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用汲,字明受,谥恭质,福建晋江人,祖父王端容,以孙贵,赠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父王孙,以子贵,赠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王用汲生于明嘉靖五年丙戌(1526年),隆庆二年戊辰(1568年),与同郡黄凤翔、杨道会、史朝鋐、颜容舒等人皆中罗万化榜进士。初授淮安推官,礼士爱民,豪强敛迹。且讯狱得情,百姓没有什么冤屈情状,后升常德同知。
万历五年丁丑(1577年),王用汲被调入京,除户部员外郎。这个时候,张居正与冯保狼狈为奸,首倡夺情议,黜陟多由爱憎,左右尽通贿赂,权倾中外。王用汲目睹这种腐败行径,于万历六年戊寅(1578年),上书劾宰相张居正,结果被当路削籍,委弃故乡。
五年后的万历十一年癸未(1583年),张居正死,其专恣状露。王用汲才得被起用为邢部员外郎,不久擢广东按察佥事,迁召为尚宝卿,进大理少卿。
万历十四年丙戌(1586年),晋王用汲为顺天府尹。
万历十五年丁亥(1587年),晋为南京副都御史。总督操江,中贵惮之。正当其时,剿太湖剧贼,歼其魁,捷报上闻,赐以金币。
万历十七年己丑(1589年),王用汲晋升为南京兵部侍郎,改吏部。商邱太宰推毂天下贤士大夫,多所咨询,请他提出意见。
万历十九年辛卯(1591年),王用汲历刑部尚书,以脾疾,乞归,卒年六十六岁,赠太子少保,谥恭质。
王用汲为人刚正,遇事敢为。万历六年戊寅(1578年),首辅张居正归葬其亲,一下子,“狗想陷肿,陷肿想狗”,湖广诸司,群丑竞趋,大官小官相拥毕会,可谓风光一时。独巡按御史赵应元不买他的账,“以病请”。于是张居正非常气愤,给他点上油,作个记号。佥都御史王篆,知道张居正之意,便乘机作手,吩咐都御史陈炌劾赵应元“规避”之罪。如此,赵应元即被无声无息的除名“冻死”。
贪婪者怙势肆害,不才士夫,相竞媚奉。具有正义感的王用汲,知道这事首末,非常愤慨,即上书,说——
御史应元以不会葬,得罪辅臣,遂为都御史炌所论,坐托疾欺罔削籍,臣窃恨之。夫疾病人所时有,今在廷大小诸臣,曾以病请者何限。御史陆万钟、刘光国、陈用宾皆以巡方事讫引疾,与应元不异也,炌何不并劾之。即炌当世宗朝,亦养病十余年。后夤缘攀附,骤列要津……盖能得辅臣之心,则虽屡经论列之潘晟,且得以不次蒙恩;苟失辅臣之心,则虽素负才名之张岳,难免以不及论调……以臣观之,天下无事不私,无人不私,独陛下一人公耳。陛下又不躬自听断,而委政于众所阿奉之大臣。大臣益得成其私而无所顾忌,小臣益苦私而无所愬告,是驱天下而使之奔走乎私门矣……政柄一移,积重难返,此又臣所日夜深虑,不独为应元一事已也。——见《明史》王用汲传
疏入,张居正哪里容得下,大怒,欲下王用汲狱廷杖。适当其时,次辅吕调阳在告,即被削籍。此事一出,正人君子,纷纷议论,声震天下……
君道不正,臣职不明,政以贿成,官以赂授,王用汲无可奈何。回到故乡,布衣藜食,以讲授生徒自给,足不践城市。直至张居正专恣状露,他才重被起用。
王用汲累官至大理少卿时,正当法司议胡槚、龙宗武杀吴仕期狱案,傅以谪戍。他觉得这样处分,有损法律。即以忠正之心,慷慨陈词,提出驳奏,说:“按律,刑部及大小官吏,不依法律、听从上司主使、出人人罪者,罪如之。盖谓如上文,罪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之律也。仕期之死,槚非主使者乎?宗武非听上司主使者乎?今仅谪戍,不知所遵何律也。”
皇上觉得王用汲说的有道理,准备采纳。阁臣申时行等说仕期自毙,胡槚、龙宗武的罪宜减等,于是又以申时行的意见为准,把狱案定下来。
王用汲鲠直廉介,本于天性,当他为诸生时,晋江被倭寇所困,客兵饱饩,饷不发一矢,即陈书直指言状。郡守看罢,怒叱他“非书生事!”王用汲那肯认输,抗声反驳,说:“范希文做秀才,便以天下为已任,况且这关系我等乡井生死存亡,怎说‘非书生事!’”说得郡守无言可答。
王用汲的为人,和海瑞相类,都属忠贞耿直,刚正不阿。万历十五年丁亥(1587年)冬十月,海瑞卒时,王用汲去跟他辞别,看到这时的海瑞,“葛帏敝籯,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立即发动同僚,“醵金为敛。”
这就是王用汲!
王用汲墓葬在三十六都海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