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玉树(1932~ )笔名云曙、石方。福建石狮凤里宽仁人。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1950年参加工作,历任中共福建省委文工团、华北空政文工团团员,天津市教研室编辑、调研员,天津教育学院中文系讲师,天津第五十七中教师、教务主任,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科研人员、所党支部委员,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中国文化风情探秘》丛书副主编,天津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理事,天津市解放区文学研究会副会长。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论文集《创造新世界的文学》、《鲁迅与西方文化》、《征战之路文学之路》(均为合作)、《鲁藜研究文粹》,专著《中国通俗文艺学》(合作),传记《华侨将军李子芳传》,散文集《多梦的岁月》等。评论《扎根生活的诗永不颓败》获1984年天津市鲁迅文艺评论奖、《艾青在延安时期的诗》获1988年天津社联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散文《节日,锣鼓声里的断想》获天津市庆祝建国40周年征文优秀作品奖,论文《艾青诗美学散论》获1993年华北地区优秀论文二等奖,专著《新诗纵横观》获1994年天津社科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2、王尚政(1924~ )笔名尚政、正文。福建晋江人。1941年毕业地菲律宾南洋中学,1956年就读于中央文学讲习所。历任菲律宾《华侨商报》国际版编辑,厦门团市委宣传部、团职工工委《厦门青年》杂志主编,工厂团支部书记,厦门文联秘书长、创作部主任,《厦门文学》主编。福建省第三、四、五、六、七届政协委员,福建海外联谊会顾问,香港厦门联谊会发起人(之一)、会员,香港散文诗协会副主席、会长。194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历史小说《逝水余波》,小说集《情海波涛》、《女儿梦》,散文集《恋》,评论集《间云集》,中短篇小说《海峡黎明》、《我的香港缘》、《在远远的深海上》、《北角番客婶》、《快乐的盗窃者》,散文《赤湾抒怀》等。《父与子》获1985年福建省文学奖。
3、叶子铭(1935~ )笔名南草。福建泉州人。中共党员。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曾任苏州医学院任院刊编辑,1959年师从陈中凡教授,攻读面大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生期间提前肄业留系任教,1961年破格晋升为讲师,历任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助理及系副主任、主任,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及校学位委员会副主席、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学科评议组中文组成员与召集人,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第三、四届专家组文史组成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茅盾研究会会长,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常务理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论《论茅盾四十的的文学道路》、《梦回星移——茅盾晚年生活邮闻》、《叶子铭文学论文集》,主编《中国现代小说史》,组织、编辑、校注《茅盾全集》(40卷)等。高校文科教材《文学的基本原理》(修订本)获1988年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专论《茅盾谩评》获江苏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并评为1983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好书。
4、司马文森(1914~1968)原名何应泉,笔名霖、宋芝。福建泉州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1933年参加革命工作,任中共泉州特支委员,在上海加入左联、上海文艺界救国会、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历任香港文协常务理事,香港达德学院教授,香港《文汇报》总主笔,民革中央委员兼港九会部主委,中国新闻社理事,1949年后历任中国驻印尼、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对外文委三司司长。全国第一届人大代表,全国第一届政协代表。3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雨季》、《风雨桐江》、《南洋淘金记》,小说散文集《尚仲衣教授》、《粤北散记》、《人间》、电影文学剧本《火凤凰》、《血海仇》、《南海渔歌》、《海外寻夫》等。
5、白刃(1918~ )笔名王爽、蓝默。原名王寄生,福建石狮永宁人。中共党员。1939年毕业于抗大化学系。1937年从菲律宾回到延安,1939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司令部参谋,一一五师政治部新闻干事、《鲁南时报》总编辑,《战士报》主编,十三团二连政治指导员,丹东广播电台台长,滨海军区《民兵报》总编辑,《山东画报》副主编,新华社记者,中南军区编辑科长,四野文化部创作员,北京市文联专业作家,总政治部创作员,长沙警备区顾问,解放军艺术学院研究员,专业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中国电影基金会名誉理事,中华归国华侨文艺协会顾问,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名誉委员。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红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奖章,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战斗到明天》(上、下集)、《南洋漂流记》、《白刃小说选》、《白刃剧作选》,诗集《野草集》,话剧剧本《兵临城下》,战斗通讯《无敌英雄》,传记文学《罗荣桓元帅纪事》等。诗歌《郑秀兰》、《弟弟的眼泪》均获1948年山东文协文艺奖,话剧剧本《糖衣炮弹》(已公演)获1950年中南军区汇演优秀剧奖,电影文学剧本《兵临城下》(已拍摄发行)获长影制片厂奖。
6、刘再复(1941~ )福建南安人。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历任北京社科院《新建设》编辑,中国社科院文研所鲁研室副主任、《鲁迅研究》副主编及鲁迅研究学会理事、文研所所长。196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散文集《雨丝集》、《深海的追寻》、《告别》、《太阳,土地,人》,专著《鲁迅和自然科学》、《鲁迅美学思想论稿》、《鲁迅传》、《性格组合论》,评论集《横眉集》等。论文《论文艺批语的美学标准》获1984年《中国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
7、孙立川(1950~ )笔名南人。福建泉州人。中共党员。1993年毕业于日本国立京都大学文学博士生院。1976年在厦门大学中文系学习,后历教师,日本政府国费奖学金日本留学硕士生、博士生,香港中文大学岭南学院教师、兼职讲师,高级编辑。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论文研究《鲁迅研究失微》、《日本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论著索引》,散文《东篱集》等。
8、庄之明(1937~ )笔名青阳。福建晋江人。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5年后历任《中学生》杂志主编,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儿童文学》杂志编委,编审。北京版权协会首届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海菊花和宝石花》、《美》、《十四岁的经理》、《小女奖闯天下》、《读书写作技巧》、《爱的萌芽》、《我的中学生朋友》、《香港风情》、《小丫踢球记》、《新星女队一号》等。《大漠太阳月亮》获第三届冰心儿童图书奖,《一百个文学形象》获全国第四届图书奖一等奖、国家首届图书奖提名奖,《语文游艺会》获1987年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妻子》获庆祝建国35周年报告文学征文优秀作品奖。
9、庄东贤(1940~ )福建惠安人。1963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闽侯县中学教师,闽侯县文化馆创作员,《福建文学》杂志小说编辑,福建人民广播电台泉州记者站记者,福建省文学院专业作家,石狮市市长助理,福建作家协会理事。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乐城纪事》,中短篇小说集《少女之死》,小说报告文学集《桃源风流》,小说集《感伤罗曼史》、《情到深处》,报告文学集《潇洒》、《石狮档案》,散文集《情系马尼拉》,小说及散文集《作家眼中的石狮》,电视连续剧剧本《成夏多情》(18集,与季仲合作),电视系列剧剧本《狮城神探》(20集,与季仲合作)等。中短篇小说《情到深处人孤独》、《二郎斋小说》均获黄长咸文学奖,短篇小说《慈母心》获《福建文学》优秀作品奖、《闽南首富返乡记》获《福建文学》等刊物联合征文一等奖。
10、庄钟庆(1933~ )笔名庄稼夫、严锵。福建惠安人。1955年毕业于福建厦门大学中文系。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闽粤赣边纵八支四团惠安大队东青武装工作队队员,小学教员,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唐山劳动日报》编辑,厦门大学中文系讲师、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及茅盾、丁玲研究会副会长,福建少年文学学会副会长,厦门市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会会长等。1985年、1986年曾分别赴菲律宾、美国讲学并进行学术交流,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茅盾的创作历程》、《茅盾的文论历程》、《茅盾史实发微》、《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与实践》,编撰《丁玲创作独特性面面观》、《东南亚华文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等20余部,另外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作品曾获1994年英国剑桥传记中心国际20世纪成就奖。
11、许显卿(1928~ )笔名文清。福建晋江人。中共党员。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央文学研究所研究生班学员,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教师作家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文艺理论组、小说组编辑,《华人世界》、《海内外文学》杂志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审。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晨光曲》(合作),报告文学《反倒算斗争》、《辛庄第一社》,中篇小说《女儿国》、《伍子胥》等。
12、许谋清(1944~ )福建晋江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任房山县窦店中学教师,北京房山县文化馆、北京东城文化馆馆员,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中国作家》编辑部编辑。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集《海土》,报告文学集《晋江人》(合作),小说《填海》,报告文学集《晋江人》(合作),小说《填海》,报告文学《受伤的白天鹅》等。小说《孩子·大海·太阳》获《芒种》文学奖、《土枪·牛虱子·吴先生》获北京庆祝建国40周年文学奖、《填海》和《台风》均获辽宁省首届期刊委员会优秀作品奖、《海土:金鸡盆的传说》获1990年《北京艺术》征文奖、《红豆豆》获《中国环境报》征文奖等。
13、许翰如(1921~ )原名林犁田。福建金门人。中共党员。1944年肄业于延安鲁迅文艺学院戏剧音乐系。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延安大学社科系学员,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六部学员、代指导员,华北军政大学文艺工作团团长,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干部,《解放军文艺》编辑组长,中国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国务院文化部艺术局群众文化处干部、文化部政策研究室干部,群众文化局、教育局局长,《新文化史料》主编、顾问,中国群众文化学会第一届常务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理事,北京市陶行知研究会副理事长。1938年开始发表作品。196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竹萎颂》,论文集《迟到的祝贺》,回忆录随笔集《大海浪花》等。《大海浪花》选入文化部驻京单位大型老年文化成果展览。《湄公河畔的抗日歌声》获1995年《烽火忆抗战》征文优秀奖。
14、阮温陵(1940~ )笔名阮温陵。福建泉州人。民盟成员。196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黔南民族师院中文系教师、教研室主任,国立华侨大学中文系教师、科研秘书及教研室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专业研究生导师。福建省电影家协会常务理事。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艺术形象探赏集》、《艺术形象探赏集——人性美的追求》,学术论著(走进迷宫——欧·亨利的艺术世界)、《北美华文创作的历史与现状》(合作)、《中国大众影评长编》(合作)、《阅读与欣赏》(合作、《文学知识》丛书之三),歌曲集《建设者之歌》(合作),主编《林健民创作研究文集》等。《外国文学名家名著研究》(2卷4册,编著)获1989年福建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国立华侨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歌词《工厂为我做生日》获1984年全国三等奖、福建省一等奖,报告文学《站立,是为了行走》获1990年福建省一等奖,戏剧论文《生活化·人情味·散文体》获1988年福建省春泥剧评奖。
15、何少川(1938~ )笔名筱铨。福建泉州人。195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历任厦门大学中文系助教,福建日报社编辑、总编室副主任、副处长、副总编辑,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兼省委党校校长,高级编辑。全国第八届人大代表。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故乡的花》、《古榕魂》、《高山含笑》等。《古榕树》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首届百花文艺奖二等奖,《东山放歌》获1993年华东地区文学奖。
16、吴凤章(1945~ )笔名红枫。福建泉州人。中共党员。1967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曾在解放军6607部队农场锻炼,1970年后历任中共长泰县委宣传部干事,长泰县政府干部、副县长,中共漳州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宣传部部长,中共漳州市委常委,漳州市文联主席,福建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福建省文联副主席。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寄远》等。组诗《寄远》获福建省首届优秀文学作品奖。
17、张惠仁(1932~ )福建惠安人。中共党员。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1981年后历任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讲师,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臧克家评传》、《水浒与施耐庵研究》、《有争议的性爱描写》、《<习惯死亡>疏评》等。《臧克家评传》获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18、李君哲(1930~ )笔名萧村、夏青峰。福建晋江人。中共党员。1953年毕业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统计系。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新加坡华文学校教导主任,马来西亚吡叻州华文兴中中学教员,沈阳石棉水泥制品厂统计员、计划科长、车间主任及厂部办公室主任,辽宁省政府经研中心经济管理研究室副主任、对外经济研究室主任,辽宁省国际经济信息中心研究员。辽宁世贸组织咨询研究中心总编辑,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名誉事,辽宁省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19477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椰子肥,豆寇香》,小说集《国术师》、《椰子园里》,散文集《山芭散记》、《新加坡情思》、《马来恋歌》,随笔集《异国风情趣事》,中篇小说集《侨乡人家》,论文集《当代海外华人经济》、《战后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变迁》等。散文《牛车夫》、《在木廊里》选入马来西亚、新加坡华文中学教材。
19、李哲明(1933~ )笔名哲明、永宁。福建石狮人。中共党员。195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1958年从菲律宾归国,历任河北省文化局《戏剧战线》、《河北文学戏剧增刊》、《群众文艺》杂志编辑,天津《天津文艺》、《新港》文学月刊理论编辑,天津市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文谈》杂志副主编兼《文学自由谈》编委、文联图书编辑部主任,编审。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第三届理事,天津市归国华侨作家艺术家联谊会第一、二届副会长。50年代后期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译著《文学理论》([美]韦勒克·沃论著,合译)。文艺理论集《春晖集》获1992年华北地区文艺理论专著一等奖,文学评论《孙犁的文艺批评观》获天津市鲁迅文艺奖、1984年优秀作品奖,《孙犁的风格论》获1986年天津鲁迅文艺优秀作品奖,《民族意识与当代意识的统一》获1988年天津市鲁迅文艺优秀作品奖,《孙犁的美学思想》获1989年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
20、杨仁敬(1937~ )笔名木文。福建晋江人。中共党员。195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外文系,1966年又毕业于南京大学外文系英美文学专业,研究生。1958年参加工作,历任厦门大学外文系助教,南京大学外文系教师、校刊编辑,江苏省外贸局翻译,南京大学外文系讲师、副教授、研究室主任,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厦门大学外文系副教授、教授及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美国富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全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英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福建外文学会会长。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海明威传》、《海明威在中国》、《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译著长篇小说《杜宾的生活》、《基捕怨》、《店员》、《部族人》([美]马拉默德著)、《紫色》、《[美]艾丽丝·沃克著》、《末流演员》、《比利·巴思格特》([美]E·L多克托罗著)等。散文《马德里的中国餐馆》获1993年华东地区报刊副刊优秀散文二等奖,译著《插图本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美]伏格尔著,10册)获北京市1987年-1988年优秀少儿图书二等奖。
21、陆昭环(1942~ )笔名君丰。福建惠安人。中共党员。1966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1970年后历任中共惠安县委会干部,惠安县文化馆馆长、文化局副局长,国立华侨大学校刊室主任、副处级调研员,晋江市政府党组成员、市长助理。福建省作家协会第五届理事。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烈女哀鸿》、《末代江山》,中短篇小说集《双镯》、《胭脂碧》,短篇小说集《女人的一半是男人》、《五十年私人日记》、《寻梦·红叶》(共6部),《陆昭环小说集》(3卷),随笔集《文事风尘录》,诗集《如菊真言录》,影视剧本专集《银屏一勺录》等。《双镯》(已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并拍摄发行)获1986年全国白玉兰奖、福建省第三届文学奖,《胭脂碧》获福建省第四届文学奖,散文《掘井记》获1981年华东地区一等奖。
22、陈小川(1952~ )福建金门人。大专文化。1969年参加工作,历任北京大安山煤矿工人,兰州军区通讯团新闻报道员,北京医学院人事干部,《中国青年报》编辑、副主任、主任、总编辑助理、副总编,高级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评审委员,北京联合大学文法学院教授。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杂文集《雏飞集》、《弄潮集》、《自然与哲理》、《当代杂文选粹——陈小川卷》、《下雪别忘穿棉袄》等。部分作品选入大学及高中教材,并有9篇作品入选《中国新文艺大系·杂文卷》。《各领风骚没几年》获1989年中国作家协会散文杂文集奖、《人民日报》风华杯奖、中国质量万里行一等奖。
23、陈永志(1937~ )福建晋江人。中共党员。1959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上海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教师,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研究所讲师、副教授、教授、副所长,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外汉语系教授、系主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试论<女神>》、《郭沫若传略》、《郭沫若读本》、《郭沫若思想整体观》、《论郭沫若的诗歌创作》、《灵魂溶于文学的一群——论浅草社沉钟社》、《简明中国现代文学史》(合作)、《创造社纪程》(合作)等。《试论<女神>》获上海市1979年-1985年社科著作奖。
24、陈存诚(1949~ )笔名关天。福建南安人。中共党员。1989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1970年应征入伍,历任解放军第八十五师文书、电影放映员、营部书记、师团新闻干事,解放军海峡之声广播电台记者、编辑,《福州晚报》副刊部主任,主任编辑。福州市文联第四届委员,福州市作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A女囚秘闻录》、《情韵三部曲》、《魂牵梦萦》,中篇小说集《发生在春夏秋冬的故事》,散文《盼望》等。中篇小说《女囚罗曼史》获全国第二届城市报纸连载作品二等奖,报告文学《光明的使者》获1991年福建省全社会关心残疾人征文二等奖。
25、陈安全(1942~ )福建石狮宝盖玉埔人。196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历任厦门大学外文系教师、新闻传播系教师,教授。厦门市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其成就收入英国剑侨人物传记中心和美国人物传记研究中心等多种选集。196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译著《英国文学的伟大传统》、《从莎士比亚到奥斯丁》、《现代航天之父布劳恩》、《查尔斯与黛安娜》、《海明威传》、《美国科学幻想故事集》、《英国王子的罗曼史》、《从彭斯到兰姆》、《从司各特到肖伯纳》,汉译英作品《泉州》、《厦门》,专著《英语时态和语态》,编著《英语常用成语手册》等,发表论文数十篇。
26、陈志泽(1943~ )笔名华宇。福建泉州人。中共党员。1966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军垦农场农工,福建省德化县第一中学教师、文化馆创作员,泉州市文化局创作室负责人、《泉州文学》编辑部主编,副编审。中国散文诗学会及研究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泉州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家协会主席,福建省作家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及第二、三届主席团成员,泉州市政协委员、文史委员会副主任。著有散文诗集《相思树》、《绿风》、《爱的星空》、《阳光与灯影》、《浪淘沙》,散文集《泉州漫笔》、《大地与履痕》、《岁月的回声》、《泉州随笔》,文艺鉴赏论集《论评、赏析、杂弹》、主编诗集《神奇的土地》等。《梅园新村抒情》获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纪念建党70周年征文佳作奖,散文诗集《爱的星空》获1989年华东地区文艺出版社文艺书籍优秀奖,散文诗《闽南乡音》获1983年-1984年《福建文学》佳作奖等。
27、陈浩泉(1949~ )原名陈维贤,笔名夏洛桑,歌舒鹰。福建南安人。毕业于东亚大学新闻传播系。历任香港《正午报》、《晶报》记者,电视编剧,华汉文化事业公司经理,总编。香港作家联谊会第一、第二届理事及第三届秘书长。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日历纸上的诗行》、《诗恋》,散文集《青果集》,小说集《青春的旅程》(又名《碧海情怀》、《银海浪》)等。
28、陈瑞统(1942~ )笔名黎声、晓帆。福建惠安人。中共党员。1966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1968年赴军垦农场锻炼,后历任中共南安县委宣传部干部,泉州市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泉州市第五、六、七届政协委员,泉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6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潮声》(合集)、《侨乡抒情诗》、《塔影》、《人间真情》,散文集《刺桐赋》、《写给大海》、《泉州游踪》、《故园沧桑》,主编《泉州木偶艺术》等。散文《宋代古船》选入全国中学语文课本第5册。电视剧剧本《潮声帆影刺桐港》(已录制播出)获1984年全国电视银帆奖、《故乡泉州》获全国对外宣传电视录像评奖二等奖,《赤兔马创业记》获1994年全国群星璀璨报告文学征文二等奖。
29、陈碧芳(1931~ )笔名毕方、陈加寒。女,福建晋江人。中共党员。毕业于长沙周南女子中学高中部、中央文学讲习所第四期学习班。1949年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文工团创作员,军委总政文化部干事、编辑,中国青年出版社文学读物编辑、《红旗飘飘》丛刊组长,黑龙江作家协会分会专业作家,《北方文学》副主编、主编、副编审。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千重浪》(合著),中篇小说集《悠悠黑龙江》(与钟涛合作),散文集《当大雁飞过的时候》(合作),短篇小说集《维纳斯的命运》,中篇小说《光明屯纪事》(合作),通俗读物《学物理的故事》等。短篇小说《二级半》获1983年全国煤矿系统一等奖,《维纳斯的命运》获1979年小说二等奖,散文《凌空雁》获《妇女》杂志优秀作品奖。
30、单复(1919~ )原名林景煌,笔名梦白骷。福建晋江人。中共党员。1943年肄业于福建南平师范专科学校。1937年后历任晋江县法江小学教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华北革命大学经济研究所学员,《群众文艺》编辑,《东北文艺》及《处女地》编辑、组长、编委,《鸭绿江》编辑部副主编,朝阳县图书馆职员。1957年被打成右派分子,1978年改正。辽宁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理事及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侨联委员。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金色的翅膀》、《玫瑰香》、《单复散文集》、《多棱集》、《文坛师友情》(上、下卷)等。部分作品选入《中国新文学大系》等10多部选集。《黑心树》获1981年辽宁省优秀散文奖,《姐姐》获1982年《鸭绿江》优秀散文奖,《槐树花开》获1982年《海燕》优秀散文奖,《依样夕阳红》获《人民日报》文艺部中国匹克杯精短散文征文二等奖。
31、林东海(1937~ )笔名南山、左溟。福建南安人。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本科班,1965年又毕业于复旦大学研究生班。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助理、古籍室主任、编审。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诗法举隅》、《古诗哲理》、《江河行》、《李白》、《诗人李白》(日文版)、《太白游踪探胜》、《杜甫》,诗文选注《李白诗选》、《中国古代诗歌精华》(上)、《纪游诗选》、《唐宋律诗选讲》(合作)、《文言小说名篇选注》(合作)、《郭沫若纪游诗选注》(合作)等10余部,论文《歌与诗》、《辨秦王》、《论诗诗论》、《魏晋思想论导读》等以及其他诗文100余篇。
32、林兴宅(1941~ )福建德化人。196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历任厦门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福建省作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及主席团委员。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论文集《艺术生命的秘密》,专著《批评的实验》,主编教材《文学评论概要》等。专著《艺术魅力的探寻》获福建省1978年优秀社会科学著作二等奖、《文艺象征论》获福建省1988年-1992年优秀社会科学著作三等奖。
33、林阿绵(1937~ )笔名辛纯、闽声。福建永春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历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部编辑、记者,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文学部、电视部及音像出版社文学编辑、主编、编审。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凡人奇冤》,中篇小说《骊山营火》,革命故事集《八个画钩》、《朱德的故事》、《只见公仆不见官》(以上均合作)、《开国元勋的故事》、《人生楷模故事》,电影故事集《外国儿童惊险电影故事集》、《多彩的世界》、《外国少儿科幻电影故事》,影视文学剧本《枪从背后打来》、《神农的后代》,作品集《在庄严的法律面前》、《电影的奥秘》、《龙的传人——驰骋在世界舞台上》、《名扬海外的中国人》、《我是地球小卫士》等。电视剧剧本《鲁冰花》(已录制播出)获首届优秀电视剧小天鹅杯二等奖,《飞翔吧,中国头盔》获全国1985年-1986年青年报刊好新闻好作品三等奖,《朱德的故事》获中国版协辽宁分会优秀书画二等奖,报告文学《元帅的家风》获1985年天津市《八小时以外》优秀作品奖,散文《儿子风尘仆仆地归来》获《北京日报》家教征文纪念奖,《快乐家庭》获1994年《八小时以外》征文活动优胜奖,《幕后耕耘结硕果》(主编)获儿童电影剧本集奖。
34、思忖(1934~ )原名陈适存。福建泉州人。中共党员。1952年毕业于华东军政大学福建分校。1950年参加解放军,历任福州军区直属机关警卫连、工兵连文化教员,三十一直属炮团战士,福州军区政治部征文组编辑、记者及文化部干事,福建生产建设兵团三师政治部宣传科干事,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副师职编辑,副编审。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首届理事。1961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文学评论集《军人的美和美的军事文学》,电影评论集《声与光的潮汐》等。《军人的美和美的军事文学》获中国首届当代文学研究奖,《突进在战争文学的纵深地带》获1986年《昆仑》优秀作品奖。
35、洪泓(1940~ )笔名白水泉。福建南安人。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厦门第一中学教师,厦门纺织厂教员、政工干部、宣传科副科长,《厦门日报》文学副刊编辑,主任编辑。196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这里播种金子》、《潮韵》,故事集《白鹭的传说》(合作),历史小说《金戈碧血》等。《梦的追寻》获1987年《福建文学》和菲华文联故乡水征文一等奖。
36、桂汉标(1949~ )笔名杜土、杜川。福建晋江人。198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68年赴广东乐昌县九峰公社插队务农,1972年后历任广东电力基建公司火电工程处团委宣传部长,韶关市建筑工业局工会宣传干事,《南叶》杂志主编,副编审。广东省作家协会第三、四、五届理事,韵关市第六届政协常委,韵关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曾获全国保护未成年人优秀公民称号。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骚动的青春潮》、《人生是一种缘》、《我诗故我在》,评论集《虹桥——当代女性爱情诗欣赏》、《浪漫伴你——当代中学生诗歌鉴赏》(合作),主编《五月诗丛》(3集)及其他诗集近30部等。诗集《五月,多梦的季节》(合作)获广东省庆祝建国40周年优秀文艺作品奖、《邮票》获广东省第六届新人新作奖。
37、莫耶(1917~1986)笔名白冰。女。福建安溪人。中共党员。1934年任上海《女子月刊》社编辑、主编,1937年任上海救亡演剧第五队编剧,同年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和鲁艺学习,历任八路军一二○师战斗剧社编剧、编辑股长,晋绥军区政治部《战斗报》编辑、记者,西北军区第一野战军《人民军队报》总编辑,《甘肃日报》副总编辑,甘肃省文联副主席。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黄包车夫》,独幕剧本集《晚饭之前》,话剧剧本《生活线上的一群》,儿童歌剧剧本《荒林之夜》,电影文学剧本《火花》等。中篇小说《春归》获甘肃省文艺创作奖。
38、郭建尧(1936~ )福建泉州人。中共党员。1953年毕业于厦门师范学校。1953年参加工作,历任厦门市郊区小学、中学及农业大专班教师,厦门日报社记者、编辑部主任,厦门日报社党委副书记、副总编辑,福建省作家协会理事。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儿童文学中篇集《相思柳下的怪老头》,儿童短篇小说、散文集《别了,丽多》,长篇传记文学《林巧稚》、《生命天使》,散文集《金秋玫瑰》等。《那边来了寻羊人》获1988年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39、晓周(1960~ )字孝文,号欧峰。福建晋江人。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作家班,大学本科。1978年参加工作,历任晋江第一中学团委副书记,广西农垦大学学生总会秘书长,西滨镇文化站站长,泉州市农业局规划组组长,晋江市龙湖镇政府干部,泉州市政府地方志编委会常务编辑。泉州市欧阳詹研究会会长,潘湖黄锡衮大学士纪念馆馆长,潘湖黄锡衮大学士研究中心主任、曾兼任中国大型报告文学系列丛书《华夏英杰》副主编。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5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历史小说《大学士黄锡衮传》,散文集《启迪明志》、《泉州状元宰相全传》,报告文学集《校外星辰》,散文诗集《潘湖漫笔》、自选集《潘湖俊儒》、文献集《温陵英彦》等,迄今在国内外发表小说、散文诗、散文、报告文学、剧本等作品300余万字。《金钱的位置》、《写在龙湖大地上》、《春沐凤竹事业兴》、《潘湖颂》均获国家级优秀文学作品奖。
40、黄鸣奋(1952~ )福建南安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历任厦门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助教、讲师、副主任及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中文系主任、副教授,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中国苏轼学会、福建省文学总会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故事里的艺术心理学》、《艺术交往心理学》、《艺术交往论》、《需要理论与艺术批评》、《价值批评与阿Q十八面》、《需要理论与艺术创作》、《厦门海防文化》、《英语世界中国古典文学之传播》、《传播心理学》、《电脑艺术学》等。专著《论苏轼的文艺心理观》获福建省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庄子、马斯洛文艺观辨析》获福建省第二届社科优秀成果奖。
41、黄展鹏(1932~ )笔名展鹏、谷雨、高山。福建晋江人。中共党员。1948年就读于香港九龙沙田华侨大学中国文学专业,1950年毕业于广州南方大学。历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干部,交通部广州区港务管理局调度员及处长室、局长室秘书,政治部宣传科负责人,中共中央高级党校短训班哲学专业学员,中共广州市委讲师团理论教师,《珠江》杂志编辑,《广州日报》理论部副主任,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理论辅导组组长、哲学组组长,北京红旗杂志社文教组、哲学组编辑,山东省出版局编辑、哲学组副组长,国家教育部《人民教育》杂志理论组负责人,《高教战线》杂志一编室主任、《高等教育学报》杂志主编及副编审,中央政策研究室《学习·研究·参考》杂志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辑、编审。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评论集《鲁迅怎样写文章》、《鲁迅是怎样治学的》,政论《“不发达经济学”是新殖民主义的“理论”》,报告文学《五个青年人的遭遇——记北京电影学院“上海藏书楼”五人冤案》,文学评论《“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等。
42、黄培亮(1930~ )笔名庄犁。福建惠安人。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创作员,《作品》杂志编辑、编辑组长及编辑部主任、副主编,编审。广东省文联第三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第三届理事,广东省作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及第四、五届理事。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在《红旗》、《光明日报》、《文艺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艺术研究》、《广州日报》、《花城》、《作品》等报纸期刊上发表评论《也谈关于文艺向前看及其他》等20余万字,《越秀丛书》(主编)获1990年中华文学基金会庄重文文学奖。
43、黄嘉德(1908~ )福建晋江人。民盟成员。193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文系。历任上海圣约翰大学文学院助教、副教授、副院长、院长,赴美国进修生,山东大学外文系教授、代主任、图书馆馆长。1931年开始发表作品。译著长篇小说《乌有乡消息》([英]英里斯著)、《萧伯纳传》([英]赫里理斯著)、《二十世纪欧洲史》(合作)([美]布莱克、赫尔姆赖克著),专著《萧伯纳研究》等。
44、傅溪鹏(1938~ )福建泉州人。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1964年参加工作,历任国务院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宣传司、特稿社干部,《新体育》杂志编辑,《报告文学》出版部副主编,《中国艺术报》副总编,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秘书长,编审。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报告文学集《人生断裂层》、《北京生命线》、《元帅的女儿》、《世界最大海滩》、《傅溪鹏报告文学选集》等26部,主编《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百家》(合作)、《历史的使命》、《青春黑匣子》等。《沉重的车站钟声》获1988年中国潮二等奖,《三连冠主帅交响曲》获《钟山》优秀作品奖,《安得广厦千万间》获《报告文学》优秀作品奖等。
45、曾文渊(1935~ )笔名丘岳、严岩。福建惠安人。195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历任上海分会《文艺月报》、《上海文学》理论编辑,上海文学研究所研究人员,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文学报》副总编辑,高级编辑。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理事,上海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评论集《小说风云》,高校文科统编教材《文学的基本原理》(编辑、修订者之一),评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文艺》、《还应付出更大的努力》、《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前进》等数十篇。
46、曾华鹏(1932~ )福建石狮人。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历任扬州财政学校语文教员,扬州师专语文科教员,扬州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全国第七届人大代表,全国第八届政协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195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现代四作家论》(合作)、《王鲁彦论》(合作)、《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源派》(副主编)等。《郁达夫评传》(合作)、《冰心评传》(合作)均获江苏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二等奖,《鲁迅小说新论》(合作)获江苏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二等奖。
47、谢白寒(1943~ )笔名白寒、莫干山。福建惠安人。致公党成员。1960年毕业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政治研究系。1945年后历任台湾省立台中工业学校教务主任,新加坡中正中学教员、育英中学教务主任,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宣传部副部长,致公党中央侨研会、侨知会副主任,致公党北京市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顾问,副司级。北京市政协华侨组副组长。194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寄给思恋的人》,通讯集《在北京》,小说集《新加坡河边岸》,杂文《雕虫集》,小说《新加坡河畔》,剧本《头家哲学》等。
48、蓝廷骏(1942~ )笔名云鹤。福建泉州人。1967年毕业于远东大学建筑系,1976年获美国摄影学会硕士学位。后任菲律宾《世界日报》文艺副刊主编,菲律宾作家联盟理事。5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忧郁的五线谱》、《秋天里的春天》、《盗虹的人》、《野生植物》、《蓝尘》等。
49、蔡其矫(1918~ )福建晋江人。1939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1940年后历任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教员,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军事报导参谋,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教员,中央人民政府情报总署东南亚科长,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教员、科研室主任,汉口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政治闻宣传部长,福建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副主席、名誉主席、顾问,文学创作一级、编审。福建省第五、六届政协委员。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蔡其矫诗选》、《回声集》、《回声续集》、《涛声集》、《祈求》、《双虹》、《福建集》、《生活的歌》、《迎风》、《醉石》、《倾诉》、《蔡其矫选集》、《蔡其矫选集》、《蔡其矫抒情诗》等。
50、蔡海滨(1935~1997)福建石狮人。195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后又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进修班学习。历任福建《热风》编辑,《台港文学选刊》副主编,《福建文学》副主编、主编。1960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科幻长篇小说《星际奇遇》(合作),散文《故乡灯火》、《彩色的街市》等。
51、潘旭澜(1932~ )福建南安人。195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历任复旦大学中文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日本关西大学文化部客座教授,中国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台湾香港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曾获1990年国际传记中心“THE FIRST FIVE HUNDERD”奖章、1990年美国国际传记研究所金钥匙奖。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鲁迅年谱》(合作)、《艺术断想》、《中国作家艺术散论》、主编《十年文学潮流》、《当代散文精品珍藏本》等。《五年来的报告文学》获上海市1979年-1982年优秀论文奖,《潘旭澜文学评论选》获1986年上海社科著作奖、中国第一届当代文学研究奖,《诗情与哲理》获中国第二届当代文学研究奖,《新中国文学词典》获中国第四届当代文学研究奖。
52、潘耀明(1948~ )笔名彦火。福建南安人。1984年攻读美国纽约大学出版课程,文学硕士。1983年曾赴美国爱荷华大学语言系进修,1966年后历任香港《正午报》记者、编辑,《风光画报》督印人,香港《海洋文艺》杂志执行编辑,三联书店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编辑,香港中华版权代理公司董事经理,南粤出版社总编辑,明河社出版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总编辑,明报出版社、明窗出版社及《明报月刊》总编辑、总经理。广州暨南大学台会理事,香港作家联合会副会长。著有作品集《中国名胜纪游》、《枫桦集》、《大地驰笔》、《枫杨和野草的歌》、《醉人的旅程》、《爱荷华心影》、《海外华人作家掠影》、《焦点文人》,评论集《当代中国作家风貌》、《当代中国作家风貌正篇》、《当代大陆作家风貌》,游记散文集《那一程山水》、《焦点文化》,随笔集《生命,不尽的长流》、《旷古的印记》、《人生情》、《苔绿——彦火散文选》、《鱼化石与那一程山水》等。《这是情谊》获北京中央国际广播电台第六届海峡情特别奖,《竹风·竹笑与血性》获北京中央国际广播电台第九届海峡情、第一届《四海》杂志征文比赛特别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