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人物库

怀德为公 志兴桑梓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石狮市宝盖山下的山雅村,风景秀丽,环境宁静。 人们走进山雅村,便会发现村的道路宽敞平坦。人走着,心情十分惬意。 村道路面,一色石砖,洁净美观。这条环村内外石砖路,长达3860米。过去山雅村道路崎岖不平,每逢雨天,还泥泞难行。1987年吴文炳先生和夫人回乡时,投入巨资修路,连通往邻村的道路也拓宽加以铺设,并将通往石狮市区的道路铺出山雅村外的一公里之遥,使机动车辆可以直达村里。1990年7月,建市后的石狮修建环城公路,吴文炳先生又捐款铺建从山雅塘岸至松茂村的一段公路。 吴文炳和他的父亲吴赞续、母亲王荷幼——一家两代为了家乡山雅的发展,执著奉献。 一 1982年,吴文炳在家乡山雅村独资捐建校舍,重修山雅学校。 石狮市山雅学校是一个有着50年历史的乡村学校。 山雅小学正式创办于1949年,由吴赞续先生发起。 吴文炳先生 吴赞续早年旅居菲律宾。1949年回国探亲时,见家乡山雅村人文化低,又没有学校,学童还要到外村就读,于是就倡议以村宗祠为校舍,学生自带课桌椅,由吴赞续及夫人王荷幼女士承担学校长年经费,聘请三位教师任教,初名“明德小学”。 解放后,学生增多,教室狭窄,不够容纳就读。1951年,王荷幼捐资兴建五间教室,一间办公室和两间宿舍,学校便初具规模。 1953年,明德小学与邻村松青小学、金峰小学合为一校,更名为“四育小学”,至1971年各村办学,遂再分开,明德小学即改名为山雅小学。 自1949年至1981年30余年间,山雅学校的常年经费均由吴赞续负责提供。 1981年,吴赞续先生逝世后,吴文炳为奔父丧返国期间,看到由父亲所创办的山雅学校现有规模已不适应学生日益增加的需要,遂即表示要捐建山雅学校新校舍。 二 1982年10月,吴文炳投入巨资的山雅学校新校舍落成。 1982年11月4日,是山雅学校新校舍落成暨33周年校庆典礼日。庆典弦歌盛装,规模巨大,有旅菲旅港有关社团及省地县镇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场面空前热烈。 庆祝大会赠送王荷幼女士一面特制红绒锦旗,上书:德泽子孙万代,名耀岛国桑榆。 吴文炳亲自主持庆典。 吴文炳在致词中说: 山雅村在晋江,在福建,在全中国,只是一个微小的乡村。新校舍的建成,只能说从此有了固定的学习场所。全乡同学未来的学业,依靠的是我们可敬的全体教师的培养和教导,希望我们的山雅学校能教育造就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人才。 旅菲晋江县南吴八乡理事长吴修波先生在庆典会上称赞吴文炳父子造福桑梓的事迹。他说: 我也自唐山去菲律宾的。咱唐山有一句老话:“一把骨头荫子孙。”但不少人都理解错了,认为在世要多建几间房屋、多建置些产业,即使一条路也要把它多挖一角作田园,多给子孙一个锄头位置。这是害子害孙。这种人只是会赚钱而已,是利己不仁,一毛不拔,钱存得再多也是无用的。平生要会做人。如果赚了几个钱,拿出来办社会公益事业,就像赞续叔那样,这才是“一把骨头荫子孙”,为子孙开一条康庄大道,让子孙好做人,子孙也才会有成功、成名的日子。 庆典场面最热烈,引发全场掌声雷动的,是在大会宣读国务院侨办、省地侨办的贺电、贺信时。 国务院侨办贺电说: 吴赞续、吴文炳先生父子两代离居海外,艰苦创业,不忘乡梓,继承和发扬华侨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热心为家乡的教育及农田水利建设做出贡献。今天,在他们捐建的山雅学校即将竣工并举行落成典礼和举办吴赞续先生生平事迹展览之际,谨此电贺! 读到国务院侨办从北京发来的贺电,吴文炳内心十分感动。他用一面锦旗,上书“高天雨露沾赤子,政策威力震人心”寄回国务院侨办,以表明自己的心迹。为使国务院侨办对华侨的关心鼓励永铭侨乡,后来吴文炳特将贺电原文放大,镌刻于碑石,在山雅校园内立亭纪念,取名为“励学亭”。 吴文炳在庆典大会诚挚的热烈氛围中非常激动,但却仍然感到对桑梓尚未尽足全力。他当即表示回到菲律宾后要将20万元菲币存于菲律宾银行,以每年的存息作为山雅小学常年经费。 三 “为使桑梓添彩笔,敢从黉宇写新章”。 自1982年山雅学校新校舍落成之后,1983年,吴文炳陆续捐献数十万元为山雅学校建筑围墙、儿童乐园,添置课桌椅及文化娱乐设施。此后吴文炳再次捐资20万人民币存入银行,以年息增添学校经费。 1993年,吴文炳又出资扩建山雅幼儿园、办公楼。 1994年,吴文炳捐建的山雅学校新宿舍楼又告落成。 自1982年至今的十余年间,吴文炳始终在履行着他对故乡的承诺。山雅小学每年都收到吴文炳从菲国寄来的学校年度经费。这十余年来,包括对家乡的其他捐资,总数在数百万元以上,还出资设立“山雅小学教育基金会”、“吴氏宗亲清贫学生助学金”等等,以巩固山雅学校发展基础。凡是办学所需,吴文炳总是有求必应,尽力而为。 山雅学校现已成为山雅村及邻村儿童学习的摇篮。山雅学校六千多平方米的校园,犹如一座大花园,繁花似锦,树林成荫,从内到外,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校园中,有吴文炳和他母亲对山雅学校师生的赠言刻石。 吴老夫人王荷幼的赠言是:“至乐莫过读书,至要莫如教子,益智乃能知理,寡欲乃可养生。愿宗人共勉之。” 吴文炳的赠言是:“国家要振兴,桑梓要发达,教育必须先行。愿与乡亲协力办好教育大事,为祖国培养建设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 山雅学校创办半个世纪以来,得到吴文炳先生一家两代人长期慷慨资助,学校越办越好。50年来,山雅学校年年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人才,至今,升入初中860人,进入高中340人,中专56人,高等院校55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者2人,有教授职称者1人。 在国内如此,在侨居国菲律宾,吴文炳也同样关心教育事业,为中菲友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为纪念其父吴赞续先生一生在菲律宾劳苦奔波,热心教育,吴文炳在菲律宾捐献一笔款项存于同乡会中,名为“赞续助学金”,作为同乡会成员子女求学之资助;并在他父亲最初在菲岛的居住地内湖省新流暖社捐建超级农村校舍一座,令当地居民深为感动。 当时这座超级农村校舍落成典礼十分隆重。新流暖社社长和该学校校长特向吴文炳赠送感谢奖状。 描仁瑞拉厂商联合会、菲华商联总会也激赏吴文炳“孝念未匮,百年树人”的品德,颁赠奖励牌,以励来者。 四 吴氏二代人造福桑梓,使山雅村人感怀其德,努力保存吴氏捐赠事迹,昭示后人。至今村中还保留着吴赞续及其夫人王荷幼捐赠村里的基础设施,如排水机、供电线路、二级抽水站、拖拉机和机房。 令山雅村老人们永不会忘记的还有一件事:1985年间,吴文炳倡导化仇修睦,使家乡两姓六村从此结束封建械斗。 原来,石狮乡的后垵、松茂、山雅三村的群众都姓吴,俗称“三吴”;而仑后、埔锦、塘后三村的群众都姓黄,简称“三黄”。数百年来,由于封建遗毒的影响,两姓六村经常发生械斗,致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的损失。解放以前,有一次吴黄两姓发生水利纠纷,双方围墙筑堡,大动干戈,械斗整整持续了十三年之久,弄得田园荒芜,民不聊生,村民死亡147人。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两姓六村之间的矛盾有所缓和,但小规模的械斗仍时有发生。对此,两姓六村的旅菲侨胞心里十分着急。在海外,同是两姓六村的乡侨,一向都能和睦相处,为什么在家乡有同胞却互相仇视,搞那些毫无意义的争斗呢?当今世界正在走向文明与进步,各国民族都在加强友谊和合作,而家乡同是骨肉同胞,更应该携起手来,跟上时代潮流,绝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下去。于是,旅菲“三吴”、“三黄”同乡会经过充分的协调,于1985年4月联合起草了一份《共同宣言》,希望家乡两姓六村的群众团结起来,洗清历史遗留的污秽,共同为家乡的安定与繁荣开辟一条平坦而光明的大道。 吴文炳时任山雅村旅菲睦仁联乡总会第五届理事长,他在菲律宾积极倡导参与这一义举,负责“三吴”方面的联络,并利用回乡之机,带回《共同宣言》在村中广为宣传和散发。 石狮镇人民政府大力支持旅外侨胞这一爱国爱乡的创举,立即召集两姓六村的代表举行座谈讨论,代表们坚决表示,一定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团结起来,消除积怨与偏见,化干戈为玉帛,变世仇为亲邻,做先人未能做到的事,为促进世世代代的和睦友好,为建设文明的新侨乡贡献力量,从而六村两姓修和团结。 1987年4月10日,石狮镇人民政府为表彰吴文炳爱国爱乡、功在桑梓的业绩,特在山雅村中为其树碑志念。碑文曰: 先生乃吾邑著名华侨事业家、慈善家吴赞续先生、王荷幼女士伉俪之长子。少奋发、有大志,后随父渡菲,艰苦创业,交游广阔,眼光远大,事业兴隆,为人慷慨豁达,崇仁重义,发扬先辈爱国爱乡热心公益之优良传统,独资捐建山雅学校大礼堂、校舍及全部设备,铺设村内外石路,拨巨款储存为学校常年经费,支持其令堂王荷幼女士捐建华侨中学赞续楼、石光中学荷幼楼;创建菲律宾内湖省新流暖社赞续纪念学校,并设立赞续助学金,为邦国教育、中菲友好贡献卓著。先生大力支持家乡公益事业,荣任十多处工商慈善宗族学术学校社团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要职,家乡若干所中小学董事长、名誉董事长职务。对家乡名胜古迹修复及除陋习创新风竭诚尽力。先生誉重海内外。蒙国务院侨办专电嘉贺,获福建省政府金质奖章及菲岛有关当局之谢匾,是功献邦国,泽披闾里,树华侨之楷模也。 吴文炳为感谢石狮镇政府盛意,特建“怀德亭”,保护立碑,并撰文勒碑背,以示感怀:“中国余之宗邦,晋江石狮余之故土,木本水源,未敢或忘。余少年失学,深感教育之重要。山雅学校乃先父赞续所创建,余仅遵慈训,加以扩大,并立纪念堂以光耀先父之遗志。先父与家慈一向爱国爱乡,为人诚实俭朴,崇仁尚义,热心公益。余虽仿效不及万一也……” 怀德亭与励学亭,正遥遥相对,交相辉映。 吴文炳1930年11月16日生于石狮山雅村。少年时断断续续上了五年小学,18岁便随父亲远渡菲律宾谋生。所以,他在“感怀”里说“少年失学”。 五 1997年12月17日,吴文炳母亲王荷幼女士不幸辞世。国务院侨办国外司给吴文炳发来唁电,沉痛悼念王荷幼女士。唁电称: 惊悉王荷幼女士不幸逝世,不胜悲痛,谨致以沉痛哀悼。 令堂素来关心和支持家乡教育事业,造福桑梓,口碑载道。 尚望吴先生和家人节哀珍重。 吴文炳回电说:“在家慈不幸逝世之际,承蒙贵司的关怀和鼓励,发来唁电传真,对此,我们整个家族均万分敬重和感谢!这不仅是对先慈逝世的悼念和对我们晚辈的慰问,更是对我们的激励和鞭策。过去我们对家乡做出点奉献,这是我们尽了本分。虽然先严、先慈相继辞世,我们游子对桑梓赤诚之心是不会改变的,并将世代相传。” 山雅村人为感念吴赞续、吴文炳一家两代造福桑梓的事迹,表彰吴文炳为家乡各项公益事业做出的贡献,特别出版画册《怀德为公志兴桑梓——吴文炳先生盛绩》。 山雅村人在这无声的赞歌中,将会铭念旅菲吴氏二代人志兴桑梓的仁德风范,铭记吴文炳造福桑梓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