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人物库

“浩劫摧磨志不灰!

发布日期:[2016-08-15] 阅读人:1637  字号:      
蓝飞鹤烈士原名蓝福来,字一翀,畲族。一九○一年五月十四日(农历三月二十六日)生于福建省惠安县新亭村一个清贫的耕读人家。一九二九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泉州特委组织部长、福建红军惠安总指挥部第二团团长等职。一九三○年九月,参与领导“惠安暴动”,失利被捕遇难,年仅二十九岁。 一 蓝飞鹤同志的父亲蓝丽生,是一个贫穷的乡塾先生。母亲是一个勤劳的农家妇女。蓝飞鹤四岁时,父亲到泉州的河市山乡执教。他就随父同往,度过了童年。父亲一生贫寒,为人耿介刚直,富有正义感,对他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穷乡僻壤的民情风物,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那“似带白云锁翠峦,一峰隔作两层看”的题画诗句,就是对河市山村的深情缅怀。 在那大变革的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对集美学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正在集美学校攻读的蓝飞鹤,一面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等大量革命书刊,一面积极参加社会的实际斗争。一九二○年集美学校学生为反对学校当局对进步学生的种种迫害,举行了罢课斗争。蓝飞鹤同志是这次学潮的骨干之一,被开除出校。但他并不气馁,继续踏上探求真理之路。 一九二○年秋,蓝飞鹤同志进入泉州省立第十一中学(今泉州一中学)读书,又一次参与学潮,被学校开除。一九二一年春,蓝飞鹤同志再次就读于泉州私立明新师范学校。(今泉州明新中学)校长候鸿鉴是个思想较为开明的老教育家,飞鹤同志在这所学校读书期间与进步师生一起组织了“明新剧社”,编演了现代话剧《黑籍冤魂》,大力宣传、提倡“五四”运动的新文化、新思想、新科学,显示了他的聪明才智,赢得了全校师生的敬仰和爱戴。毕业时,他面对备受军阀、土匪蹂躏,满目疮痍的故乡惠安,激愤地写下这么一首诗: “闽南土匪惠安最, 此剥彼敲无已时; 饭桶大官如醉梦, 倒悬民苦有谁知? 读此死书无目的, 只知黑板画葫芦; 我将求一真生活, 朝向光明大坦途!” 这首诗为惠安苦难的父老吐出了心中的积愤,道出了自己的政治志向。老校长亲书“外园而内方,智慧而思密”的题词为他赠别。 师范学校毕业后,飞鹤因家庭贫困,没能实现在上海美专深造的夙愿,即到一所乡间小学任教。课余,他专攻美术,于中国画、水彩画、油画、木炭画均有较深的造诣,并以此旁及雕刻、金石和摄影艺术。他擅画独立的山石,迎风的古松,尤喜那傲霜凌雪的水墨梅花。他还写下大量抒情言志的诗、词、短篇小说,汇编成为《白云集》。这些诗文集中表现出他那种向往光明,热爱祖国,追求革命,临危不惧的崇高情操。 但是,蓝飞鹤同志绝不是那种埋头书斋的白面书生。他来自农村,有着分明的爱憎,同劳动人民有着水乳交融的深厚情谊。他曾在一个竹制笔筒上雕了“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的诗句,表达了他不同流俗、鄙薄权贵的铮铮傲骨;他曾在一副自画的引颈报晓的雄鸡图上,以“普罗”的署名,题了“长夜一声天地白”的诗句,寄寓了他对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热切向往和追求;他曾脱下学生装,挥镰参加农业劳动,被传为“秀才下田”的佳话。每逢寒署假期,他经常同一大批志同道合的热血青年聚集在一起,谈论政治,抨击时弊,对风雨飘摇的神州社稷,充满了无限的赤子之情。他为首发起组织了旨在改造社会的“崇实社”,发起组织了志在锄奸铲暴的“热血团”。这些初期爱国社团虽然没有发挥实际的革命作用,但他却因此认识、团结了一大批诸如陈琨、曾赉弼等优秀青年,互勉共进,先后走上革命道路,成为后来惠安暴动的骨干。 一九二三年,蓝飞鹤同志就聘于厦门禾山云梯中学,任美术教员。当时军阀混战、列强内侵。他在这座海上花园中、目睹日本浪人、英美水兵种种令人发指的罪行,目睹反动官吏躬身媚外、奴颜婢膝的种种劣迹,深切感叹说:“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对反动当局表示了极大的义愤,对苦难的祖国寄予深切的忧虑。他填了《长相思》一词: “笑羊昙,哭羊昙,鹭岛无山不瘴岚,遥看双泪汍!生何堪,死何堪,生死关头静坐参,君心甘未甘?” 这诗词道出了蓝飞鹤同志满腔积郁和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鹭岛的执教生涯,激发了他炽烈的爱国思想。为了寻找改造社会、拯救国家的真理,他毅然辞去待遇较为优厚的云梯中学教职,于一九二五年只身出国,远渡重洋,几经颠簸,到达了新加坡。 在那所谓金山银窟的花花世界,飞鹤同志不愿依附资本家谋生,靠卖画维持艰辛的生活,同贫困华侨过往甚密。他终于看到西方世界社会的丑恶面貌,原来要向西方寻找救国之道的思想,从此轰毁了。他在一封家书中写道:“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人先生们大谈其所谓民主……,实则是强盗的世界。” 以后,由友人介绍,飞鹤同志到英属沙劳越诗诬任小学教员。他很快地跟华侨群众建立亲密的联系。他因组织、领导了沙劳越贫苦华侨的罢工、罢课、罢市、示威、请愿、反迫害、争人权的斗争,被当地的反动当局驱逐出境。 一九二七年冬,蓝飞鹤同志迎着未散的大革命硝烟,冒着“四·一二”、“七·一五”的腥风血雨,带着一颗创伤的心,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二 一九二八年冬,经蔡竹如介绍,蓝飞鹤同志认识了共产党员、黄埔军校第五期学生陈平山。他从陈平山那里阅读了许多马列主义著作,比较系统地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联系中国的社会现状,研究中国革命的实践,懂得一个真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拯救国家民族于危难,解救工农大众于水火;革命要成功,必须唤醒民众,必须用革命的武装去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武装。经过了党的教育和组织的严峻考验,飞鹤终于以自己的具体行动,同他的“结拜兄弟”、国民党县党部书记杜辉分道扬镳、彻底决裂了。为了革命的需要,在党组织的授意下,他毅然前往东岭创办民团,为党争取、掌握了一部分枪杆子,并掩护陈平山开展党的地下活动。 危难出英雄,烈火炽真金。在革命处于积聚力量的促潮时期,经组织研究,由陈平山介绍,于一九二九年初,蓝飞鹤被接受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的生命史册翻开了崭新的一项;一位热情的爱国青年,几经坎坷,几经蹉跎,终于走上了革命道路,决心为共产主义的壮丽事业奋斗终生。是年,蓝飞鹤到泉州,以当小学教员为掩护,从事党的工作。他已迁往泉州的家庭,也成为党的活动据点。 一九三○年初,蓝飞鹤奉调到厦门,具体领导省委直属厦门港区的工作。他沉着、机智地在工人中交朋友、拉家常,秘密传播革命思想。他向工人讲述革命故事,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他组织工人的斗争,贴标语、散传单、举行游行和集会,事必躬亲。他曾同反动军警展开了多次的斗争,有力地配合了当时省委在厦门的整个斗争部署。 厦门大劫狱胜利完成之后,在省委指示下,党组织有计划地向内地撤退。六月,蓝飞鹤调任泉州特委组织部长,负责领导泉州的工人运动,兼管惠安方面工作,并随时注意开展兵运工作。 蓝飞鹤在人力车集中的地方,向工人借火、递烟、嘘寒问暖、拉家常,甚至同工人倒头睡在一起,成为泉州人力车夫的知心朋友,把人力车工人的群众组织建立起来。随后,他又深入建筑工人的队伍,开展革命活动。于是,泉州的工人运动如火如荼地蓬勃发展起来了。他曾经发动、组织泉州市的人力车夫、泥匠、木匠、搬运工人,在市区最热闹的“南十字街”(中山南路与涂山街交叉点)举行一次工人集会大示威,大造革命声势,反动军警被搞得惊慌万状,狼狈不堪。在这次工人集会示威活动中,又一次充分表现了蓝飞鹤同志出色的组织才干和领导艺术。 三 一九三○年二月十五日,中共福建省委在厦门召开第二次党代表会议,党中央代表恽代英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的决议指出:“泉属、莆仙是历来军阀混战,土匪扰乱,群众受祸最烈的区域。应加紧发动和领导群众进行游击战争,武装暴动。”这次会议之后,省委又两次以文件的形式命令泉州特委迅速领导农民开展抗捐抗税斗争,进而发动武装斗争,建立苏维埃政权。泉州特委根据省委指示,分析了各方面的情况,派蓝飞鹤最先回到惠安县负责武装暴动的准备工作。 七月初,著匪汪汉民派一连军队在惠北十八乡、顶路陈一带征收田亩捐。蓝飞鹤以农会为群众基础,以党员为骨干,发动一千多名农民群众以步枪、梭镖为武器,分两路向驻扎菱溪的匪军冲杀,取得抗捐斗争的胜利。 七月,省委常委、团省委书记王德来到惠安,传达了省委同意特委、惠安县委关于惠安举行武装暴动的报告的决定,并听取蓝飞鹤等关于武装暴动准备工作的情况汇报。 八月间,当惠安暴动酝酿成熟的时候,省委书记罗明来泉州、惠安巡视工作,并在惠安胡埭头村召开了会议,特别强调指出惠安暴动会攻县城之后,应立即挺进惠北三坪山区,在惠安、仙游、晋江、南安四县边界建立游击根据地,打通泉属、漳属、闽西交通线,使闽西南游击区连成一片。还决定成立福建红军惠安总指挥部,蓝飞鹤被任命为红军惠安总指挥部第二团团长。 八月,领导暴动的泉州特委和惠安县委负责人,即在五陈山尾村陈琨家中召开会议,全面拟定惠安暴动方案,确定了惠东突破,惠北打援,会攻县城,进军三坪,然后向南安、安溪、漳平方面发展,打通闽西南通道的计划。 蓝飞鹤作为惠安暴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日日夜夜地思谋筹划,进行艰苦的组织准备工作,因而积劳成疾。但是,他并没有躺下,仍然坚持工作。 一九三○年九月十六日晨,福建红军惠安总指挥部第二团,在后洋村授旗誓师举事。蓝飞鹤在誓师大会上宣布红军纪律,作了简短的讲话,发布了出击的命令。广大红军战士臂缠红底白字的袖章,手持刀枪、高呼口号、唱着红军暴动歌曲,在团长蓝飞鹤和政委陈琨的率领下,在密集的枪声和激烈的军号声中,一举攻击了山柄民团的碉堡,打响惠安暴动第一枪,当场击毙反动民团团总陈鸣周,镇压号称五陈一霸、土皇帝陈奕昭,把绣着铁锤镰刀的红旗高高插在山柄民团的碉堡顶。蓝飞鹤在碉堡前的广场上,主持召开了群众大会,烧毁陈鸣周父子的债券、田契,宣布没收其财产分给贫苦群众,公布了陈鸣周、陈奕昭的罪行,张贴“福建红军惠安总指挥部”的布告,正式成立五陈乡苏维埃政府”,张贴苏维埃政府施政纲领。 十七日下午,红军队伍到达胡埭头村,蓝飞鹤一面组织人员进行扩军,吸收大批青年农民参加红军队伍,一面参加军委紧急会议,分析了惠东反动据点之一的前林村的敌情,决定采取内应外攻的办法奇袭前林村,为同惠北红一团会师扫清道路。就在这个时候,他的虐疾病复发了。党组织曾决定他暂时撤到革命基点村去隐蔽养病,但他婉言予以拒绝。 十八日凌晨,蓝飞鹤率领红二团战士,胜利突袭前林村,逮捕了反革命分子林亮川、林孝纯和林溪成,召开群众大会,宣布这三人欺压群众、破坏革命的罪恶,当场镇压了林亮川、林孝纯两人,大长革命人民的志气,大灭反动派的威风。随后,他即带领队伍继续进发,于黄昏时候抵达屿头村宿营,派第一中队的两个分队到屿头山上担任警戒,自己带病坚守战地指挥所。 当晚,派往县城了解敌情的交通员还没有回来,与同时举事的惠北红一团也没能取得及时联系。蓝飞鹤这时已病得十分厉害。他仍披着一条经党组织批准给他、没收土豪得来的红毯子,抱病上山察看地形,检查岗哨,直至实在没有办法支持了,他才在屿头山上一块岩石背后避风的地方,枕着一块石头,艰难的躺下休息一会儿,然后又强撑病体,巡视前沿阵地,直到翌日凌晨二时,才下山回到村祠堂宿营地。 十九日,在黎明前黑暗的掩护下,敌海军陆战队林寿国旅两个连,一个迫击炮排,县民团常备队和部分乡镇民团计一千多人,悄悄包围了屿头山阵地,在这风云突变的时刻,蓝飞鹤泰然自若,从容部署,指挥若定。他首先派一个连上山占据制高点,命令山上部队进入战斗准备,由政委陈琨同志指挥,曾赉弼营扼守正面阵地,迎击敌人;同时在南面山腰的树林里埋伏两个连队,准备从侧翼打击敌人,掩护主力从北面突围,到群众基础较好的西山一带集结,然后向惠北红一团靠拢,实现挺进三坪的计划。 队伍按计划全部出发了,蓝飞鹤同志最后处理了有关文件。这时东南面传来密集的枪声,屿头山前沿响起了红军战士壮烈的军号声,红二团全体战士,同几倍于我的敌军浴血奋战了两个多小时。激战中,共产党员、红二团第二营营长曾赉弼,共产党员、红二团政委陈琨先后阵亡,为革命事业献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在这一发千钧危难关头,重病在身的蓝飞鹤毅然摔掉披在身上的红毯,冲上前沿阵地,指挥部队按原计划路线撤退突围,直到望远镜里的战友冲出危险区,他才和最后一批红军战士撤离阵地。 在突围路上,蓝飞鹤的疟疾病复发了,因而掉队。他无法跳过一条横在面前的大水沟,只好同另三名战士一起拐进后溪村外一个柴扉掩闭着的草料间。这时,同行一位战士因体弱无法行动,钻进了草料堆掩蔽起来。为了保护这位体弱的战友,他掩好柴扉,决然继续向北突围。他们跑了十多里路,穿过一片冬青地,踏上海滩涂,前面的战友已遥遥在望,但他却遭遇上从辋川赶来的曾纯如民团。经过顽强抵抗。因众寡十分悬殊,蓝飞鹤终于不幸被捕。 四 敌人抓到了蓝飞鹤,惠安反动当局的头头们满以为可以用收买策略,以私人感情来促使蓝飞鹤叛变革命。一九三○年九月十九日,蓝飞鹤被敌人用汽车从涂寨送往县城。国民党县党部书记杜辉、民团总康伯沧、县长陈乃扬之流几乎倾巢出动,妄图从蓝飞鹤身上打开缺口,一举剿灭惠安地下党组织。县长陈乃扬立即出面“盛情”接待,对蓝飞鹤说:“只要你不干共产党的事,以你的才华,到这边来,地位一定在我们之上。”“我们几位已经商量过了,你的安全,我们可以用生命作保。” 可是,反动当局的头头们想错了。蓝飞鹤面对陈乃扬阴险狡猾的陈辞,严正地回答:“我是共产党员,今天落在你们手里,要杀要剐,一任听便,但要在我身上找便宜,那是枉费心机的!我倒是要你们懂得:共产党人是不怕死的,是杀不绝的,人民已经觉醒,革命势在必胜!”“你们不要高兴得太早,天主教堂的十字架,就是惠安人民替你们预备的绞刑架,上帝决然保佑不了你们!” 敌人诱降计谋破产了,当天夜里,蓝飞鹤就被加上脚镣,反剪双手上了手铐,被送进第三囚室与那位同时被捕的红军战士关在一起。在囚室里,他既不能自己端饭吃,也不能自己解带宽衣;晚上也只能肩背相靠,依偎取暖。在此情况下,蓝飞鹤仍然坚贞不屈,还鼓励同狱战士:“不要灰心,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我们做得对,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为共产主义斗争到底!”据当年和他同时被捕、关在同一囚室的难友回忆说:“一被捕,大蓝(即蓝飞鹤)就抱定必死决心,他的精神自始至终都是死何足惜,义无反顾。他相信,我们的事业最后一定会胜利。”在落狱的第三天,蓝飞鹤吟成他那首脍炙人口的狱中诗: 横胸铁血扫难开, 浩劫摧磨志不灰; 遍地铜驼荆棘变, 游魂应逐战旗来。 蓝飞鹤被捕后,红军指挥部曾经多方设法营救,但已经来不及了。一九三○年九月二十六日傍晚掌灯时分,蓝飞鹤脚带重镣,手上铁铐,在全付武装的军警监押下,大义凛然,沿途高唱《国际歌》,高呼“打倒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在霏霏细雨中,一路昂首阔步,走向刑场,为惠安劳苦大众的解放,为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献出了他宝贵的年轻的生命。 刑前他写的绝笔是: “云儿、雏儿:你父已完成志愿,望你们长大后继承父志,努力!” 蓝飞鹤牺牲了,但他那气势磅礴的狱中诗,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不胫而走,鼓舞了无数革命志士,为革命事业继续战斗。一位参加过当年暴动的红军战士,冒着生命危险,至今尚保存着一个蓝飞鹤用石灰胶水亲笔书写的“红军”两字的袖章。他的革命精神是永存的。 “长夜一声天地白,赤昙已是艳阳天。”蓝飞鹤烈士生前的革命理想实现了。 蓝飞鹤烈士的英名永垂不朽! 中共晋江地委党史办公室 中共惠安县委党史办公室 陈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