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台拔(1886-1951),字维垣,号屏青,梅山人。宣统三年(1911)毕业于福建省政法学校。先后担任南安蓝园小学校长,厦门道尹谘议,思明县教育会执行委员,参与创办鼓浪屿武荣中学,还曾任过泉永公路局局长,福建省清乡处顾问。1924年调任永春县长,不久请假回家。翌年补福建省议会议员。此后在家乡致力于振兴蓝园小学,重修官园陈氏祖宇工作。为谋求华侨长期资助家乡建设,亲往南洋筹募经费,在菲律宾发起创立“蓝园公益社”。1929年主持纂修官园陈氏族谱时,曾派人到台湾彰化县联络由官园迁居该地的台胞,促进台胞与故乡的联系。
1930年,台拔再次出任永春县长,翌年调任长汀县长,因故辞未赴任。1934年受华侨黄钦书委托整顿“泉永德汽车公司”,就任总经理。1937年以华侨代表身份被选为福建省参议会议员。在此期间他与省保安一旅旅长陈佩玉等人发起创办南安成功中学,任董事会首任董事长,并参与南安县立中学的筹建工作。日本进攻南洋群岛后,侨汇中断,他带头捐资维持蓝园小学经费,发动侨胞集资兴建蓝园小学新校舍。同时运用他的信誉,调解邻乡间的矛盾,促进邻乡间和睦相处。抗战后期官园与芙蓉二乡合并,他应乡人推荐,任乡长,倡议取名梅山乡。台拔与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也有往来。
抗战胜利后,其父创立的菲律宾“和昌信局”经营侨汇业务有重大发展,台拔遂以主要精力在家乡主持侨汇业务,直到南安解放。在解放战争期间,其侄陈瑞源由菲律宾回国从事地下革命工作,台拔仍在经济上给予支持。1949年初与梅山地区的中共闽西南党组织有接触,对地下党员在梅山活动,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