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经泉先生(左)、蔡明元先生(右)
一
石狮建市之初,曾经有过一个奇异的称呼:“301”。
一开始,我并不知道“301”何所指,于是就问。
朋友告诉我,“301”曾经是首届石狮市人民政府某市长的“民间智囊团”。还说,连中央统战部也知道石狮有个“301”。
经过一番访问,才知道原来“301”是石狮建市之初五个老人共同的称谓。这五个老人是:石狮市政协副主席蔡明元;石狮市商会副会长蔡经泉;石狮市政协常委吴清水;石狮市商会副会长吴光如;石狮市商会顾问许自由。
1991年,石狮市旅港同乡公会筹备期间,五个老人前往香港,协助筹建石狮市旅港同乡公会,那时五位老人年龄加起来共301岁,故而被香港同胞亲切地给予一个称谓“301”。石狮市旅港同乡公会还赠送皇冠小车一部,以方便老人们工作,该车在石狮申领车牌号为闽C-90301。
从此,无论香港、菲律宾、澳门还是石狮、福州、北京的有关方面人士,都知道石狮有个“301”。
时至今日,“301”的五个老人,健在的只有三位了,他们是:蔡明元、蔡经泉和吴清水。
二
五个老人中有四个是中共党员,蔡明元是民主党派。蔡明元说他们五个老人有共同点:我们都已工作几十年,都已年满60岁,有一定工作经验,政治思想上也都较成熟,社会关系广泛,有群众基础,而且儿孙都在香港成长……
石狮市刘成业市长上任之初,马上邀集民主党派人士见面,商讨建市大事。一年之内,约见五位老人多次深谈。心诚则灵。他们被刘市长建设石狮的诚意所感动,于是“301”就献计献策,就要任务。他们对刘市长说:药方你开出来,药味我们自己去找。如有,全部送给你;没有,我们想办法也得找回来……
刘成业市长请“301”帮忙,就是去香港协助正在成立的石狮市旅港同乡公会。
五位老人受命而去,凯旋而归。他们说:我们“301”是政府配角、侨胞参谋,从中起桥梁作用,仅此而已。但是,“301”的工作和鹊起的社会名望,就是从这一次五老同去香港协助筹建石狮市旅港同乡公会开始的。
当时在港的石狮籍人氏组建旅港同乡公会,作为石狮本地的政府表示祝贺,但石狮建市正处于繁忙时刻,难以公派人员前去,因此,便请五位老人去香港看看能帮助做些什么事情,因不是公派,五位老人都是费用自理。当他们在香港会见了石狮旅港同胞王仁森先生、邱季端先生、杨孙西先生、卢文端先生、余德聪先生、蔡淑好女士、李贤义先生、卢文渊先生、卢章煌先生、邱天生先生等一些著名实业家,五位老人对统战工作有了深刻的认识,发现了在香港的一批热爱家乡心系桑梓的年轻一辈的人物。过去在港的老一辈朋友,有王为谦先生、庄菊生先生、施子清先生等。五位老人通过此次赴港的亲身感受,了解到统战工作的新的特点,即对外联络工作不能忘记老朋友,还要广交新朋友。
石狮市旅港同乡公会成立后,石狮市旅菲同乡公会也相继成立。石狮市旅菲同乡公会的发起人是侨领蔡友玉先生和蔡友铁先生,协助友玉、友铁先生筹建旅菲同乡公会的,除了五老外,还有施华德、胡文炳等先生。
石狮市旅港同乡公会和石狮市旅菲同乡公会成立后,两会组织办了许多好事,其中有:每逢建市纪念都组团回乡庆贺;鼓励在外侨亲回乡办厂;鼓励公益事业捐资;组织华裔第二、三代青年人回家乡夏令营;帮助侨亲追根怀祖;帮助召开异国展销会,促进石狮经济发展,等等。
蔡明元说,爱国爱乡是广大旅外侨亲的优良传统,侨亲们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总也忘不了摇篮之地。建设好家乡就是对侨胞们最大的精神支持;祖国强大,国际地位高,华侨们在海外地位就高。因此,要依托老一辈侨胞,做好二、三代年轻侨胞的工作,否则桥会断。旅菲侨领蔡友玉先生出国几十年,历经风风雨雨,可是对故国故园一往情深。他常说:“要将二、三代人带回家乡,要让儿孙吃到家乡的水、吸到家乡的空气,爱国爱乡要灌输到儿孙的血液中去,让他们永远怀念祖国,怀念家乡。”有一年,蔡友玉回乡探亲,带回全家六十多人。福建省长陈明义说,蔡友玉先生捐资建学校精神可贵,但此次修建故居大厦,带回全家六十多个人,连两岁的小孙子也一齐带回来,精神更可嘉!
“301”在石狮建市之初所做的工作有:联络卢文端先生捐建石狮鸳鸯池公园500万元(港币);联络旅港同胞捐献小车33部;联络旅港企业家、港胞捐资石狮海关电梯95万元;联络蔡经阳先生捐建儿童医院400万元;联络卢章煌先生捐建图书馆200万元;联络王仁森先生捐资石狮老人福利基金300万元;联络旅菲同胞捐资石狮大仑公益事业107万元;发动援救国内灾区95万元……
“301”五位老人为家乡石狮的建市尽心竭力,各尽所长。他们有时统一行动,有时分别行动。只要对石狮有利,他们都尽力去做。
至今日,石狮开展“二次创业”,十几个形象工程中有几个工程直接与“301”当年所做的侨胞工作有关。
说到贡献,蔡经泉和蔡明元说:我们的贡献主要是牵线搭桥。真正的贡献是同胞和侨胞们自己的,功劳应该记在他们的名下。
三
在“301”的五位老人中,蔡经泉先生是一位有着传奇式经历的人物。
蔡经泉1934年2月23日生于石狮大仑村东头角农民家庭。
蔡经泉孩童时曾经放过牛,也上过几年小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石狮解放后,蔡经泉当上了村团支部副书记、民兵营副营长、土改积极分子。1953年,19岁的蔡经泉当选为大仑村村长,组织了“蔡经泉互助组”、“蔡经泉生产合作社”。1954年2月,石狮大仑村建立党支部,蔡经泉第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出任大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长,后被选为石狮13区团工委书记,区党委委员。
蔡经泉还曾先后出任晋江县青工部部长,石狮镇副镇长,石狮人民公社社长,永宁人民公社社长,东石人民公社社长等职。
“文化大革命”中,蔡经泉作为当权派曾进入“学习班”,后又任池店公社党委书记,晋江县农林水电局局长,还被选为福建省党代会代表。
对自己几十年的人生风雨,蔡经泉十分感叹。不过他很怀念爱拼敢赢,意气风发的年轻时期。那时有出名的“蔡经泉互助组”、“蔡经泉合作社”,他是“福建省农村青年积极分子”、“晋江县劳模”。当年,有关于“蔡经泉先进事迹”的幻灯片到处播放,到处宣传。蔡经泉曾两次跳入池塘救孩子、救老人的英勇事迹,也到处传播。
蔡经泉年轻时候,就是一个“英模”式的人物。
石狮建市后,1989年蔡经泉被任为石狮市经济局副局长。1991年,蔡经泉出任首届石狮市商会驻会副会长。1992年,年近花甲的蔡经泉在石狮市外经委退休后,便开始从事“专业”社会活动,除了参与“301”社会工作外,还主持济阳柯蔡委员会工作。
济阳柯蔡是一个大氏族,后裔遍布世界各地,在海外华侨有着极大的影响。
1995年4月2日,经福建省民政厅批准,福建省蔡襄学术研究会暨济阳柯蔡委员会在石狮市成立,蔡经泉出任该会会长。
蔡经泉说,海外有世界济阳柯蔡总联谊会之后,在石狮成立的该会,是福建省济阳柯蔡的总委员会。目前已相继成立了莆田分会、南安分会、南安洪赖分会、晋江分会、石狮分会、惠安分会等组织机构。为了敦睦宗谊,学术研究,沟通信息,联络感情,互磋互励,还创刊《济阳柯蔡通讯》会刊。海内外济阳柯蔡总会,是一个人数众多,人才济济,经济实力雄厚,宗风族气浩然的民间氏族组织。福建省济阳柯蔡总会的成立将对海外柯蔡两姓加强团结、繁荣经济、热心教育、奉献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柯蔡两姓来自山东济阳和浙江钱塘,故其郡望为“济阳”或“钱塘(柯姓)”,堂号为“蕙阳、荔谱、瑞鹊(柯姓)”。济阳柯蔡系周朝周武王追封为吴伯的吴王泰伯的裔孙。
从古代到近现代,柯蔡人物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概括起来主要有三大方面。蔡经泉说:其一,科学技术卓著。中国对世界科技贡献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是东汉(公元105年)蔡伦的功绩。中国茶文化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北宋蔡襄(1021年-1067年)的“茶录”永放光芒;其二,经济发展有功。中国华侨历史漫长。柯蔡人物对侨居国的经济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东南亚各国和地区,富豪大亨,柯蔡人物排名有份。就我国台湾省的蔡绍华财产就在百亿以上;其三,乐育人才办学。旅居菲律宾的彭田蔡绍华,改革开放以来,兴办彭田小学、彭田幼儿园和创办鹏山师范学校。还有众所周知的蔡友玉、蔡友铁等侨领,热爱桑梓、热心教育的事迹。
蔡经泉说,现在我虽然老了,但身体条件还可以为社会做一点有益的事,特别是多做一些宣传党的有关开放的政策,多联系引进一些外商到石狮来投资,同时也想多做一些老人的工作,为社会的公益事业做点贡献。这是我的有生之年的一点愿望。
正是为实现自己晚年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愿望,蔡经泉和旅港大仑乡亲经过精心筹备,终于在香港回归祖国之后,于1997年8月10日在香港成立了石狮市大仑村旅港同乡会。
蔡经泉当选为首任大仑旅港同乡会会长。
四
蔡明元现是石狮市政协专职副主席。他说:我年近古稀,与共产党风雨同舟近50年,在统一战线上工作了大半生。只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按照党的教导,遵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守职尽责,埋头工作,在团结各界人士,联络海外“三胞”,共同为祖国、为家乡石狮贡献力量方面,做了些工作,对促进家乡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振兴起了一点作用。党给了我许多荣誉职务,使我永生难忘,深感党恩。
一位年近七十的老人,兢兢业业工作了一辈子,对党感恩戴德,满怀深情,令人赞叹。
蔡明元1928年农历10月30日出生在原石狮镇一个小商家庭,他的父亲经营一家酱油店。蔡明元从小被寄养在罗山梧格村外婆家。童年在乡村放牛、捡柴草、干农活。1938年他回到石狮小镇求学,1948年拟离开石狮外出求学,因误船期,便在父亲酱油店工作。
蔡明元年轻时,喜欢篮球,于是组织石狮篮球队,请菲律宾群声队蔡文章来任教练,自己当裁判。
蔡明元说起自己年轻时在石狮组织微波、南雄、和平鸽、商学侨等篮球队的历史时显得十分兴奋,仿佛重又回到了他自己的青春时光。
蔡明元爱好体育运动,他惟一的惋惜是自己个头不高。因为要是个子高,他说他可能在体育界工作了。
蔡明元当年的石狮篮球队还参加各地比赛,捧回不少奖杯,他自己也曾获国家体育二级篮球裁判证章。
1956年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时,蔡明元思想进步,表现积极,将自己家上万元的资产全部纳入公私合营,接受改造。那个时候,资本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石狮镇上只有六七家。
1960年蔡明元离厂去石狮镇工商联工作,后任石狮镇工商联专职副主委;“文革”期间,工商联撤消,蔡明元被下放永宁供销社当业务人员;后任晋江县外贸公司石狮加工厂会计、石狮中旅社会计股长、旅运股长、石狮中旅社副经理等职。石狮建市前,他是晋江县政协专职副主席;石狮建市后,他是石狮市人大筹备组成员和石狮市政协筹备组副组长。
1991年至1998年,蔡明元一直出任石狮市政协专职副主席。
蔡明元曾先后被选为福建省人大六、七、八届代表;泉州市人大十届常委,十一届代表;晋江县人大八、九届代表;石狮市人大一、二届代表;泉州市政协七届常委、晋江县政协第四、五届常委、第六届副主席;福建省工商联(商会)四届执委,五届常委;泉州市工商联(商会)七、八届副会长,九届名誉副会长;石狮市工商联(商会)首届会长,二、三届名誉会长;晋江县工商联五届副主委;民主建国会晋江县委员会副主委,石狮支部主委,民建泉州市委员会六届常委,七届顾问。
蔡明元说,旅居海外的石狮籍华人、华裔达二十余万人,祖籍地为石狮的台湾同胞就有三十万人以上。面对金台,临近港澳,地缘、人缘、血缘关系甚为密切,具有做好“三胞”工作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政协要开阔眼界、走向世界、广交朋友、联络友谊,积极开展工作,加强对外宣传,造成统一祖国的强大声势。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只要是能够达到凝聚侨心、台心,就好。我们可以通过接待回国观光旅游、走访座谈、书信联络、请进来走出去、开展学术交流、组织文化教育、互访、考察等等活动,发挥海外同乡会、宗亲会、校友会、各种社团牵线搭桥的作用。连结了一个人,就可以连结一个家,连结一个家就可以影响一大群。现在更应该着眼于做第二代、第三代的工作。同时要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引进资金、设备和人才,鼓励以项目带开发和连片土地开发。三年间,石狮市乡镇企业总产值由1987年2-5亿元发展至1990年5-5亿元,年平均增长30%;三资企业由1987年的17家发展到1990年162家,投资额由3300万元增加到4-6亿元,产值由2000万元增加到2-6亿元,发展速度十分可喜,这充分显示了侨乡的特有优势。现在党中央更明确地宣布扩大开放,申明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省政府还给我市对外开放16条优惠政策,我们的投资环境也有了较大的改善。这都有利于“三胞”投资家乡建设。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我们要抓住这大好的机遇,努力为“三胞”提供信息咨询,切实办好现有的三资企业,树立典型,增强吸引力。得人心的工作是一种非常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个情就是骨肉同胞之情,理就是维护安定团结、实现统一祖国大业之理。我们要切实为“三胞”及其家属排忧解难。这样我们就能得到广泛的拥戴和支持。
石狮市长刘成业曾在一个场合说:市政协筹备组,自建市以来,做了大量工作,为石狮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许多贡献。一是在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职能,特别是1989年政治风波期间,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认识统一,旗帜鲜明,齐心协力维护了我市局势的稳定,在严峻考验中增进了共识,与市委、市政府同担风险,共克难关。还有尤其是在石狮市旅港同乡公会和旅菲石狮市同乡公会筹备阶段做了大量的联络推动工作,为石狮的建设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蔡明元是党外人士,围绕着石狮的繁荣稳定和发展,他与共产党荣辱与共,肝胆相照,齐心协力,经受考验,共渡难关。与执政党人士相比,石狮市各民主党派人士对石狮的责任感一点也不逊色。各民主党派敢于参政议政,是因为石狮这方土地养育了他们,是因为他们祖祖辈辈、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块土地。
“301”是石狮人民的一个代表。
石狮建市之初,无论是作为传闻中的石狮市人民政府的“民间智囊团”,还是作为真实地存在的一个热心石狮建设的老人们的群体形象,他们所起的作用是稳定社会,服务群众,他们能做出积极的和特殊的贡献。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301”的名气在当年会那么大,为什么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李定来石狮,要与“301”的老人谈心,要与“301”的老人们合影留念。
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石狮人会越来越多地怀念起“301”的几位老人和他们在石狮建市初期的特殊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