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人物库

第一节 对侨居地的贡献

发布日期:[2016-08-15] 阅读人:1637  字号:      
南安籍华侨,历史悠久,人多面广,他们为了谋生飘洋过海,到异国他乡与旅居地人民艰苦奋斗,为旅居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经济开发 早期出国的南安人,多数从事劳工或小商贩,后来由于他们的劳苦耕作和对当地的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断熟悉和了解,就发挥才干,对当地的商业、农业、矿业、林业、运输业、加工业、建筑业、金融业等进行开发,为当地经济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的成为著名的企业家。旅日郑芝龙(石井人),早期旅居日本长崎,以卖鞋为业,后帮大海商李旦经营商业,并拜李旦为义父,商业往来于台湾、吕宋、港澳、东京、广南等地,发展成为拥有大小船只数千艘的海商集团。 本世纪二十年代,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南安籍华侨又涌现了一批著名实业家,誉满海内外,其中有“第一富”之称的黄奕住(金淘人),1914年专营糖业,发展成为东南亚四大糖业商之一,1920年,又与李清泉等合资在菲律宾创办中兴银行,被称为大商人,实业家、银行家;还有建筑家林路,橡胶大王李光前,巨富商人吴记藿,叶祖意,垦殖、建筑实业家梁后宙,金融证券行业家杨应琳,以及郑龙溪、洪恭兰、叶德龙、叶应禄、黄正泉、黄仲咸、黄仲伍、苏子听、王振墙等。翔云人梁后宙于光绪22年远渡南洋,1914年受聘到林厝港开辟荒地800英亩。在他的正确领导下,经数十年的开发建设,林厝港由榛莽丛生、无人居住的荒郊僻野,一跃成为繁华的新街区,并建成公路、码头,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七十年代以来,不少祖籍南安华侨后裔发展成为著名实业家,当中有新加坡李成伟,被列为世界十大银行家之一,味精大王郑龙溪,拥有菲律宾首屈一指的环球布厂和纺织厂的洪开年家族,菲律宾椰子大王吕炎,澳大利亚九大巨商之一的李明治,泰国棕榈油王叶金剪等,总之,仅在星马、印尼、泰国、菲律宾的南安籍华侨家资上亿元以上的有二十多人,上千万以上家资的不计其数。香港《F。RBES资本家》杂志1997年第5期推出《’97世界华人富豪榜》,财富在5亿美元以上的南安籍人有8位,其中李成伟(新加坡)达40亿美元。南安籍华侨取得的业绩是他们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结晶,他们对旅居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得到了旅居国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二、反侵略斗争 华侨在海外遭受殖民主义侵略和欺凌,为了生存和发展,与侨居地人民并肩战斗,反抗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支持当地人民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其他各项事业的进步,得到了当地人民的尊敬。南安码头刘林村人刘亨赙,是菲律宾独立战争中唯一的中国将军,他积极参加菲律宾的独立运动,在制造军火和向华人募款方面作出巨大贡献,1895年他率领了千多华侨参加菲律宾人民革命军,转战于八里地一带,以军功提升为准将,在战斗中屡立战功,晋升为菲律宾革命军副总司令兼南路总指挥。菲律宾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委任其为菲律宾议院名誉议员兼退伍军人总会会长。1926年刘亨赙在菲病逝,菲政府为他举行国葬,1987年为他建立纪念铜像。出生于菲律宾的王彬(菲名罗曼·王彬,祖父是南安深坑人,后移居晋江清蒙村),他积极参加菲律宾人革命活动,1896年在菲律宾的独立运动和1899年的美菲战争中,他都以大量物资支援菲人民革命军,因此曾被殖民当局逮捕,出狱后继续支持独立运动,为菲律宾的独立作出贡献,为了纪念王彬的功绩,菲律宾政府于1965年将马尼拉华人区的一条街道改名为“王彬街”,1973年还在华人区建立王彬纪念碑,碑上塑有王彬铜像。 在日本侵略东南亚各国时,华侨组织各种抗日队伍,与当地人民共同抗击侵略者,许多人为侨居地的反侵略斗争而英勇献身。日军侵占菲律宾后,华侨组织各种抗日武装队伍,有不少南安人参加,有的还成为杰出的领导者,如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简称华支)副队长高华岳,他勇敢善战,与华支其他领导人一起率领部队配合菲人民抗日军进行反扫荡战斗,屡立战功,不幸于1943年12月壮烈牺牲。还有陈曲水先后在怡朗和宿务、马尼拉领导侨胞开展抗日反奸斗争,并在马尼拉主编地下报刊《侨商公报》,宣传抗日统战工作,据《华侨抗日支队》记载:为菲律宾抗日战争而牺牲的华侨烈士中,祖籍南安的有华支的高华岳、林辉灿、尤鸿源、高树泉等人;抗日反奸大同盟的谢圣逢,洪支融、黄瑞华、蔡长协等人,青年抗日迫击团的陈培德、蔡振声等人。 新加坡的抗日英雄林谋盛也是南安人,他发动数万名华工,参加当地战时的后勤工作,直到新加坡沦陷后才奉命疏散回到重庆。不久,他参加中英联合军团(即136部队)被任命为马来亚区华人区长,于1943年11月从印度到吡叻的那督登陆,在怡保设秘密电台,主持谍报工作,指挥敌后斗争。1944年6月,谋盛被日本宪兵逮捕,壮烈牺牲,1945年新加坡政府追认他为陆军少将,1954年新加坡政府在政府大厦前伊丽莎白公园内,为他建立“林谋盛烈士纪念碑”。 三、其他贡献 南安籍华侨华人除了在经济开发和反侵略斗争中为当地社会作出贡献外,在侨居国还积极参政议政,进入行政管理阶层,充分显示了惊人的才华,并且在外交、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巨大成绩,促进侨居国与其它国家的政治、文化交流,为世人所刮目相看。 祖籍官桥的罗曼·王彬,生于菲律宾马尼拉市,长大后经营百货、手工用品等,1883年7月被委任为岷伦洛区长官,他一方面经商,一方面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曾担任菲律宾军人及战争难贫救济协会会长,菲律宾工会成立时,王彬被选为首届司库。 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的王福泰,年轻时以各科优异成绩在英国伦敦大学专攻法律,1933年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被吸收为英国律师公会会员。返马来西亚后,成为执业律师。1958年,蜚声法律界,被邦政府委任为高等法庭法官,1968年被擢升为西马大法官,1971年复膺马来西亚最高元首封赐丹斯里(P·S·M)勋位、全马大法官。还有任马来西亚土地与合作社副部长的吴清德(祖籍仑苍);印尼陆军团长、楠榜退伍军人服务队长傅孙忠(祖籍丰州)。还有已故祖籍南安石井郑章远曾任新加坡发展部长多年,对新加坡发展建设作出贡献。 祖籍金淘的杨应琳,曾留学美国,担任过菲律宾议员、总统经济顾问、银行团主席等职。并任菲驻华大使,为中菲两国的友好交往作出了贡献。在菲律宾还有中正学院篮球总教练、菲华篮球总会会长戴良聪,他曾率菲律宾国家女子篮球队来闽访问,后又率菲律宾菲华篮球队参加南安县一、二、三届郑成功杯篮球赛,增进了故乡人民与菲律宾人民的友情。还有菲律宾著名的女导演,电影制片人杨华,70年代中推出的影片风靡菲国,控制菲律宾电影界65%以上的市场,被称为菲律宾电影业的“女龙头”。法兰西艺术研究院驻东南亚院士陈瑞献,曾任法国驻新加坡新闻秘书,在法国、新加坡、吉隆坡等地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获多项国际性奖励,包括法国艺术家沙龙金奖及新加坡文化奖章。 对中华诗词颇有研究的王国铭先生,醉心于古代文化遗产的传播,不懈地培养一代新人,从1986年起,连续十余次返梓,在故乡贵峰村举办读诗班,吸引了三乡五里的男女老少爱好者,他亲自登台授课,还延聘著名教授前来讲课,贵峰一时诗风极盛,被中华诗词学会命名为“诗村”,成为全国第一个诗村。 仑苍籍的陈存水,1955年南渡马来西亚,1975年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获硕士学位,1978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物理博士学位,即应聘于美国空军发展部工作,后又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空气动力系系主任、美国航空航天协会副主任,他先后到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中国等地讲学,颇受人们欢迎。在美国,获诺贝尔化学奖的李远哲博士,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化学教授,现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他曾获美国总统里根颁发的“国家科学奖”,在科技界贡献卓著。还有梅山籍的李少明,他曾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获博士学位,先后受美国、加拿大多所著名研究机构的邀请,从事科研工作,已成为加拿大国家环境部的一级研究员、博士后的导师。 总之,在科技、学术领域,南安华侨、华人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一大批学有所成、业有专攻的华裔青年纷纷进入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领域,并在各自的研究方面崭露头角,将来的事业肯定会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