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人物库

黄培松

发布日期:[2016-08-15] 阅读人:1637  字号:      
黄培松(1854-1925),又名尔琴,字贤礼,号菊三,清咸丰四年(1854年)出生于福建南安仁宅乡玳瑁山麓后坑垄村(今属洪梅镇仁科村)。少时习文,弱冠应泉州会试,不第。他身体魁梧,膂力过人,便弃文习武,拜晋江(今洛江区)大罗溪武举人黄纪堂为师。黄纪堂察其身材,试其技艺,以为是难得之才,遂精心传授,从此武艺大进。光绪2年(1876年)丙子科武闱,黄培松获乡试第二名,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武闱会试,获第一名。殿试钦点状元及第,授一等侍卫。不久,出任广东参政,旋升琼州总兵,协理提督。以军功赏昌卓鲁巴图鲁,头品顶戴。黄培松获状元不久,满清王朝的统治已处于土崩瓦解的边缘,从此武状元的考试也随之结束,历史使他成为中国封建史上最后一个武状元。 宣统三年(1911年)4月27日,中国同盟会根据孙中山主持制定的计划,由黄兴率领革命党人在广州举行起义,进攻两广总督衙门,两广总督张鸣岐调集大批清军前来镇压,革命党人与清兵展开鏖战,终因寡不敌众,被清军水师提督李准击败。革命党人牺牲和被俘100余人。牺牲烈士中仅福建籍的有20余人。黄培松作为朝廷官员,以协督职务参与审判被俘的革命党人,并受命为监斩官。但他别有用意地以尽早审讯为由,深夜提审。在审讯中他看到有10多个革命党人只有十五六岁,就佯装生气的样子,将他们叫出来站成一排,挨个用手扇脸,高声喊叫:“仗打得这么厉害,你们还敢出来玩!简直不要命了,都给我滚回去!”他边说边用脚将他们一一赶出去。见许兰瑛之子许赞元还愣在一边,便声色俱厉地喊道:“还不快滚!”于是许赞元趁机走出,免予丧命。这些获救的革命党人的后代,十分感激黄培松。近些年还有人从海外回来拜谒黄培松故居。由于黄培松同情并暗中保护革命党人的这个秘密一直不能公开,1912年武昌起义成功后,泉州革命党人,以黄培松会审烈士之事产生误解,为了泄愤,发动群众将开元寺前为黄培松中状元树立的状元牌坊拆除。这是泉州清代最后建的牌坊,却是最先拆除的一座。 1914年,黄培松出任福建省护军使,是年秋,南安溪美的盐贩因不满食盐官卖,为恐断其财路,故蜂起生变,焚毁盐馆,并杀人放火,酿成大祸。当局闻变,派官兵围剿,捕杀肇事者,导致牵连无辜,良民逃散。黄培松体察民情,为免玉石俱焚,尽力为之斡旋,遂使大事化小,桑梓安和,为彰其功行,乡人特立碑以示纪念。 1916年6月,此洋军阀执政,萨镇冰为福建清督办,举黄培松为会办。这段时间,黄培松目睹孙中山创建的革命党为国牺牲的壮举,清政府的腐败,袁世凯的卖国,南北军阀混战,各据一方,时有感叹!他凡事持重,不滥施刑杀,因此,孙中山领导的国民政府赠予他“培威将军”之誉。 黄培松不仅是个身材魁梧的武将,还是个文才横溢的才子,其对联“虎丘精结昭吴北,鹦陇客来贡越南”至今仍在家乡传颂。 1922年,黄培松解职隐居厦门,于1925年病卒福州,终年71岁。 (黄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