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寿山 张翕 德化县人(详址未考)。明代古瓷都德化著名瓷塑艺术家。以其作品的风格,大致与何朝宗、何朝春同一时期。
张寿山的作品,在17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曾销往欧洲,以其精湛的制作艺术受到高度评价而载入陶瓷史册。目前已发现在欧洲被收藏的有瓷塑6尊。其中有伦敦波西瓦尔·戴维斯基金会收藏的观音、达摩和罗汉,牛津阿斯摩林博物馆收藏的提篮观音,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渡海观音,还有一件和合仙为DR·WILLIAN·CONHIA 私人所珍藏。其印章款与何氏的章款形式一样,有葫芦形和方形两种。张寿山的作品和合仙与何朝宗的作品和合仙,两种印章均同时使用,不同的是,张的印章是和合二仙分开使用,一尊盖葫芦形“张寿山”三字名款,一尊盖方形“张寿山印”四字印章款;而何朝宗的作品则是,在一尊作品中葫芦形与四方形的印章款同时使用。其达摩立像的背面印章款中的“寿”字,系采用现行的简体字。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一尊张寿山作品为负书罗汉立像。
张翕的作品,目前在西欧发现的有一件披坐观音。该作品高仅7公分,小巧玲珑,极富欣赏韵味。其造型与何朝春的小观音坐像颇为相似。背面印章款为方形篆书阳刻“张翕”二字。据P·J唐纳利介绍:“人们认为他是与何朝春同一时期人”。
(徐本章 陈建中)
曾茂笃 曾达衢 德化县城东隆泰村凤阳人。明代陶瓷企业家,陶瓷工艺研究家。
二曾主要活动在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两人均秀才出身。因厌弃科甲功名,投身瓷业。他们合力在宏祠、桐上创建窑炉,研制以铜、铁、锰、钴等氧化物与铝粉、石英粉等原料配方的色釉,装饰工艺瓷画面,黄、绿、红、蓝、紫五彩缤纷,鲜艳夺目,富丽堂皇。绘饰云龙、云凤、花卉、山水等各种画面与图案,分别以泼墨、没骨、染晕写意技法,兼工带写及线条钩勒上色的工笔重彩等中国画技法绘彩;用氧化钴为主配制颜料,在胎坯上作画,外施无色透明釉,高温烧成,永保其晶莹透澈、淡雅清秀的质感。他们大批量生产的瓷塑佛像,花瓶、笔筒、堆贴梅花杯以及碗、盏、碟、盘、盆、高足碟等瓷产品,投放市场,远销本省福州、延平(今南平)、汀州(治设今长汀)与广东、广西、浙江、台湾及海外各地。盛极一时,盈利甚厚。他们到了晚年,经营陶瓷所积累的家资逾百万,号称“素封”“富酹王侯”,时人称之为“曾百万”、“曾长者”。
曾茂笃、曾达衢在瓷业上经营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明末清初瓷都德化陶瓷业生产的发展。入清代,曾氏后人曾贞普、曾国珍等辈,以宏祠窑口为基础,加以扩建,另辟工场,形成中、内、外三个窑区,最盛时拥有窑炉10多座,成为德化外销瓷重要产区之一。
(徐艺星)
“江山人” 为明代德化一位隐居的瓷塑艺术家的别号。
这位不知姓名的隐士,善塑各种佛道瓷塑。他的作品在欧洲至今尚有保存。
据英国收藏家P·J的介绍,现保存的传世品一尊高大的观音立像和一尊有特色的罗汉立像,制作精湛,形态逼真。他的作品背面的印款有两种,一是方形篆书阳刻“江山人”,一是方形无框篆书阳刻“江山仞”。
(徐本章 陈建中)
文荣 明代德化陶瓷工艺家。善制炉、杯等器皿。工艺精巧别致,产品销往国内外,为国内外所珍藏。
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双兽耳带款炉3件,其中1件底款有方形篆文阳刻“文荣”二字印款,2件有方形篆文阴刻“文荣雅制”四字印款,其时间定为明代。
香港地区收藏的双兽耳炉,底款有方形篆文阴刻“文荣”二字印款。该器物与另1件盖有“大明宣德年制”的双兽耳炉造型基本相似。其制作时间定为明末清初。
英国收藏家P·J唐纳利收藏1件六棱形杯,底款为圆形篆文“文荣”两字印章款。时间定为17世纪的作品。
(徐本章 陈建中)
林子信 明清时期瓷都德化陶瓷艺术家。
林子信善于制作盘、碟、炉等器皿。他所制作的盘、碟类器物,造型简朴典雅,实用性强。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的格鲁伯基金会收藏的一块盘,口径15-1厘米,釉呈乳白色,底部有方形篆书阳刻“林子信制”印章款。英国收藏家P·J唐纳利收藏的一块造型、规格与上述相同的盘子,釉呈象牙白,但底部方形篆书阳刻的“林子信制”四字印章款的字迹,与格鲁伯基金会所收藏的盘子的印章款略有差异。伦敦戴维斯基金会收藏的一块盘子,口沿外翻;印章款为方形篆书,与上一块盘子相同,据P·J唐纳利分析,大约是17世纪中期所作。
广东省博物馆收藏有林子信的作品四件。其中一件双兽耳炉,底款篆书方印阳刻“林氏子信”;另一件双兽耳炉,底款篆书方印阳刻“子信”两字;第三件为敞口盘,底款篆书方印“林氏子信”,其中“氏”字与前述“林氏子信”款的“氏”字写法不同;第四件为撇口瓜棱杯,底款篆书方印阳刻“子信”两字。南京博物院收藏有戟耳炉一件,口径10-5厘米,高5-9厘米,底径8-3厘米;圈足,底足有一凸方印,印款为“林氏子信”四字。广东省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均认为,这些器物为明代所作。
(徐本章 陈建中)
陈念山 明末清初德化瓷塑艺术家。善人物塑像,其作品曾远销西欧国家。英国收藏家I·J·WA1LACE私人珍藏1尊陈念山制作的观音坐像,塑像高19-7厘米,右手持经卷靠于胸前左膝上,右脚盘地坐于蒲团上,姿态优美,神态自然,背有方形篆书“陈念山印”和圆形篆书“正”字2枚印款。其造型与何朝春的作品有些相同。据P·J唐纳利分析,其作品的时期约在清康熙年间。
(徐本章 陈建中)
刘宏荣 清代德化瓷塑艺术家。善塑人物,作品曾销往国外。英国伦敦波斯瓦·戴维斯基金会收藏的1尊观音坐像,高17-8厘米,发梳成卷状,面带笑容,显得慈祥可亲,双手藏袖内置于胸前,盘腿而坐。背面信手刻有“云山刘宏荣制”款识。据英国收藏家P·J唐纳利分析,其作品制作时间约在公元1675-1725年(即清康熙十四年至雍正三年)间。
(徐本章 陈建中)
“眉心荣” 为清初德化陶瓷生产经营者的著名“堂号”,佚名。有一批数量相当多的观音坐像销往欧洲,其瓷塑背面盖有方形篆书“眉心荣记”款识。这些成批的观音瓷塑坐像,造型大体相同,双手藏袖于胸前,盘腿而坐,仪态端庄慈祥。其中1尊高21-6厘米,为英国伦敦收藏家JOHN SPANKS所收藏,即这一堂号工场所生产。
(徐本章 陈建中)
林扬 清初德化瓷塑艺术家。善人物瓷塑,其作品曾于17世纪销往欧洲。
西欧收藏家MR·R·M·H·SNEDDEN收藏的定为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林扬所作的观音立像,高45-1厘米,形态逼真,堪称为作者之杰作。
(徐本章 陈建中)
邓想 字孝思,德化县城关浔中诗敦人,清代德化著名陶瓷雕塑家。
邓想祖籍江西,壮年曾漫游祖国各地名山秀水,广征博采寺宇各种雕塑艺术,融会贯通,刻苦实践,颇有成就。他所绘人物山水,神态逼真;尤工于陶瓷人物塑像,名噪一时。当时县内许多寺庙佛像多出其手,为后人所钦慕。名标民国版《德化县志》。
(徐本章)
(以上录自《德化陶瓷历史人物》1993年8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