线,使其在菲华社会的地位逐年衰落。 当时代已经逼迫菲华商总处于必须改革的境地时,董尚真之前的商总领导人也已经开始意识到必须打破商总几十年政治上与中国大陆不相往来的局面。但是,历史的惯性非常强大。几十年来受人控制的商总,要在一夕之间改变其立场谈何容易。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上所取得的成就,海外华人对中国大陆也越来越心向往之。商总如果不改变其政治立场,势必被菲律宾华人社会抛弃,遑论继续起领导作用?在董尚真上任之前,商总理事会内部明智人士已做过多次尝试,最大的一次是组织了一个旅游团而没有以商总的名义访问北京,尽管如此,毕竟算是个进步,因而得到当时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的接见。 董尚真上任之初,即体会到商总声望日渐衰落之痛,于是决心改弦易辙,带领商总走出困境。 董尚真先生的第一个行动是以菲华商联总会理事长身份出任1993年“菲华各界欢迎中国人大委员长乔石”委员会主席,并与乔石委员长亲切会晤。双方就加强菲华社会与中国大陆的商贸交流及友好往来等问题达成了共识,并开始了菲华商总与中国大陆关系的决策性转变。同年5月,以福建泉州市长林大穆为团长,傅圆圆为副团长的泉州市经济贸易考察团莅菲,董尚真又率商总副理事长庄长泰、陈永栽、杨海章,决策顾问郑龙溪及商总常务理事施振源、甄炳与、庄金耀、庄振宗、杨妈原、高武宗、黄祯祥、董光溪、卢武敏、杨其仁、姜元超等,破例在菲华商总大厦欢迎、接待了第一个来自中国的地方政府代表团。 董尚真的这两次活动受到了菲律宾华人社会的喝彩与欢迎。 四 商总40周年大庆之后,董尚真更坚信商总必须改弦易辙才能顺应时代潮流。他较之以前迈出的更大步伐是在1994年首次以菲华商总理事长的名义,率领菲华社会工商巨子和各方精英组成的53人访问团访问中国北京。 这是一次果敢的行动,一次成功的创举。 董尚真说:在商总“改弦易辙”这件事上,虽然是时代之使然,但当时遇到的阻力之大是难以想象的。因为旧势力控制着商总的董事会,他们意识到组团访问中国大陆,此例一开,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千方百计加以破坏阻挠。那时在理事会上争论异常激烈。最后还是以借“考察团”的“名义”来获得理事会的通过,即以“东北亚考察团”的名义成行。此举获得了成功。因此,1997年组团再访中国时,便能正式以“中国访问团”的名义。 原来,董尚真上任之后,即以其敢做敢当的个性,在商总理事会上,曾多次进行辩论,据理力争。他说:“商总是个商业社团,应该在商言商,政治上应该不分大陆、台湾,都要交往。而且,菲律宾政府承认的是一个中国政府,商总作为菲华社会商业社团的最高机构,拒绝与中国大陆往来是反政府的政策走向。”如此几经较量,却一直不能突破。很多人都以为董尚真很难再坚持下去。可谁也想不到他的意志是那么坚定,非维新不可!因而,他赢得了很多同仁的支持,再加上其应变的能力,终于实现了首访中国北京,实现了零的突破,商总终于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董尚真或许并不十分清楚,命运正是在这样的时候迎着他走去。但是,凭着敏感,董尚真锲而不舍地抓牢了这并非非他莫属的命运。 五 1994年3月,董尚真带领菲华商总东北亚考察团如期出发,向着北京。这是商总在成立40年后自主选择的所要走的方向。 菲华商联总会40年来首次访问中国首都,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的亲切接见。这不但是商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菲华社会的大事,影响深远,具有划时代意义。 菲华社会对此反应异常强烈,人们拍手称快。菲律宾五大华文报纸争相报道。董尚真也因此确立了他在菲华商总和菲华社会公认的领袖地位。 以董尚真为团长的菲华商总东北亚考察团成功地结束访问后,顺利返回马尼拉。董尚真第一步成功,他与他的志同道合的同仁当时要务是尽力纠正商总过去亲台“一边倒”的方向。在马尼拉华文记者招待会上,董尚真说:由于中国与菲律宾有邦交,故商总遵循菲国“一个中国”的政策。 六 在董尚真作为菲华商联总会理事长任内,为菲华社会还办了一件大事情,即关系菲华侨社和中菲友谊的大事。 1993年3月,董尚真出任菲华商总理事长后,即积极向菲国政府当局陈情一批人员不在少数的超期在菲的华人游客去留问题。这些超期滞留的游客虽已长期在菲律宾生活经商,已融入了菲华社会,也为菲国家建设作出了贡献,但其身份仍为非法居留,心理上仍承受着因过期居留而带来的巨大压力。如果有一个特殊法案,让这一批人取得合法居留权,安居乐业,既可为社会融合创造一个新机会,也于菲国经济有益,此为两全其美的好事。经商总一再争取,拉莫斯总统终于签署了“七九一九”法案,即社会融合法,准许1992年前来菲的过期游客在缴纳规费后可取得合法居留权。菲华社会一个大问题终于得以解决。不料有人横生枝节,要求在法案中加入原来在阿基诺执政时已取得合法居留权的华人,须在“七九一九”法案下重新申请,补足规费至二十万比索(原来只要求五万比索)。因为加入这一条款,将使“七九一九法案”损及三千多菲华人士的切身利益,如果此一条款不删,这三千多人将不得不缴纳规费总额高达四亿多比索。一时,侨社沸沸扬扬,惶惶不安。有人四处制造谣言,惑人心。时值APEC会议即将在菲召开,更有人借此制造事端,威胁要在江泽民主席访菲时,集体请愿。面对各方压力,董尚真处变不乱,举重若轻。他频频拜访菲国政府最高当局和参众两院,据理协商,获得广泛的支持。这些部门的行政长官也都知道,此一事件已不只涉及三千多人,它将影响菲律宾在国际上的形象。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七九一九”法案即将截止之前的短短三个多月里,该法案又从头经过一整套的立法程序,将损及那三千余华人切身利益的条文予以删除。菲华社会为此叹为观止,无不认为是董尚真创造的一个奇迹。这在菲华历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 七 我与董尚真先生曾先后四次见面。 董尚真端庄、稳重,待人亲切自然有礼。 在与董尚真先生的交谈中,我深刻地感受到董先生深挚的故国故乡情。他说:“母亲怀着我的时候,从石狮踏上菲律宾的国土。石狮永远是我的家乡!” 在一个远在天涯的游子心中,故乡永远只有一个。 董尚真身居异国他乡,在他的生命闪烁光彩的时候和当他勇敢地迎着命运走去的时候,他心中装着的已经是更高意义上的故乡——中国。 董尚真之所以是菲律宾华社的一位人杰、一位英雄,是因为他勇敢地顺应时代,迎接命运,深思熟虑而又当机立断地对菲华商总力改旧制,另设新局,虽有阻力,不改初衷,开创了商总崭新局面。这是董尚真就任商总理事长期间对菲国和菲华社会所做出的特殊的贡献,所建立的殊勋。 董尚真告诉我,他个人视为最高荣誉的,是“菲国政府视本人为华人社会及商界的代表人物之一,经常获菲国总统提名并陪同出国访问”,“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三次接见”。 董尚真记得,第二次见到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是在菲律宾马尼拉,时间是1996年11月27日。他说:“这一天将作为辉煌的历史性日子,载入菲华社会史册。” 董尚真在1996年11月27日菲华各界隆重举行的欢迎江泽民主席的大会上担任大会主席并致欢迎词。他说:“江主席的来访,是中菲建交21年来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访问菲律宾,是中菲关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就菲律宾的华侨历史而言,能在本地受到中国国家元首的接见,这也是绝无仅有的。” 在这次大会上,董尚真和陈永栽还代表菲华各界向江泽民主席赠送纪念牌。纪念牌上写着:“开创中菲友好关系新纪元”。 董尚真的座右铭是:待人以诚,戒贪、戒妄。他说:“家庭教育对我的影响至深,是我所从事的一切事业之基石。父母双亲均以诚实为做人第一准则要求子女,使我终身获益匪浅。记得读书时,父亲严格要求我必须一直留平头,以致引起同学的嘲笑,称我为‘和尚’,当时虽然心理非常不平衡,但现在想起来,这件事让我学会如何去保持朴素勤俭的生活态度,以及如何去承受社会上的压力,不计较别人的流言或嘲讽,都大有助益。” 他回忆起自己大学期间,遵从家教,半工半读,深刻体验到事业需要的是勤劳和拼搏。29岁时在家族生意的基础上又另外创设亚美士戈市场发展公司,并建立工厂,以致逐步拓展为如今菲律宾数一数二的电器公司。不必说,他所担任董事长的菲律宾亚美士戈集团公司更是蒸蒸日上。 董尚真事业有成,仍谨遵循父亲遗训,心系中华故土,关心和支持桑梓建设。 八 1988年初,董尚真首次偕夫人林淑娥携子女回乡寻根谒祖。 董尚真的家乡沙堤村,位于石狮永宁镇东端,因临大海,长期经受潮水冲击,积成一条天然白沙海岸,故称“沙堤”,俗称“生边”。又海边有座“观音山”,形似鲸鱼,雅称“鲸江”。 董尚真父亲董群康,字安富,清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公元1903年)出生于石狮永宁沙堤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为生活所迫,不满十岁,即漂洋过海,赴菲律宾谋生。二十岁左右,奉母命返乡与邻村陈琼英女士结婚,并从师学习中文,接受儒家的伦理道德教育。两年后,再度赴菲。 董群康先生身处异国他乡六十余载,时刻不忘中华故土、心系民族兴亡。30年代初,闽南沿海外轮走私贩毒猖獗,董群康的出生地石狮永宁沙堤一带近10%村民染上了抽鸦片的恶习,许多人因此贫病交加,家破人亡,苦不堪言。此时,董群康虽是一名初涉商海的华侨,收入不丰,但当他耳闻目睹了家乡的这种丑恶现象,就毫不犹豫地给家乡寄了一笔专款,帮助那些误人歧途的乡亲延医戒毒,维持家庭生计,先后使数十名吸毒者摆脱苦海,重获生机。之后,他想到乡情落后,根本原因是由于缺乏文化教育,于是又慷慨解囊,捐款资助村里办起一所私塾,请来泉州一位别号“米痴生”的陈先生教读《千字文》、《百家姓》、《幼学琼林》、《四书五经》等书,讲儒家修身做人的道理,使沙堤村社会风气为之一变。这所私塾就是如今沙堤小学的前身。 抗日战争时期,董群康和广大旅菲华侨一起,十分关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尤其关心支持祖国的抗日救亡运动,每遇“九一八”、“一二八”、“七七”事变等纪念日,他都带领一家大小,积极参加华人游行集会等活动,以唤起华人社会的爱国热情。 新中国成立后,董群康先生曾多次回国探亲,并热心支持桑梓建设。1972年他鉴于电力是工业现代化的先行,而家乡却世世代代靠点油灯过日子,于是便无偿投资在沙堤村办起一座火力发电厂,定名为光华发电厂,解决了全村三百多户的生活及工业用电问题,使永宁乡的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董群康先生无比珍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并身体力行,以此作为立身处世、待人接物的准绳。他一生坚持勤俭持家,文明经商。他深知子女是家庭的未来,因而十分注意对子女的培养教育,提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在要求子女努力学习掌握现代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言传身教,对子女进行民族文化传统及能适应现代的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经常教育子女珍视寸阴、好学上进,做一个学识丰富,品德高尚,有益于社会的人。这位老人临终前还谆谆叮嘱孩子们要世世代代谨记自己是中国人,不要忘记自己的祖根是中国。 董尚真此次回乡,做了两件事,一是捐资重修董氏祖祠,重续族谱,另一是为故乡修桥铺路,兴校育人。他先后捐款两百多万元人民币,为沙堤村兴建小学和幼儿园一所,并扩建村道五条,修建公厕一座,旨在改善家乡的办学条件和村里的交通、卫生环境。董尚真又捐给村老人会几万元基金,还给沙堤小学七百多学生每人赠送校服一套。 离乡返菲前,董尚真诚挚地对父老乡亲们说:“我这次是首次回乡认祖,来去匆匆,策划不周,对家乡贡献不多,实在不好意思。今后有机会我一定再回来。为家乡的建设事业我一定会继续出力。” 我离菲返国时,没有机会再见到董尚真先生。 临行前一个小时,董尚真先生特意赶来我下榻的酒店,却不遇。我感到有些遗憾,疑是无缘再见。他后来在电话里说:“相见的缘分是不会断的。我会争取近期回到祖国一趟,到时我们一定会再相见。” 匆忙间,我请董先生在电话里谈谈他对石狮有何关注或希望? 董先生说:“我非常希望家乡石狮能在更高的层次上,在经济和文化方面都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把石狮人固有的勇于拼搏与现代的意识相结合,创造出石狮的奇迹。” 什么是石狮的奇迹? 我想,石狮最大的奇迹应该就是培育出杰出的石狮人,叱咤风云的风流人物。 天地万物间,没有比人更可宝贵,更可称之谓奇迹的。 石狮人创造了石狮的奇迹,创造了石狮的历史。 石狮人不但创造了石狮的奇迹,不但创造了石狮的历史;石狮人如今遍布全世界,石狮人正在创造世界的一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