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人物库

回眸石狮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一 到过石狮的人会记住石狮;在石狮生活过的人会怀念石师。 安广河在石狮挂职一年后回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不久,便开始怀念石狮。 安广河来信说—— 离别石狮这个神奇的地方已逾百天,至今她的光环依然笼罩着我,一提起常常兴奋不已,静下心来便陷入深深的沉思。工作过一段的地方,人情友谊方面的情感自不可少,但更多的受教育和收益,应该是这个地方的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文景观。 石狮,首先这个地名就非同凡响。纵观中华大地,无论帝陵墓道,官府衙门,巨富商贾,还是平民家园,儒法道佛,艺术殿堂,都无不有各种石头雕刻的狮子护卫,甚至古道河桥也以石狮镇之,发展到现代化的酒堂大店,也往往以石狮为一种装饰和标志。这些石狮或卧视或昂立,或醒或睡,其力量和灵光生骨俨然。可以这样说,石狮的形象是华夏文明的图腾和象征。 尽管石狮子遍及中国每个角落,但以此为名之地却是石狮独有,这不能不说是这个地方极大的福气和天运。 据考证,《说文解字》中并无狮字。古代汉语中的两个狮子名称都是外来语:一个叫狻猊,公元前已出现,由梵文“僧伽”(SIMHA,狮子)转译而来;另一个是古波斯语借入的SER,其汉语转写方式广泛通行,成为狮的通称。甚至我国动物界的狮子也源于国外。不管本源如何,现在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狮子形象已成为华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狮在华夏文明中已逐渐演化为力量的象征、仪表的尊严,体现了一种不畏邪恶,勇于进取、敢于拼搏的精神和无穷无尽的潜能。石狮这些年的发展,逆或顺、贫或富、进或退,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才使她成为海内外闻名遐迩的名城。 踏上石狮这片热土,首先映入眼帘和震人心扉的是一座铸雕着“东方醒狮”的巨大石狮。 石狮以石狮为地名,又以石狮为城标,十分准确和恰如其分地反映了生活在这方水土上人民的精神风貌和跃进步伐。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犹如春风雨露滋润着石狮这块土地,给这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它唤醒了沉睡的石狮,使灵秀山显灵,给姑嫂塔昭光,让辽阔的海域歌唱。 在中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决战中,石狮紧紧把握住历史的机遇,置位在新时代的制高点,迅速直面市场,经济腾飞繁荣,人民生活水平大踏步提升,老百姓安居乐业,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一派欣欣向荣。 安广河先生 石狮论面积不过160平方公里,论人口不过30万,即使这样的人口和面积,还是并掉蚶江、祥芝和永宁三镇的结果。可是为什么会驰名海内外,发展如此之快之好呢?归根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理论与实际工作者,这都是回避不了的问题。 显而易见,一个共同的基本的结论,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好,方针好,政策好。” 石狮作为福建省综合改革试验区,镇改市以来,从1988年到1996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从3-9亿元提高到61亿元,增长14-6倍;工农业总产值从4-16亿元提高到93亿元,增长21-4倍;财政收入从2357万元提高到3-62亿元,增长14-4倍;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从985元提高到7500元,农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从813元提高到4800元。从经济总量看,一个石狮已经发展成为十几个石狮。石狮的城市已由原来的海隅小镇,一跃成为高楼林立、街道繁华、充满活力的新兴滨海侨乡之城。石狮的农村,已由基本实现小康向“宽裕型”、“富裕型”小康目标迈进,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农村。 石狮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精神文明并行不悖。“示范工程”、“基础工程”、“细胞工程”、“窗口工程”的建设,22个文明片区的建设,基层党建和移风易俗的建设,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环境长足的进步,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处于一个正常的发展态势,这些文明的历史进程有效地遏制了负面效应的影响,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石狮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百强县、全国文化百强县、全国义务教育先进县、全省双拥模范城、全省创建文明城、全省卫生城……。这些荣誉称号,已毋庸置疑地向世人证明了石狮的进步与发展是全方位的,石狮的两手都在抓,两手都是硬的。 谈到石狮离不开“侨”字,因为石狮籍旅居港澳台的同胞和在菲律宾及东南亚的侨胞,是本土人口的几倍,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华侨。 石狮华侨虽身居海外,但心系家园,乡土观念浓厚,他们时时关注家乡的危难兴衰,并以中国石狮人为自豪。在家乡的经济建设中,无不悉力以赴,特别对家乡的公益事业更为关注,诸如修桥筑路、兴办教育、创办学校、济困善举等等。尤其在改革开放初期,华侨将资本和信息输入,对石狮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并因而引发市场经济的先行起步,锤炼出了石狮众多的企业家,进而导致社会经济的跳跃式发展。这种巨大的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上超常规地促使石狮迅速地崛起在东南沿海。 当然,石狮的发展不仅仅是因为侨乡,我想起码还有这么几个并存的因素。一是从历史上看,石狮的进步与“商”字密切相关。小摊点、小商贩、小店铺、小工厂的发展,到明清之际,已拥有“九街”、“五围”、“七社”和十一条巷的集镇了。蚶江在咸丰年间,就流行有“联财对号”、“小北”、“大北”、“下南”的贸易说法了。可见,私商的传统长期潜藏在老百姓的身上,时机一旦成熟,其经商的才能定会喷发而出。由此联想到,一个国度或地区,只有企业家、科学工作者、文化人在社会结构中占的比例较大,才能繁荣昌盛。假若出现太多的政治家,这可能是一种悲哀。石狮人经商的传统和教育的传统,南音、灯迷、高甲戏等文化的传统,代代相传。历史证明了这种布局爱好的沿袭,对于子孙万代来讲是有利的。 二是海洋文化的影响。石狮固有的地理环境,三面临海,耕地有限,仅有的土地也是“水尾风头漏沙地”。他们要生存要发展,只有与一望无际、大浪滔天的海洋拼搏,那么舟行海上和拓海贸易就是惟一的选择。与海洋搏击的过程中,石狮人受其长期熏陶,必然造就敢闯敢干、“输人不输阵”、“敢拼才会赢”的人格走向。自然界首推海洋千变万化,博大精深,有时险恶得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石狮的先辈们,不畏艰险,越洋跨海,重于行动,不相信先验和一些既定之规,这些行动有时从理论推理可能完全是盲目的,但他们硬是拼赢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三是个人善的自由的发展。这个说法准不准且当别论。一个人生来就要自由,但自由又不可能无限制的发展,它要受法律、制度、道德的约束,善的自由(这里特指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生活方式、人的价值得到极大的发挥等)却应无限制的发展。一个人生活的环境,有着广泛的相互关怀,不看某个人脸色,不介意提防什么,不相互挤压排挤,不貌似温柔平和,而是共同走向幸福,这种社会环境自然是良好的。石狮历史上经过一次次洗礼,其吸附性和收纳性愈来愈强。要不怎么理解众多的外来资金和外来人口问题,甚至说三道四的人也愿意常来看一看。人间一遭,有限生命和无限时空相比,实在太渺小,名利都是过眼烟云,只有丰富的生活才是实实在在的。石狮百姓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这是太平盛世的标志。石狮人靠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休闲时去旅游,去棋琴书画,去读书,去歌去舞,去桑拿健身,去打保龄球,石狮老百姓的富裕程度高于官员,这些表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这也是共产党人所追求的。单调的生活和固定的模式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改革开放以来,石狮人民不仅物质文明走在了时代的前列,精神文明也结出了一个个丰硕的果实。 上述四点外,还有一点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分析,石狮民营经济氛围的形成,关键是把经营资本者和所有者扭为一体,他们可以为自己的决策后果承担风险和责任,利益机制和管理机制是一致的,这势必激励人们全力去努力。其结果不仅给自己积累了财富,而且从根本上最终为社会创造了财富。石狮这种民营经济的发展,能用相当的资金和项目,支援中西部地区,支援西藏,支援贫困山区,28万人上交国家税收近4个亿,这些事实本身就雄辩地证明了民营经济的活力。 石狮对于我个人的营养是非常全面的,其所含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脂肪等成分都有。 在石狮挂职一年,那些日子,我每天倘佯在石狮的山海村居之间,宝盖山、灵秀山、石湖码头、梅林码头、祥芝渔港,115个村居,无一不渗透着石狮的灵气。在这里工作、生活,受益于石狮民众宽厚、朴素、真诚、豪爽、侠义、正直的品格,特别是那种顽强向上,勤劳智慧,团结协作,热爱生活的人文精神,犹如珍贵的生理活性物质,使我真正尝试到人性中平平淡淡的真,真真切切的爱。正如一句古语“君子之德如风”,我受这种风的沐浴,心灵得到极大的净化,人生得到极大的补充和充实。 石狮的土壤是很肥沃的,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讲,只要辛勤地耕耘,就会有丰硕的成功。像您这样一个以文学为职业的作家,歌颂这个地方,歌颂这里的人民,其资源是取之不竭、挖掘不尽的。我很羡慕您,有在石狮生活的经历,有创作的机遇和自由。诚然,石狮自古至今,优秀人物层出不穷,百人仅仅是极小部分。我认为,本质的东西不在数量上,这100人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内涵,实际上遮幅了成千上万石狮人的思想和奋斗史。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被永远淘汰出局的是那些目光短浅、停滞不前、懒惰享受及精神乞丐者。石狮人不会停留在昨天,也不会被新的困难所压倒,他们的优秀品质和拼搏精神必然催促他们依旧要继续与天地争斗、与命运抗衡、与自然搏击。 石狮已规划出二次创业和长远发展的宏伟蓝图。 展望石狮的未来,依然充满着光明和彩虹,石狮人民已站在一个新的起跑线上,把目光瞄准了那充满挑战和机遇的21世纪。 让我们共同祝愿石狮二次创业再创辉煌的成功,祝福石狮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幸福长寿。 二 安广河1955年3月10日生于广州渔村,曾随父母漂泊粤、秦、苏、湘、甘等地。他扛过枪、做过工、种过地。 广河说:“托小平同志的福,考上大学,毕业后闯荡京城十六载。” 在北京16年,安广河曾供职于国家建设部5年、国家监察部5年、中央纪委6年。他说自己在部队“最大的官是兵头,在大学里是学生头”。他曾从事过党团工作,在中央国家机关当过科长、副处长、处长。 他从小喜欢理科,谁知学了文科,且分到了政府机关。他说,现在抽象思维尚可,形象思维较弱,业余时间喜欢读书,偶尔动动笔,爱好游泳、下围棋、打桥牌;对于官道一直摸不到门,可能性格使然。 安广河于1996年初至1997年初,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到石狮挂职任市委副书记一年。他认为石狮这个地方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是他自己宝贵的一段人生经历。 安广河小时候很苦,但很顽皮,“吃不上糖果,曾偷邻居家一瓶甜药当糖果吃,后被及时发现送到医院抢救,父母才免于中年丧子之痛”。正长身体时,却是“三年自然灾害”,饿得发慌,偷喂猪的花生饼吃,结果去医院洗肠。 他说自己还曾捡过煤渣,挖过野菜。但小时候认为吃忆苦饭好,穿补丁衣服光荣。长大后为了报效祖国,曾投入军旅生活,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养成了一切听领导话服从组织的习惯。 安广河从部队复员后来到工厂,在他周围都是清华、北大的高材生,当时被称为“臭老九”。受他们的影响和帮助,安广河业余时间都用于读书学习,1977年恢复高考,他才有机会读上大学。 安广河说,“大学毕业,又逢知识吃香的好时运,才分到北京。在中央机关工作十六载,现在想起来,人生苦短,宇宙之大,时间之厚,一个人无论奋斗到什么样的结果都太渺小了。所以,无论轰轰烈烈,还是平平常常,只要于国于民有益,都是一种幸福。40岁前,努力开花有果;40岁后,奋斗不开花不结果,也要泰然处之。” 安广河的人生信条是:“博学、勤奋、斗争、进取、多思、极忍、顺其自然;淡泊、善为、宽厚、静观、慎独、洒脱一生。” 他说自己“从小崇尚那些作家、文豪、教授、科学家。谁要是发表了一篇文章、编著了一本书,这个人在我心中的形象马上就高大起来。因此,当我编著出版第一本书时,心里是非常得意的。” 安广河曾主编或参与编著《经济监督词典》、《行政艺术必备》、《中国国情词典》等书籍,是中国法学会会员。 三 安广河现在是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一个处长。他谈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说:“人类社会需要一个公正公平公道的秩序和环境,违反了大众的法律和人类生存规则,就要受到惩罚。我所从事这项工作十几年(至今还从事着),尽管清贫一些,苦累一些,麻烦一些,但还能坚持下去,主要是因为它能抑恶扬善,其结果是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群众的。” 对自己所担负的工作,安广河总是默默地去干。他说自己青少年时有一种表现欲,什么事都要冲在前面。但有一次父亲对他说,“人的一生,谁都不容易,谁都不会轻易放弃努力和机会。嫉妒和人类的恶性是无法避免的,佼佼者易折是历史上无数事实证明了的,你看那一片树林,哪个枝头出众,大风吹来,首先断的就是它,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要立足于默默无闻地工作,最后的可能是最好的。”他从此记住了父亲的话。 安广河到石狮仅仅工作了一年。他认为自己对石狮谈不上有何奉献,因为“一年的时间如同过眼烟云。但关注和努力是有的,至今我还关注着石狮这个地方的发展,希望它快速腾飞。在那里工作的一段时间里,我曾尽力去做好每一件事。” 安广河在回眸石狮时对石狮倾注了他满腔的热情与激情,倾注了他对石狮这方土地一往情深的思索与怀念,这是我们每一个到过石狮或曾在石狮生活过的人都曾有过的情感体验。 石狮这座新兴的滨海贸工港口城市,这座涌动着石狮人千百年来所铸就的敢拼敢赢精神的年轻城市,这座以石狮命名又以石狮作为城标的神奇的城市,在人们的目光离开之后,她也仍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展现自己。 回眸石狮,祝福石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