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人物库

吴普霖

发布日期:[2016-08-15] 阅读人:1637  字号:      
慈祥其貌,高洁其性。 浮利虚荣,耻于奔竞。 惟笔砚之时亲,乐诗画以涵咏。 存亲泽之遗篇,寿梨枣而征咏。 孝道无亏,友恭笃敬。 岁比绛老差两年,人能乐天而知命。 著作等身,法书端劲。 琬琰留真,芳名永盛。 这是黄宜秋在己酉年为寥天阁主题的像赞。淋漓濡染,活灵活现地概括诗人吴普霖的为人处世及其生活风貌。 吴普霖,字伯施,别署寥天阁主,福建晋江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1899年),即戊戌变法的第二年,隔岁庚子联军破京津,真可谓在多灾多难之秋出世。 吴普霖的父亲吴钟善,字元甫,号顽陀,晚署守砚庵主。于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年)中经济特科、廷试二等,授广东州判。 吴普霖的祖父吴鲁,字肃堂,号且园。于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年)以一甲第一,夺魁状元(见《晋江历史人物传》,海峡文艺出版社1991年9月第一版第198页;或同书1997年12月第二次版第238页)。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1899年),吴普霖的祖父吴鲁服阕入京,由普霖的父亲吴钟善伴行,途中避暑于浙江普陀山,因此把出世不久的吴普霖,名以“普”,以示宠爱之意。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年)春,吴鲁状元并夫人及吴钟善和普霖母子一家人由海道上京,船到上海,深知联军攻京津,全国风鹤频惊。于是避地宁波。这时,吴普霖还不及周岁。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901年)后,吴鲁奉命典试督学,前后两次到云南,又东游日本及提学吉林。这时,随宦益难。吴普霖稍长,即开始读书家塾,不再随宦。 民国元年壬子(1912年)秋,吴普霖十二三岁。吴鲁状元家道中落,弃去馆舍回归晋江。时新旧嬗代,礼制棼如,家计日困,即命吴钟善出就教席。 民国三年甲寅(1914年)冬,邑侯马公振理倡办晋江县中学,聘吴普霖家父吴钟善任教席。吴普霖兄弟也跟着在晋江县中学就读。 民国七年戊午(1918年),吴普霖已近二十岁,父吴钟善应台北林氏之聘,东渡课经。吴普霖曾两度随父侍行,并参与林家兵爪(鹤寿)、季丞(伯寿)昆仲倡联的“寄鸿吟社”。这个时候,龚亦癯、苏菱槎、陈髯僧等人亦先后来台湾,“寄鸿吟社”热闹一时,文酒游,唱和书画无虚日。吴普霖也跟着这些前辈诗翁,遍历三台,览其山川风俗,采摭遗闻。其间还协助其父吴钟善编辑刊印吴鲁状元的《正气研斋汇稿》及《百哀诗》多集。 民国九年庚申(1920年),吴普霖独游香港,企望有什么开拓而未果;民国十年辛酉(1921年)准备到菲律宾,又逢时际未期而返。 民国十一年壬戌(1922年)秋,吴普霖侍父到上海,即有姑苏览古之游—— 春申倦旅岁初寒, 览胜中吴兴未阑。 人语钟声喧客舫, 乌啼月落冷经坛。 荒邱虎去风犹厉, 废馆娃空迹已残。 银灼轻桡宵觅句, 山塘十里静无澜。 这年冬,吴普霖由上海放洋,重渡菲律宾,维是频年记室,案牍劳形伤神,虽然每想返回故乡,而不敢贸然而行。 民国二十四年乙亥(1935年),吴钟善卒,吴普霖返家执孝奔丧。举哀之中,亲自草就一篇2400余字的《清诰授奉政大夫同知衔广东试用州判经济特科二等第五名壬寅科副举人郡廪生先考顽陀府君行状》。 吴普霖守制未及两年,中日开战,烽烟滚滚,祖国家乡及南洋各埠刀光剑影。民国三十年辛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菲律宾沦陷,星愁云哭,血腥四溅,诗人吴普霖半生吟草,在一片硝烟炮火中荡然无存。 诗人之声不可能摒绝。世乱之后,在劫余二十载之中,吴普霖又“得稿三百余首”,编为上下二卷,名为《天寥阁诗稿》。《诗稿》内容丰富,有结社同人雅集唱和;有抒写异域风物风情;有对时势的感咏;有对自然灾害的记录;有对故人的怀念与凭悼;有咏史,也有讽今……人生经历,种种备至。《黎萨纪念碑》(又一首),凝结着中菲关系的深刻感情—— 剪空荆棘出铜驼, 自在贞珉永不磨。 一笏长留争夺地, 三弓犹镇去来波。 焄蒿凄怆邦人泪, 击节苍凉国士歌。 劳我低徊明月夜, 荒台拾级几摩挲。 《壬辰中秋》是诗人怀乡之作,缠绵而不失慷慨—— 亥年去国又逢辰, 六度中秋滞海滨。 永夜浓云蒙玉宇, 漫天急雨澣冰轮。 盈虚消长循环旧, 离合悲欢触绪新。 悄立露台歌水调, 坡公豪气迈群伦。 《土巴酒》是中菲历史文化酿成,诗人在这诗中有序云:有明洪武十二年(1397年)国人沈邦来菲岛,教菲人以椰子酿酒,即今之“土巴酒”。菲人盛以竹筒,背负以沽者云云—— 郫筒背负何所有,青州从事沿街走。 道逢酒家一倾筒,十千未许价论斗。 土人栽椰复酿椰,酿出椰酒曰土巴。 方物南荒此酒旨,欲觅酒人谈酒史。 沈郎酒法传菲宾,洪武践祚刚一纪。 壬公丁女忽相逢,海国春风粬尘起。 五百余年国几颠,惟有此酒尚流传。 桑落兰生各有自,一杯在手何茫然。 君不见,安定黄柑人不识,坡老洞庭赋春色。 在吴普霖身边,围绕着一群同乡诗人,是中菲文化开拓的继承者。他们有李根香(琨)、黄宜秋(人杰)、柯子默(紫陌)、陈觉夫(治平)、陈清汉(马痴)、施家玉(璞生)、李明堂、柯伯行、陈明玉、洪活源、王新秀、林少华、蔡斗垣、龚念平、汪照陆、潘葵邨、洪文藻、杨昌国、苏二庵、郑霁霖、许书记、弃予、铁庵、虚白、焦桐、书、圭峰、蛰轩、幼穆、协和、渊明、如霖等等。 所以《菲律宾华侨诗选》付梓之中,被同人慕推作序,兹录其文如下—— 吾宗弃予与陈子觉夫合编《菲律宾华侨诗选》付梓有日,征序于余。自维谫陋不文,何足为二君重!既辞弗获,惶悚滋深……吾辈栖迟异国,耳之所触者,蛮语娵隅之音;目之所染者,飓海椰乡之景。其发为诗歌,形诸楮颖,状物类情,别饶风趣,必有以异乎海内之士之所为无疑也!若夫览其山川风俗之异,摭其志士仁人之迹,与夫先侨艰难创业之往事,触绪兴怀,低徊咏叹,虽囿于一隅,庶其可以补诸蕃之志,续海国之编也乎(文下着重号系笔者所加)!二君所选之诗,余盖未寓目,然知其必有合乎此者也。 除诗歌外,吴普霖还长于书法。他的书法显然继承祖父吴鲁状元及其父吴钟善家钵,结体端庄凝重,不装模作样,不弄花拳花枪,用力劲健,精神外溢。 吴普霖子吴紫涵(原广东人民出版社副主编)、吴紫钧(旅加拿大,现居菲律宾马尼拉)皆长于文事。 吴普霖所著有《天寥阁诗稿》,分上卷、下卷和附录(天寥阁文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