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人物库

洪承畴

发布日期:[2016-08-15] 阅读人:1637  字号:      
洪承畴(1593-1665),字彦演,号亨九,英都人。明万历四十四年登进士第,授刑部主事,至天启年间,累官刑部员外郎、郎中、浙江提学佥事、右参议,江西兵备副使、陕西参政、按察使、延绥巡抚。 天启、崇祯年间,陕西高迎祥、李自成揭竿起义,烈火迅速蔓延各地。崇祯四年(1631)九月,承畴奉旨总督三边军务,旋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兼督河南、山西、陕西、四川、湖广(今湖北、湖南)军务,大举围剿各路义军,于崇祯十一年大败李自成于潼关。李自成仅以十八骑入商洛山中。 同年清兵连陷明廷边关,深入内地。明督师大臣孙承宗、卢象升相继阵亡。崇祯十二年,承畴调任蓟辽总督,守备松山、店山、宁远、锦州。十四年四月,清太宗皇太极亲率大军攻锦州。承畴统兵13万援锦州,兵未至而城破。崇祯帝遣官促战,承畴遂进兵松山,八月,为清兵所困,至次年二月,粮尽援绝,城破被俘。皇太极认为欲取中原必收承畴为己用,命汉人范文程等劝降,初,承畴不就。皇太极亲自说降,见承畴衣单不胜寒,脱下貂裘披在承畴身上。承畴“感君恩”遂降清,隶镶黄旗。 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入京,崇祯帝自缢。四月,明宁远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山海关,李自成离京。五月,承畴扈从清帝入京。清廷为笼络明室遗臣,以天子礼为崇祯帝发哀重葬。六月,摄政王多尔衮命承畴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同内院官佐理机务。顺治二年,清豫亲王多铎率师渡淮,屠扬州、平嘉定、破南京、下苏杭。闰六月,命承畴总督军务,招抚江南,赐便宜行事。承畴剿抚并用,江南各地渐次平定。 顺治四年十月,粤僧函可乞放归里。承畴与函可父亲韩日缵有师生旧谊,给牌护行出城。守军从行李中搜出犯讳文字,具情上奏,部议当夺职。清世祖念承畴劳绩,未予追究。不久,承畴父丧,上疏请解任守制。世祖允其所请。次年四月召还,入内院,六年掌会试。清廷为羁绊承畴,暗地派人接其老母入京。其母傅氏面斥承畴,执意还乡,承畴只好从命。顺治八年闰二月,承畴奉旨职掌都察院左都御史事。他甄别诸御史为六等,依优劣分别差用,因而得罪一批朝臣。御史张煊等上疏弹劾承畴与吏部尚书陈名夏等人聚于火神庙谋反,以及私送其母回乡等情。巽亲王满达海奉旨集诸王大臣会审。承畴辩明火神庙集议是为甄别御史优劣,张煊等人纯属诬告,而以送母未请旨引咎请罪。陈名夏等大臣亦力辩承畴无辜。世祖乃命“留任责后效”。顺治九年五月,承畴母丧。世祖命他照旧供职,居家服丧。 顺治十年正月,承畴调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任太宗实录总裁。当时南明永历帝居安隆所(今贵州安龙),犹占有云南、贵州二省。五月,承畴受命入湖广总督军务,兼理粮饷,他分兵镇诸要地,义在广西设桂林、梧州二镇,与川、广对云、贵取钳制之势。又令兵将屯田、备粮、修城防、练水师,养兵蓄锐,作持久计。顺治十三年,晋太傅,仍兼太子太师。六月,承畴年已64岁。以目疾为由,请求退休,世祖不允。时李定国奉永历帝入云南,清将阿尔珍议以重兵自沅靖入云、贵,承畴阻之。十四年十月,孙可望叛永历帝,诣长沙请降。承畴具情上奏,封孙可望为义王,湖南平。世祖命承畴督所部窥取贵州,又命平西大将军吴三桂自四川,征南将军卓布泰自广西,分道入黔。夏四月,承畴至贵阳,满目废墟,田畴荒芜,乃多方招徕,捐金散给以修房舍,劝令预输以给兵食。禁士卒出城,民免骚扰。顺治十六年正月,清三路大军会师昆明。二月,永历帝奔缅甸,承畴见滇省地穷民苦,即疏请发内帑30万,以15万赈济云贵两省贫民,以15万充资军饷。因兵部密令速攻缅甸,八月又上疏:“请今年秋冬宜暂停进兵,俾云南迤西残黎,稍借秋收以延残喘,明年尽力春耕以图生聚。而数万大兵又得养锐蓄威,居中制外,然后进剿,庶为一劳永逸。”清廷采纳,暂停进兵。同年十月,承畴目疾加剧,行动须人扶掖,请解任。清世祖命回京调理。 顺治十八年(1661)三月,承畴返京。四月,乞休获准。论功授三等阿达哈哈番,世袭其职。 康熙四年二月,承畴卒。赠少师,谥文襄,赐葬京师,立御碑。有《洪大经略奏对日钞笔记》一册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