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菲华石狮市各乡联合会第三届理事长施学坛先生最喜欢唱的一首中文歌曲是《榕树下》。
施学坛先生说:“我们伟大的祖国就像是一棵大榕树。榕树下,是我和我的同胞们生长的地方,因而也是我最怀念的地方。要让祖国这棵大榕树枝繁叶茂,还需要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中国人共同的努力。只有大榕树常青,才能庇护树下所有的人。”
祖国是一棵大榕树。
施学坛把自己比拟为是大榕树下的一棵小草。
二
石狮永宁镇西岑村是施学坛先生出生的地方。
1926年11月23日,他出生在西岑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排行第六。小妹刚出生,父亲就去世。兄弟姐妹七人,尽管有母亲的呵护,但他们怎样长大成人的那种种艰辛还是可想而知的。抗日战争时期,他的四兄入伍,死于军中。他一生只读过二年小学,14岁随兄长往菲律宾谋生。
施学坛先生
施学坛到菲律宾后,先做两年菜园粗工,再和二兄做十多年工。1959年他离开二兄,决意自己奋斗,那时全部家当只有菲币75元。他先做购销员,有一定积累后开始做出入口生意。1965年由于菲国局势不太好,转到新加坡投资木材生意,但在新加坡的生意并不尽人意,且新加坡政府也不是很欢迎,1976年结束业务,返菲;1977年在菲开创永美顺木材工厂及房地产有限公司。至今他个人拥有几个房地产公司和面包公司。所有这些都是他自己一人独自经营管理的。
施学坛先生现在经营着菲律宾永美顺木材工厂股份有限公司、永美顺地产股份有限公司、首都地产股份有限公司、齐荣乐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慕明壁面包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是菲华社会较有影响的一位企业家。
我的事业大部分是房地产公司,因此曾基建很多平民屋,都以原价的80%卖给平民(这实际上是保本经营)。因此,一般平民对本公司的反应相当不错。说实在的,这样做也是直接或间接地帮助菲国政府解决了一部分平民居住的问题。
我的面包公司,虽然一般都是较高档的产品,但每到晚上8点,大部分日常面包都以半价出售,这样做,既可满足一般平民的需要,又能保持产品新鲜。
施学坛先生真诚地说:
几十年来,我一直生活在菲国,谋生在菲国,建功立业在菲国,我当然希望菲国人民过上好日子。因此,我曾捐献两座学校送给菲国小朋友读书。我每年还直接给菲国老人院、孤儿院和医疗队捐款。凡为我工作达8年之久的工人,全都给予房屋居住,并帮助他们结婚成家。我有一位菲籍司机,来我家工作将近四十年。他很感慨地对人说,“施先生一生都在为别人做事,丝毫没为他自己着想。”我想,他可能是指我曾先后为几位死者备办棺木、坟地的事而言的。
施学坛先生年过70,曾经历几十年的商海风云,却为人坦诚直率,是一位令人敬重的长者。当问到他对自己的祖国和家乡石狮有何关注和期望时,他深情地说:
“我衷心地期望祖国强盛、发达,因为只有祖国强盛,才可以成为我们这些海外游子的坚强后盾。石狮是我的故乡,是生我养我的故土,我希望石狮能继续昂首阔步地向前迈进,对外发展经济,让石狮人民过上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三
祖国和家乡的繁荣兴旺发展牵动着中华游子的心。
施学坛先生年轻时就曾立下报效祖国的誓言。他希望自己“努力奋斗,事业有成,终有那么一天,定要回到祖籍国中国,尽自己的能力为祖国和家乡尽一份力,做一点事”。
施学坛先生谦称自己读书不多,但却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因而无论是在菲律宾还是在中国,他最乐意的捐献对象就是教育。近几年来,施学坛先生对家乡教育事业犹为关注。
1996年以来,施学坛先生曾先后向福建龙岩地区和安溪县希望工程捐献60万元修建两座希望小学,并捐款石狮永宁光全中学10万元;1990年和1997年曾两次捐献近20万元筑建西岑村间水泥路400多米和村间连接永衡公路的水泥路200多米,改善了乡村的交通设施;为村民和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捐款数万元。1990年以来,施先生还先后捐建露天剧台和老年协会活动室;同时,还捐赠村两委、岑江小学、老年协会的经费15万元……
1997年石狮市筹建体育馆,作为菲华石狮市各乡联合总会理事长的他不但个人捐资,还发动海外侨亲捐款。
1997年11月26日晚,菲律宾马尼拉海鸿福酒家灯火辉煌,乐曲悠扬,旅菲西岑村侨亲在这里设宴欢送西岑赴菲访亲团。乡亲欢聚一堂,共叙亲情,共商家乡建设事宜,气氛热烈,宴会厅里歌声、掌声、笑声响成一片,友情、乡情、亲情融汇一堂。席间,施学坛先生当众捐献菲币100万元作为家乡岑江小学教育基金。
施学坛先生是一位爱国侨领。他常说,只有祖国强大,华侨才有靠山。他每年都组团回国考察祖国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1996年11月江泽民主席访问菲律宾时,他作为华人社会名流,在菲华各界举行的盛大宴会上欢迎江泽民主席,并荣幸地与江泽民主席合影留念。
四
旅居异国他乡,施学坛先生十分热心华人的社团活动。他曾两届连任晋江市钞厝同乡会理事长(1984-1988);两届连任石狮市西岑联谊会理事长(1988-1992);1991年石狮市菲华各乡联合会成立后,曾先后出任副理事长(1991-1995)和理事长(1996-1998)。
1996年3月24日,在菲华石狮市各乡联合会庆祝新厦落成暨第三届理监事就职典礼上,施学坛先生宣誓就职理事长并发表讲话。他说:
人类是整个社会的动力,也是领导社会步向文明、和平、康乐的重要骨干,所以人群的加强组织,扩大活动,就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之条件,本会之组织、成立、活动就是基于此义,引为己任。大则为国际社会,国家民族,稍尽贡献;小则为每一位石狮旅菲乡侨,谋求福祉,安居乐业,这便是本会成立的宗旨。
本会成立于兹,已成四载。首承石狮副市长邱家赞之鼓励与协助,同时又得石狮市旅菲全体乡侨之热心响应,踊跃参加,推举创会会长蔡友玉为首届领导人,迨至第二届改选,蔡友铁乡贤以众望所归,膺任理事长。人事奂然,蔚成石狮市旅菲乡侨之精华阵容,会务日臻发展,未几而倡导建设新会所,一气呵成,于焉达致,为旅菲石狮市各乡联合会创下恒久活动中心,代表石狮人精诚团结象征体。
本人承蒙创会会长蔡友玉先生和原届理事长蔡友铁先生等的指导及鼓励,惟本人不敏,猥以菲才,又蒙全体乡贤宠锡,寄以乡会重任,无时不耿耿于怀。今后深望吾乡会贤达及有识之士,多多指导及帮助,谅本乡会能继承蔡友玉、蔡友铁二位领导的精神,为今后的路向,是所厚望焉。
五
《石狮消息报》报道:1996年9月25日,以施学坛为团长,蔡友玉、蔡友铁为总领队的菲华石狮市各乡联合会回乡访问团抵达石狮。此次返乡,是应福建省人民政府邀请,回国参加省政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7周年活动。这是联谊会第一次组团回乡欢度中秋节和国庆节。石狮副市长游祖勇到机场迎接。市领导何锦龙、黄源水、吴彦南、颜年安、林传进、蔡子朝、蔡志从、何静彦、许民权在中旅社与回乡团成员进行座谈。
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吴彦南在欢迎词中充分肯定了该联谊会成立以来,为家乡各项事业的发展所做的贡献。他说,爱拼敢拼的石狮人曾经创造了石狮的辉煌,现在,在广大海外侨亲的支持下,石狮的第二次辉煌很快就将到来。
菲华石狮各乡联谊会理事长施学坛先生激动地说,回家乡过佳节,和家乡人民交流感情,增进乡谊,增加了解,共同促进家乡经济发展是我们海外侨胞的心愿。海外游子都希望祖国能早日强盛,从而让强大的祖国当华侨的后盾。现在,全市人民在全国改革开放的政策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带领下,为石狮的繁荣而努力工作。祖国到处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石狮这个新城市也在不断进步,海外侨亲都非常高兴;我们希望祖国能早日统一。海内外中国人共同努力,把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建设得更加强盛。
市委书记何锦龙在欢迎会上说,菲华石狮各乡联谊会首次组团回乡欢度中秋佳节和国庆节,体现了国情一脉相承,乡情绵绵不断。有广大海外侨亲的大力支持,祖国一定会更加昌盛,石狮也一定会更加繁荣。
菲华石狮各乡联谊会为了发展我市卫生事业,此次特捐款25万元人民币给石狮市医院用以购买救护车。
六
在施学坛先生漫长的人生道路中,他深感自豪的是这些年来为祖籍国和故乡做出了自己应有的奉献。
1997年9月,施学坛先生再次组织菲华石狮市各乡联合会回国庆祝国庆并到龙岩地区参加1996年9月所捐建的希望工程小学校舍落成典礼,受到当地党政各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当看到学生们因有了宽敞明亮的课堂可上课而欢呼雀跃,看到他们兴高采烈地唱歌、跳舞的感人场面时,施学坛先生说,“我一方面想起自己少年时因家庭贫困,无力上学,故到现在年老之时,尚是文盲一个而自悲;一方面羡慕现在的少年儿童,这些生活在祖国开放改革年代的年轻一代,能有这么多的领导关心、长辈爱护,能幸福地接受教育而为之庆幸;同时也深为在自己有生之年尚能为祖国教育事业尽一点微薄之力,而感到十分欣慰。”
由于受到落成剪彩大会热烈气氛的感染,他当时当场再捐直接培养60位小学毕业生,5位大学毕业生的费用及23位教师3年的补助金。这些钱虽然是在菲律宾历尽千辛万苦,流血流汗所赚来的,但他感到骄傲,感到欣慰。他说,“我认为钱财是身外之物,应花得舒心、用得其所。捐给祖国的教育事业便是最舒心、最得其所的事。”
施学坛回忆说:“在龙岩完成了剪彩仪式后,可能是那种鼓舞人心的热烈场面还在脑海中回荡。返回泉州市,在与泉州市委领导座谈中,知道安溪县也需要建设希望工程小学校舍时,自己就毫不迟疑地再捐一座希望工程小学校舍。愿祖国所有边远地区的少年儿童都能因希望工程的逐步深入展开,不用再走前辈们所走的艰苦历程了。这也是我能为祖国教育事业而添砖加瓦的一点心意。
“过去,不管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我总认为自己是一个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生意人,对社会、对别人都无所求,也不敢求,而一心只想对社会、对别人能多做些奉献,这是我真真实实的想法。因为自己是一个穷苦出身的人,而且也曾尝试‘穷人说话臭齿样’(这是一句闽南话,意思是说:穷人讲话没有人听)的待遇,所以从小就产生一种自卑心理,不敢也不要与富人子弟交往。但从另一面来说,可能因此而更激发了我奋发的决心。现在,不管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也不管发言、讲话,或者平时闲谈,都有人在听,而且经常受到掌声鼓励,同样是我这个人,前后受到两种绝然不同的对待,我深知道都是自己努力奋斗的结果。我深为现在的我而自豪。”
七
施学坛先生年届古稀,但他身体康健,举止文雅,言谈中他的心灵显得年轻且有激情。他说自己成功的座右铭是:“对自己要有信心,对别人要有耐心。和气才能生财。凡事要亲力亲为,要刻苦耐劳。凡是自己认定的一个目标,就应不惜一切代价去做,直到目的达到。”
施学坛先生认为自己一生中受母亲的影响最大,感受最深。他说:“家母林乌兰是这样教导我的:做人要信实,待人要礼貌,做事要有始有终。凡艰苦人的钱不能赚,要赚就应赚那些钱被咱赚来还笑嘻嘻的人的钱。”
施学坛先生说,“能够助人是自己最大的满足和乐趣”。他三十多年来,由少到多,由小到大,无论是对菲国人民的捐赠,还是对故国故土的捐献,他都竭尽所能,竭尽全力。
诗人泰戈尔说:鸟系上了黄金,这鸟就飞不远了。
施学坛先生不是低头觅食的鸟。当他拥有了财富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曾经历过的贫困,他对贫困的人和贫困的地区拥有一颗同情和善良之心。所以他在菲律宾建低价房卖给平民,将面包低价卖给平民,为菲国的孩子捐建小学校舍,为菲国的老人院、孤儿院和医疗队捐钱,为贫困的死者备办棺木和坟地……
在家乡,他不但捐献中、小学校舍,还捐款修建村中的道路、供电设施、老人会址,捐献石狮体育馆,捐献偏远贫困地区如福建龙岩、安溪等地的希望小学……
借用佛陀说法是:财富再多也不算富有。只有给予,只有有能力布施,才算富足。
从这样的意义上讲,施学坛先生便是一位真正的富足者,是一位精神上的富有者。
凡有给予,就会有回报;乐善好施,就有缤纷异彩。
如今,在施学坛先生的家中,菲律宾政府发给他的捐建校舍奖状与来自祖国、家乡和龙岩地区希望小学的奖状已成为一道绚丽的风景;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与施学坛先生的亲切合影,也已成了施学坛先生家中莫大的荣誉和骄傲。
八
1998年3月,在我专程赴菲采访旅菲人士期间,曾与施学坛先生数次晤面。
记得在我赴菲采访的第一天,与施学坛先生在马尼拉世纪大酒店见面,其言也善,其貌也善,令我十分感动,给我许多的鼓舞。
当我提笔写《寸草春晖赤子心》时,我重又忆起了施学坛先生端坐的彬彬长者风度,忆起了他因怀念故国故土而显得有些多愁善感的音容笑貌,忆起了他的歌声和他对故国故土无尽的思念。
“路边一棵榕树下,是我怀念的地方……”
在施学坛先生的歌声里,在他的心目中,祖国是一棵万古常青的大榕树,祖国永远是他怀念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