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光启二年(886年),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潮初进泉州时,他的二弟王审邽在泉州开元寺驻扎军队,辟充行馆。王审邽的妻子就在寺内后堂生下王延彬。传说王延彬出生时,有一只白雀飞来在堂上筑巢,一直到王延彬终世才不见。当时人们以为神异之兆。
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王潮攻占福州,授福建观察使,乾宁元年(894年),王审邽任泉州刺史。
王审邽,字次都,喜欢攻研儒学,博通“四书”、《春秋》,颇有政治才干。他担任泉州刺史后,陆续招回逃离在外的流民,借给牛犁农具,帮助修建房舍,鼓励百姓生产,制订合理负担,充实地方财赋。泉州一府五县在他的治理下,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那时中原许多公卿大夫、文人士子为了逃避战乱,纷纷南下投奔福建,迤逦跋涉,都曾到泉州驻足。王审邽便命长子王延彬在南安建招贤院,专门接待和安置中原流亡人士。如李珣,王涤、王标、夏侯淑、王拯、杨承休、王倜、郑磷、韩偓、归传懿、杨赞图、郑戬、崔道融、翁承瓒等,都受到王审邽和王延彬父子二人的礼遇优待。一时招贤院内人才济济,文事活跃。
王审邽在政12年,官至兵部尚书,授威武军节度副使,加司徒,进封开国伯,食邑700户,死后葬在泉州东郊凤山。唐天祐元年(904年),王审知任命18岁的王延彬为泉州刺史。
王延彬执掌泉州军州,事大权前后16年,能继承父志,着力发展生产,岁岁丰登。由于泉州在唐朝时就是对外通商的重要港口,及至唐末五代中原战乱,此地环境相对安定,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居民也达2-2万多户,16万人。人们除了开山辟田,与海争地外,还从事手工业生产,把产品销往海外。王延彬把对外贸易的收入作为地方财赋的重要来源。当时从泉州出口的产品有瓷器、绸缎、茶叶、铁器;进口的有玳瑁、琉璃、犀角、象牙、香料、药材、珍玩、奇器、海味等。王延彬每年放船出洋,惊涛狂飙,据说从无失坏,泉州一郡百姓都借此获利,称王延彬为“招宝侍郎”。
王延彬在这样的太平世道做太平官,风调雨顺,官富民足,自家的生活也十分奢侈,他一天要用一块手巾和一把梳栉,一天要换一身内外衣服,换下的衣服要放在箱笥里用龙脑香薰藏。他在泉州建造了云台、凤凰、凉峰3座别馆,作为会文聚友、歌舞娱乐的场所。他蓄养的乐伎都是北方人,在选美之前,都要画上自己的容貌并题上自己的诗歌以便引起应聘者的爱慕。他时常与招贤院里的文士游赏行乐,饮酒赋诗,当时中原动乱不安,泉州却是一派歌舞升平,“文物为十国之冠”。徐寅有《贺清源太守王延彬》诗:“蕊珠宫里谪神仙,八载温陵万户闲,心地润于云梦泽,官资高却太行山。姜牙兆寄熊罴内,陶侃文成掌握间。应笑清溪旧门吏,年年扶病掩柴关。”又:“武荣江畔萌祥云,笼拜天人庆郡人,五色鹤绫花上敕,九霄龙尾道边臣。英雄达处谁言命,富贵来时自逼身。更待春风飞吉语,紫泥吩咐与陶钧。”真可谓极尽阿谀奉承之词了。王延彬自己也得意洋洋写了这样一首诗:“两衙前后讼堂清,软锦被袍拥鼻行,雨后绿苔侵履迹,春深红杏锁莺声。因携久酝松醪酒,自煮新抽竹笋羹。也解为诗也为政,侬家何似谢宣城。”完全是他富贵养尊、优哉游哉的写照。
王延彬不但“性多艺而奢纵,亦好谈佛理”,虔心拜佛,祈求庇佑荣华富贵。他平时对于僧人十分礼敬,如泉州开元寺僧弘则精通戒律,王延彬尊他为师,在给僧弘则的诗中说:“莫怪我来偏礼足,萧宫无个似吾师。”表现得那样虔诚谦恭。他先后延请了叔端、袭礼、文展、文超、省权、挺赞、道昭等各宗高僧来泉州开元寺弘法传经。他不惜舍田施财,大兴土木,连连在晋江青阳山建法云寺,在府城北山建福先招庆寺,在府城南建教忠寺,在南安为高丽僧人元衲建福清寺,在他妻子徐氏葬地凤凰山建凤凰寺,并在开元寺四周建造清凉精舍、慈恩院、清吟院、新法华院、天祐院、建法院、金身院、千佛院、报劬戒律院等,迎纳某些名僧大德驻锡居息。甚至因为自己的妹妹出家当了西禅寺的尼姑,特地扩建泉州城的西北部分,把西禅寺包在城内。每座寺院都拨有上好的寺田作为供养,仅招庆、招福2寺就置田租10余万担。后来的《万历泉州府志》说:“是时膏腴田尽入寺院,民间乃得其硗窄者。如王延彬、陈洪进家,多舍田入寺,顾窃枟施之名……。”
泉州佛教在唐代兴起,到了五代进入一个兴盛发展阶段,在近60年中,新建大型寺庙50余座,香火兴旺,梵钟处处。这都是王延彬的推波助澜,文武将佐争相仿效的结果。所以宋僧普济纂编的《五灯会元》,特奉王延彬为居士。
王延彬官高禄厚,丰姿俊才,未免骄纵自负。后梁乾化六年(916年),即他执政泉州第12年,有人进献白鹿、紫芝。深受王延彬宠信的浩源和尚说,这是王者的征兆,相应在主公身上。王延彬听罢大喜,听从浩源之计,派人秘密从海道向梁朝进贡,请求赐授泉州节度使之职。此事被王审知发觉,处斩了浩源和他的党徒,罢黜了王延彬的官职,另委王延彬的弟弟王延钧权泉州刺史。后唐天成元年(926年),王审知去世,王延彬再度执掌泉州大权,但只4年,至后唐天成五年(930年)亡故,年44岁,葬在南安云台山,山下有清歌里,正是他生前歌舞游乐之处,也可谓死得其所了。
王延彬两次出任泉州刺史16年,占有天时地利,在促进经济繁荣,推动佛教发展,以及提倡文学歌舞方面,都系着他的一番心力,对于泉州的历史发展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