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人物库

朱昭

发布日期:[2016-08-15] 阅读人:1637  字号:      
朱昭(原名郑昭),字用晦,明惠北德音里六都后林(今属泉港区前黄镇三朱村)人。生于明弘治六年(1493年),卒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终年八十一岁。 朱氏一门因朱昭的祖父朱铭爵幼年随母改嫁郑姓而相沿姓郑。直至明万历中后期(1600年前后),朱昭嫡孙朱秩方取得当局认可,满门恢复朱姓。 据地方志书记载,朱昭少年时就非常聪明,极富灵气,特别喜欢读史,并能针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作出独特的评判。小小年纪,下笔动辄数千言,引经据典滔滔不绝。他擅长作赋,所作的《蠹木赋》,曾被时人刻印流传,以后又被编入《清源文献》。此外,他还著有《亡羊》、《增蚊》、《望云》、《蜜蜂》等多篇长赋,均被时人广为传诵。据志书介绍,朱昭所作的赋,旁征博引,文采璨然,尤其能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加以深刻分析,提出自己独特的令人信服的见解。比如论齐宣王以羊易牛的典故,评论其性善情善而才不善。对三国历史,他也发表了独特的见解,认为诸葛武侯不该劝助刘备跨荆益而称帝,徒使天下纷乱等等。他还把自己所作的20篇赋汇编成集,书名叫《小园抱瓮》,可惜今已不存。 朱昭不仅赋写得好,诗也写得好,在当时颇有诗名,可惜现在仅有《读书欢》、《索居吟》、《桃源行》、《好恶吟》等几首,存于县志中,此择其一: 好 恶 吟 生虽同好谁独留,死虽同恶谁独免。 不如好恶付两忘,一任浮云自舒卷。 谁都喜欢生而害怕死,但谁都难免一死;生生死死,任其自然好了。表现了诗人豁达洒脱的人生观。 《读书欢》是他年四十八时写的一首五言长诗。开篇对少年时不能专心读书,空使岁月磋跎深表惋叹:“念昔年方少,正当力学时,有书不能读,嬉笑逐群儿。一朝知自勉,读书苦已迟”。诗中也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伯乐实不顾,涸辙无生期”。还有对一介书生的“百无一用”的调侃,对清贫生活的自得其乐。诗的最后,诗人虽觉得自己已年老读书无益,仍期冀儿辈能苦读诗书,有所造就:“读书今何益,冀子袭裘箕。” 《索居吟》抒写的是诗人晚年平静安逸且又孤寂落寞的心态。读其诗,透过字里行间,宛然可见一位仙风道骨的皓首老者,拄杖孑孓独行,翘望蓝天白云,古今万千事,令他感慨万端……一位深沉睿智的智叟形象栩栩如生。 据记载,朱昭蛰居乡间,待人谦恭,与邻里和睦相处。他视世间富贵荣华如浮云,洁身自好。他曾说:“古有三不惑,我今四之:酒色财术也”。意为古人推崇君子有三大不惑,我已经有四了,即是酒色财术。由此表明他的清高节守。 这样一位德行高洁的大儒,一生中却是屡试不第,布衣终身。直到儿子朱一龙显赫后,他才傍了儿子得了个朝廷赠予的“广西按察副使”名号。 介绍朱昭,不能不提的是:自他始,至他的嫡太孙朱兆纲,朱家一门五代在明清之际的一百外年间,竟产生了八位在当时当地,甚而至于后世都颇有影响的诗人。第二代朱一龙,进士,曾官居广东参政,同时也是一位颇有造诣的诗人。朱一龙长子朱秩,也有诗名,其诗被选入县志《文苑》中,如《伏虎岩》:“伏虎事空几十春,洞门泉石对斜曛。我来亦是伏虎侣,为唤山灵扫白云。”写得气度不凡。第四代中的朱又孜、朱又孺、朱又焕,更是诗名噪于一时。志书中载有朱又孜的诗作《咏墙花》、《长相思》、《梁甫吟》等五首。朱又孺著有《澹宁居诗集》四卷,他的《相逢行》、《三妇艳》、《门有车马客》等诗被稍后的张正声编入《惠风集》。朱又焕曾联捷进士,官至广东参政,著有《户垣谏草》等四卷。朱又孺妻戴云,难得的一代才女,朱戴联姻鸾凤和鸣,曾成一段佳话。戴云诗名不在朱门的须眉之下,古今许多志传书上皆有她的传记。第五代朱兆纲,乃朱又孺与戴云的儿子,曾任山西马邑知县,也颇有诗名。 朱家一门书香馨然屡代不绝,正印证了所谓“富不过三”,而“书香”可以形成“门第”的说法。 参阅《惠安县志》、《惠仙朱氏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