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公辅(?-805),爱州日南(今越南河内以南)人。唐大历中(766-779)应举登进士第,初任校书郎。
“安史之乱”后,藩镇跋扈,拥兵自重,割据分裂。建中年间,公辅预知朱泚将会叛变,劝德宗把朱泚杀掉;又知泾原兵众将要作乱,劝德宗把这些兵马带在身边,免被逆臣叛将收买去。德宗不听,后果生叛乱。长安被叛军占领前夕,德宗欲逃凤翔,公辅认为凤翔驻军将领张镒不可靠,德宗便逃亡奉天。公辅还劝说要加强警卫,以防不测。德宗确认公辅见识高远,提升他为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职务)。
兴元元年(784),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叛变,德宗逃奔梁州,唐安公主从行,在途中病亡,德宗诏令从厚安葬。公辅力谏不可。德宗怒,贬公辅为太子左庶子,不久再贬为泉州别驾(刺史佐吏)。贞元八年(792),到泉州,时泉州刺史席相,对公辅礼待有加。公辅慕名上九日山拜访秦系。两人一见倾心,交谈终日,十分投契。于是筑室于九日山东峰,与秦系对峰而居,朝夕相处,论文饮酒怡然自得。又常与刺史席相同游览东湖、九日山,勉励泉州士子力学登仕。公辅隐居山林13年。顺宗永贞元年卒,秦系为他料理后事,安葬在东峰南麓。该墓历代有修整,保存至今。
九日山东峰因公辅居此,故呼“姜相峰”。北宋庆历四年(1044)翰林学士、内相、南安人苏绅题刻“姜相峰”三字于山巅石崖。东湖有二公亭,即纪念席相、公辅常游于此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