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人物库

黄奕欢

发布日期:[2016-08-15] 阅读人:1637  字号:      
黄奕欢先生,原籍福建省南安县十七都之埔头乡,今南安市罗东人。祖父祺番,尝于十九世纪从商槟城凡二十余载。其父则汀,在新加坡从商,母陈氏。黄奕欢先生有兄弟三人,长兄奕会、君排次、三弟柏森,其兄弟都曾到南洋谋生。 黄奕欢小时嗜学,15岁(即1923年)便离家乡,到新加坡从商。黄氏在新加坡创办源泰京果行于惹兰勿杀(JALANBESAR)。三年后,黄氏北赴柔佛之麻坡(MUAR),集资创办振兴公司,业磁器洋杂,及树胶椰干豆蔻等土产。1929年,黄氏离麻坡返新加坡,邀族兄奕根,合资3万元,共建协隆源公司于火城街(LAVENDER STREET)143号,专售天津、汕头、香港、厦门名酿酒厂之出品。 1934年以前,黄奕欢已历任新加坡南安会馆经济股股员,总务股主任。1928年的济南惨案及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之募捐工作。此外,黄氏为新加坡酒商公局会员,且娶妻林氏。以上种种,便是26岁的黄奕欢先生最早的履历。 黄奕欢先生于1943年,加入了亚洲保险有限公司的组织,成为该公司经理侯西反先生的助手。这便是黄氏与新加坡保险企业发生关系的开端,黄先生与亚洲保险有限公司各个机构脱不了缘。 亚洲保险有限公司创办于1923年,其创办人闽粤两帮都有,其中包括李亮琪、张崇松、李声馀、蔡汉亮、李振殿等等。20年代惨淡经营,30年代奠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战后,生意好转,经济事业发扬光大,今天已成为星马各地主要的保险机构之一。当初创的10余年间,李亮琪为董事经理。后在30年代,加聘侯西反为经理。1939年,陈文确先生当选该机构主席,适侯西反因抗日活动而被遣返中国。黄奕欢先生,社会经验丰富,且得人望,故能承继侯氏职位。 战后亚洲保险有限公司的鸿图大展,和黄氏的办事才能不无关系。1948年,该机构创立了姐妹机构“亚洲人寿保险公司”。但是,1971年,此两姐妹机构,最终归统于另一个新的总组织,名为“亚洲联合企业有限公司”,以承继上述两公司的股权。亚洲保险有限公司的另一个发展标志,是1955年开幕的18层的亚洲保险大厦,这座高楼曾经是东南亚最高的大厦。黄奕欢先生,由30年代的保险助手,40年代的总经理,到后来的亚洲保险企业有限公司的董事主席,兼亚洲保险有限公司及亚洲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职位,已经爬到了亚洲保险各机构的顶峰。换言之,战后亚洲保险有限公司的成就,也就是黄奕欢先生与该机构领导人物及职员们努力的成果。 黄奕欢先生的活动地盘很广,举凡会馆(南安、福建、孔教会、佛教总会等)、商会、星华与南侨筹赈总会、星华抗敌动员总会、华侨中学、南洋大学等等,都有他的贡献。兹略举黄氏与福建会馆、筹赈会与动员总会、商会、南大与华侨中学的关系加以分析。 黄奕欢先生似于30年代中期加入福建会馆为会员,而他第一次成为该会馆的当选执委始于1937年4月。1938年,黄氏亦中选为新加坡闽侨各会馆联席会议职员,主要工作在推动自由公债、劝募义捐,为国难奔波。自1937年以后,黄先生便和福建会馆脱不了缘,成为该会的执委干事或总务凡40余年。 除了加强福建会馆的领导层之外,黄奕欢先生在福建会馆的主要两个建树是①建立一间华文大学的思想意识,②购地于裕廊共900余英亩以便建立南大。建立华文大学的思想发端在1946年,这是他、陈六使与李光前三人探讨后的结论。根据黄奕欢先生本人于1982年的透露,福建省会馆首先买了城市甘榜抓哇一段地皮,共值600余万元,后找到武吉智马一地嫌小,最后终在裕廊十五英哩地购得近1000英亩的土地,价值为200余万元。在购裕廊地皮,原有一华人与印度商人投标的,最后通过陈六使、柯进来及其本人,成功地劝该两商自动退出投标,盖福建会馆购此块地皮为建闽人义山之用。自福建会馆购得此地后,其会长陈六使先生始于1953年正月正式宣布建立华文大学的企图,并宣布献地。 南洋大学历建立的风风雨雨,并非此文就能分析。不过,黄奕欢的贡献是应当肯定的。 为解放中国及新加坡之灾难,黄奕欢先生亦大义凛然,参与行列。身为陈嘉庚先生的得力助手之一,黄氏在七七战事以后,和侯西反等出面组织30余筹赈会支分部于全星马,使筹赈会劳力伸及全岛各阶层,俨然成为一股社会与政治势力。在日本南进前的星华抗敌动员总会(1941年12月30日成立),黄氏中选为该会保卫团之副主任,负责全星各地区地方治安外,尚担任防空及救护等工作。 黄奕欢先生与中华总商会的关系非常密切。其关系开始于1941年正月,该年黄氏中选闽帮会董之一。此后,黄氏担任商会会董凡30余载,对商会会务尽其所能,为华族社会作出了可观的贡献。 战后5年的商会,黄奕欢先生是商会会董中的先知先觉者之一。他的深远的政治眼光以有其新加坡本位主义的思想,开始发表于1949年6月的商会临时董事会议上。在此会中,黄氏促华族注意推动参加立法议院的选举,呼吁商会及社会人士,出面推动有选举资格的华人参加当地议员竞选。黄氏指出:“惟有真正代表华侨利益之议员,始足以在政府立法会议或市政局会议上争取华侨之利益”此种分析,得到在座董事们的拥护,尤其得到副会长陈振传先生的赞扬。商会于50年代的争取公民权运动及组织民主党参政等事,和黄氏的推动不无关系。 1950年5月,陈嘉庚回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临行约奕欢去谈,嘱托为其完成三件未竟之志:一、日本南进时,新加坡居民被杀害者数以万计,尸骨散埋在星岛各地,希望加以收集合葬;二、建一座纪念碑,纪念这一批为抗日牺牲的人士;三、责成日本向受难者家属认罪,并给予赔偿,金额多少可不必计较。经过奕欢的努力,得到新加坡各界华人人士的支持,1967年终于在星洲莱佛士城对面草地上建立“战时殉难居民纪念碑”,实现陈嘉庚上述一、二夙愿。 1985年6月23日,奕欢在新加坡逝世。当晚,新加坡政府总理李光耀亲临那森路黄府吊唁,向这位数十年为星马华侨作出贡献的社会领袖的遗体致哀后,当场向记者发表谈话说:“已故黄氏奕欢对华人社会的前途身负重任,是华人社会的一位好领袖,是一位以福建话演讲深具说服力的演说家。” (杨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