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凝,女,又名朱婉然、朱宛如、朱醒民、朱若萍。泉州(今鲤城区)人。民国元年(1912年)生。父兄旅居菲律宾经商。及长,朱凝入泉州培英女中、泉州乡村师范读书。
民国18年(1929年)朱凝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以下简称共青团),随后又加入青年反帝大同盟,任组织委员,参加共产党地下组织领导的秘密革命活动。她秘密刻印宣传革命的小册子和歌谣到处散发,同时介绍一批青年加入“共青团”。她在泉州乡村师范学校读书时,因参加领导两次学潮而被开除学籍。18年(1929年)秋经组织安排,朱凝转厦门禾山中学。不久,因病停学回泉州,任共青团泉州县委宣传部长。
民国19年(1930年)春,朱凝转移到厦门,任共青团福建省委社书处文书科长,不久,调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干事、共青团福建省委驻福州市特派员。20年(1931年)调往上海、北平,先后担任共青团河北省委组织干事、济总宣传部秘书长、中共中央内部交通、中共河北省委秘书处文书科长等职。朱凝担任中共中央内部交通期间,机智勇敢地同国民党特务周旋,出色地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22年(1933年),朱凝在中共河北省委秘书处当文书科长时,由于叛徒出卖,于7月下旬被国民党宪兵三团逮捕。朱凝带着年方周岁的女儿,被关押在宪兵三团团部。宪兵和侦缉队对她软硬兼施,都无法使她屈服。为了鼓舞狱友,她常高歌《苏武牧羊》曲“……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她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回答国民党宪兵的审讯。最后,国民党当局以“危害民国”的罪名,判处她十五年徒刑。于同年8月底转送南京第一模范监狱。
朱凝的三哥在南洋得悉妹妹被捕入狱,多方设法营救,要求保释。国民党当局以“出国修养,保证不再参加政治活动”为条件,准予家庭保释。但朱凝坚决拒绝,她将女儿交给在燕京大学读书的一位同乡,自己则“愿将牢底坐穿”绝不投降。
从民国22年(1933年)10月至25年(1936年)10月,朱凝和狱中的女政治犯,为抗议蒋介石无理长期关押国际友人牛兰、汪得利夫妇,要求改善狱中生活,抗议狱方取消政治犯的一切自由活动,进行四次绝食斗争。她不为狱方的种种诱惑、威胁、恐吓所动摇,和女政治犯们团结战斗,四次绝食斗争,最终都以狱方让步,接受女政治犯的条件取得胜利。25年(1936年)10月,朱凝和模范监狱的全部女政治犯又被送进首都反省院。在反省院,朱凝拒绝反省,拒绝每天写反省日记,拒绝每星期一上午做总理纪念周,读“总理遗嘱”及“国民党员守则”,不唱国民党党歌,不向国民党党旗行礼,说到蒋介石的名字不立正,又公开抵制上“马列主义批判课”。为此,她被关小禁闭。朱凝身羁囚笼,仍时刻关注国家命运,当她看到报上一则绥远军队向日本侵略军发起进攻胜利的消息,异常兴奋,随即向院方提出自制手套、口罩,慰问前方将士,并和全体女政治犯发出慰问电。接着朱凝又和几位女政治犯就无理监禁分别向国民党政府提出抗议。她们的行动使得反省院当局非常恐慌,随即宣布取消她们每天一小时的自由活动,把她们整天关在监房里。
民国26年(1937年)春节刚过,反省院以恢复朱凝个人在反省院的自由为诱饵,企图离间她和女政治犯的关系。朱凝坚决回绝说:“我们要求的是全部被关进监房里的人都得无条件恢复自由,反对无理监禁,只要还有一个人被监禁,我也不会接受这样的自由。”为此,她又被关进阴森潮湿、不见天日的第一号小禁闭室达四、五个月。室中既无书报、纸笔,也无针线,她取下短发上的小铁夹做笔,在粉墙上刻下:“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烧来只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为留清白在人间。”“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诗句格言,以及屈原《桔颂》中的“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一志兮”,并在牢门上刻下小碗大的“深固难徙”四个字。表达她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精神。
“七·七”事变后,周恩来在叶剑英陪同下于8月18日到反省院探望政治犯。随后关在反省院的政治犯都陆续被释放。朱凝却一直被国民党扣着不放,经八路军南京办事处三次指名要人,至9月底才被释放。组织上肯定她在狱中勇敢斗争的精神,出狱后即送延安进中央党校学习。
1937年底,朱凝被派到豫北参加抗日游击战争,担任中央豫北特委常委、妇女部长、青年部长,八路军道清游击队政治处总支书记兼组织股长等职。27年(1938年)调回延安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妇女科科员、妇委秘书。28年(1939年)调晋东南八路军总部任野战军政治部民运部副科长。29年(1940年)随军到山东,历任鲁西区党委组织科长、冀鲁豫区党委组织科长、冀鲁边区女干部科长、渤海区党委干部科长,以及天津工委组织部长,经常深入敌占区进行地下工作。在冀鲁边区党委工作时,边区司令员邢仁甫叛变,刺杀副司令员以及参谋处长等军区领导人,企图率部投降日寇。在这万分紧急关头,朱凝挺身而出,主动承担前往边区党委所在地向党委报告的任务,冒着生命危险,巧妙躲开邢仁甫耳目的监视和盘查,穿越敌人层层严密封锁的水路和陆路,及时将情况报告冀鲁边区党委,从而挫败邢仁甫的阴谋,使边区避免一次重大损失。
朱凝由于长期在恶劣的环境开展对敌斗争,加上四年狱中生活的摧残,身体受到严重损害,1948年以后就因病无法工作。她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从未向组织上提过任何要求。为了不增加国家负担,她长期治病的医药费用,没向公家报销,而是用自己平时省吃俭用积攒的钱。她自己要求病假不领工资。身体稍好,就积极要求工作。1958年任命为山东省淄博市工会副主席和博山电机厂的工会主席。在三年经济暂时困难时期,她和工人同甘共苦,生活从不特殊化,而且拿出钱和粮食帮助经济困难的工人;她不顾自己身体有病,常把自己仅有的一点点补助营养品送给其他病人。她崇高的思想品德使在她身边工作的人深深感动,当她离开工厂时,许多工人都流着泪为她送行。
在“文化大革命”中,朱凝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子女受株连,疾病得不到治疗。由于她长期从事党内组织工作,有人威逼她为他们提供重要的材料。在强权面前,她始终横眉冷对,坚持原则,毫不妥协。
1976年,朱凝患癌症,于1980年5月2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68岁。在病危时,她留下遗言:“出生入死几十年,没有想能活到现在,现在死而无憾,死后不要开追悼会,也不进八宝山。”
资料来源:
1-朱凝的历史档案
2-朱凝生前手稿《我被捕到出狱经过》
3-王卓如撰写《忆共产主义战士朱凝同志》
4-《晋江地区妇女运动史资料》汇编(三)载朱凝同志生平事迹。
5-访问王德、蔡爱勇、李向真、吴世团等记录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