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人物库

吕惠卿

发布日期:[2016-08-15] 阅读人:1637  字号:      
吕惠卿,字吉甫。宋明道元年(1032),生于晋江县开建乡仁孝里西安村(今属安海镇)。父吕,精明廉能,不畏权贵,历官光禄寺卿。 嘉祐二年(1057),惠卿登进士第,授真州推官。秩满入京,枢密院使曾公亮荐为集贤殿校勘,由是结识王安石,时王安石直集贤院,两人经常一起研讨经义,十分投契,遂为莫逆之交。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当权,极力举荐惠卿。他对神宗说:“惠卿之贤,岂特今人,虽前世儒者,未易比也。学先王之道而能用,独惠卿而已。”是年,王安石设置“特置三司条例司”,以惠卿为检详文字。事无大小,王安石都与惠卿商量计议,有所建请,章奏都请惠卿起草。不久,提升太子中允,历任崇政殿说书、集贤殿校理、判司农寺等职。惠卿主管司农寺时,施行常平、农田水利、免役、保甲诸法,成绩显著,进对明辩,得到神宗的赞赏。神宗说:惠卿言农事甚善,然只司农寺,管理的面太小,如果让他司理农司,天下事就大定了。 惠卿初露锋芒便遭到保守派代表司马光的极力攻击,要神宗“徐察之”,要王安石提防之。适惠卿父吕去世,惠卿回家守制,居太湖山。服除,召为天章阁侍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判国子监。 惠卿主持监务期间,积极建议学校挑选贡举,应选通经术、谙政事的人主判大学,以有学行艺术者为教授。自京师至诸州皆建学校,取以经义,策以时务,殿试专用策问。于是王安石接受他的意见,罢停制举,整顿学校,从中央至地方,学官、教授全改由经过中书或国子监选择的人充任。 惠卿判国子监期间,又与王安石之子、太子中允王雱同修《三经新义》,兼知谏院,为翰林学士。当时新法正大力推行,保守派抓住河北推行青苗法时有强配现象,大加指责。神宗对新法产生怀疑,发生动摇。王安石也因新法屡遭阻碍,称疾家居。惠卿担心新法中途夭折,一面辨明得失,一面发动监司、郡守,向朝廷奏明真相。神宗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继续推行新法,支持王安石继续执政。 新法因触及大地主、大商人根本利益,所以越是执行,保守派的攻击就越是凶狠。熙宁七年(1074)终于掀起一场全面围攻变法活动。枢密使文彦博上言“祖宗之法不可变”,首先发难;接着参知政事冯京上疏说,四川王小波之乱是因“市易法”而起;监安上门郑侠献所绘“流民图”,把水旱灾害归于变法;司马光上疏请废新法等等。四月,神宗在太皇太后、皇太后及朝野的压力下,罢王安石相,让王安石出知江宁府。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韩绛为宰相,惠卿仍参知政事,遵行新法。王安石作书以贺,其《贺吕参政启》云:“窃闻明命登用大儒,是直夷夏之交欢,岂特亲朋之私庆!”保守派则讽刺韩绛为“传法沙门”,吕惠卿为“护法尊神”。 惠卿不顾一切,坚持推行新法,如行“手实法”,设五等丁产簿,令民众自行申报财产,据以纳税;又行“置将法”,开封、河北、京东西置37将,河东、秦凤、永兴置42将,加强防御。募集灾民兴建农田水利,以工代赈。两法一行,谤讪立至。神宗对诸言事不实者分别查处,郑侠遣英州编管,冯京罢参知政事,王安国罢崇文院校书。 熙宁八年二月,王安石复相,以其子王雱为龙图阁直学士。王雱辞。惠卿劝神宗允其请。殊不知原来王雱是假意推辞,结果弄假成真。王雱本来就受其叔王安国的影响,攻击新法,由此更怨恨惠卿。八月,御史中丞蔡承禧罗织惠卿罪状上疏。惠卿自请居家待查,听候处理。王雱趁机暗示御史中丞邓绾弹劾惠卿兄弟借秀州富民钱购买田地,与华亭县张若济以非法手段牟利。惠卿因此被贬出守陈州。 华亭之事,经置狱讯问,不能成案。王雱背着王安石,私下与门下客吕嘉问、练亨甫共议,取邓绾所罗织惠卿的罪状,参杂其他书信,交给鞠讯官。省使至陈州讯问,惠卿如实驳辩,以为此事是王安石所为,因上书自辩云:安石尽弃所学,变成纵横家之流,如此欺君罔上,即使是古人失志而倒行逆施者,也不会干出这一类事。并指摘王安石曾书“无使上知者”为证。守旧派抓住这一点,用最恶毒语言毒骂惠卿。王安石自知过失在自己,当神宗把惠卿的辩辞交给他看时,罔然不知,归家责问王雱。王雱始告实情。王安石严词责斥。王雱羞愤,背疽暴发而死。王安石揭发邓绾奉迎巴结,替他子弟求官,又荐婿蔡卞于朝等罪。于是,真相大白,邓绾与练亨甫皆罢斥。 案情澄清后,惠卿以资政殿学士转知延州。延州常受西夏侵扰,而镇边帅臣都“养威持重”,采取错误的治军方法,如把汉兵和蕃兵分开,各自为军,每次战斗都以蕃兵为先锋,而留汉兵守城,等待有利时机出战争功。惠卿废除这一做法,把汉蕃兵合一,先补充兵员,再从其中挑选精锐出战,同时定立规约,坚持在驻扎地就地选拔守将。因此遭到那些因循守旧老将,如路都监高永亨等极力反对。西夏军屈全乜将侵犯边境,惠卿为振作士气,亲率将兵巡视边防,从东郊出师,经绥德,抵无定河,前后18日而还,稳定边境。 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再次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惠卿与之保持书信往来。 元丰五年(1082),加大学士,知太原府。惠卿入朝晋见,神宗本想命他仍镇守鄜延,惠卿事先探知,见面时奏说:陕西的军队,不但不可以攻,也不可以守,关键在大造形势。神宗正决策西夏,听罢大为不满,斥责惠卿“轻躁矫诬”,令其出知单州,改派徐禧至鄜延。结果西夏大举进攻,徐禧死,神宗始悟。惠卿复知太原,此时,王安石贻书惠卿,书云:恐怕没有相见的机会了,希望你能好好剖析世事,共同推进新法,即使你我远隔两地,也好象经常在一起。我虽衰迈,不敢不自勉。希望未死之时,能有机会晤谈,探讨我等怀抱。 元丰八年,神宗薨,哲宗即位。保守派主国政,罢保甲、方田、保马等法。并敕令边疆官吏不得侵扰外界。时西夏屯兵聚星湖,准备犯边,惠卿遣步骑2万袭击之,斩首600级。保守派乘机攻击惠卿挑起边畔。元祐元年(1086),贬惠卿为光禄卿,分司南京,再贬为建宁军节度使,建州安置。 元祐八年,太皇太后高氏薨,十月,哲宗亲政。十二月,复惠卿官。绍圣元年(1094)入为资政殿学士,本当预政,却为时相章惇及蔡京等人百计阻挠,遂转徙外任,先知大名府,后加观文殿学士,再知延州。 惠卿复知延州,道出西都。时著名学者程颐闲居乡里,听说惠卿路过其地,告诉门人说:“我听到吕惠卿的名,还没有见过他的面,明日他往西去,必从我门前过,且让我看一看是何等样人。”天亮后尚不见动静,打听一下方知已经过去多时。程颐感叹说:“从者数百人,人马数千,能使悄然无声,驭众如此整肃,在朝虽多可议,而才调亦何可掩也!” 惠卿至延州,修米脂诸寨,坚壁清野,加强守备。夏人复入寇,欲攻则城不可近,欲掠则一无所得,欲战则诸将按兵不动,欲南下则恐腹背受敌,围城二日,拔栅离去。惠卿加筑威戎、威姜二城以御边。旋加封银青光禄大夫,授保宁、武胜两军节度使。 建中靖国元年(1101),徽宗即位,易惠卿为镇南节度使。因惠卿与时相曾布有宿憾,遂转徙杭州。崇宁元年(1102),曾布罢相,惠卿迁武昌节度使,知大名府。 崇宁四年,蔡京当政,排斥惠卿,命致仕。五年,重新起用为观文殿学士,知杭州府。大观元年(1107),蔡京利用“妖人”张怀素谋反狱事,陷害惠卿子吕渊,吕渊发配沙门岛,贬谪惠卿为祁州团练副使,宣州安置。三年,蔡京罢相。四年,宰相张商英荐为观文殿学士,充醴泉观使。时朝臣何执中、郑居中联合攻击张商英。政和元年(1111),张商英罢相,出知河南。惠卿也以本官致仕。不久惠卿去世。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文敏。 惠卿才思敏捷,学识精深。著作有《孝经传》1卷、《道德经注》4卷、《论语义》10卷、《庄子解》10卷、《文集》100卷、《新史吏部式》2卷、《奏议》70卷、《县法》10卷、《弓试》1部、《建安茶用记》2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