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人物库

祖国恋,故乡情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一 1974年9月,应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邀请,以蔡友玉先生为团长的旅居新加坡、菲律宾等国的华侨回国观礼团飞赴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5周年国庆庆典活动。 站在宏伟的天安门城楼上,蔡友玉胸中升腾起一股激情,耳边回响着一句话:“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在京期间,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令蔡友玉永生难忘。 如今,伟人已去,天安门城楼依然屹立。抚今忆昔,75岁高龄的蔡友玉先生的祖国恋、故乡情,如潮涌动。 二 蔡友玉、洪淑佩伉俪是石狮这方土地上久负盛名的爱国老人,被海内外石狮乡亲誉为“好人”。人们褒奖蔡友玉伉俪高尚的人品人格,赞颂他们爱国爱乡的情怀: 早在1989年石狮建市之初,石狮市人民政府便在蔡友玉夫妇所捐献的石狮侨乡文化中心大楼落成时,立一石碑以志纪念和表彰。碑曰:“南疆振铎夺先声,文化明珠照眼明。爱国怀乡酬素志,建功立德献豪情。千秋峻业人钦仰,万卷箴言众力行。慷慨输将披福泽,精神物质俱繁荣。” 但蔡友玉说:“我对家乡做了点微不足道的公益事业,只是尽了一点游子的责任。有机会当再作奉献。” 仅一年之后,1990年4月,蔡友玉伉俪捐建与自建的共七大建筑物在家乡福建相继落成。这些建筑物分别是:石狮文化中心大楼一幢;福建省政府机关幼儿园一座;福建省侨办幼儿园一座;晋江县科技大楼一幢;泉州医学大楼一幢;石狮宽仁淑佩幼儿园一座;石狮宽仁狮山头友玉大厦别墅一幢。 当七大建筑物落成剪彩时,旅菲乡侨组成200人返乡团回石狮庆贺,一时间海内外宾客云集,盛况空前。 蔡友玉、洪淑佩伉俪 蔡友玉对前往采访他的新闻记者说: 本人素性保守,绝非有意显示财富。海外华侨比本人富裕千百倍者,多如牛毛。同时本人拙于交际,亦无任何政治野心,且已早加入住在国的国籍,家族、事业、生活都在国外,返乡告老,颐养天年之念,根本就微乎其微。然而何以作此出力不讨好的多余之举呢?首先,本人与内人都是出生和成长于中国石狮宽仁乡,故国摇篮之地永不能忘。回馈乡邦,人同此心。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夫人是第三代华侨,仍然纪念祖宗出生地中国福建南部鸿渐村,且以国家元首之荣,回中国娘家寻根拜祖,并捐资建设祖居地公益。何况本人是身受祖国恩惠的第一代华侨,岂敢忘本?至于对社会福利诸多捐献,旨在抛砖引玉。关于私人建造之房屋,今后亦不一定入住,目的只为后世万代植根。同时也借以实践端正海外对中国改革推行新政所持有踌躇观望态度,证明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后已奠定了民主政风的一面,已经可以让民间有自由建造私人房屋的权利,也有宪法和法律的保障,消除一般华侨意欲返乡植根时不必要的错觉和疑虑。以本人的实践,鼓励华侨可以安心返国在任何地方放手做自己喜欢做的合情、合法、合理的事情…… 蔡友玉一席话,不啻是一种爱国宣言:只要是对国家民族有利之事,他将毫不吝惜。 蔡氏家族三代人及亲友80多人分别从美国、加拿大、日本、菲律宾和香港返里参加庆典活动。蔡友玉洪淑佩伉俪看到三代人在故土大团圆,高兴地说:“这是比花100万元还难做到的事,但这次总算如愿了。这有利于让新一代永记故土,增强他们与故土乡亲的感情。” 福建省省长陈明义在庆典仪式上说:蔡友玉先生夫妇爱国爱乡的精神十分可嘉,把子孙后代甚至连2岁的小孙儿也带回国带回乡寻根认祖的良苦用心更加可贵。 蔡友玉爱国爱乡的事迹被家乡石狮人民广为传诵。 石狮市侨联主席蔡世佳说,他可以列举出蔡友玉创下了多个侨务工作第一。他说:“1974年,第一次组团回国参加国庆观礼的是蔡友玉;1978年,第一次组团返乡回到石狮小镇的是蔡友玉;1990年,第一次将第二代、第三代华侨带回祖国的是蔡友玉;1989年,第一次在石狮市设立教育基金会的是蔡友玉;1989年,第一次在石狮宽仁小学设立基金会的还是蔡友玉……” 人们会回想起20年前蔡友玉先生的故事。 1978年夏,蔡友玉被推举为石狮宽仁旅菲同乡会理事长。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率领近八十名旅菲宽仁同乡会会员,第一次以团体的名义组团返乡。途经厦门时,有人问起组团的因由,蔡友玉说:“6个字:搭桥、铺路、交班。搭一座通往家乡的桥,铺一条通往家乡的路,把爱祖国爱家乡的传统交给下一代。” 返乡后,他们将带回的10万元人民币用于捐建家乡宽仁小学,因为当时宽仁没有学校,孩子们上学困难。本土乡亲也积极配合返乡侨亲,一星期后达成土地规划、资金筹措等协议。这以后,以蔡友玉为首的旅菲宽仁同乡会又捐建了宽仁学校教师楼、淑佩幼儿园楼和宽仁小学综合楼。 建筑宏伟的石狮宽仁小学教学楼像一条纽带,紧紧连接着海内外乡亲的亲情,矗立在千年古地石狮宽仁狮山头。当年,这座校舍曾是名噪泉东南侨乡的侨捐工程。如今,宽仁小学已被福建省列为重点小学。 在蔡友玉眼里,科教事业是一项兴国兴邦的重要事业。为了鼓励和表彰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奖励有突出贡献的老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他出资250万港币在石狮市设立了蔡友玉家族教育基金会,积极为祖国、为家乡扶植栋梁人才。 每当家乡的学子们获得优异的学业成绩时,蔡友玉总是从中感受到一种仿如收获颇丰而得到富足的幸福和欣慰。 蔡友玉先生也没有忘记含辛茹苦一辈子的老人和保卫祖国的人民军队。1989年,蔡友玉携太太洪淑佩到石狮市宝盖山旅游区游览,途经通往宝盖山驻军营地的公路时,看到公路崎岖不平,通行困难,他非常难过。他说:“解放军是祖国的长城,担负着保卫祖国,保护人民安全的责任。”话毕即与太太赶到营区,捐资15万元给部队铺设水泥路面。为使石狮市退休老干部能有一个活动场所,能够更好地发挥余热,为社会多做贡献,蔡友玉、洪淑佩夫妇又捐建“淑佩楼”(老干部活动中心)一座。 除此之外,蔡友玉还出资捐献、捐建石狮爱群小学、石狮中心小学、省直机关幼儿园、省侨育幼儿园、福建晋江县科技大楼、泉州中医院、泉州黎明大学、石狮市老年大学、石狮凤里侨联综合楼、福建友岩希望工程、福建安溪希望工程、石狮市体育馆等。 几年间,蔡友玉、洪淑佩伉俪捐赠数额高达一千多万元,都不曾向政府、向家乡提出过任何要求。石狮市前任市长刘成业曾感动地说:“蔡友玉先生夫妇令人钦敬的是不但在家乡甚至跨地区都有贡献,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这些贡献都是无代价、无要求的。” 三 1997年9月20日。我前往石狮宽仁狮山头的“友玉大厦”看望蔡先生伉俪,第一次见到蔡友玉先生。 蔡友玉先生年逾古稀,但身体尚健,言谈举止十分庄重、文雅,是一位德高望重、善良和蔼的老人。 淑佩女士写得一手好字,说得一口流利的国语。她贤淑而美丽。我一开始误会了她的年龄,直到我看见她和友玉先生的金婚纪念照时,才知道,原来这位被人们誉为“宽仁好妈妈”的蔡夫人也已年届古稀。然而她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却是那么年轻,那么热情,让我几乎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洪淑佩亲切地拉着我的手去参观她家的这一幢乡居别墅。她告诉我,这幢乡居修建于10年前。为了让他们家旅居海外的子孙后代不忘唐山的根,在友玉先生出生之地建了这幢九层别墅。 在她家的展示厅里,我见到了许多金灿灿的牌匾,其中有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捐资办学金质奖”、“兴医利民”、“乐育英才”等奖牌,有原石狮镇人民政府授予的“热心公益,振兴石狮”奖牌,有石狮市市委、石狮市人大、石狮市人民政府联合授予的“造福桑梓、振兴石狮”、“爱国爱军”、“尊师乐教、友玉家族教育基金会先进单位”等奖牌。 蔡友玉站在这些光荣牌匾前对我说: “凡人生而无业,及有业而喜于安逸,不肯尽力者,家富则习为下流。”我只是普通的一个小商人,但我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我要以我在事业上所取得的财富为国家、为家乡的科教文卫事业尽一份力量,做一份贡献,让祖国和家乡更加文明和富强。 这是一句掷地有声的话语。 这是一个年逾古稀的爱国老人胸中怀有的高尚抱负。 蔡友玉在努力实现他心中的抱负的过程中,使自己成为一位海内外闻名的爱国华侨,爱国侨领。 回顾自己曾走过的人生道路,友玉先生深有感慨地说: “我的父母辈勤劳俭朴,为人忠厚诚实,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和乐于助人的作风给我们这些晚辈植下人生处世的根。为培养、教育后代,我的父母亲在最困难时仍把我送入培元学校上学,让我成为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没有父母的言传身教,没有在家乡石狮受的文化教育,就没有我蔡友玉的今天。” 四 1924年10月21日,蔡友玉出生在福建省晋江县石狮镇宽仁乡(今石狮市宽仁街)一个穷苦的小贩家庭。全家10口人仅靠父亲肩挑货郎担,做些小本生意维持一家的生活。 蔡友玉9岁时,父母亲抱着望子成龙的希望,勒紧腰带把他送入石狮培元学校上学。至13岁时,终因家庭生活过于困苦而被迫辍学。蔡友玉含着眼泪告别了老师和同学,走出了他熟悉但却不得不离开的校门。 1937年,闽泉东南兴起放洋渡菲风。还只是少年的蔡友玉怀着渡菲闯荡天下建家立业的朦胧想法,告别父母亲,赤手空拳登上了“安庆”轮,飘洋过海,往那“长年皆是夏,一雨变成秋”的菲岛寻觅生计。 友玉先生回忆说:“安庆”轮在茫茫大海中突遭大风暴的袭击,后幸遇救,才能抵达菲律宾。 在菲律宾他四处流浪,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华人“菜仔店”(杂货店)当童工,干些开门打烊,擦洗柜台门窗扫地板的杂活。 为了尽快学会当地语言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蔡友玉把平时省吃俭用积攒的工资用于入学费用,利用工余时间进入马尼拉市中西学校夜读。这期间的劳苦和艰辛是不难想象的,但这却使他养成了为人正直、不避艰辛、不惧邪恶、勤劳俭朴、忠贞创业的性格。 20岁时,蔡友玉再也不满足于给人打工,他在心底萌生起自己创业的念头。他拿出几年来的积蓄,铺起地摊经营杂货,起草摸黑,老板伙计自己当。在经营中,他始终遵循“货真价实、薄利多销、待人和气、童叟无欺”的原则,从不计较自己付出多少代价定要换回多少报酬。就这样,两手空空的蔡友玉在菲岛跨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蔡友玉22岁。经多年浪迹天涯的磨练,他人长得魁伟,性格老成持重。 带着绵绵不尽的乡思,蔡友玉买棹返乡。 蔡友玉说:回乡后,奉父母之命,经宽仁洪氏望族洪正绑夫妇亲为牵缘,他与洪正绑之女洪淑佩缔结了一生一世的伉俪情缘。 洪淑佩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长大后又得到新学的熏陶。她仪态雍容、举止端正、温文娴静、宽厚善良,有着大家闺秀的风采。 婚后不久,小两口随即携手往菲。蔡友玉受聘于一家大公司任经理。他从不涉足花花绿绿之地,而是潜心经营,数十年来始终保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夫一妻,为下一代树立了好的榜样。 40年代末期,蔡友玉决心兴办实业独立发展。他的想法得到洪淑佩的大力支持,蔡友玉便全身心地投入创办隆发酒厂的经营活动。 隆发酒厂以中国和西欧的酿酒配方,结合先进的西欧酿酒技术,酿制了享誉东南亚各国的隆发酒厂系列产品。 随着资本的日益壮大,几年间,他又相继创立菲律宾纺织厂、伟明顿塑胶厂、文得示织造厂、伟明顿成衣厂和菲律宾聚乙纤维家族财团。 蔡友玉在事业上积极进取,努力开拓。夫人洪淑佩亲理家政,更精于助夫创业。 他们相亲相爱,携手走过半个世纪。1996年,他们在菲律宾举行盛大的金婚纪念典礼。菲律宾描仁瑞拉市长专程出席典礼仪式,高度赞扬蔡友玉、洪淑佩这对白头偕老伴侣的高尚爱情,一时在菲岛引为美谈。 友玉先生说:“我的人生能如此顺利、美满,事业上也能有所建树,这是和我太太的辅佐分不开的。” 半个多世纪来,这对老人携手共进,相濡以沫地走在他们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共同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企业王国,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这是足以令人羡慕的。 洪淑佩告诉我,他们共育有七男四女,都是淑佩亲自抚育。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们均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大专院校,学业各有专长。他们的次女在日本攻读世界语,俭朴好学,在两次国际性世界语演讲比赛中均赢得第一名。这些儿女都已成家立业,子媳儿婿,都拥有自己的工厂、保险公司、银行。他(她)们的儿女也都已成群,并先后攻读于大专院校,毕业后服务于社会各界。二老拥有将近60名儿孙。二老完成交班任务后,其乐融融。他们每年都到世界及祖国各地去游览,并愿意多做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更加难得的是二老对儿孙们谆谆教诲,要他们有了基业成就不应忘记自己的根在中国,应多做些对祖国及居住国有利的事,立足社会,资助社会,奉献社会。 洪淑佩女士说,1980年,为组织在菲土生土长的华裔青少年回祖国回家乡,他们请教练,把自己的工厂场地平整为训练球场,给他们做整齐的服装,组成一支旅菲宽仁青少年篮球队,回国旅游,并参加宽仁小学落成庆典的篮球友谊赛,同时还到泉州、厦门、福州参加多场的篮球友谊赛、歌舞晚会,会晤不相识的祖国亲友等等,由于这次的回乡热潮,使这些菲律宾出生的孩子对自己的祖籍国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此后,以蔡友玉为团长,每年多次组团回国都有菲华青少年参加,蔡友玉伉俪也都带来自己的儿孙。他们的长子蔡明楷在友玉先生影响下,也积极参加乡会各种活动,并被宽仁旅菲乡会推选为副理事长、理事长。 五 蔡友玉在菲华石狮各乡联合会任理事长期间,为着“联合会”起到菲华人士与家乡石狮沟通的桥梁作用,曾多次组团返乡。尤其石狮建市5周年时,由蔡友玉率领旅菲侨亲百人访问团创下历史纪录,并开华侨集团回乡访问探亲之先声。风气所布,菲各地乡会争相效行,其他海外侨社也为之仿效,掀起了大规模返乡探亲热潮,从而极大地沟通了海内外同胞的感情,有效地广泛地宣传了祖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人们认为,这是蔡友玉先生为国家民族所立下的功绩。 谈到菲华石狮各乡联合会发起因由,蔡友玉先生伉俪均十分感慨。 蔡友玉说:在石狮撤镇建市时,他曾组织乡亲回乡参观,得到市长刘成业接见。恳谈间,大家对把菲华石狮各乡的乡会组织起来,成立旅菲石狮联合乡会,均有共识。又蒙刘市长及邱家赞副市长到我们居处走访,畅谈家乡的建设规划,旅菲乡会组织的意义,展望家乡的未来,言谈甚欢。团结就是力量,菲华石狮乡会要为家乡架桥铺路,为祖国做出自己的奉献。将在菲的石狮各乡社团组织起来,困难是有,但只要我们坚持一个一个地联络,相信可以把组织工作做好。 蔡友玉如此想,就如此做。 他说:“就这样我和蔡友铁、蔡清洁、蔡文春、施华德等多位乡侨先组织筹委会,多方面联络石狮八十多乡的旅菲社团,取得各乡会的支持,组成‘菲华石狮各乡联合会’,我被选为联合会的第一任理事长。” 菲华石狮各乡联合会于1991年5月26日在马尼拉成立,请刘市长一行4人到菲考察商务,并为第一届“联合会”理事长就职监誓。当时的驻菲大使黄桂芳带领使馆诸官员参加,马尼拉市长也莅临指导。菲律宾各社团也派出自己代表参加。场面庄重,盛况空前,轰动马尼拉市。 友玉先生说:“刘市长不负石狮市人民所望。他在菲逗留只有短短几天,后便取道香港回石狮。但他对石狮初步拟就的建设规划做了大量宣传,争取旅菲侨胞、港胞对家乡的了解和关注;介绍项目,如石狮医院、鸳鸯池公园、石狮中学,也得到了诸多爱国爱乡的旅菲侨胞、港胞的大力支持。大家慷慨捐资,为家乡石狮人民的卫生健康、文化生活、教育事业,贡献甚大。” “在1994年间联合会会务扩展壮大,迫切需要有一个自己的大型会所,蔡友铁、蔡清洁、施学坛、董伦意、洪龙琪、虞祖荫、吴子备等诸多乡贤,对乡会一切活动出钱出力,贡献甚多。尤其是友铁先生对乡会的工作不遗余力,我二人共同负担先行支出土地款1100万元,又得到了诸理事长、副会长、理监事慷慨捐献,于是一座富丽堂皇的菲华石狮联合乡会会所巍峨壮观地矗立在马尼拉市。当时联合会邀请时任石狮市长何锦龙先生为落成庆典剪彩。福州、泉州、石狮各乡镇代表及香港同胞代表团,当时的驻菲大使关登明先生,及菲华社会贤达到会参加观礼,为乡会会所落成庆典增加了无限光彩,热闹非凡,侨心振奋。” 洪淑佩女士和我静静地坐在友玉先生对面,听他的回忆。 蔡友玉说,他人生途中最值得珍惜和回忆的是1974年回国参加25周年国庆庆典活动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最使他兴奋的是家乡石狮建市十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莘莘学子所取得的优异成绩。 “这样的祖国,这样的家乡,教我们如何不热爱?”友玉先生深情地说。“石狮原是一块荒芜贫瘠的土地,但却有勤劳朴实敢拼敢干的可爱的人民。石狮人披荆斩棘、含辛茹苦、同心共进,以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建设家园。石狮不仅应是一个繁荣富足的城市,还要成为文明、美丽、科技发达和社会进步的城市。如今祖国日益强盛,海外游子在异国的地位也日益提高。作为华侨一分子,应该有为家乡建设出把力的使命感。祖国和家乡繁荣昌盛,海外游子也沾光和骄傲。” 友玉先生说,他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为了事业和家庭,已加入菲律宾国籍,但这并不是意味着他不热爱自己的故乡,更不意味着他不热爱自己的故国。自1974年他返回祖国参加国庆观礼后,近二十多年来,他几乎每年都要回国回乡几趟。他无时无刻不记挂着自己的故国,无时无刻不记挂着自己的故土。 蔡友玉先生说:“疲马恋旧秣。人,无法抹去家园意识,无法稀释血缘之情。身在海外,我们是想家念国的!中国只有强盛,才有今日华侨、华人的地位和尊严。强大的祖国才是海外华侨、华人最大的靠山。没有中国在世界的强有力的地位,就没有身处异域的华人的地位。我是一个石狮人,我爱我的家乡石狮,更爱我们的中国……” 当蔡友玉先生站在菲律宾马尼拉郊外他家的花园里含泪说出这些肺腑之言时,我相信,在这位年逾古稀的爱国老人的胸中蕴藏着的是深深的祖国恋、故乡情。 怀着深深的崇敬,我默默地注视着蔡友玉伉俪,倾听着他们的谈话,并从中去感受和体会他们对祖国的依恋,对故乡石狮的一片深情。 我在自己的心中衷心祝愿两位老人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