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加坡
(一)开垦农业
安溪人在新加坡的最大贡献是开发乡村区,整个新加坡岛的一半耕地是安溪人开发的。
新加坡《联合早报》1987年7月31日以整版的篇幅,发表了该报大特写组的文章,题目是《安溪人对新加坡乡村区开发的贡献》,详细介绍安溪人开发新加坡乡村区的事迹。该文指出:“在这场征服大自然、改变新加坡面貌的大进军中,安溪人做出巨大的贡献,来自穷乡僻壤的安溪农民,以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意志,不仅撒下了果菜种子,而且传播了中华文化,历史不会湮没,安溪人在新加坡的事迹永远值得缅怀”。该文一段标题为《开发全岛一半耕地》的内容记述:“安溪人在战前散居新加坡乡村范围极广阔,我们可以说,新加坡一半园丘土地,是由安溪农民流血汗翻开掘垦的,想到今日新加坡许多新镇组屋区原来的乡村区,是当年由安溪籍的前辈用血汗开辟的事实,我们要向他们致以无限的敬意”。
辛亥革命后,大批安溪人到新加坡谋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移居新加坡的安溪人已有2万多人,这些人多数是来自安溪乡村的青年农民,成为新加坡开发时期的重要劳动力。
安溪人最早开发的陈牛廊,今为谦福路的老山头,那里的园丘是安溪人在19世纪末期开垦的,住民80%以上是安溪人。
在兀兰17至20公里处的油地村,20世纪初还是一片荒山,安溪龙门的林氏乡亲前往开芭种黄梨,为主是林金铁、林镇论兄弟。
在汤申路上段6-5至11公里两旁,是安溪人密集居住的地方,他们在20世纪初期双手将荒山开垦为园丘。
在乌桥一带,则由安溪蓬莱的林姓乡亲为主进行开发,林致东在百年前即19世纪末就到乌桥进行垦殖。
在后港淡宾尼士路11至19-5公里的洛阳村,整条公路两旁的园丘,在抗日战争前原是荒山,抗战后,由安溪榜头白姓乡亲为主进行开发。
(二)茶业
安溪人早在清代就有人到新加坡经销茶叶,咸丰年间(1851-1962),新康里罗岩乡(今虎邱乡罗岩村)林宏德制造金泰茶,在新加坡交荣泰号经销,后来由其子林诗国、林书国继续经营,到1927年,其孙林庆年到新加坡开设林金泰茶叶总行。现仍由其后辈经营林金泰茶叶私人有限公司。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新康里上林东乡(今虎邱乡林东村)人高铭壬、高铭胞兄弟在新加坡创办高铭发茶庄。后来又有不少人陆续开办,其中较早经营的茶庄有颜惠芸的源崇美茶庄、白心正的白三春茶庄、高云平的高建发茶庄、林本道的林和泰茶庄、张瑞金的张馨泰茶庄等。安溪人较早创办的茶庄还有高水仙的高芳圃茶庄、魏清正的茂苑茶庄、高金印的高盛泰茶庄、翁朴诚的东兴栈茶庄、李肃三的李光华茶庄、陈榘原的陈英记茶庄、林水衅的林合泰茶庄、林载重的林谦泰茶庄、杨惠丕的杨瑞香茶庄,加上林金泰茶行,到1927年,安溪人创办的茶庄茶行共有16家。
安溪人经营茶叶生意,成为新加坡茶业商界的主力。1928年成立新加坡茶商公会。会员22家,安溪人占15家,即林金泰、源崇美、高铭发、林和泰、白三春、张馨泰、高芳圃、茂苑、高盛泰、东兴栈、李光华、陈英记、林合泰、林谦泰、杨瑞香。公会的正副总理、财政、查帐、庶务全部由安溪会员担任。1952年,安溪人经营的茶庄茶行有30家。即林金泰、源崇美、高铭发、林和泰、白三春、张馨泰、魏新记、王三阳、林南泰、颜清泉、高建发、白新春、张天元、振盛、林龙苑、鸿春、国民、林金山、林隆泰、侨通分行、荣泰、远东、王梅芳、光华、振福泰、廖铭泰、建昌行、仁记、王增源。这一时期是安溪人经营茶庄、茶行的兴旺时期。到1972年,茶商公会会员剩下15家,安溪人占12家,仍然在新加坡茶业商界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五金业
安溪人在新加坡经营五金业,早期是收购废物旧货,以后逐渐发展为旧五金商、小五金商、新五金商、大五金商。最早是柯全信于1910年创办的柯鸿记五金店,以后相继开办的有柯进来的协隆记,柯贤树的隆安记,蔡烈柳的陞源号,柯秋水和柯隆美的隆成号。1945年后又有柯大初的成记,王恩善的新合美,黄文庆的民强,柯文琴的德隆,蔡水庭的德源,柯大溪的裕源,张棋楠的建丰记,柯荣芳的荣记,林义仁的义和源,刘标致的建发,柯顺佑的德顺源,柯大江的协记等17家。
在新加坡的五金行业中,安溪人占有重要的地位。1936年成立新加坡五金公会,会员60家,安溪人15家,占1/4,安溪人居领导地位,首任会长柯进来,三、五、六届会长柯进来、柯贤树,二、四、五、六届副会长也是安溪人,以后的历届领导人,多数也是安溪人担任。
安溪人经营的五金业颇有成就,有五金巨子之称的柯进来,1916年移居新加坡,数年后创办协隆记号,专营五金制品、建筑材料,业务蒸蒸日上。抗战期间被日军洗劫数十万元,战后复业并迅速发展,1947年改为有限公司,扩大业务,凡欧美各国五金器材、建筑材料、轮船机件,采办齐备,被称为钢铁业巨商。
1946年,五金公会会员增到97家,安溪人增至33家;1972年,新加坡五金业又有新发展。到后来,安溪人经营总数达到180多家。加入五金公会的会员240多家,祖籍安溪人有106家,占44%。祖籍安溪人成为新加坡五金业的主力军,从抗日战争时期到后来增加的祖籍安溪人五金商共有167家,详见附表。
(四)汇兑金融业
安溪华侨有不少人经营汇兑业,经办华侨汇款业务。早期经营的有林庆年的林金泰,林本道兄弟的林和泰,张培泰的顺德,胡绪省的瑞隆,高铭壬的高铭发,黄则福的荣源以及祥利、建兴共8家。1930年以后经营的有林树彦的侨通行、陈日定的瑞芳号、白圻中和白锡澄合资创办的荣美行等3家。1946年以后又有颜惠芸的源崇美行民信汇兑部、钟铭选的侨益行、曾生相的全享裕等3家,总共14家。早期的汇兑商以林金泰号为著名,在国内设有分支机构,生意兴隆;后期则以侨通行最为著名,该行在马来亚及印尼、香港设分行,并扩展至上海、福州、厦门等地。抗日战争后,英殖民当局规定汇兑业须缴纳保证金,中国政府又有侨汇自由兑换限制法令,故经营汇兑发生困难,林树彦倡组“中华汇兑业总会”,他被推选为会长,领导中华汇兑界,向英国及中国政府交涉,争取放宽侨汇条例及合理规定汇率等,经多方面进行交涉,克服困难,该行业才得以维持。林树彦即成为新加坡汇兑界有影响的人物,解放后侨汇归由中国银行办理,汇兑业暂告结束。
安溪人经营银行业的,有由陈锦章任董事长的工商银行。早在1950年,陈锦章即与乡人陈丙丁合办同美有限公司,解决安溪乡亲信贷及存款困难。1953年,陈锦章发起创办工商银行,成为安溪人在新加坡创办的第一家银行,也是新加坡珊顿道的第一家银行,该街后来发展成为银行街。工商银行后来不断发展,共设有15家分行,5家金融公司,1家保险公司,还在日本、香港设有办事处。安溪人创办的银行还有吴水阁的达利银行,该行业务不断发展,在新加坡许多地方设有分支机构。安溪人创办金融公司的,经1968年新加坡政府整顿后共有4家,即钟铭选的侨益行金融有限公司,李连煌的星金融发展有限公司,同美金融有限公司,工商金融有限公司。以后创办的还有吴水阁的达利金融有限公司。李连煌的星金融发展有限公司,创办于1964年,由社会各界人士投资,李连煌任董事主席,开始股东资金仅数十万元,1983年达16800多万元。
(五)交通运输业
安溪人早在20年代前就从事经营交通运输,当时新加坡陆地运输靠牛车,初期由安溪人为主进行经营,集中在陈牛廊、双乳山、河水山三个点。至1922年安溪人林凤仪创办林肆安公司,1929年张亚能创办荣源公司,两公司率先经营罗厘运输车(即货车,下同)。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经营运输业的安溪人也不断增加,由罗厘运输发展到箱运拖车运输业,其中有傅新春兄弟经营运输的傅长春工程私人有限公司、白火煅经营运输的白长春运输私人有限公司、傅新春与罗癸庚经营的运输业、白火煅与李团济经营的长城工程私人有限公司、张赐吉经营的罗厘运输业等10多家。此外,还有福长源运输经营的机械拖车,胡文贵、胡文龙经营的长铁条拖车,陈金成经营的木材运输,张金升、白清海经营为学校服务的校车运输。还有炳城箱运、大众运输、联盟箱运、许振胜运输,也经营罗厘运输及箱运业务。至60年代后期,有傅长春、炳城及大众运输搞联盟箱运等。
安溪人在经营航运方面也颇有成就,蓬莱人唐连良是新加坡早期航运界有影响的人物,他创办的泉安船务公司,为新加坡有名的航运公司。业务迅速发展,其弟唐裕协助经营,在印尼、香港建立联营机构。1958年,唐裕创办了敦那士(私人)有限公司,经营航运,货轮达200多艘,200多万吨位。主营印尼与新加坡之间的油运。新加坡和印尼的航运、货运一段时间未能协调,担任新加坡船务公会主席的唐裕,代表新加坡船务公会出席谈判,促进两国达成协议,开通了两国航运。唐裕还出席在马尼拉成立的亚细安船主公会,促进亚细安船运的协调合作。安溪人在航运界的另一项特殊成就,是由白文瑞创办的泉合海运有限公司,供应探油台的运输服务。
(六)建筑地产业
安溪人在30年代就开始经营建筑业,最早经营的是蓬莱人林拱河创办的林河建筑公司,至50年代又创办了陈锦发建筑、全裕建筑、胡德泰、建春共5家建筑公司。陈锦发在1952年创办的建筑承包公司,注册资本5000元,以后发展到上千万元。60年代创办的建筑企业有源美、陈树禄、白日葵、陈添德、工合组、长成、罗工程、永协、煌友、万国、宝石,共11家。
安溪人在发展地产业方面历史不长,但是30年来的成就却是显著的。钟铭选创办的侨益行,是安溪人较早从事发展地产业的商行,在50年代就取得成就。后来发展为侨益行私人有限公司和新侨置业私人有限公司,经营建筑工程和房地产发展商,在新加坡建筑地产业上大显身手,成为安溪人在新加坡最大的建筑房地产公司。在1960年以后,安溪人经营的建筑地产业又有新的成就,新加坡的各种高大建筑物、私人住宅区以及公共组屋,不少是由安溪人经营承建的。建筑地产公司的商号已达68家,即山林、代价、永协、永盛、合发、全裕、吴新源发、李荣井、协安龙、长成、长春、建春、美凌、美联、胡通发、胡德泰、保康、建苏、组合、祥有成、清和兴、陈青蚨、陈添德、陈锦发、陈树禄、张应得、智力机械、顺平、集美、伟美贸易、伟荣、隆电器、新加坡工程、新发、新捷利、新华发、杨顺和、源裕、平远、精工室内、福昌工程、福昌建筑、侨益行、辉扬、联溢、罗兄弟、罗国际、C&E、友好、白日葵、安美行、长成实业、金荣发展、林实业、美洲实业、陈石狮、陈成发、陈敬玦、源美、源发实业、新侨置业、福地、远成、荣林、亿安、罗水材、白长春、集发建筑。
(七)食品业
安溪华侨有不少人从事经营食品行业,经营项目有水面、薄饼、肉干、肉脯、酱油、糖果、鱼虾等。
安溪人经营水面和薄饼皮的有40家,占经营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蓬莱唐姓乡亲经营的就有10多家。唐水锭在清光绪年间(1875-1908)就从事经营水面及薄饼皮,他的族亲在店学艺后即自行发展。湖头许楝开设许泉春面厂60多年,由他传艺发展的南兴面厂及叶和成面厂,后来都成为新加坡的大面厂。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大坡小坡经营粿条面的以安溪人为多,当时采取家庭式的生产方式,后来已发展为自动化专业,如长发贸易制造公司、联合食品工业私人有限公司、李南发粿条面厂、宏浩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南兴面厂、福和益粿条面厂、福利食品工业,都是自动化生产的食品商。
安溪华侨擅长经营肉干、肉脯,新加坡经营此业的100多家中,安溪人占60%,其中经营肉干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商号最老的是官桥人林金河、林水源兄弟经营的老福源,由老福源发展的又有10多家。另一家是蓬莱人张瑞意、瑞玉、瑞庆三兄弟经营的美珍香,是新加坡牌号最老的肉干商。其产品质量上乘,驰名国内外。其肉干是特选新鲜猪肉,再配上各种上等佐料后,以文火烘焙,火侯恰到好处,使烘出来的肉干肉丝,令人吃了倍觉味道芳香,百吃不厌。为此美珍香肉干肉丝一直保持良好的声誉。
安溪人经营酱油业只有龙门人白清泉的大华酱油厂,生产工艺自动化,产品畅销国内外。经营糖果业的陈朝宗,开始经营小糖果店,后来创办糠果厂,生产工艺自动化,产品半数外销。经营批发鱼行的有白春晖的成丰、林鸿林的兴记、白树为的新泉胜3家。龙门白氏乡亲合办的新加坡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冷冻大明虾出口,成为新加坡首创的冻虾工业。
(八)布业
安溪人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开始打入布业市场,开始是做二盘商和三盘商的生意。在60年代以前,安溪人经营布业的只有10多家,70年代开始转入进口头盘商生意。后来已发展到25家。商号是:四源通、星马、新星、龙马、勤兴、星联、联昌、瑞远、德安、大东方、永隆、利兴、汛马、怡昌隆、新吉成,新协隆、德利、福泉、庆发、联兴、大庆、顺安、八达庆、易兄弟、长成。魁斗乡人易南星,1948年在安溪人创办的瑞远布庄做学徒,十多年后自营布店,后来发展成为星马布庄公司,经营布料进出口业务,成为有名的商号。易南星被推选为新加坡布业联谊会会长。
(九)在新加坡的安溪人,除垦荒务农和经营工商业以外,还有不少人从事其他职业,如陈金善当工人,妻白初饲养禽畜,儿子陈相世任会计,陈相虎任海上商务职员。黄奕卿经商,其儿子黄炳坤、侄儿黄新居、黄新兴均当汽车司机。有的则任教师、校长,有的任中西医生,有的当编辑、记者,还有的则分别任厨师、画师、律师、工程师、测量师、化学师、摄影师等等。
二、马来西亚
(一)茶业
安溪人在民国期间开始经营茶叶生意,销售家乡生产的乌龙茶。他们多数是来自西坪尧阳茶乡,如王法友的三阳茶行,王宗亮的梅记茶行,王长水的兴记茶行,王哈蟆的新明茶行,王春吹的振华茶行等,茶商都是尧阳人。罗岩茶乡林宏德、林诗国父子创制的金泰茶,原来由代理商经销。1925年,林宏德之孙林庆年,也到吉隆坡开设林金泰茶行,扩大名茶销量。
1955年以后,安溪人经营的茶行有吉隆坡的林金泰茶行、王新明茶行,高泉发茶行,巴生坡的杨瑞香茶行,马六甲的高铭发茶行,怡保李明德开办的福泉美茶行(马)有限公司等。
(二)工矿企业
安溪人从清朝开始就从事开采矿业,最早经营的是蓬莱人刘祖禁,早在清代就到雪兰莪州的加影山开发锡矿,当时没有机械,采用人工挖地窑或挖人工湖取矿,规模由小到大,工人从几十人发展到几千人,并置帆船将矿苗运往印尼、新加坡等地,经营数十载,为安溪人在雪兰莪州的第一个开矿者。蓬莱人刘肇得也在清代到雪莪州开发双文丹的锡矿,嗣后在雪兰莪州开办矿场采掘锡矿,从事经营矿业的还有蓬莱人刘治国、长坑人官光厚等。
民国时期,安溪人陈陞祺先后开办永丰矿业、陞祺实业、隆嘉惠云石、福利成等多家有限公司,并创办云石(大理石)工厂,为主经营矿产业。后来又参加创办雪兰莪彭森矿务公司,并任经理。安溪人王振才则经营锰厂及收购锡米生意。
虎邱乡人林木荣,1946年侨居马来亚,从1968年起经营锡矿,并与林昌合资开设荣昌实业有限公司、金锡控股有限公司,后又开设林木荣父子有限公司,事业颇有成就。
吉隆坡安溪籍巨商陈唱,其子陈月火、陈金火继承父业,开设陈唱有限公司,为马来亚军警医院粮食承包商。1957年成立陈唱父子汽车有限公司,第一个将日本产汽车带入马来亚,掀开了马来亚汽车市场及工艺新纪元。1974年成立陈唱汽车厂,为东南亚最优良电解淀积自动防腐蚀处理的工厂。后装配汽车出厂。马来西亚政府鼓励装配汽车多用本地产汽车配件,该公司投资马币1000万元,发展汽车装配件业,大量制造汽车弹簧和避震器,取得显著成就。
(三)种植业
马来西亚有许多土地适宜种植橡胶,来自山区的安溪人到达马来亚之后,利用当地的大量山地资源,从事开垦橡胶园,经营橡胶业,具有相当的规模。如较早经营橡胶业的官光厚,在雪兰莪州开垦经营的橡胶园就达1000多亩,李荣德在巴生经营的橡胶业规模也不小。
进入70年代以后,安溪人经营的橡胶业有较大的发展,城厢乡人温成利,在雪兰莪州经营的橡胶园达1万多亩,并开办橡胶厂及福利橡胶制品、星马联合橡胶等多家有限公司。蓬莱人郑永远,在柔佛州居銮与安溪乡亲开发南溪山,种植橡胶及油棕4500英亩,安溪人刘治国、白成根等人经营多家橡胶有限公司。蓬莱人林梧桐购置经营棕园2800英亩,可可园1200英亩,并办棕油厂。虎邱乡人林木荣担任主席的甘文丁企业有限公司,其所收购的马化集团拥有橡胶园达13万多亩和数家制胶厂及棕油厂。
(四)建筑业
安溪人在马来西亚各地经营建筑业的有数10家,规模由小到大,后来有不少发展成为有名的建筑巨商。蓬莱人林北斗创办的林北斗建筑有限公司,获政府批准为A级建筑商,承建政府的庞大工程,如皇家空军基地、吉灵丹新皇宫、关丹运动场、古镇步兵军营等。尚卿人廖德水创办的廖德水父子建筑有限公司,也获得政府批准为A级建筑商。
在建筑行业中成就较为显著的有林梧桐经营的建发建筑工程公司,在吉隆坡承建公路、矿井、地下水道、水坝、铁矿、大桥、灌溉工程、水电站等大工程,均获得成功,由此名声大震,后成立建发实业有限公司,为马来西亚最大的建筑公司之一。他的女儿林秀琼任休利斯合营美达公司执行副主席,该公司为马来西亚第三上市屋业地产发展商。安溪人沈忠源创办的沈地明建筑公司,专门承建巨大的高压电缆工程,成为电缆工程承包巨商。林木荣父子创办的林木荣父子有限公司,也从事经营建筑和房地产业。
(五)五金业
五金业是安溪人经营人数较多的行业,开始大都是经营规模较小的旧五金和小五金商店,以后积累资金,逐步扩大发展为新五金和大五金的公司,大大小小商店公司数百家。
在经营五金行业的安溪人当中,有不少取较大的成就,官桥人林生枝、林生桂兄弟,在吉隆坡经营五金钢铁业,由小商店发展到大公司,品种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后已发展为相当规模的五金商,创办的商行有安裕五金有限公司,安信钢铁有限公司、安信铸钢有限公司、安信钢铁服务有限公司、安信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等,林生枝任董事主席,林生桂任董事及经理,兄弟合力经营,事业蒸蒸日上,所营钢铁公司是马来西亚10大钢铁公司之一。
(六)木材业
马来西亚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安溪籍华侨利用森林资源进行开发,经营木材砍伐、加工和销售出口业务。魁斗人陈炳耀,在沙巴州纳闽创办德隆(东马)有限公司,并在新加坡、文莱设立分公司,经营木材出口业务。蓬莱人郑春水,早年在新加坡经营木材业,创办胜建发板廊(板厂)及兀兰火锯公司,后来移居柔佛州居銮,创办郑春水木业有限公司、南发木材工业贸易有限公司等,从事经营木材业。安溪人廖清真,在北婆罗州山打根开办东成木业有限公司,经营木材生意。安溪人经营木材的还有黄柏瑞兄弟的欣欣木材工业有限公司,杨春裕的友和发展有限公司等。
(七)旅游业
安溪人经营旅游业的为数不多,但成就显著,如林梧桐创办的云顶旅游业,闻名东南亚及世界。林梧桐在1964年以60多万马币买下云顶森巴约12000英亩山丘,把原是荒山野岭的云顶高原建成闻名国际的旅游胜地。云顶设有华丽的大酒店、宾馆、游乐场、公园、全国第一家政府批准最大的合法赌场、公寓、高尔夫球场及其他娱乐设施,有巨大的高山人工湖,有仿家乡建成的清水岩及清真寺和佛教寺,有温水游泳池,有室内体育馆、超级市场、影剧院、银行、邮电局等服务设施,成为国内外游客必到之处。林梧桐持有云顶高原集团公司40-3%股权,该公司为马来西亚缴税最多的第三个集团公司。公司董事主席林梧桐曾获马来西亚10大最佳企业家及马来西亚最杰出经理称号。林木荣、林天杰父子的马化集团南洛园丘公司持有55%股权的万能机构有限公司,为马来西亚第二大赌业公司,发行万能彩票。
(八)食品业
安溪人经营食品行业的,主要品种有粮油、糖果、饼干、咖啡、咖喱、酒等各种食品及食品玩具,或开公司、或办工厂,商品销售国内外。金谷乡陈凯希在柔佛州居銮开办海鸥企业有限公司,经营粮油、食品,分公司遍布东南亚各国。城厢乡陈亚操,原在槟城北海开办饼厂及咖啡咖喱粉厂,后移居雪兰莪开办协和兴糖饼厂、华丰咖啡咖喱粉厂。此外,还有陈柏桃开办的酿酒厂、陈华和开办的福兴双狮果汁精制厂。廖兴汉则经营食品玩具,颇有名声,被选为马来西亚食品玩具商公会总务。
(九)其他
在马来西亚的安溪人,除开矿经营工商业外,许多人从事其他各种职业,如当小园主经营种植业,汽车司机等。金谷乡人叶山河,除本人经商外,长子叶扬绵考获土木工程系博士,次子叶扬炳获邮电工程学士,三子叶扬集获土木工程学士,四子叶扬坤大学会计系毕业,任审数师,五子叶扬坡获医科工程学士,六子叶扬焚大学会计系毕业,七子叶扬锦就读英国高校法律系。在文艺界方面,有诗人、作家、小说家、散文家等。
三、印度尼西亚
(一)茶业
安溪人从清代开始,就在印尼经营茶叶生意,发展茶业生产,把故乡生产加工乌龙茶的工艺技术带到印尼、开垦荒山种植茶树,同时开办茶厂,将生产出来的干毛茶进行加工精制,销往印尼各地。光绪年间(1875-1908),西坪尧阳茶乡王量、王称兄弟6人,从台湾购买茶叶运往印尼,分别在雅加达、泗水、井里汶等地开设珍春茶行,茶叶行销印尼各地。到民国期间,经营茶叶生意的安溪人增多,其中有王炳炎在雅加达开办的王梅记茶行,规模较大的有王长水在垅川开办的万征茶厂,王金彩在北加浪岸开办的东亚大型茶厂等。
(二)金融业
安溪人在印尼经营金融业的人为数不多,但却取得较好的效益,银行规模不断扩大。官桥镇人陈江苏,1934年侨居印尼后,开始经营其他行业为主,兼营银行,后来银行迅速发展,成为金融集团,设立印尼宇宙集团,该集团下设宇宙银行及诚一银行,并在香港设有分机构。出生于印尼的金谷乡人陈松基,经营罗达玛斯集团,从事工业、金融业,拥有银行及保险、信贷等公司,成为印尼除汽车、水泥、制造业以外的最大工业集团。
(三)布业
安溪籍华侨在印尼各地经营布业生意的人数较多,其中在雅加达经营布业的即有数百人,李传别、李金水父子原来经营日本三井白布,后来扩大经营范围,开办峇泽(花裙)厂及东方织布厂,并在巨港、占碑及马来西亚怡保等地设分机构。龙涓仙景李姓乡亲在雅加达郊区加烈经营布业,开办峇泽厂,开始只有几家,后来增加到数10家,最后发展到300多家,占加烈开办的峇泽厂一半以上。
(四)木材业
安溪人在印尼开发林业生产经营木材行业的为数较少,但由于他们善于经营,事业迅速发展。湖头镇人李尚大,50年代侨居印尼,后来在苏门答腊岛购置5万公顷森林,嗣后又获得政府划拔西加里曼丹1-8万平方公里的森林开发权,开设印尼和声(木材)有限公司,经营木材业,从事木材砍伐、加工、出口等业务,拥有10多个伐木场,还有胶合板厂和造纸厂,生产大量木材及林产品销往印尼各地及国外,并在新加坡、香港、加拿大等地设立和声公司分机构,成为印尼十大木材出口商之一。
(五)土产业
印尼有丰富的土特产,安溪人从事经营土产业的,主要包括胡椒、咖啡、丁香烟等。官桥镇人陈丙丁,在民国期间与其叔陈迴义在雅加达开设顺成美公司,经营胡椒、咖啡等土特产,批发零售兼营,成为有名的商业家。龙门人施金城,曾与其兄施金钗、施金狮、施金琢等,在苏门答腊仙达开办通发公司,经营当地土特产。官桥人廖根芳,与其子廖荣业在苏门答腊楠榜经营丁香卷烟及其他土特产。
(六)农业
住在印尼农村的安溪人,许多人参加开垦荒山,种植粮食,发展农业生产,多数是小业主,也有的发展成为大业主。西坪乡人王金彩,50年代前往印尼,开始经营商业,后来经营农业,在楠榜开垦耕地52万亩,创办大型农场,种植大量木薯,并开办木薯粉厂,加工生产木薯粉,日产量达100吨,供应印尼各地及出口。
(七)其他
王长水在日惹省创办日惹特区动物园,是该省最大的动物园,每日游客超万人次,节假日超10万人次。
安溪人在印尼除经商外,有的则成为工人、店员、教师、医生、工程师、科技人员等。龙门乡山头村陈金坡、陈怀权等在泗水从事教育工作,先后任华文学校教师多年。
四、缅甸
(一)茶业
在缅甸经营茶叶的安溪人为数不多,但经营的茶叶生意规模不小。大坪乡人张彩云,民国13年(1924)重往缅甸,数年后,在仰光开设茶栈,并在香港、厦门设分栈,还由其侄张锦团往武夷山购炉岫岩等10多个茶圃,培植武夷岩茶,扩大经营规模,开设张源美茶行,后来其子张树根在缅北内贡开办红茶厂。官桥人林腾辉,民国初期在厦门开茶庄运销海外,后到仰光在广东大街开办林辉记茶行。蓬莱人林世英,在仰光开办茶厂经营茶叶生意,并任福建茶行股东经理。
(二)米粟业(粮食业,下同)
缅甸盛产大米,安溪人利用当地特产资源,经营米粟业的不少,如蓬莱人刘梧桐,民国期间在仰光经营米粟业,规模不断扩大,后又扩建工厂,创建当地一流米厂,事业迅速发展。官桥人陈文喝,与其叔及乡亲在仰光开办东兴发米厂,后来又创办规模宏大的民生米厂,具有先进设备,效益显著。城厢乡人陈良粮,在秉实洛、宋砌两埠兴办两家米厂,规模宏大,成为拥有资金百万盾的富商。金谷乡人陈盛耸,在彬文那埠创办大型米厂及油厂,生意兴隆,成为资产百万盾的富商。
五、其他国家
(一)在泰国从业
安溪人在泰国经营多种行业,早期较为突出的是经营茶叶生意,从清代到民国时期直至解放后,经营的茶店茶庄茶行达数10家。如仕源号、玉阳春、瑞珍号、有记号、福记、鼎记、南星、清芳、恒泰、恒春、泉胜、阳春茶行、阳春栈,有记、谦记、炳记、集友、建丰等,都是较有名气的。他们大都是来自西坪尧阳茶乡。龙门乡人白锡碧,民国19年(1930)侨居泰国后,开设义和发茶行和三九茶行。经营时间达数十年,为泰国茶商公会理事长,他还经营侨批业银信局及亚洲天然蜜公司。安溪人在泰国经营的其他行业还有米粟业、种植业、畜牧业、食品业和运输业等。
(二)在越南从业
安溪人在越南的经济活动,其中经营较早、时间较长的是茶叶生意。早在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西坪尧阳茶商王冬就到越南开设冬记茶行,并在婆寮、跛草、郡退、沙绿、米萩(初)、西贡、提郡、新关等12个省设分店,配制的冬记大红铁观音,驰名印度支那半岛。此外,在越南经营茶叶生意的还有锦芳茶行、同记茶行、泰山茶行等。经营其他行业的有米粟业、种植业、畜牧业、药材业、食品业等。
(三)在菲律宾从业
居住在菲律宾的安溪人,或经营商业,或经营种植业,或从事其他职业。施明星独资开设长青贸易公司,又与人合资经营恒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并任总经理。龙门乡山头村鲤鱼山人陈振宗在吧老湾经营种植业,拥有大片椰子园,其子女则在马尼拉分别担任银行及商店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