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琼芳,原名施文龙,字见田,号珠垣,祖籍晋江,居台湾台南。据《温陵岑江施氏族谱》载:施琼芳父亲自晋江西岑(今石狮市辖)“移往台湾”。
施琼芳生于嘉庆二十年乙亥,“恬淡好学,早夜弗懈”,二十三岁中了举人。之后曾先后五次参加会试,最后才于道光间中了进士。初补江苏知县,擢六部主事,未就职,即乞养回籍,住在台南。
不久,施琼芳接受“海东书院”聘请,课学授徒。他不蹈守太多的固有旧规,而是明智应变,对教学实行改革,增设赋诗杂作之课,开拓学生视野。除教学外,还倡扬风雅,“与诸公结社”,与诗友咏吟。他的诗作,倾向平民大众,诸如《乞巧》一首:
瓜果中庭默祝时,
剧怜儿女太情痴;
休论仙巧人难乞,
巧似王孙亦别离。
诗既描绘民间风俗,同时给低文化阶层输以岁时风俗知识。此类诗风已接近当时台湾流行的《竹枝词》,反映施琼芳勇于改革,和面向大众的思想倾向。
十九世纪初,英国把鸦片源源输入中国,不仅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而且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带来极大的威胁。有见识的中国人民,个个切齿痛恨!施琼芳浩然正气,站在斗争前头,运用民族传统“鼠牛虎兔”等十二属相,写了一首《恶洋烟》,诗云:
何年夷船上邦通,
封豕长蛇荐食同;
肥己利凭鸡兔算,
诱人情似马牛风;
癖耽片脔羊羶慕,
眼瞪终宵虎视雄;
糟粕舐残淮犬鼎,
衣冠疲尽楚猴躬;
可怜鼠矢余渣似,
偏道龙涎雅味融;
十二时中无个事,
醉生梦死一床中。
施琼芳把“十二生相”藏于诗句中,幽默而辛辣地对英夷和那些醉生梦死的清朝当权,以及社会渣滓,予以讽刺与鞭挞。
施琼芳的重要著作有《春秋要义》、《石兰山馆遗稿》(诗文集二十二卷)等,并在战后经黄典权校点出版。
据《台南府志》载:施琼芳“生子二,长士沅,次士洁。”士洁也是一位鼓吹革命、抗御侵略的爱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