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璜出生于清光绪前期(约1886年前后),晋江池店人,书名嘉瑞,幼年丧父。原配仁里担,菲律宾人,为人贤惠(其兄曾任菲国防部长),儿子11人,女儿6人。李昭璜自幼聪明朴实,母亲含辛茹苦把他送进学堂读书,期望把孩子培养成才,经一番苦读,学业成绩特别优异,老师大力鼓励他争取参加科举考试。清末,科举考试废除,他受生活所迫只好到厦门打工,收入每月工资仅有5角白银。一年后,他瞒着母亲,前往菲律宾谋生。
初到菲律宾,李昭璜人生地疏举目无亲,为了糊口而四处奔波寻找工作,好不容易才到一间酒厂做杂工。酒厂老板姓王,祖籍福建同安,见到李昭璜为人厚道勤劳又有文化,经过慎重观察,把他由杂工提升为记账员,后又提为厂长助理。王老板有两个儿子,因幼年过于溺爱,长大后不务正业,整天吃喝玩乐挥霍无度,难以继承父业。后来,王老板年老多病,夫妻俩再三斟酌,把酒厂交给李昭璜经营。他接此重任,废寝忘食,日夜不离厂,经常同工人一道研究如何提高酒的质量和扩大销路。他期望酒厂生意从此一日比一日兴盛,所以把厂名改为“日昌酒厂”。
李昭璜创业的精神感动了一位在厂里做工、祖辈世代为医的堂乡亲。这位乡亲献出一帖祖传药酒秘方。他按此秘方所需中药进行配制,并广泛征求消费者意见再略加改进,生产的日昌酒质量大为提高,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销路越来越好。据说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当时的总统在一次宴会上喝到“日昌酒”,觉得纯正清香可口,当场大加赞美。从此,日昌酒更是名闻四海,供不应求,畅销世界各地。
李昭璜经营酒厂,还兼营金融、房地产等。他虽然事业有成,但始终保持中华民族爱国爱乡的美德。积极到国内投资办厂,捐款建校兴学。他到福州投股建福建印刷厂等工厂,在厦门市区拥有13幢楼房,在虎头山有一座闻名远近的麒麟别墅。抗日期间,他不但积极汇款回国支持抗日,还在菲律宾为菲抗日义勇军等抗日团体捐献了大量资金。抗日战争后期,他在菲律宾家中客厅,不幸被从窗户飞入的子弹击中受重伤(疑为日本特务所为)。弥留之际,他再三吩咐子女,我们的根在祖国,代代都要回乡拜祖,筹备中的家乡建宅第的事要早日完成。
李孝锦(昭璜长子)、李孝愿(次子)诸昆仲不负父望。李孝锦于1947年率菲凤池李氏宗亲拜祖团,回乡隆重祭拜家庙和祖墓。李孝愿于20世纪40年代初就回国居住在厦门麒麟别墅,开始筹备在家乡建故宅。他广交名人,为筹备中的故宅而敦请名家撰诗写联画图,聘用能工巧匠,亲自为大厝的选址设计、备料、建设而奔忙,他在此期间还积极捐款为家乡建设兴学。
李昭璜故居位于晋江市池店镇池店村,泉安古大道边,坐东朝西,1945年末开工,1948年完工,主体建筑五开间、双护厝、三进深,穿斗式木构架,硬山式屋顶,燕尾形屋脊。前带花向,后有花园。厝前有精打细磨条石板铺砌的石埕,两边砖石围墙。是一座典型的闽南“宫殿式大厝”。其外墙下部选用洁白精打的石砻条石,上部用特制的红砖,内墙木结构,地板铺上等红砖,古雅美观。正面墙体的花岗岩和辉绿岩相间映衬,每块都由人工磨得油光可鉴,并影雕成各种精美图案,其工艺胜于其他古民居。大厝正面窗户选用整块优质辉绿岩,鬼斧神工地镂空精雕细刻成花篮、竹芦等形状。
大门口“塌寿”上面有许多精细垂帘柱,柱上透雕的人物、花鸟千姿百态,正金正漆,交相辉映,堂皇壮丽。大门两侧的小门楣上,各有一中用辉绿岩雕成的芭蕉叶。每叶由一位老师傅用三年的工夫才手工雕打成,打下来的石粉比黄金还要贵。叶片薄如纸,叶梗、叶脉等部分清楚可见,其状惟妙惟肖。
屋脊与檐口
整座故居的内外墙、壁间、柱头、檐下、屋脊上和门窗等都装饰着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瓷雕、泥雕,采用浮雕和影雕等手法,精雕细刻了许多匠心独妙、巧夺天工、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珍禽异兽、鱼虫花鸟、树木山水。
大门有弘一法师手书的“九九溪涵千顷绿;重重山衬五峰青”、“狮拱堂前山挺秀;凤游池畔水迥光”两副对联和“龙凤传芳”石匾额。厅堂上原挂有蒋中正亲书“惠贻乡校”的金字木匾额,现已丢失。后花园有一“寒竹风松”的匾额,下款题名“晦翁”,此匾即为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真迹。此外故居中还有许多诗联、题词,也都是曾遒等名家的笔迹。
砖雕也是故居一绝。大门两边正面墙体用上等红砖雕砌古色古香的二十四孝历史故事人物图。每一图案都由数百块经过精雕细磨、大小不一、颜色深浅不同的小砖块细心拼砌而成。其接缝难以看出,工艺精湛,图案精美,每图刻有文字说明,更显示图中人物孝道、情感真诚。李昭璜年幼丧父,姐弟同慈母相依为命,深知母亲艰辛养育之恩,他生前千叮万嘱要把二十四孝图刻在新建的故居墙上,以此怀念慈母,教育后辈。
前廊木构
故居里面雕梁画栋,美轮美奂。厅堂墙上有许多名画,仅李硕卿的水墨山水花鸟图就有40余幅,美不胜收。在主要房间都排设着精雕细刻金光闪闪的闽南古式床,或者从海外进口的高档仿古家具。
李昭璜故居前有一微波荡漾的水池,后面有一座高高屹立的宋代石经幢(晋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前古池后石经幢相映衬,环境倍加幽美。《泉州府志》载:此水池两池相接,其形似凤,或云,昔有凤栖于池上,故名为“凤池”。明代慈善家李五的故居也在这凤池东畔。据传,他重修洛阳桥费资的“金水牛”正是藏在此凤池中。李昭璜是李五的十四世孙,相距近500年,两位富翁的故居都在凤池东畔。
故居北面和南面分别建有一座看更枪楼,简称看更楼。楼高两层,每层都有了望孔和枪眼。看更楼有配备武器的专职人员,晚上站岗巡逻,负责保护大厝的安全。
故居落成庆典颇为隆重,当时国民政府从地方到中央,各级官员都前来祝贺。其美名传遍四方,侨领陈嘉庚等多位名人曾慕名前来参观,大家赞美不绝,称它同杨阿苗、蔡浅故居,是泉州南门外三大著名的古民居。
李昭璜家族有数百人都侨居海外,建此故居是为了让后裔寻根拜祖。落成后的40余年中,曾先后被中共闽中环城区池店支部,地下武装小分队,晋江县第五区、第七区政府,池店乡、公社、镇政府借用。此后,故居被铁将军把门近20年矣!“文革”期间,李昭璜故居惨遭破坏,但是基本架构尚在,仍有很大文物价值,是闽南少有的建筑瑰宝。故居于1998年被列为晋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李清波)
木构花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