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熙(953-1000),字太雅,丰州人。其父钱居让,后汉清源军节度使(驻骅泉州)陈洪进署为清溪(今安溪)县令。熙自幼聪明颖悟,长大博览群书,善为文章,洪进擢为巡官,专掌笺奏。宋雍熙元年,钱熙入京,曾携文拜谒宰相李昉,李深加赏识,为他延誉于朝,又令其子李宗谔与之交游。
雍熙二年,熙举进士,授庆州观察推官。不久,寇准推荐,得试中书,选为殿中丞,赐绯鱼。曾献《四夷来王赋》,凡万余言,得太宗嘉许,任命他到史馆编类文集。他好学负气,又善谈笑,为同僚所忌。人告他与同乡人宰相刘昌言相勾结,刘遭弹劾,他也被罢去史官,出为朗州判官,旋改衡州判。真宗即位,召为右司谏,不久又罢黜,迁杭州通判。因处事鲠直,不善周旋,又为上下所不容,转调越州。熙因此愤恚成疾而卒。
熙有诗文集10卷行世,尤以《拟古乐府》及《措刑论》、《杂言》等十数篇为识者所嘉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