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功勋”是一块金色的牌匾。
1994年5月1日,中共石狮市委、石狮市人大、石狮市人民政府将这块牌匾庄严地授予石狮籍旅菲律宾爱国华侨郑声党先生。
郑声党先生
一
我拜访郑声党先生时,他已年届83岁高龄,是迄今惟一获得“石狮功勋”殊荣的石狮人。
1996年9月的一天,当我和石狮市侨联副主席蔡世佳先生、《石狮消息报》总编辑余光仁先生一起前往拜访郑声党先生时,我已经从往年的报纸上读到过郑声党先生爱国爱乡、倾资办学的事迹,也领略过老人家那一颗“永不改变的中国心”的风采。
据报载,1994年5月1日,石狮市人民政府、石狮市各界群众数千人在石狮市展览馆大楼“声党楼”前隆重举行“郑声党先生捐建公益事业设施落成典礼”。
郑声党先生近年所捐建公益事业设施包括:捐资250万元,建筑面积达4169-96平方米,高八层,设100张病床的泉州福建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高级病房大楼“碧霞楼”;捐资350万元建设的“石狮市教育中心”;捐资200万元,占地五亩,建筑面积2850平方米的石狮市展览馆大楼“声党楼”;捐资360万元,占地30亩,开设24个教学班的“石狮市第三中学”,捐资280万元与第三中学配套的,设12个教学班的石狮三中附属小学。另外还设立有:“郑声党蔡碧霞家族教育基金会”,每年拨出20多万元,用于补充教学经费和奖励教师。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满头银丝白发、一身西装革履的八十老人郑声党先生与参加庆典的石狮人民一道,向庄严的国旗行礼。郑声党先生将手高举过头,五指并拢,神情肃穆,犹如一位老战士向他的祖国致敬。
庆典会上,在热烈的掌声中,郑声党先生走上讲台,面对生养他的故土和亲人,慷慨陈词——
中国为我祖国,石狮为我故乡,水源木本,爱国爱乡,乃我海外赤子之天赋。
我出身贫寒之农家,年少失学,随人南渡菲律宾谋生。外人檐下不易居,岁月艰辛,历尽磨难,备受外夷白眼欺凌,虽处处谨慎仍难以自保。同是侨居异国他乡,欧美列强之侨民却盛气凌人,高我一等。我中华泱泱古国,五千年文明,炎黄子孙,聪明勤奋,却要矮人一截,何哉?科技落后,国运不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海外赤子要扬眉吐气,激昂青云,须祖国强盛,民族振兴,方有坚强之后盾。
国家要强盛,民族要振兴,须赖科技之进步,人才之培养。而科技人才又赖发达之教育。故教育乃百年大计,国家民族振兴之基础。或曰:“办教育惟有投入,无经济之效益。”此言差矣。教育,乃知识、文明、进步、发达、振兴之摇篮。无教育,乃无知、愚昧、粗俗、落后、衰微之渊薮。金钱有价,人才无价。学校苟能培养出华罗庚、爱因斯坦,效益之大,岂能以金钱计!
反观我乡梓,教育仍落后,校舍尚不足,偌多孩童,入学维艰。安得校舍千万间,大庇天下学士皆欢颜,乃梦寐之所求。为乡梓教育,竭尽微薄之诚,倾一生之所积,兴办学校,乃平生之所愿。
国家兴衰,匹夫有责。作区区之贡献,本分内之事,蒙政府过多奖誉,颇感汗颜。我年事已高,切盼有生之年,目睹祖国教育事业兴旺发达。教不严,师之惰。愿老师们负起教育之重担,愿同学们勤奋学习,磨砺成才,大展振兴中华之宏图!
郑声党先生诚挚、殷切的话语如同春雷一般,激荡在他的故乡石狮乡亲们的心中。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石狮市首届市长刘成业,代表中共石狮市委、石狮市人大、石狮市人民政府,将一面刻有“石狮功勋”四个金光闪闪大字的牌匾授予了功勋卓著的郑声党先生。
如今,在石狮这片土地上,“石狮功勋”郑声党先生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成为人们仿效的楷模。郑声党先生的善行义举高风亮节,令世人高山仰止。
二
我们一行人来到石狮市北环路禾乃(石狮)食品有限公司顶楼上,见到了目前正回国休养的郑声党老先生。
岁月不饶人。郑声党先生华发苍颜,行走也有些不便。但郑声党先生慈眉善目,对人友善和蔼,让人感到亲切。
郑声党先生的次子郑长程先生坐在他父亲的对面,寡言少语。
据说,为了给文化、教育提供资金保障,郑声党夫妇设立了“郑声党蔡碧霞家族教育基金会”,投资6000万元创立公益性企业“禾乃(石狮)食品有限公司”,并宣布将公司的全部盈利用于资助文化、教育、公益事业。为了经营好这个公益企业,郑声党先生特意将他家族企业中得力的台柱郑长程调到国内任总裁。
郑声党老人待人亲切有礼,充满热情和激情,言谈间应对灵活,观念新进,令人肃然起敬。
当有人告诉郑声党先生我是一位作家时,郑声党先生用长辈般的口吻对我说:“作家要爱国。你写的作品一定要表现爱国。国家最重要,个人不重要。没有国哪有家?”
我点头称是。作家要爱国。我将永远铭记。
郑声党先生说:“我们面前只有一条路,就是爱国。日本人太爱他的国家。美国人,德国人都很爱国。”
郑声党先生告诉我们一件事,他说几年前他去台湾做生意,竟然听到有人说日本比中国好,气愤至极,于是就争。争得面红耳赤,大有不争赢不罢休的阵势。他还告诉我们,李登辉的父母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难怪他不爱中国。
我们大家都会心地一笑。
郑声党先生心绪极佳,他口若悬河地谈古论今,大谈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郑声党先生说: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爱国主义像一条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爱国心田,塑造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道德风貌,鼓舞、激励着中华儿女为自己民族的生存、发展而前仆后继、奋斗不息。一部中华民族史,也正是一部爱国主义发展史。
我们洗耳静听。令我十分惊异的是眼前这位华发苍颜的老人竟然有如此充沛的精力,有如此的热情和激情来论及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物身上,有着不同的要求和表现,彼此交相辉映,呈现出十分丰富的内涵和动人的魅力。
郑声党先生关于爱国主义的话语让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激起一阵十分强烈的爱国激情。“爱国主义”已经不仅仅是郑声党先生的论题,而是我们共同议论和探讨的话题。
是的,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热爱和平,自尊自强,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每当遇到外敌入侵时,便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团结御侮,共赴国难,誓死保卫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的完整。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广袤的神州大地,埋葬着无数为国捐躯的民族英灵——他们大多是普通的无名战士,而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则流传史册、光照古今。
郑声党先生告诉我们,他早于1928年他14岁时便离开祖国,飘洋过海去菲律宾谋生,在马尼拉度过了大半辈子,直到1972年,才带着在国外出生的两个儿子第一次回到阔别四十余年的故乡石狮龟湖村。当乡亲们涌向村口,燃起鞭炮,热烈欢迎郑声党先生偕子归来时,郑声党先生语重心长地对儿子们说:“这就是我们的祖国,这就是我们的故乡,这儿是我们的根。无论我们到了什么地方,都不能忘记我们是龙的传人,是华夏的子孙。”
当郑声党先生走进他出生的老屋,眼泪禁不住流下来。他在自家门前随手写了这么一对楹联:“落叶随风下残阳荡水归,小屋依碧涧寒衫白云肥”。
此次回国探亲对郑声党先生影响深远。返回到马尼拉后,他和夫人决定,今后每年都要带着儿女回来住一段时间,让国外出生的孩子们懂得自己的祖国和家乡,接受家乡风情的熏陶,培养他们爱国爱乡之情。
泰戈尔说过,你要给别人心头撒满阳光,你自己心中得有阳光。
郑声党先生心中充溢着爱祖国、恋祖国的阳光,所以他不但可以把这样的阳光给予他自己的孩子,他还可以把他心中爱国的阳光传送给任何一个他见到的人。他无时无刻不在宣扬爱国,他所谈的都是爱国的英雄,从抵御外侮保卫祖国到改革开放、振兴祖国的英雄,他都能一一道来,如数家珍。
郑声党先生说:“那位写下了《离骚》、《九歌》,投汨罗江殉国的诗人屈原是爱国英雄;抗击匈奴、屡立战功的西汉名将霍去病,‘精忠报国’、英勇抗敌的宋代大将岳飞,‘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奋战十年肃清倭患的明代将领戚继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主持了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等等,都是我们民族的爱国英雄。”
是的,热爱我们的祖国,需要抵御外侮,不惜用鲜血和生命同民族敌人作斗争,以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保卫同胞不受外敌欺凌的爱国英雄,而在国家内政出现弊端,旧的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社会陷入混乱以致出现危机时,也需要爱国的英雄。
郑声党先生的话引导着我们在座的几位文化人,回想起战国时期的商鞅,为了秦国的强盛,不避斧钺,厉行变法,奉行“苟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的原则,变法的结果促进了秦的强大,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而他自己却落了个身遭车裂的下场;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除弊兴利,发起了“庆历新政”改革,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王安石为变法,置个人荣辱利害于度外,坚持“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同保守派进行了长期顽强的斗争;明代大臣于谦,“一寸丹心图报国”,任监察御史、地方巡抚期间,平反冤狱,赈灾济民、政绩卓著,有口皆碑;近代硕学鸿儒康有为,“忧时七上皇帝书”;他的学生梁启超,“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师生二人促成了“戊戌变法”。变法惨遭失败。变法主将谭嗣同临危不避,“我自横刀向天笑”,甘愿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为后继者开路;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抱定“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的宗旨,响亮地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鉴于改良道路走不通,于是奔波海内外,组织起义10多次,艰苦奋斗17年,终于推翻了清王朝,建立起中华民国,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时至今日,辛勤劳动,建设祖国,热爱中华已经成为20世纪末和平时期爱国主义的表现,同时也是最真实、最广泛、最普遍、最经常的爱国主义的行为。小至一个人、一个家庭,大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生存,要发展,要强大,不能坐而论道,必须靠辛勤劳动,埋头实干,心怀祖国,放眼世界。
郑声党先生身在异域不忘自己的摇篮血地,不忘自己的祖国。他对故土一往情深。据说,在菲律宾,郑声党先生算不上财大气粗富甲一方的工商巨子,他靠着自己胼手胝足,备尝艰辛,艰苦奋斗,勤劳俭朴,不懈努力才创下一家拥有资产两亿元的国际大企业。
曾经到过郑声党先生菲律宾寓所的石狮市原副市长邱家赞,看到郑先生卧室仅是一单人钢丝床铺上海绵垫,不禁大为惊讶。
如今,身为“石狮功勋”的郑声党先生无处不受到人们的敬重和爱戴。然而,郑先生每次回到石狮来,总是轻车简从,不事铺张,饮食十分简单节约,上顿吃不完的饭菜,一定要留到下顿加热再吃,绝不浪费一粒粮食。一次,市领导请郑声党先生赴宴,以表对郑先生支持家乡建设和倾资兴学办校高尚情怀的敬意。郑声党先生欣然赴席,但要坚持自己付费。他说:“政府的钱要用在老百姓身上,市领导的心意我深深地领谢了。”平时,如果和大家一起到餐馆聚餐,郑声党先生看到餐桌上还有没有吃完的饭菜,坚持要儿孙打包带回去,下顿再吃。有时晚辈觉得何必多此一举,觉得面子上下不来,郑声党先生会教育晚辈说:“粒米俱从辛苦来,勤俭节约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啊。”
郑声党先生周围的人们都感慨地说:“在郑老先生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人格的高尚力量。只讲奉献,不为自己,克己奉公,倾资办学,真是我们做人的楷模。”
而今天,当我亲自面对着这位备受石狮人民景仰和爱戴的功勋老人,我心中充满敬爱之情。令我十分感动的不仅仅是郑声党先生的人品、人格和“为乡梓教育竭尽微薄之诚,倾一生所积,兴学办校”的高风亮节;不仅仅是郑声党先生那一颗永不改变的中国心,更重要的是这位耄耋老人郑声党先生的爱国热情和激情。
郑声党先生说:“我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他对李登辉分裂祖国,搞“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卑劣行为非常气愤。他说:“谁分裂祖国谁就是卖国贼,就是中华民族的罪人!”说话间,老人家吟起了陆放翁的《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勿忘告乃翁。
临别时,我衷心祝愿郑声党先生健康长寿。
郑声党先生在人们的扶持下站起他略显佝偻的身子,紧紧握住我的手说:“谢谢您的祝福。我有生之年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祖国收回香港、澳门和台湾,看到祖国的和平和统一,看到祖国的繁荣、兴旺和富强。”
三
衷心希冀祖国繁荣、兴旺和富强,时刻不忘祖国的和平和统一,这是20世纪末的爱国主义。石狮功勋老人郑声党先生对石狮的丰功伟绩不仅仅体现在他所无私奉献出的几千万元有形的财富,更体现在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激情。
无论谁和我谈到“石狮功勋”郑声党先生,我就会对他大谈郑声党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爱国热情和激情。
郑声党先生是石狮人民的功勋。
郑声党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爱国热情和激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石狮人去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而前仆后继,奋斗不息。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石狮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