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人物库

尤烈

发布日期:[2016-08-15] 阅读人:1637  字号:      
尤烈,字子伟,号思所,福建省晋江人,父,尤明(以子贵,赠礼部主事);子,尤大立,郡廪生(以子尤应宪万历戊戌科武进士贵,赠昭勇将军);孙,尤应宪,万历二十六年戊戌(1598年)武进士(尤烈又以孙应宪贵,晋阶中议大夫资治尹)。 尤烈于嘉靖二十二年癸卯(1543年)与里人张乔桧、郑一凤、蔡一槐、苏宗玺等同登解元黄继周榜举人。 嘉靖二十九年庚戌(1550年),与里人郭立彦、薛天华、丁自申、朱安期等同登唐汝楫榜进士(尤烈会试第六名)。 尤烈在《用其中于民》一句的会试卷上,以他出奇的名言精理,获得会魁衔头。文章每一字,无不凝结着他的汗血,同时也表露他为人的性格。 《用其中于民》一句,出自《中庸》,其全句是——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这个题目,前人多有论述,如果没有自悟,便落人俗套,而成平庸。尤烈心有独见,以融汇贯通的思路,以天马行空、神龙得水的姿态,忽而飏开,忽而收转,变化莫测,愈出愈奇,直到“是以享大知之名,而开中庸之路”作结。让前辈大文学家王慎中拍案叫绝,称说:“捷者惊鸿,矫者淤龙,气空笔活,神乎技矣!”兹录其全文如下—— 以中庸示人,大知之权也。盖庸者用也,以中为庸,是大知之善用其权者乎。且夫圣人之于民也,盖其平常而相为用者也。天下急需圣人之庸,圣人已早建天下之中,此其间有权焉。所由以至精者,会天命之原,而以至当者,节民生之性也。如大知者之执两端也,不思所以用之乎!道虽至高,导之不可以明民,是必推而置之于万事万物之途,然后中藏者,大而有光。理虽至精,居之反足以愚民,是必变而通之于锡极保极之际,然后外扬者,博而能归。盖揣摩之极,机绪尽露,斟酌之至,脉络悉明,有其中焉,舜则用之于民。民至今其不知有中之体也。生康衢之下,沐浴明德,一以为田,一以为井,中依稀乎其未远也。当时功叙董戒,舜之用之,此其一。民至今其不知有中之统也,居山龙之宇,瞻望光仪,见所利则思予,见所害则思夺,中仿佛乎其若值也。当时辟达放诛,舜之用之,此其一。而初不举,圣神文武以惊之也,中焉而已。其用主正,而不主奇;主散,而不主积。若有物焉,贮于藏纳之区,而取而给之,不见其匮,则以天下之大本,为天下之大用者也。而并不矜危,微精一以震之也,中焉而已。其用能藏,而亦能显;能变,而亦能化。若有物焉,程衡量之后,而齐而付之,不见其重,则以天下之不偏,为天下之不易者也。取知能之日用,会通以帝廷之允执,而化识归理,化理归道,殊途同归。草野始无岐出之行,习人以为取精,多而不知,其用物宏耳!舍神灵之深微,调剂以里巷之耕桑而通变,谓事举措,谓业神化宜民。朝廷从无矫拂之才,智人以为设体,备而不知,其致用远耳!中不在民,用实在舜。夫是以享大知之名,而开中庸之路也! 中庸之道不是空泛其词,也不是虚声其理,而是“天下之大本”,是天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本”。它有着与人生迫切关系的内涵,这内涵就是“用”,“用其中于民”。 诚然,这篇论文,一直是尤烈为人做事的圭臬,一直在他人生道路上实践。他慬守于“用”,不是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的夸夸其谈者。实践证明:不论在他的宦途上,还是投袂归里,都是如此。 尤烈宦途第一站是授祁门令,出入惟单骑二隶。赴任后诸冗费尽皆裁去,岁省里甲三千余金。这一作为,不是心中有人民、百姓,不是有胆有识,谁敢这样做! 为政铲觚稜、破常调,在处理讼事上,随到随理,或于庙中,或于树下,不虚设架势,不耍花抢,实事求是,认真剖断。苞苴尽绝,馈遗悉屏。 如此这般,胥吏作弊无门,无从需索。民间中流传着“官清吏瘦”之谣。 尤烈视民如子,待诸生如弟子。暇时,与诸生谈艺,丝毫没一点官架子。也常常到各馆地去视察教学的勤惰情况,对成绩好的常赍钱酒,以资鼓励。 兴学校,表孝节,编保甲,除盗贼,所有作为,心中都有百姓。 尤烈还常到郊外参加劳动,目的是借此教育一些懒于农事、让田园荒芜者。 为官一方,必须为百姓奔劳。时,旁郡飞漕白粮,邻邑拟任之,尤烈则认为这是加给农民的额外负担,毅然脱冠以争,立即获得寝息。 当他擢为南京都察院经历,走的时候,只有图书一束,百姓泣留遮道,四乡立碑志思。东曰:东陌留春;西曰:西方美人;南曰:南棠遗荫;北曰:北道清风。这种寄思的表彰形式,恐怕是古来未有,天下第一。同时还立祠于东七里祀之。 继之,晋户部员外,礼部郎中,出为江西佥事。连遭丁艰,服除,仍然补江西。时景王(载圳)之国,嘉靖着迷方士,中官盛气凌人,无恶不作。尤烈看到这个昏暗局面,深知不可能在仕途上做出什么事业来,遂投袂归里。后来又起他为云南参议,竟辞不出。 尤烈居官勤政爱民,以清廉闻名;归里不问田宅,以清贫名闻。他就是这样抱着推而置之于万事万物之途,“以中为庸”,藋墙蒿床,粝餐裂缕,飘飘鹤翥,栖迟诸岩岫间。有时借宿田家草舍,枕借刍中,亦卧起自如。 对此,人皆崇之、敬之。当道守令崇其节,高其风。祁门人每逢晋江的举子到京城会试,都要询问尤烈健在否。并告诉说:“祁门历任县令虽有祠,其不当祠者,待官过后,辄遭毁坏。惟尤公祠巍然长存。父老过之,每皆泣下”云云。 可知尤烈在下层百姓心目中所占的位置。 尤烈所著有《三时私识》(一云为《三时私记》,待考——笔者注)、《尤烈诗文集》等种。尤烈还是隆庆《泉州府志》的同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