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人物库

曾诚

发布日期:[2016-08-15] 阅读人:1637  字号:      
曾诚,字存之,福建晋江人。父曾孝宽(太师秦国公,签书枢密院事右丞相),祖父曾公亮(宋名宰,被遇三朝),曾祖父曾会(榜眼,刑部郎中,集贤殿修撰,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封楚国公),兄曾诜(承事郎迁朝请郎进大司农)。曾诚出身于相府名宦家庭,宋吉水人曾敏行(浮云居士,又号归愚老人)的《独醒杂志》云:“……泉南之曾自丞相鲁公,一传而有枢密孝宽,再传而为秘监诚,三传而为今丞相怀,又曾氏之最著也。” 曾诚以举人荐授参议郎奉直大夫、秘书省校书郎、秘书少监,赠太子太师秦国公。初仕之时,掌管图书经籍的收藏以及校勘典籍等事务。从哲宗元佑至崇宁间,一直没有变动,大概因曾家朝官“玉笏满堂”,官位安排讲究避嫌故事。曾诚在这种闲官位置上,使他有机会寻找诗词来抒发胸臆。也因如此,结交了一批很有影响的诗人词豪书家。最相得的有一位左卫将军王诜。 《宋史·公主》列传载:王诜字晋卿,娶英宗第二女魏国大长公主。王诜喜爱写诗,善作画,又工奕棋。作堂曰“宝绘”,藏古今书画。其风流蕴藉,有王谢家风。当代大诗人苏轼,也是他的诗友。在苏轼受处分的时候,王诜也受诛连。御史舒亶说:“驸马都尉王诜,收受轼讥讽朝政文字及遗轼钱物……漏泄禁中语,窃以轼之怨望、诋讪君父,盖虽行路犹所讳闻,而诜恬闻轼言,不以上报,既乃阴通货赂,密与游……而朋比匪人,志趋如此,原情议罪,实不容诛……”(见《续资治通鉴》卷第74)。 曾诚也是与王诜、苏轼他们“游”赋诗的常客,大概是他只管赋诗,没介入议政,所以没被鹰犬注意,这里留下一首《与同舍诸公饮王诜都尉家有侍儿辈侍香求诗求字者以烟浓近侍香为韵得浓字》—— 俯仰佳人看墨踪, 和研亲炷宝香浓。 诗情过笔当千里, 妙里凝香欲万重。 山盎泄云倾白酒, 越罗霑露浥黄封。 从来粉黛宜灯灼, 妙手凭谁写醉容。 诗作言尽酒后拈阄卜韵现场和墨。老老实实的治史专家并不那么刻版,在这时流露出真正诗人的气质。诗写来情趣横溢,每一句都富有酒香,每一句都富有醉态。 苏轼写了一首词,名为《人娇·王都尉席上赠人》,顺录如下—— 满院桃花,尽是刘郎未见。于中更、一枝纤软。仙家日月,笑人间春晚。浓睡起,惊飞乱红千片。密意难传,羞容易变。平白地、为伊肠断。问君终日,怎安排心眼。须信道,司空自来见惯。 在另一次聚会中,曾诚留下了一首《七夕王都尉邀同舍置酒听琵琶》—— 宝槛凌云结绮高, 小奁争巧暮分曹。 春葱细撚龙香拨, 香颈偏明逻逤槽。 牛余写形呈粔籹, 马军驰酒送蒲萄。 泪珠散作人间露, 最觉更阑润锦条。 诗歌紧紧抓住感觉,诉诸感觉,在艺术的空间翱翔。“春葱”、“香颈”……都围绕烘托“泪珠散作人间露”,让美的力量推翻阶级堵墙,显示出诗的积极意义;也让我们看到它和那些依恃华丽,卖弄风情的诗风全不一样。 王诜就是这样为聚会游招惹谗人不目;苏轼也因此招惹麻烦;曾诚尽管谨守祖宗家法,为人温良端厚,修身无缺,但与他们这些具有争议的人物游,自然也招来许多非议。崇宁元年壬午(1102年)六月辛卯,左司谏王能甫便起了报告,说:“曾诚家富于财,目为青钱学士,乞罢其史官。”王能甫这个疏劾,马上就被其他台谏否定,认为“王能甫乃吴安持婿,近日以安持追削职务,皆挟私怨,故以此攻曾诚……”(见《续资治通鉴》卷87)。 可见在乱政之时,小人怨妒,无端生事,君子要清立安恬也无可能的。这就是赵宋王朝腐败越陷越深的主要原因。 曾诚娶吕嘉问之女,封相国夫人;继娶田氏,封福建夫人(一云福国夫人)。生子五,长子曰忻(字喜道,朝奉大夫);次子曰忭(字乐道,承事郎);三子曰愉(字安道,登仕郎);四子曰怀(字钦道,累官与梁克家同,位居宰相);五子曰愔(字遵道,迪功郎晋朝散郎儒林通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