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许多令人钦佩的名贤,其中有一位谦谦君子,他叫王为谦。这位身体瘦削,面容清癯的王先生立足港九,雄视东南亚,创下为世人瞩目的事业。
1994年11月,我们第一次到香港,游览了太平山、海洋公园、尖沙咀和浅水湾,差不多阅尽香港春色之后,开始拜访亲朋好友。我们也想起素来关心文艺和体育事业的王为谦,于是拨通他的电话。
亚洲晋江社团联合会创会会长、香港晋江同乡会创会会长(现为永远荣誉会长)、世界晋江联谊总会会长王为谦,当天下午就在他的新元贸易公司会客室里接见我们。
王为谦年近古稀,鬓发稀疏,身着黑色的西装,领带扎得很工整。这位闯洋荡海数十年,在风雨人生路上留下一个个坚实脚印的老人,开朗爽快,真诚相见,谈锋甚健。老人家忙碌了一整天,却看不出倦容。他的目光睿智有神,身上似乎蕴藏着一股无坚不摧的力量。也许正是这种智慧和力量使出身于农民家庭,饱尝贫困艰辛的王为谦,40余年来,在群雄并起,竞手如林的东南半球,开拓出一片片兴旺发达的王氏天地。他创办了新元贸易公司、印尼万国钢铁厂有限公司、中国铝业有限公司、厦门东南铝业有限公司、伟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运通世纪集团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大型企业。他不仅投资建筑、钢铁、水产,而且投资文化,担任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的副董事长。他以“多元化经营、全方位拓展”而在工商企业界大显才智,成为香港数百万乡贤中的佼佼者。
1926年,王为谦降生在晋江市罗山镇杏田村一个农民家庭里。与生俱来的是贫穷与无奈。他没有快乐的童年,父母没有给他任何财富,只给了他一副单薄的身子。
王为谦的祖父,为了养活妻儿,在一个海风呼啸、黄土飞扬的阴沉的日子里,和村里一些青年,一步一回头,离开生养他的贫瘠故土杏田村,漂洋过海,到菲律宾谋生。然而,他的希望正与失望相同,命运对他冷酷而无情。落日黄昏,对着马尼拉湾滔滔退去的潮水,多少回为无力养家糊口而长吁短叹,更加不幸的是,他早逝异邦,魂断菲岛,留下一腔遗恨,只有低低飞过的乌云为他献上一片黑纱……
王为谦的祖母,就像唐朝大诗人李白遇到的“铁杵磨成针”的老阿婆,是一个以铁条磨针卖钱来维持家庭生活的苦命的农村妇女。
不管王为谦自己有没有认识到——祖母磨针在他人生中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起码在潜意识里,始终在教育、激励着他。
王为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里度过他艰难苦涩的童年。
祖母去世以后,家庭的重担落在父亲肩上。全家7口人,他是长子,还有4个姐弟。生活是何等艰辛,可想而知。
但是,父母把希望寄托在他这个长子身上,他们节衣缩食,供他上学。
读到小学四年级,为了逃避抓壮丁,少年王为谦,第一次离开他的家乡杏田村,到泉州商校读书。
他带着一脸饥色,穿着褴褛的衣裳,挑着杂粮与咸菜,光着脚板,步行来到城里。
贫苦中磨炼出来的意志、毅力、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城里孩子所望尘莫及的。王为谦的学习成绩扶摇直上。终于,有一天,在学校张贴出来的红榜上,他的学习成绩名列第一。
然而,人间多有不平事,父亲累死累活仍然无法维持一家人最低微的生活,少年王为谦不忍看姐弟们一双双渴望温饱的眼睛,他毅然决定停学,返家种田,为父分忧。终于,他含着眼泪离开了学校,跟着父亲,在田地里摸打滚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辛勤的劳作,换来勉强的果腹。
他学会犁田耙田,撒种播秧。
可是,生活依然艰辛。
作为长子,青年王为谦心里明白,他必须闯出一条生路。
他申请去菲律宾。
1950年,他获准往港。那时候只能取道香港,再去马尼拉。
王为谦往菲律宾的手续在香港菲律宾领事馆丢失了。这阴差阳错也许是天意,他只得留在香港。
经友人介绍,25岁的为谦到一家兼做贸易的民信局打工。
王为谦给我们描绘了那一段工作和感觉:“工作真辛苦,但是一个月有三五十元寄回去养家,就很满足了。我尽心尽职地做,不是我的工种,我有空也做,从不计较,货物一搬到轮船上,我日夜守着。搬运、清仓不是我的任务,我也参加干。头家是咱厝人,看我勤手勤脚,不计较轻重活,不嫌肮脏,疼爱我,工人对我也好。”
王为谦对近半个世纪之前的那一段打工生涯的记忆,依旧十分清晰。言谈之中,有一种能帮助父亲维持家庭生活的欣慰,更有一种吃苦耐劳取信于人的自豪。也许是那段日子他学习到许多实践知识,也许是从中获得不少立身处世的宝贵经验,他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道:“人只要肯吃苦,天不会饿死乞吃仔!”
青年王为谦,在民信局干了2年,不料,供职的公司1952年停业了。
他失业了,陷入彷徨。处于人生之旅的十字路口。
老祖母磨针的精神,父亲吃苦耐劳的榜样,还有他二年多打工生活感悟到的人生哲理,使王为谦跨出关键性的一步。
青年王为谦毅然决定,自己办公司。
资产呢?罄尽自己所有积蓄,请求各位亲戚朋友鼎力相助。王为谦为人谦恭诚实,已被众人所信任。他很快筹集到一笔经费,申请公司的注册资金是5万元。
1953年下半年,香港新元贸易公司出现了。那名字的意思,似乎寄托着王为谦开创自己人生新纪元的希望。
王为谦回忆创业之初,艰难挣扎,几起几落的情况后,抬起头来对我们笑着说:“我为谦若不是靠信用,5万元怎么做生意呢?”
是呀,5万元怎么做国际生意?
他靠的是待人诚实、坚守信用、吃苦勤奋。凡与之交往的贸易公司和厂家,都被他的“信、诚、勤”精神所感动,乐意与之长期合作,予以眷顾和支持。有一次,一批货物到菲律宾,货款却迟迟无法回收。碰到这种周转失灵的严重情况,公司面临倒闭困境。在这危急关头,推崇他为人的朋友们,从四面八方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加上他有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的决心,终于挣扎出来,度过难关。不久,有两家电器厂商,看中他为人诚实可靠,愿意把电器商品交给他去开拓海外市场,生意才出现转机,前程愈来愈宽广。
1962年,王为谦以其诚信经商获得日本TDK厂的信任,取得了该厂录音带、录影带、电脑磁碟等产品在香港、澳门、菲律宾、中国内地以及以色列等地区和国家的总经销代理权。
1968年,已过不惑之年的王为谦,从声望、经验、实力等方面都具备了向多元化经营、全方位拓展的条件。他开始向实业方面进军了。
首先,他联合菲律宾与印度尼西亚友人,创建“印尼万国钢铁厂”,生产建筑用钢材。20多年来,年产量都在30多万吨以上;还扩增一座电熔炉新厂房,生产钢坯,供自用及外销。
之后,他又与台商合作,在印尼雅加达创建锰合金厂和塑胶工厂等。
1978年,他在广州创建铝合金挤压型材厂,同时创办“香港中国铝业有限公司”配合销售。
1984年,他分别在厦门、深圳与内地单位合办“厦门东南铝业有限公司”、“集银(深圳)发展有限公司”。
80年代后期,他又和香港好友合作成立“泉州运通兴业有限公司”、“香港运通世纪集团有限公司”,开发房地产。
此外他还在福州、深圳、西安等地投资房地产开发,创办电子科技公司,发展饲料加工和皮革生产……
他派二弟与四弟去印尼创建和管理“万国钢铁厂”,派大儿子王国标执掌香港及福州房地产以及厦门的铝业有限公司。王为谦对儿女的教育十分严格,儿女们都已大学毕业,也都能独当一面。尤其是大儿子王国标的为人处世和办事能力,令他感到十分欣慰和自豪。
王为谦怀抱振兴桑梓、兼济天下之志。他乐为祖国,为家乡的建设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除了自己在内地投资办厂之外,王为谦还常常把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商人企业家,带回祖国,介绍他们与有关部门洽谈生意。他乐于穿针引线,乐于发挥桥梁作用。
福建造纸厂希望购进德国先进机械,漳平发电厂需要欧、美、日等国工程师,王为谦横跨欧美亚,四处奔波,不遗余力。对家乡的公益事业,王为谦的贡献有口皆碑。
我们曾经就这个问题采访他。他谦虚地笑着说:“不多,也大多忘了。”过后,我们作了一些了解,诸如晋江机场,王为谦一掷100万。其实,早在70年代,他就开始帮助家乡杏田村脱贫致富,先后捐资数10万元,创建纸板厂、化工厂,为全村700多户人家解决生活与生产的用电,铺设村路等等。他还发动旅菲乡侨,一同筹资数10万元,兴建杏田小学的校舍、图书馆、大礼堂。此外,王为谦捐赠给省、市、县、乡的小客车、汽车就达十多部。先后捐赠75万元给泉州华侨大学,也是经人提起才回忆起来的……
王为谦认为,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必须团结大家,组成一支支援祖国、家乡建设的生力军。
王为谦成了香港及海外社团的一位中坚人物。社团活动占去王为谦相当一大部分时间与精力,他无悔无怨。在他积极倡议下,首先得到香港知名人士庄材雁、施教焕、杨孙西、施子清、许书楷等的赞同与支持,经过一番努力与细致的工作,香港晋江同乡会于1985年成立了。王为谦理所当然地被众乡贤推选为同乡会第一届理事会的会长。任职期间,他积极开展会务活动,先后率领同乡会代表团出访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的晋江同乡社团,沟通情感,增进乡谊,宣传祖国和家乡改革开放的成就,凝聚海外晋江人的力量,服务桑梓建设。
访问马来西亚吉隆坡晋江会馆时,王为谦在座谈会上说:“大家能不能团结起来,完成前新加坡晋江会馆蔡锦淞会长的父亲蔡世柑老先生的意愿,成立一个组织,把东南亚的晋江人团结起来?”王为谦的提议,当场得到了与会者的赞同。
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与充分酝酿,终于在1990年成立了“亚洲晋江社团联合会”。王为谦被大家推举为首任会长。
两代人的愿望实现了!东南亚的海外乡贤携起手来了!
王为谦在组织香港晋江同乡会和亚洲晋江社团联合会的过程中,充分显示出其社会活动能量和在广大乡侨中的崇高威望。
王为谦不仅致力于增进海外华侨、港、澳、台三胞的大团结,凭借自己的声誉感召他们回来,参加家乡的物质文明建设。而且自己带头支持家乡的文化体育事业,为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早在1957年,王为谦就认识到文化体育事业对繁荣社会、凝聚人心、塑造灵魂、锻炼身体的作用,与香港友人一起恢复了“福建体育会”,并且积极开展活动。后来,他又资助创办香港晋江同乡会南音组,他认为南音有2000多年历史,是闽南人民的一种精神食粮。他经常带领南音团体回故乡进行艺术交流活动,并且出访东南亚各国,以弦会友,以乡音沟通乡情乡谊,把海内外乡亲的心连接起来。王为谦不仅对乡音情有独钟,而且爱好戏剧,常常资助福建戏剧活动,被聘为福建省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他为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作了大量的联络工作,并且给予经济上的大力支持,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出很大贡献。
将工作留给自己,把名誉让给别人,这是王为谦参加社团工作几十年来所遵循的一项准则,他的君子风范,深得海外乡贤的赞誉。目前,他除了任新元贸易公司(集团)总裁外,还担任旅港福建商会理事长、福建中学董事会主席、香港福建同乡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福建体育会监事长、亚洲晋江社团联合会荣誉会长、世界晋江联谊总会会长……在内地,王为谦还是福建省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顾问、晋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顾问、厦门工商联合会名誉会长、泉州华侨大学董事、福建华南女子学院副董事长……
香港有许多王为谦这样的名贤。
他们在香港拼搏一生,把自己的青春,把自己的一生,献给这个大都会的繁荣。
夜深了,王为谦执意让出自己的轿车送我们回酒店,而他却搭“的士”回家。望着他单薄的背影,我们感动不已,这样谦逊的长者,叫人怎么不敬重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