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题雁,字映都,号梅珊,台湾县人,祖籍晋江县。光绪六年庚辰(1880年),叶题雁上京参加会试,中三甲六十名进士,钦点为户部主事,擢员外郎,迁郎中,晋广东道监察御史。
清廷自从甲午战争以后,腐败情形和盘托出,帝国主义者无不虎视耽耽,到处寻隙挑衅。于是,在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年),无能的满清政府,苟安惧敌,慌忙派李鸿章和日本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开,志士奋起,反卖国、反侵略的浪潮不可遏止。叶题雁这时虽然在朝廷户部供职,但是他的思想和人民一脉相通,悲愤难抑,深忧国危,认为不奋力抵御,确实无以图存之余地了。于是,他毅然出面,和翰林院庶吉士李清琦一起,与在京应试的台湾举子江春源、罗秀蕙、黄宗鼎等人,联名上书都察院,表示“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的抗日救国决心。过不几天,又参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所发起的上京应试举子反对清廷卖国求和的“公车上书”运动。
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年),以英、俄、德、法、美、日、奥、意、比等联军,如秋风扫落叶,攻陷京都。两宫车驾蒙尘,逃之夭夭,各国帝国主义侵略军肆无忌惮洗劫大内,都城火光四起,惨无天日。叶题雁此时被天子车驾委弃于“京城南柳巷晋江会馆”,亲眼看到这些帝国主义侵略军种种残暴行径,便以诗文控诉洋兵入城烧杀抢劫的种种兽行——
“庚子七月廿一日,洋兵破都城,焚毁劫掠,惨无天日……西兵逞愤,焚毁兴胜寺及东南园、东北园民房,有二人在沙土园见火光陡起,意欲逃避,德人……遂促而投之火坑中焚毙……至若内府御书被洋兵搬出在街头售卖;洋兵开銮仪库,将仪仗搬出沿街游戏……护国寺铜佛……锯成三段,运往东洋……大内重器,均被日兵攫去……有何国际公法之在目!”
——见叶题雁《外侮痛史》一文
清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901年),奇耻大辱的“和约”签订后,两宫才在西狩蒙尘中打驾回銮。这年,叶题雁经过考选,擢升为广东道监察御史。他看到庆亲王父子玩弄权柄,牵朋引党,卖官鬻爵等龌龊行径,不顾身家性命,立即上疏弹劾。可是清廷政府,到此时已经无可药救,叶题雁一连三奏,都如泥牛入海!
清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年),叶题雁丁忧返籍。翌年,光绪三十一年乙巳(1905年),因忧愤交并病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