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人物库

一个人,一座山

发布日期:[2016-08-16] 阅读人:1637  字号:      
一 在我的眼里,石狮市新湖村年近80高龄的吴彦寸老人就像是一座山——无论他是站着还是坐着,他都是一座山。 我是在一座深宅大院里见到吴彦寸老人的。 我没有想到在石狮如此繁华的市区里,居然还保留着那么一座幽深的院落。黑暗中,我们一行四人站在大院的天井里,头顶着苍穹,听着近处的狗叫,远处依稀还有人吆喝的声音。我心中虽没有惧怕,但却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如此森森的大院落,它的主人是谁? 忽然间灯亮了。从楼上颤巍巍走下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只见他花白的头发,肃穆的神情,挺拔的个头,穿一身深色制服,显得十分威武。走到近前,老人目不斜视,直冲着我们中的一个人走来。两个人几乎是同时伸出自己的双手,然后紧紧相握,好像两个久别重逢的亲人。 我目睹了人的激情在那一瞬间的迸发——这巨大的激情因发自两位受人尊敬的男性的内心世界,我感受到一种人性和生命的美好。 这一老一壮两双紧握的手充分显示了他们各自生命的活力。 健康的人,即使衰老了也仍然拥有强大的爱力。 吴彦寸老人在和黄水源先生相逢的那一刻所爆发的感念和激情让我深感惊异。 我眼前这两个男子汉宛如两座对峙的山脉,不是遥遥相望,而是相偎相依,携手而立。我在惊叹中感到美好——一个人,一座山! 我赞美和向往这样的生命状态。 吴彦寸先生 二 吴彦寸老人沉浸在与友人相逢、相聚的欢乐和激情中。他在那一刻只顾着和黄水源讲话而将我们放在一旁。他那个时刻的表情像是一个激情的少年而非一个耄耋老人。 吴彦寸老人对他的老朋友——石狮湖滨街道办事处原党委书记黄水源的友谊和感念之情溢于言表。 他们相挽着走到楼上。在三楼的客厅里,吴彦寸老人坐在一张旧式沙发上,他目光深邃,言谈沉稳。面对我这样一位素不相识的来访者,老人十分宽厚和庄重。 原来,吴彦寸老人过去是石狮镇新湖村原大队长、支部书记,现任石狮市老人协会副会长。于是我豁然明白,吴彦寸和黄水源不仅仅是朋友,准确地说,他们是领导与被领导,是同志,也是战友的关系。我于是问黄水源,他刚才说的“一起工作过”、“曾依托过”这位老人到底指的是什么具体的事件?曾作过街道党委书记的他对一个农村基层支部的老支书的信任表现在何处?新湖村是怎样的一个村?怎样的一个党支部?…… 黄水源介绍说: 近几年来,石狮市新湖村获得了省级表彰的“省先进党支部”、“省明星村”、“省文明村”、“省乡镇企业十强村”和排行全省第二位的“省十佳亿元村”等光荣称号。 农村要致富,关键在支部。有人说:天时、地利、人和是一个村乃至一个区域发展的三要素,而“人和”则是三要素中的首要因素。新湖村富起来的“天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路线;“地利”是新湖村位于石狮市郊,占有首先发展的地理;“人和”则是新湖村有一个“敢为天下先”,能带领村民艰苦创业的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比如有像吴彦寸这样的基层老支部书记,还有像吴为化这样的党总支书记等等。 黄水源作为原任街道党委书记,对新湖村改革开放、特别是石狮建市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了然于胸,如数家珍,他最后说:“因为新湖村党支部一班人能抓住机遇,敢想、敢试、敢为天下先,并以顽强的拼劲和独具的智慧,致力发展集体经济,才能带领新湖村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那么新湖村过去是什么样呢?”我问吴彦寸。 吴彦寸沉默片刻,语气沉缓地说,解放前石狮小镇四个角,新湖村要算是最困难的一个角。这个村除了寥寥百十口本地人外,还驻留有18个外地乞丐营。你知道什么叫乞丐营吗?你想象不到那时咱们新湖村有多穷!老百姓第一困难是衣、食、住、行。记得我们当时穿的是破衫破裤,吃的是地瓜头和菜头,脚是光脚没鞋穿,我那时是一个抬轿夫,肩膀为人当路,脚皮为人做鞋,裤带做面巾,裤破没法补…… 吴彦寸老人重重地叹了一口气。那往日岁月的阴霾遮住了老人的一双慈眉善目。 我很抱歉。面对这样一位坚强的老人,有着40多年党龄,曾连续出任过整整20年(1961-1981年)新湖村党支部书记的老共产党员,我心中充满了敬重和钦佩。但是我的提问却给老人的心灵带来了回忆的痛苦,这是我始料所不及的。 黄水源感觉到了我的不安,便转开了方才沉重的话题,对我谈起了吴彦寸老人作为石狮市老人会副会长,新湖村德高望重的前辈老支书,怎样协助街道党委,协助他本人,广泛发动群众集资办学的事迹。我静静地听着。我的心再次被石狮市新湖村人民和吴彦寸老人的办学精神和业绩所震动。 三 石狮新湖村创办学校始于1930年,迄今已有近70年历史。 1930年至1940年间,新湖乡贤王起握和海外侨胞吴丙丁,鉴于当时新湖子弟就学需要,先后创办起湖东学堂和民生学校,后因日寇侵略,战事混乱,学子无心读书,于是停办。 抗战胜利后的1948年,旅菲侨领吴文祥极力倡议、带头发动本乡旅菲侨亲集资兴办鼎新小学,以寓“鼎力创新”之意,借“吴氏宗祠”为校址,直至1952年因学生人数少而停办。 1970年,时任新湖村和新湖街的领导吴彦寸、吴彦曲、吴彦明等,根据“学龄儿童就近入学”的原则,借用本村民房和礼拜堂作为临时教室,要求学生自带桌椅,发动师生拓土砖为桌架,用门板当桌面,利用晒谷场、农贸市场作为活动场所,因陋就简办起新湖小学。 时至1974年,新湖小学学生数已增至500多人,借用校舍已无法容纳。当时,在新湖村支部书记吴彦寸、吴彦曲、新湖村大队长吴彦明等人主持下,发动6个生产队于新湖后壁坡献出11亩多耕地作为建校校址,动员600多户人家,筹措15-3万元,建成了花岗岩结构的24间教室和一间办公室,并于1974年9月投入使用。自此,新湖学校才有了自己的校舍,学校的教育质量也随之明显变化,日益提高。 开放改革以来,市区不断扩大,新湖校舍已难适应教育事业发展。1987年,时任新湖村支部书记吴为正、吴为化,新湖村村委主任吴彦祥迅即发动村民捐资人民币8-8万元,扩建东西两侧,兴建2层8间教室。1989年又从村财政拨出65万人民币,扩建一幢4层建筑面积为2250平方米计45套的教师宿舍楼,并配备食堂和会议室。在这期间,新湖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突飞猛进,于1989年2月经上级批准,命名为新湖中心小学。 1994年9月,因受台湾海峡地震波动灾害,校舍花岗岩地基坐陷,教室花岗岩顶梁断裂,经泉州市防震办检查鉴定,确认为一级危房,不得使用。这一危房鉴定,立即引起石狮市人民政府、湖滨街道办事处的高度重视。在湖滨街道党委领导下,新湖村委会、新湖街居委会,湖南街居委会、湖东街居委会以及新湖老年协会、新湖学校校董会共同努力,在新湖社会各界贤达、海外侨亲积极响应下,先后筹措人民币583万元,历时11个月,拆除危房,并在旧校址上兴建成主楼6层,东侧4层,后座综合楼5层,总建筑面积8147平方米,共51间国家标准教室的综合大楼,并配备了中心学校所应配备的一切教育设施设备,堪为石狮市90年代的一流中心校舍。 新湖学校的集资建校,首推时任的各级领导重视教育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其次应是一批如吴彦寸、吴彦明、吴彦祥、吴为化等德高望重的倡议者和组织者;三是有许多社会贤达、海外侨亲的积极响应、慷慨解囊,尤其是吴为坦先生将七秩寿庆8万元礼金转奉建校所需,尤为可钦可敬…… 四 竖立在石狮市新湖小学的建校石碑忠实地记下了石狮新湖一方土地上的人民集资办学的事迹。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石碑将显得愈加重要。 往事铭刻在石碑上,表明人民集资办学的热忱不可淹没、不可遗忘。石狮人民创造了石狮的历史,其中也包括集资办教育的历史。 在黄水源当着吴彦寸老人的面给我们讲述的新湖村的历史故事中,我被新湖村人民集资办学的故事所吸引。 新湖这片土地在我的眼前变得神秘起来。似乎这里简直是另一个世界,它与我们眼前的生活相比是那样遥远;似乎这片土地是一个完整的、与外部世界丝络相连又独立自主的天地;似乎它有自己的系统、规范…… 我明知道这是我在那一瞬间的远想、幻觉。但我宁愿是这样。面对着这位须发花白却腰板挺直坚强的老人,我心里充满了敬意。 我多么愿意自己被吴彦寸这样一位说话算数、掷地有声、德高望重的老人领导过;我多么愿意自己也在新湖村参加过他们的数次集资建校…… 我相信,无论是吴彦寸、吴彦明、吴彦祥、吴为化、吴为坦这些受人敬重的新湖村领导和长者,还是其他的一些热心捐资办学者,他们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博大的激情和强大的爱力。有强大爱力的人是最终不可被忽视,也不会被淹没的人。 五 采访归来,在我的眼里,吴彦寸老人真的就犹如一座山。 我将我的感觉告诉黄水源,他回答说他也有同感。他曾与吴彦寸老人一起工作过,他信任这位老人,他也曾依托过这位老人。 我的感觉,来自吴彦寸老人花白的头发和冷峻、庄重的仪容,还有他的激情、活力和当年那些属于他的、值得让人们记忆的往事。 至今,令新湖村民记忆犹新的是,吴彦寸老人任村党支部书记20年间,他曾带领着全村人民大力兴修水利;他曾组织村民大力改良农田300亩。 1972-1974年为开办新湖小学并建校舍,吴彦寸曾组织、发动群众600多户人家,他动员一分一分地捐,一元一元地捐,他磨破了口舌,走裂了脚板,终于筹资15-3万元,修起了新湖小学第一期校舍;1979-1980年,他又再次组织捐资10万元,修筑第二层校舍。 石狮新湖村民都记得:1994年海峡地震灾害祸及新湖小学校舍时,石狮湖滨街道党委置办两桌酒席宴请各村老大,征询意见。席间,身为新湖村老人会会长的吴彦寸显得十分冷静沉着,他一边听着黄水源的动员和分析,一边盘算着如果两年不能修出新的学校,将要影响500名学生毕业和入学。于是,他不安,他心疼。待黄书记话音一落,他便果断地一巴掌拍在桌子上,一语定乾坤:“拆校,集资。” 君子一言重如山。吴彦寸老人说话算数。当时已经年逾古稀的他,首先拿出自己的2万元积蓄,继而动员儿媳妇再拿出2万元嫁孙女儿的钱,捐献给学校。然后,他因筹措资金焦虑过度几昼夜不能入眠而血压升高,但仍挺着那1-82米大山一样魁梧的个头,拖着一双长期脚痛的病腿,奔波于新湖辖区上千户人家的高楼大厦之间,楼上楼下的跑,敲开了各家各户的门,动员劝募建校资金。 吴彦寸老人大公无私的行动感召和影响了数以千计的人。人们总共募集了583万元庞大的资金,终于重修了新湖小学,使这所村级小学一跃成为90年代石狮市第一流的中心小学。 六 如今,吴彦寸老人年事已高。作为新湖村老人会会长、新湖小学董事长,他说将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继续努力,拟再次发起捐款,将新湖小学的教育基金增加到150万元人民币,以使新湖小学发展有后劲,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这位大山一般的老人发出了大山一样的誓言。 我十分敬重这位从未踏进过学校之门的老人。尽管他不识一字,但他却用自己大山一样强壮有力的手臂举起了学校沉重的铁门,在他的手臂下,新湖辖区内所有的孩子们都幸福进入那知识的殿堂。新湖村古稀老人们所经历过的旧社会的辛酸和荒诞,将被孩子们用欢快的笑声和朗朗的读书声所淹没。 作为一名共产党的基层支部书记,吴彦寸老人将他的热情、激情和他的整个生命都献给了新湖村的人民。 作为一个人,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吴彦寸老人都好似是一座山——他像山那样真实地、骄傲地活着。 他骄傲地活着。 他是一个真实的人,是一座沉默的骄傲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