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资深(1839-1911),乳名浅,字永明,号安亭,南安官桥人。16岁随父往菲律宾经商,翌年其父即告归隐,菲岛生意由其经营,历10余年,资产由原有的几千元累至数百万元。他因勤俭创业、忠厚待人而得西菲人士的信任,事业蒸蒸日上,产业星布菲岛岷市,是当年马尼拉屈指可数的巨商。
当时,殖民地局势动荡不安,许多殷实人家在一夜间便告破产。蔡资深虽拥有雄厚资金,但见识高远。他常说:“争一时之利农不如商,立后世久远之业商不如农;岷地饶而俗糜,生是土者语言?欲俗久之辄与兴同化以生养以我子孙,终不如内地之适故。”他斥巨资在故乡广购荒地,组织族人开垦,得大片良田果园。并于其中择地建宅第、筑祠堂。
蔡资深热爱家乡公益事业,量宏而好善,凡泉属除道成梁输金钱,惟恐不赡;设医局,施药疗疾,惟恐不周;捐修文庙、贡院、城垣、炮台,数以千万计;晋南各处械斗,捐银赔补解释;修筑寺院、桥路、义冢,捐银皆计千计万;助书院经费,捐巨资筹办学堂;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晋南溪三县发大水,灾民漂没无数,独倡捐万余金,又为集捐数万金救之,灾民赖以存活者甚多。恤儒寡,敬孝节,一切义举,他知无不为,为无不至。郡守胡胜、郑秉成皆赠匾额,并上宪奏奖道衔,赏戴红顶花翎,诰授“资政大夫”。
蔡资深故居为一座建筑群,位于今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故居从清同治六年(1867年)始建至宣统三年(1911年)竣工,历时40多年。整体布局坐北朝南,建筑南北中轴线南偏西5°,东西长200多米,南北宽100多米,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现存古民居18座,祖祠1座(新建),书房1座,当铺1座,损毁宗祠1座,民居1座,共计23座,大小房间400多间,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民居的基本建筑顺序是由东部向西部而建。东部共建有大厝10座,由三排三列9座加其东部1座而成,这10座大厝排列整齐,厝厝相连,给人以建筑规模无比宏大、雄伟壮观感觉,各大厝之间平等排列,前后之间由10米左右的石埕相连,山墙之间留有2米宽的通道作人行、防火、排水之用,其南北贯穿,自一端入口处望进,透视感极强。东部建筑的“攸楫厝”、“启昌厝”建于同治六年(1867年),为整个建筑群最早的建筑。地处最东端的“醉经堂”,是群体中最小的建筑,完成于宣统三年(1911年),建筑小而布局完整,装饰精美,大门两侧分别额书“吟风”、“弄月”,为昔日主人聚宴消闲之处,后为学堂。
建筑群西部共有13座,其布局因建造年代由东向西依次而建,而东部和西部之间又设有院墙和院门,西部建筑分南部和北部。南部顺沿东部的石埕大道向西延伸,并在其石埕两侧建造两列大厝共6座,使石埕大道形成整个建筑群体的东西轴线。
木雕窗
砖雕
沿石埕大道南侧建有“蔡浅厝”、“蔡浅别馆”,其东西两侧各设院门,相对独立构成一个整体。“蔡浅厝”建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为蔡资深晚年自用。整座建筑占地1250平方米,庭南石埕前有倒屋一列,俗称“回巷”,为佣仆所居;庭北正屋两进,并东西护厝,大门居中,额书“莆阳世胄”。其建筑规模不是最大,但轴线完全对称,等级分明,十分庄严。“蔡浅厝”装饰十分精美,并在其屋脊装有“龙稳”,以示蔡资深热心公益事业,被诰封“资政大夫”的显赫地位。北部所建的宗祠以及民居中最大的一座大厝“孝友第”,是群体中2座大门朝西的建筑。
故居建筑群的单体布局为两进或三进带单边或双边护厝,房屋结构多为穿斗式木构架,硬山式屋顶,屋脊线采用两头微翘的优美造型曲线,其端头采用燕尾形做法,好像燕子展翅飞翔。建筑群的砖石木用材较佳,内外装饰极具富丽堂皇。石雕、砖雕、木雕、泥塑、剪贴,比比皆是。一幅幅作品均取自于历史典故、戏剧中的人物故事和民间传说,其做工精细,色彩艳丽,使整个建筑群成为艺术海洋和宝库,被誉为民间瑰宝。门廊石堵和厅堂隔扇的书法绘画,出自状元、榜眼、探花、进士及举人之手,不乏名家作品。建筑群中的雕刻艺术精湛,线条流畅,构图完美,充分体现了闽南古建筑巧、美、秀、雅的风格,同时也将匠师们的艺术才华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故居部分装饰造型受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南洋文化及西方建筑艺术影响,如屋顶装饰葱头形山花,石雕及泥塑鱼尾狮,斗拱间雕饰的力神等。这些装饰物为研究中国福建沿海中外建筑艺术相互交融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蔡资深故居堪称清代闽南建筑的代表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专程到此考察后给予很高的评价,称赞其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2001年,蔡资深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小川)
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