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97年11月3日上午,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台湾厅里举行了一场隆重的“中华见义勇为基金”捐赠仪式。
石狮市旅港同乡公会会长、香港信义集团董事长李贤义先生向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捐赠350万元。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李贤义从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会长王芳手中接过基金会顾问聘书并发表讲话说:
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是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奖励为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做出贡献的有功人员而设立的顺应民心的公益事业。作为在内地投资的香港人,我深深感到没有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就没有国家经济发展、繁荣的基础。为了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除了需要公安民警的努力外,还需要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和支持,做到人人弘扬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人人奉献爱心,这是我们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义务。
李贤义先生
李贤义的话赢得了更加热烈的掌声。
二
李贤义对社会的善行义举始于1982年。
从1982年至今,李贤义为祖国的文化、教育、卫生、社会治安等公益事业共计捐款4225万元。其中,用于中华见义勇为基金、福建省见义勇为基金、泉州市见义勇为基金、石狮市见义勇为基金、漳州市见义勇为基金、深圳市见义勇为基金、深圳市横岗治安基金、深圳市龙岗治安基金总计达1100万元,用于教育达700万元,其余2425万元款项用于闽、粤两地医疗卫生、妇女儿童基金会、老人会、幼儿园、维修文化古迹、水、电、路设施,教师节庆典等各种社会公益。
赤诚的奉献赢来的是社会的敬重和崇高的荣誉。
近年来,李贤义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为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称号分别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深圳市府、泉州市府、石狮市府、漳州市府等授予“关心治安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等。1994年6月28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在深圳大会堂授予李贤义先生等为深圳市首批“荣誉市民”光荣称号。
1996年春,李贤义进京受到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国务院港澳办主任鲁平等中央及有关部委领导的亲切接见。
王汉斌副委员长握着李贤义的手说,你捐出的是金钱,献出的是比金子更宝贵的赤诚和爱心。
李贤义回答说:“我虽为社会做了点好事,但这是我应尽的义务和最大的乐趣。”
视奉献为义务和乐趣,这是李贤义精神的闪光。
李贤义所走的人生之路是改革开放以来石狮人所走过的敢拼、爱拼才会赢的道路。
诚如李贤义所言,他所获得的荣誉不仅属于他个人,也属于他所热爱的家乡和家乡的人民。
三
李贤义是一个典型的石狮人。
李贤义1952年6月出生于石狮永宁子英村。少年时就读子英村小学和永宁中学。李贤义父亲早年移居菲律宾经商。为了减轻母亲的生活重担,青年时期的李贤义就学会了驾驶拖拉机、汽车为他人载运货物。艰苦的生活和劳动练就了李贤义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性格,为他以后的艰苦创业打好了基础。
70年代初,李贤义所在的生产队突破禁令,集资购买一部45马力的拖拉机让他开。他让这部拖拉机多拉快跑,几年中为生产队赚了数万元,他自己也学会了揽生产跑市场。70年代末期,他大胆筹资购置一部日野货车,没几年时期便组建了远近闻名的子英车队。从此,李贤义踏上了他的人生奋斗之路。
80年代初,李贤义获准定居香港,与早年移居香港的母亲施红娘团聚。母亲给了他些做生意的本钱,于是他便开起了一家很小的汽配公司。
创业伊始,他只雇请了一名工人,干的是修车和拆旧车的工作,他和工人一道日夜忙碌。第二年,他的事业略有发展,又多请了二个工人。以后逐年增加工人,生意越做越红火。几年间,他先后在香港创办了多家汽车配件公司。
1983年,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时,敢想敢干的李贤义便一脚跨过深圳河,先在深圳投资汽修厂,1987年又开设汽车挡风玻璃制造厂,以后又在东莞及家乡福建和山东等地创办了实业公司,主要生产、经营汽车玻璃、进口汽车配件、建筑玻璃、房地产等。在逐步将企业向内地辐射发展的同时,李贤义还使自己的事业走上了跨国、跨地区经营的道路。他在日本、台湾等地先后成立分公司,形成国际集团经营规模。
深圳是李贤义事业得以大发展的发祥之地。在占地面积三万多平方米的深圳横岗湛宝汽配公司,李贤义投资引进先进的设备,实施科学管理,其规模和品种在深圳同行业首屈一指。他投资创办的深圳信义汽车玻璃有限公司,地处横岗228工业区,占地面积六万多平方米,三期工程总投资五亿多,公司自1988年注册投产以来,已逐步建设成一家花园式的大型专业生产、经营汽车玻璃、建筑玻璃的企业。公司引进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流水线和工艺技术,生产六千多种规格的汽车玻璃产品,质量曾获国家安全认证及美国DOT标准认证、欧共体ECFR43标准认证,先后获广东省建材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深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龙岗区技术进步一等奖、深圳市新投资企业奖、深圳市港商投资先进技术企业奖和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评为“信得过企业”。信义玻璃畅销国内外,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取胜。
随着经济实体的扩展,李贤义更加注重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心体贴工人,给员工丰厚的待遇和奖励,支持企业成立工会,开办工人俱乐部,增设员工娱乐设施。
迄今,李贤义已发展深圳、东莞、石狮、漳州、山东东营等共计15个公司作为信义集团公司的分公司,分别经营汽车配件、汽车维修、房地产业务。目前,信义集团公司员工总数达两千多人。
李贤义对员工守信,也要求员工对公司有义,因而公司上下齐心协力,遵纪守法,使公司越办越好。集团公司所属15家企业,有90%以上被当地政府授予“先进企业”和“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李贤义认为:如果一个企业不守信用,就难以发展;如果一个人没有拼搏精神,就难以成就任何事业。
李贤义常说:人,都是环境逼出来的。人的命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要敢拼、爱拼才会赢。
四
“爱拼才会赢”这是石狮人最爱说的句话。
李贤义最爱唱的一首歌也是《爱拼才会赢》。
李贤义事业的成功正是凭着他对自己的自信和本身具有的石狮人敢想敢干敢于拼搏的精神。
事业的成功给李贤义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社会和人民所给予他的荣誉强化了其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尽管商业繁忙,他仍然抽出时间参加香港和国内的许多社会活动,还担任了数十个社会公职,已成为香港和粤闽知名的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和慈善家。
1994年,李贤义当选为福建省政协委员。
《香港商报》驻闽记者在一篇政协委员访谈录《李贤义盼重振社会公德》中报道说:
香港信义集团总裁李贤义首次当选省政协委员,他对参政议政有自己独特见解。李先生认为,中国经济目前高速发展,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社会公德水准下降,人民安全感不足,教育基础薄弱,这些都可能在未来数十年内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因此,李先生除致力内地投资外,在深圳、石狮、福建捐款数百万元建立了“见义勇为基金会”,并大力资助发展地方教育事业。李贤义认为,致力治安稳定和发展教育,就是他的‘参政议政’。
李贤义爱国爱乡,1989年“政治风波”后,很多人对中国市场畏惧不前,他却动员多位商界朋友增加对中国投资,也因此使他的事业有了最大的发展机会。
近四年来,李贤义捐一千三百多万元用于各地设立“见义勇为基金会”及文教事业。他捐资不求回报,没有向政府提出任何优惠条件。有人认为李贤义大量捐款公安部用于“见义勇为”奖励,是为了换取特批赌博机、娱乐城等。李贤义说,这是极大误解。“我从不经营娱乐业,我热心公益惟一目的,就是重振社会公德。”
五
石狮市旅港同乡公会成立于1991年7月。与其他同乡会一样,是以籍贯为标识,以乡情为基础的跨阶层的民间团体。乡亲们一脉同源,相互联络、增进乡情、互助互济、共谋福利,在各类活动中,联络个人和群体间的感情,使生活在香港日夜辛劳奔波而又倍觉寂寞孤独的人们得到乡情、友情和人情的温暖;同时,通过真诚的相处,开放自我,激发人的潜在才能,为社会多做贡献。
石狮市旅港同乡公会是在香港即将回归祖国,各种社会团体纷纷酝酿成立的新形势下诞生的。因此,历史赋予她的使命就不能局限于同乡会的一般事业而必须面对现实,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新过渡时期的变革中,促进香港的稳定繁荣;同时,积极参与家乡的经济文化建设。
1998年7月,在石狮市旅港同乡公会成立8周年暨第五届理监事就职典礼大会上,就任会长李贤义发表讲话。他说:
今天是我们石狮市旅港同乡公会成立8周年暨第五届理监事就职典礼的喜庆日子,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晋江市各级政府领导,邀请到菲律宾菲华石狮市各乡联合会、澳门石狮同乡会、澳门晋江同乡会的乡亲来港参加我们的庆典,特别荣幸的是请来了新华社香港分社秘书长袁鹏雁先生、华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美星先生、石狮市市委书记、市长何锦龙先生为我们庆典主礼。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本会全体同仁、代表第五届全体理监事,向百忙中抽出宝贵时间光临今晚庆典的全体嘉宾和各位会员、乡亲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你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石狮市旅港同乡公会成立八年来,本着相互联络、增进乡情、互助互济、共谋福利的宗旨,广泛联络石狮旅港各乡会、各中学校友会会员和乡亲,加强与石狮市政府和各界的联系,为乡亲谋福利,为家乡经济建设和文化福利事业各方面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取得了海内外乡亲的赞扬。公会置身于香港这样一个充满生机的商业社会,经过奋斗,不断茁壮成长,在香港社团当中,也享有一定的声誉,这与家乡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与大家共同努力分不开。在这里,我谨代表石狮旅港同乡公会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当前,香港正处在一个非常的时期。在这期间,我得到广大会员的信赖和拥戴,推选为第五届理监事会会长,一方面感到荣幸,另一方面也感到责任重大,如何带领大家,与大家一起共度时难,感到压力很大,但是我们公会在历届会长的领导下,在全体理监事的努力下,已有相当的基础,这一届已增添了一大批新生力量,我有信心,将我们的会务搞好。我相信我们秉承公会宗旨,致力加强会员之间的联系,配合家乡的经济建设和香港社会发展步伐,我们公会定有新的发展,会务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希望全体理监事团结一致,携手合作,将公会的好传统和好风格和石狮人敢拼搏的精神发扬光大,共同为家乡的建设,为香港特区的繁荣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六
无论是香港或是在家乡石狮,人们对李贤义热心公益事业评价最高的是他对兴办教育的热衷和对社会治安治理的贡献。
当我问他何以对兴办教育如此热心时,他回答说:
我自己文化不高,但正因为我自己文化不高,所以才更希望我自己的孩子们和家乡的下一代都能接受最好的教育,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国家的兴旺和科技的发展都离不开教育。我虽然并不十分富裕,但我喜欢做善事。俗话说“为善最乐,为恶最悲”。我献出了金钱,做了一些有益于社会的善事,而我也从中得到了无穷的乐趣,内心感到十分的欣慰。
李贤义回忆起自己并不幸福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回忆起自己从小跟随母亲到海滩帮工、捡贝壳、踏三轮车运壳灰,回忆起那曾经有过的饥一餐饱一餐的日子,心情十分沉重。他摇摇头,长叹了一口气,说:“那时候,我们的家乡真的是太穷了!”
李贤义十分感谢和珍视他的母亲给予了他一个响亮的名字“贤义”。他说母亲希望他长大后为人贤情,处世重义,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李贤义的母亲施红娘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她常用通俗的语言和道理教育李贤义做人要有志气,人格要像大孤山上巍巍姑嫂塔那样高大,胸怀要像浩浩东海那样广阔。在母亲的关怀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李贤义,从小就养成了关心他人疾苦、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李贤义的秘书龚诗水先生对李贤义十分佩服。他是李贤义先生的同村人,既是下级又是朋友。他说李先生为人忠厚,事业心强。他佩服李贤义不求闻达,不为名利,而是默默地奉献,为家乡建设尽心竭力。今天的李贤义已是香港和闽、粤社会知名人士,但是他淳厚的乡情和质朴无华的风格却丝毫未变。
龚诗水先生介绍说,在深圳,李贤义情系特区,对特区的教育备加关心,经常到当地学校看看,随时解囊相助学校的困难,并于1983年,斥资成立“李贤义教育基金会”,先后捐资500万元,兴建教育基金大楼,用每年近一百五十万元的租金来奖学助教,四年来共奖励600名教师,1800名学生,总奖金二百多万元。为加快特区教育发展,培养适合特区需要的跨世纪型的人才做出贡献,成为深圳港商尊师重教的首创和美谈,也受到社会的好评。深圳市副市长王炬说,“李贤义为特区教育发展起到榜样作用,我深切盼望特区出现更多像李贤义这样支持教育的人”。
石狮建市后,李贤义曾分别向石狮市和永宁镇捐献小轿车和面包车共29部,价值780万元,并向家乡捐款100万元铺筑子英银江大道,捐款60万元建造银江华侨中学办公楼,捐款150万元扩建子英医院,资助塔山旅游风景区、家乡学校、老人会、幼儿园等150万元作为经费,并捐款80万元修建永宁镇沙美至梅林村路灯,捐款50万元建筑永宁镇东环大路等等。
1993年闽北受灾,李贤义向光泽县捐赠60万港元的救灾款,为提高山区医疗条件,他向南平医院捐款60万元并赠送一部价值25万元的小车。
李贤义太太董系治女士是一位有见识有教养,十分精明能干的石狮籍妇女。她和李贤义共育有两男一女。她在谈到家政时说,为了培养他们的子女成材,她总是教导他们要自力更生,艰苦朴素。她从不允许子女乱花一分钱。每星期只发给孩子们极有限的零花钱,周末还要求他们报出支出的明细账。
董系治微笑着告诉我,她的先生对社会公益很热心、很慷慨,特别是对教育、对社会治安管理十分重视,一出手就是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捐助,但在他们自己家里,却没有一个人穿名牌服装,佩带昂贵的首饰。
的确,无论是在石狮,在香港或是在深圳,我所见到的李贤义夫妇和他们的孩子穿著都很朴素,对人也很热情,很有礼貌有教养。
在我的眼里,董系治女士是一位与众不同的女性。当她要求她的孩子们报出一周支出的明细账时,她是一位慈爱而严厉的母亲;当她支持她的丈夫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善行义举,赤诚奉献时,她是一位深明事理、贤惠的妻子。我不禁想到,李贤义先生这些年所走过的事业成功之路中,一定少不了他妻子对他的有力支持;在李贤义先生广种福田、情系故里的博大胸怀中,定然也溶进了董系治女士心地的良善与慷慨。
七
“广种福田”是一句佛教语。
按照佛家的说法,“福”如田地一样,是需要多方面去种植的。能够救济贫穷,能够看护病人,救助苦难的众生等等,就是种福。种福,将来的福报一定是很大的!
当然,这是一种说法,或曰一家之言。
但广种福田毕竟是劝诫人向善,在今天是完全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且也有利于自己。
当李贤义被人称做“菩萨心肠”时,他说他喜欢做善事,并说自己“能赚多少就献多少”。
李贤义对各种社会公益事业的热心奉献、善行义举,其实就是在做善事做好事,在积善,在广种福田。
《易经》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对于一个广种福田、情系故里的人来说,他的最大幸福和获得应该莫过于奉献中的快乐,莫过于造福社会,同时也造福自己的后代子孙。
我借用“广种福田”作为写李贤义这篇的篇名,这是我对李贤义先生和他夫人诚挚的祝福。
好人一生平安。
广种福田将来的善报一定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