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访澳门中星科技有限公司之前,就有消息灵通人士私下向我透露,该公司董事总经理蔡宗生为人随和,处世老到,办事干练,很有企业界后起之秀的风采;但性格内向、深沉,谈起生意是个话匣子,聊起天来只有半句多。这并不奇怪,澳门的企业家,特别是年轻企业家大多如此。在澳门这个早就奉行“时间就是金钱”的社会里,人人都在忙于工作,忙于学习,忙于生活,哪有内地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一泡茶,一支烟,侃起大山老半天”的“优越性”呢?
一路上,我就搜索枯肠寻思对策。结果,好计没有想出来,豪华轿车已驶过苏亚利博士大马路,稳当地停靠在羊城商业大厦,只见主人已在门口恭候。
蔡宗生,中等身材,国字脸庞,目光炯炯;没有大腹便便,也没有革履西装,更没有卷发梳妆,一件不知是否名牌的蓝白相间的方格衬衫得体地穿在身上,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印象。
“请上坐!”蔡宗生将我们引进七楼总经理办公室,彬彬有礼地指着意大利真皮沙发说,又回过头招呼公司工作人员:“敬香茶!”
浓浓的乡情创造了温馨的氛围,相见恨晚的喜悦写在宾主的脸上。
寒暄之后,我说明来意,直奔主题,恳请蔡宗生谈谈入澳以来近20年的生活经历和切身感受。为了慎重起见和取得主人支持,我一再申明,此行是奉领导之命前来采访,回去后要出一本反映澳门乡贤事迹的书。
“我没什么好写的,你们写别人吧。”蔡宗生谦恭中透出坚毅,似乎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此时,我丝毫没有任何责怪主人的心理,我只是为自己画蛇添足式的解释感到尴尬。何必提起领导——拉大旗,作虎皮?人家不买你的账。
香茶还没有品味,就收到逐客令,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沉默,难挨的沉默!
眼望窗外,天边飘过一朵浓重的乌云,渐渐地吞没了太阳,室内顿时有些黯然。
我放下笔,掉转头,与蔡宗生打了个照面。
沉默,又是相对无语的沉默!
“这茶不错,哪里买的?”我呷了一口“香茶”,喉咙清润。
“家乡带来的。”蔡宗生不失礼仪,静静地坐在对面沙发上。
“您常回内地吗!”
“经常,我们的产品大都销往内地。”
窗外,乌云离去,阳光射来,室内因之明亮。
我也因之脑海放晴,转忧为喜。蔡宗生毕竟是生意人,三句话不离本行。“这下可得好好抓住机会。”我暗暗提醒自己。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要完成这次采访任务,只有从谈生意人手。
“80年代中期,我在宣传部当干事,拍过一些电视新闻,用的是贝塔慕比(BETAMOVIE)一体化摄录机,小1/2的,图像不怎么清晰;后来改用VHS摄影机(M7),大1/2的,室外的拍摄效果还可以,室内就得借助‘用光技术’了……”
“这类产品早就被淘汰了。电器产品更新换代很快。”
蔡宗生没等我说完,就接过话头。他一谈生意就来劲儿:“我们公司目前经营的最新产品是PANASONIC非线性编辑工作站,型号VJ-MX1200,非常适合电视台使用,效果极佳。”
我毕竟十几年没接触过摄像机,对一些机型早就不甚了解。何况蔡宗生讲的是电视台用的编辑机,我更是门外汉,一无所知。只好用“嗨……嗨……”附和搪塞。但与他断断续续交谈中,一个青年企业家的形象渐次分明——
80年代初移居澳门,经营服装和化妆品,其中甘苦,一言难尽。他讲求信用,顾客盈门
在80年代初那股席卷晋江的移居澳门的热潮中,蔡宗生在亲属、朋友的帮助支持下,办妥有关手续,偕弟弟踏入澳门半岛。
初来乍到,蔡宗生就创办了一个公司,从事贸易,以销售服装和化妆品为主。他说,在澳门办公司,手续比内地简单多了,不必攀关系,也不要找后门,只要花点钱,注个册,办本执照,就可营业。
问及为何对服装、化妆品经营有兴趣。蔡宗生分析,人对生活的最基本要求除了住外,就是穿和吃。吃的,粗茶淡饭,或美味佳肴,因人而异,但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都想把自己打扮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有模有样。
20岁的蔡宗生正是抓住人们的扮靓心理才念起服装、化妆品生意经的。
万事开头难。其时,经营同类产品的商家多如牛毛。为了争得一席之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家凭借着自己的实力和本事,在商海里摸爬滚打,斗勇,斗力,斗志,斗智。有的擅长折价游戏,今天八折,明天六折,一时吸引了不少顾客;有的打出“店址迁移,商品削价”的幌子,不明底细的人进进出出;有的以次充好,兜售假冒伪劣产品,倒也门庭若市,被蒙骗者不计其数。此外,抢占地盘,欺行霸市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老实人吃亏。”老实人总爱说这句老实话。
蔡宗生讲求信用,以诚相待。而顾客却心存疑窦,举棋不定。蔡宗生饶有兴致地给我讲述十七八年前的一件事。有一天,一位顾客走进他的服装商店,左看看,右看看,拿起来又放下,放下了又拿起来。嘴里唠唠叨叨:“一样的品牌,人家对面才多少,你们这里这么贵?”
“请你再认真看一看,品牌一样吗?质地一样吗?”一向保持沉默的蔡宗生万不得已回敬了几句。
顾客又是左端详右端详,拿在手上掂量,放在柜台评判,临走时扔了一句,质量还可以,就是价格没有商量的余地。
后来,这位喜欢货比三家的“回头客”成了蔡宗生的好朋友,成了他公司的义务广告员。而这种“回头客”又何止一位,他们都是在斤斤计较中结识讲求信用的蔡宗生的。
蔡宗生和他的伙计们没有花太多的口舌最终还是赢得顾客的青睐和信任。
谁笑得最后,谁就笑得最好。
蔡宗生深有感触:“其实,那种表面的热闹是暂时的,维持不了多久。说到底,顾客喜欢的还是货真价实。该贵的贵,该便宜的便宜。”
改行经营电器,收入低迷生意徘徊,调整经营思路,柳暗花明,
效益甚佳
1984年,澳门电器产品走俏。
蔡宗生感到,销售服装、化妆品虽然已摸到规律,公司有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但这毕竟是小本经营,营业额有限,利润太微薄。他决定抓住机会,改行经营电器产品。为此,他创办了中星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开张之初,经营的电器品种连蔡宗生也说不清,有货就进。顾客最需要哪些品牌、哪些种类,蔡宗生心中无数,反正多多益善,多进一些货让顾客去挑选。结果,事与愿违。顾客光顾的多,购买的少。有限的资金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收入低迷,生意徘徊。
蔡宗生辗转反侧。他想,自己大概不是经营电器产品的料,还是“回头是岸”干老本行,仍然经营服装、化妆品;但又迟迟下不了决心。
“到内地散散心去。”蔡宗生打算通过游山玩水来排遣心中的烦闷。偶然的内地之旅,竟理清了他杂乱无章的思路,坚定了继续经营电器产品的信心。他跑了一些地方,走了一些单位,找了一些老朋友,问了一些自己想知道的情况,心胸豁然开朗:内地有一个广阔的电器市场。
蔡宗生晓得,有勇无谋,难成大事;多谋善断,大有希望。谋从何来,从调查研究中来。情况不明,只能瞎子摸象,以小为大;凡事弄个清楚,就能心中有数,料事如神。
蔡宗生回到澳门后,对公司的经营作了适当调整:品种无须多,专营两种,摄像机和编辑机;客户不求广,只选两个,电视台和学校。
办企业犹如下棋,错了一步,整盘被动;走活一着,全盘主动。蔡宗生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哪里有市场可以开拓,他的脚步就迈向哪里。直抵南京、北京,北上吉林、辽宁,进入湖北、四川,越过新疆、西藏……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广袤的中国内地为蔡宗生施展才干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中星公司的发展日新月异。
光阴荏苒,弹指间已8年。在这8年中,中星公司经营的电器产品大多是从日本进口的,又大多是松下公司生产的。回顾过去,蔡宗生感慨万千。他说公司得以发展,主观原因是全体同仁齐心协力,努力奋斗;客观原因就是有质量上乘的松下产品。实践证明,松下电器产品是过硬的产品。过硬产品最受顾客喜欢。从1992年起,中星公司又作出重大决策:专营松下电器产品。
这步棋又让蔡宗生走对了!
松下公司信赖讲求信用的蔡宗生总经理,乐意与他在内地创办的“新中星影视器材有限公司”合作,把松下公司驻中国内地总经销的重担托付给他。
又过了8年。这8年间,松下产品在中国内地市场占有率一向比较高,特别是数字机,已占25%-30%份额,这其中也有蔡宗生的功劳。8年来,蔡宗生往返于澳门、内地、日本之间,争取客户,签订合同,推销产品,马不停蹄。
蔡宗生是个性格内向的企业家。他的广告理念也与众不同。他既不喜欢“天女散花”式的无的放矢,也不习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术。他的公司做广告,选择的媒体都是最具权威性、最有代表性的。在内地,他们把目光投向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信息研究所主办的《广播与电视技术》月刊,中星公司每期都固定在比较显眼的位置——封三登载本企业经营的产品广告;在港澳,他们则相中香港科讯交流有限公司出版的《世界广播电视》杂志,每月均为公司经营的最新产品刊登广告。
此外,中星公司还在珠海上了因特网,直接面对世界电器市场,发布信息,掌握商机,直接与客户洽谈生意。
该公司定期在内地分公司或办事处所在的省、市轮流举办产品展销会,让顾客看得真切,摸得舒心,从而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企业影响;同时,开展售后服务,为顾客解疑答难,排除故障。
这一招果然灵验见效。四方宾客纷至沓来,企业规模日见扩大,公司效益不断提高。
倡导团队精神,提高管理技术,保障员工权益,提供发展空间
谈到企业管理,蔡宗生最倡导团队精神。或许生意上经常与日本客商往来,蔡宗生对日本企业的团队精神颇为赞赏。他认为,在这方面,日本不少企业做得比我们好,比我们成功。他觉得,中国古代那三个和尚的劣根性一直影响着多少代炎黄子孙。他指出,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种情况在内地还严重存在着。他说,一个企业就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像一艘行进在大海中的航船,全体人员,包括船长、水手等等,安危维系在一起,人人都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战胜狂涛,战胜恶浪,战胜各种恶劣天气,否则,稍有闪失,大家的生命就受到威胁。
如何才能树立团队精神,蔡宗生感到,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他说,企业管理也是行为科学。如果劳工纪律松弛,再现代化的设备也同样出不了效率。他在引进外国现代化科技产品的同时,也引进现代化的管理。在中星公司内,企业人员一踏进公司门坎,就明了自己的岗位职责和遵循的守则,没有人天天给你开会训话、布置任务,一切按部就班,各守其位,各负其责。公司要求员工有团队精神,敬业、勤奋。公司也让员工有保障,有归宿感。蔡宗生认为,企业在吸纳员工时,不仅要考虑给予相应的优厚工资等看得见的待遇,更重要的还要考虑能给他们较大的发展空间。知己知彼,因才聘用,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中星公司经营的是高科技产品,公司的人员也大多是高科技人才,常驻澳门的员工,基本上有大学文凭;而在内地的员工,70%以上为本科毕业。
中国人聪明,中国的大学生毫无疑问更聪明。聪明的中国大学生,再加上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就上升为中星公司的企业效益。
经过十五六年的惨淡经营,澳门中星公司分别在新疆、西藏、辽宁、四川和广东珠海、湖北武汉设立分公司;同时,在北京、南京、广州等地设立办事处。其中,北京有10多个代理经销商,销售量为内地之最。
热心社团活动,参加青年联谊,去江门品尝荔枝,赴福建参观交流
蔡宗生是福建石狮人。作为福建澳门乡亲,他积极参加有关社团活动,并担任澳门福建同乡总会副会长、澳门石狮同乡会常务副会长、澳门福建总商会名誉会长、澳门福建体育联合会永远名誉会长。他说,在澳门的福建乡亲,勤奋、团结,都有一股积极融入社会的热情。他愿意为争取更多的福建乡亲参与社会事务而努力。
作为年轻企业家,蔡宗生乐于参加青年人组织的活动。他如今还担任澳门福建青年联合会理事长、福建青联常委。他参与组织澳门青年到广东、福建参观,与内地青年座谈、交流、联欢。他兴致勃勃地讲述那一次与新华社澳门分社组织澳门青年100多人到广东省江门吃荔枝的情形。青年们品尝可口的荔枝,叙说欢聚的喜悦,歌唱美好的生活,跳起轻快的舞蹈,其乐融融,其情也融融。
蔡宗生说,一次活动,就是一次感情的交流,乡情的联络,友情的继续,很有意义,应该坚持。特别是对于正在迎接澳门回归的澳门青年,其作用是现实的,其意义也是深远的。他乐此不疲。
采访完蔡宗生,已是晌午时分。室外阳光普照,室内窗几明亮,气氛活跃。我不由得想起40多年前一位伟人说过的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澳门回归指日可待。澳门是澳门青年的;澳门的希望寄托在澳门青年人身上。
愿年轻的企业家蔡宗生与澳门青年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