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老校长高鸿昌逝世已经5周年。
在石狮,在石光中学,在菲律宾在香港,在北京在上海,在他的学生们中,至今还有许多人在怀念着老校长高鸿昌。
在人们的记忆中,老校长高鸿昌是和石光中学联系在一起的。
石光中学建校50周年纪念册上,在历任主要领导任职简况页上,高鸿昌是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校长。
高鸿昌自1950年1月至1969年7月任石光中学代校长、校长长达19年。“文革”期间,高鸿昌校长曾任校革委会副主任,“文革”后任石光中学校长、名誉校长长达18年。
石光中学建校50周年,高鸿昌校长与石光中学风雨同舟几近半个世纪。
二
高鸿昌1918年2月16日出生在广东中山县沙溪龙山村(豪吐村)。1994年9月19日卒于石狮,享年76岁。
高鸿昌先生
1938年,高鸿昌初中毕业后往广州培正中学读高中,后在岭南大学(现中山大学)读预科一年,韶关医科一年,最后就读湖南湘西师范学院。因为家境贫困,高鸿昌读书时均半工半读,还在学校当过游泳池救生员。
高鸿昌师范学院毕业后与同伴往广东梅县教书。1946年应聘到福建石狮石光中学,其时正值石光筹办期间。
高鸿昌自1938年离开家乡广东中山县后,直到1946年才回家。其时家中只剩下母亲、嫂子和三个侄女。当高鸿昌得知其兄被恶霸打死时,马上要去找恶霸拼命,被其母死死拦住。为了保住高家这一根独苗,高鸿昌母亲当夜便请人将他送离龙山村,前往福建石狮任教。
高鸿昌来到石狮,石光中学已经正式开学。他进入石光当了一名教员,从此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石光。
高鸿昌的学生蔡敦波回忆说:
“1948年春季,石光中学在地下党员杨舒甲等同志的领导下,秘密建立群众组织,经常参加活动的老师有高鸿昌、孔繁贵、王启民等,学生骨干分子有许寿甲、苏日美、吴秀训和我等约二十余人,以石狮青年联谊会的名义为掩护,开展活动。高鸿昌老师经常组织我们学习《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还布置我们夜间张贴革命传单和标语。大约是在临近石狮解放前夕,高鸿昌、孔繁贵等老师就去参加游击队了。
“1949年9月2日下午,游击队配合解放军解放了石狮,外围群众组织的成员加入欢迎队伍,高唱《我们的队伍来了》、《你是灯塔》、《团结就是力量》等革命歌曲。我们几个学生还大喊‘高鸿昌、孔繁贵老师来了!’并与他们握手。
“1949年底至1950年初,石狮解放不久,国民党反动势力还残留在石狮大地上,石狮社会动荡不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难以贯彻。为了镇压反革命、巩固人民政权,中共石狮区委、区政府,以宣传工作作为开路先锋,决定组织宣传队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指派石光中学校长高鸿昌带领秧歌队深入到金井、钞岱、塘东、龟湖等地进行宣传演出。为了保证秧歌队员的安全,顺利地开展宣传演出活动,区委、区政府还指派区公安分局局长王子明、区文教龚频荷枪实弹随秧歌队下乡活动。途中,高校长不顾步行的劳累和艰难,无微不至地关心宣传队员的生活,赢得队员的尊敬和钦佩。”
三
石光中学退休教师蔡文华与高鸿昌校长既是师生又是同事。
蔡文华先生回忆说:
“高鸿昌于1949年参加党的地下活动,解放后曾连任晋江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晋江县政协常委。高鸿昌身为校长,平易近人,师生关系、校群关系搞得很好。是海内外校友尊敬的老校长。尤其旅菲旅港的校友回来,常常要登门拜访高校长。
“1953年,高校长认为学校必须扩大发展,但首先要解决横在学校面前的一条泉州至石狮、金井、蚶江、永宁的汽车公路。要迁移这条公路,才能扩展校址。当时,学校将申请上报省教育厅、省人民政府,请求批准改迁公路。上级对此报告很关心、重视,并大力支持。不仅作了批示准予迁移公路,省政府还拨专款用于公路迁移,由泉州公路指挥部派员勘测,另僻一条新公路(即现在香港蔡孝渊捐献的新校门外南面的九二路)。从此后,石光中学可将整块土地用作建校用地并规划石光中学的远景。
“1955年,经多方联系,学校终于争取到一笔资金用于建一幢办公楼(向阳楼),该楼于1956年竣工使用(原址现拆建为蔡清洁体育馆)。
1985年,旅菲校友筹集资金要给母校建校舍。当时高校长从实际情况考察,既考虑开源节流,又考虑解决老师住宿的困难,他亲自前往省五建公司介绍方案交付设计,同时函告旅菲校友会,建筑地点安排在校东围墙从北至南一排双层楼房,楼下面向街面(现街路)设店铺23间,楼上单元套间为教师宿舍。当时,旅菲校友会正副会长曾亲临母校参加会审设计图,参加会审的有三个单位,即旅菲校友会、石光中学、省五建公司。旅菲校友会正副会长请高校长作为总代表签订合同,该项目立即奠基开工。高校长遂将这幢建筑命名为“尊师楼”。如今,该楼店面每年租金收入可观,为学校增加了一笔经费来源。
蔡文华先生认为,石光中学能有今天,能够旧貌换新颜,高鸿昌校长功不可没。
四
高鸿昌先生和夫人许秀巩于1950年在石狮结婚。许秀巩女士陪伴高鸿昌度过了他的一生。
许秀巩女士现年72岁,她盛赞高鸿昌先生的人品人格,说他待人热情、诚恳;做人忠厚老实、艰苦朴素;为人不贪不取、公私分明、先人后己;处世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事业心强。
高鸿昌膝下有三子(高锋、高岳、高山)、三女(高英、高萌、高华)。
许秀巩谈到,高鸿昌于1969、1976、1977年他分别把四个子女送到农村去参加农业生产。子女在劳动锻炼中,均能遵循父亲的教导积极劳动,深受当地党政领导的好评,所以四个子女先后被推荐出来读书、参军、参加工作。长子高锋现是沈阳军区副师级干部;长女高英1984年自广东中山县农村回到石狮后,便到石狮新湖小学任教,现任新湖中心小学校长,1998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次女高萌现任晋江县国税局安海分局副局长;其余子女也都在不同岗位上为社会主义事业兢兢业业地工作。
高英说:“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多才多艺,和蔼可亲,从不打骂人,整天在学校工作,很少能和我们在一起。他生活俭朴,从不搞‘特殊化’(当时家里十几口人,经济困难,生活得很不容易);他为人正直,一身正气,待人和气。‘文革’前,他基本不教书,但‘文革’后他能努力学习英语,研究语文教学,还担任过初中的语文、英语课教学工作。”
高英初中在石光中学念书。她回忆道:
1966年6月6日石光中学贴出了第一张大字报,开始了文化革命。接着是对高鸿昌、蔡松茂、何耀如“三家村”的批判、游街、批斗。游街批斗是从学校到当时的华侨影剧院。这年7月,石光学生集中学校二十几个“黑帮”遣送到石狮杆头大队“劳动改造”。1967年7月27日,学校发生第一场武斗。学校的财产、桌椅、图书等均毁于一旦。高鸿昌为此万分痛心,但却无能为力。后来学校分派性,高鸿昌始终坚持原则,站在真理的一边,未参加任何派别,也因此得到两派的承认,成为学校革委会的副主任。
五
高鸿昌先生不是石狮人,他一生都不会讲一句石狮话。但自从1946年冬季他来到石狮,来到石光中学,整整半个世纪,他将自己整个的一生都贡献给了石狮,献给了石光中学。
如果说石光中学的首任校长王延芳先生是石光中学这座丰碑的基座,那么,老校长高鸿昌就是石光中学这座丰碑的侧影。
1994年9月19日,在高鸿昌先生逝世追悼会上,石狮中学的挽联上这样写着:沉痛悼念高鸿昌老校长千古
大哲南来披荆斩棘惨淡经营广栽桃李三千众
先师西去落桂凋松哀伤诀别幸遗诗骚数十篇
高鸿昌先生的老同事叶德民、郑章宙、胡荣章、许志锭哀挽高鸿昌老校长:
益友良师今作古
高风亮节死犹生
高鸿昌先生的学生董沦贵、颜炳忠、车振荣、郭天纵哀挽老校长:
雨露润滋早岁寒窗曾受业
风云际会五旬大典再招魂
在现今留存下来的高鸿昌先生逝世追悼会的照片中,可以看到那来自海内外各界一百多个大花圈上,都书写着沉痛的挽联哀悼高鸿昌,人们用这种方式为老校长送行。
六
高鸿昌不但写得一手好字,还常吟诗作赋。
在1983年石狮凤鸣诗社所编《姑嫂塔诗刊》中,可以找到高鸿昌先生遗留下的诗词七首。其中有诗《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而欢唱》:四害清除四化通,三中全会立奇功;繁荣昌盛从兹始,万里河山代代红。悼屈原词:洁身宁可向汨罗,浩荡湘流吭楚歌。凭吊大夫今日意,高挥蒲剑斩妖魔。
在另一首清平乐《飞奔四化新天》中,高鸿昌抒发了他胸中的豪气。词曰:
清除妖雾,玉宇红珠吐。照彻了长征道路,要把金瓯重铸。
老夫何惧残年,羲和且慢挥鞭。借得斗牛骏马,飞奔四化新天。
1979年秋,高鸿昌闻石狮公社雪上大队交售余粮20万斤,作浪淘沙一首志贺:
十月艳阳天,景色鲜妍。石狮雪上稻粱田,金谷翻腾迷望眼。无际无边。
今岁胜从前,亩产双千。安邦治国仅一年,廿万余粮初见效。羡煞神仙。
作为石狮凤鸣诗社名誉社长,高鸿昌有一首《银河小唱》,抒发了他的人生哲理。他吟道:
美丽银河似白烟,星球密集绕成圈;状如扁轮漩涡转,率领群星把家迁。天际征途多遥远,来回一趟两亿年。银河界外为何物,同样星云同样天。请问空间有多大,只知无际又无边。虽云宇宙无限广。人有力量胜老天。
诗言志。
从高鸿昌先生的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老校长高鸿昌那一颗与时代同步的心在激越地跳动着。
七
人们对高鸿昌校长的回忆是深挚而真切的。
我个人则对老校长高鸿昌生前所曾给予过我的帮助,怀着永远的感激。
1983年秋季,我曾到石光中学代课一学期。
初进石光中学,我人地两生,身边还带着一个读小学的孩子。当时,学校将旅港邱仲齐先生捐建的“仲齐楼”中的一间语文教研室借给我临时用。那天下午,望着空空荡荡的教研室,我正茫然不知所措之时,高鸿昌校长和郑衍荣老师一道来看我了。不用说一句话,他们也明白我此时困苦的心境。大约半个小时后,高鸿昌先生回到宿舍将他自己使用的一张竹床扛到了我的门口。此后整整一个学期,我和我的孩子就在石光中学安顿下来。我一边上课,一边写作,直到那年冬天,我带着孩子,带着我的第一部书稿离开石光中学,回到我的家乡四川。
临离开石光中学前,我与老校长高鸿昌以及石光中学当时的一届领导、老师们在学校办公楼“向阳楼”前合照了一张相。至今,这张相片仍为我所珍藏着。
一个人对在自己生活最困难时期遇见的好人是没齿难忘的。
高鸿昌校长、郑衍荣老师都是我在当年的石狮小镇上所认识的最好的好人、好校长、好先生。
离开石光中学后,我与高鸿昌先生还曾有过书信来往。在我赴京改稿之时,高鸿昌先生还曾赋诗赠我。
1986年石光中学建校40周年,高鸿昌校长特意给我发来请柬,邀请我来石狮参加石光40周年校庆。但当时我因故无法来到石狮,只是回信一封以致谢意。
高鸿昌先生逝去前几个月,我曾专程到石狮,去看望卧病在床的老校长。当时,他神智清楚,但已无法用语言表达,只是紧紧握住我的手不放,直到我说还会再去看他。
高鸿昌先生的手曾紧紧地握住过我的手;他的肩膀曾经为我母子扛来过他自己的一张竹床;他的笔曾经为我赴京改稿赋过一首诗;他曾经像父亲待女儿一样关怀过我,扶持过我,牵挂过我。
往事一幕幕,让我今天一想起来就有些受不了。
在石狮,没有人像高鸿昌先生这样施如此多的仁爱予我。
当我今天有幸拿起笔,遍写石狮英辈之时,我惟一感到需要答谢和回报的人就是老校长高鸿昌。
老校长高鸿昌是我在当年的石狮小镇上见到过的最仁义善良,最有同情心、最有人情味的一位长者。
与高英女士一道回忆起高鸿昌先生逝世前后的一些往事,让人十分感叹。只有在亲眼见到高鸿昌先生入土为安的照片之时,我才突然意识到,这世上再也没有了高鸿昌先生;在石狮,再也没有了他的仁爱与厚道,再没有了他那份朴实与善良。
八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高鸿昌先生献身的教育事业是不朽的。
在石狮,石光中学就像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随着石光中学校史的记载,老校长高鸿昌将永远铭记在石光校友们的心中,永远铭记在石狮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