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记藿,字嘉福。清同治5年(1866年)生于码头诗南村。其家世代务农,家境清寒,记藿自幼精敏,入过村塾,课余耕牧不辍,从小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21岁南渡菲律宾谋生。
记藿到马尼拉后,经营小商贩。因为人勤奋谨慎,受该地林姓华商所赏识,聘为经理。经过他12年精心筹谋,林姓华商由仅有三千元小本经纪发展成拥有三百万元资本的大企业。记藿分得红利百余万元,乃辞去经理职务,独自经营,数年后创办“吴记藿进出口公司”,下建布庄、油厂等多种工商企业。继在国内上海、厦门、福州、天津、汉口等处设代理机构,为菲岛华侨界所瞩目。自1904年起,多次被选为菲律宾中华总商会董事、中华布商会会长及其他侨团领袖。1911年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南方支部派员到马尼拉发展组织,记藿拥护孙中山的革命义举,率先加入同盟会,并受任为同盟会驻菲律宾专员,积极参加革命活动,鼎力资助同盟会菲律宾分会创办的《公理报》,担任该报常务理事。武昌爆发,他召集同盟会会员捐款支援。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被推举为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海外顾问,荣获甲等嘉禾章,声名鹊起。
记藿在“教育救国”思想影响下,深知启迪民智的重要。清宣统三年(1911年)即在家乡独资创办私立诗坂、诗鳌两所新学堂,继与乡侨陈宏基等人合办诗山进化小学,为近代南安最早独资办学的侨胞。同年,马尼拉华侨为改善华侨子弟的学习条件,设立“华侨中西学校”董事会,以便把中西学校办得更好。记藿出任首届董事,积极参与工作。该校还增办夜校,使白天上班的华工有了受教育的机会。民国8年(1919年),记藿在泉州城内宏博境(今市区象峰巷一带)独资创办“嘉福学校”延聘名流担任校长、教师,日校学生一概免交学费,夜校的工人、职员及其子女除免费外还发给助学金,生数一时大增,为泉州各校之冠。除创办嘉福学校外,还捐款资助培元中学、诗山职业学校、泉州华侨女子公学、上海南洋高级商业学校、洪濑怀南学校、码头怀德学校、水头南星中学、泉州平民学校、泉州花桥善举公所、温陵妇女养老院、诗山同仁医院、泉州公立中医院、惠世医院、福建平民医院、诗山同仁医院等单位。同年,还认购巨额股份,协助华侨陈清机创办“泉(州)安(海)汽车公司”,大力支持发展闽南交通事业。
民国9年,记藿与李清泉、薛敏老等华侨共同发起,集资七百多万元,创办华侨中兴银行,总行在马尼拉,海内外多处设有分行。并在国内独力创办上海嘉福行、上海铁钉厂,拥有雄厚资本,成为菲律宾著名的侨界巨商。同年,华北地区发生严重旱灾,菲律宾中华总商会成立“华北赈灾筹备会”,记藿任募捐员,不辞劳苦,发动华侨捐款,他首捐五千元为倡,在众募捐员共同努力下,募捐赈款30余万元。
1921年,菲律宾政府颁布打击华侨工商业的“西文簿记案”,规定在菲律宾经营工商业或其他业务,均须用英文、西班牙文或菲文登记帐簿,否则被视为非法,违者处以各种惩罚。这是一个欲置广大华侨于绝境的法案。旅菲华侨非常愤慨,菲律宾中华总商会召集旅菲九十七个华侨团体,成立华侨联合会奋力反抗,记藿被推选为联合会副主席兼领导经济部工作,发挥较大作用。经六年抗争,终获胜诉。
北伐战争开始,他发动华侨捐资支援。济南惨案发生后,海外华侨纷纷通电声讨日寇罪行,记藿义愤填膺,在当时“航空救国”舆论影响下,派其子吴启标在厦门创办民用航空学校,重金聘请中外飞机名师,招生培训。开办数年,所费二十多万元,全是记藿一人负担。这所学校后为国民党厦门港司令部接收,仅送给记藿“关怀祖国”、“为国捐输”二方匾额。
1929年,记藿和侨商李清泉、薛敏老、黄奕住等十多人投资开办“福建造纸厂”。1931年回国,独资二十五万元创办“泉秀民办汽车公司”,拥有汽车八部,职工近百人,后来该公司与“厦门泰利轮船公司”实行水陆联运。这期间他聘请德国工程师设计,拟建泉州后渚码头,以发展进出口贸易。
1932年初,记藿因年高多病,更兼创办“泉秀公司”之操劳,心力交瘁,回菲律宾休养,抱病素食。同年6月19日病逝于马尼拉,年6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