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人物库

西出阳关 花开京城

发布日期:[2016-08-15] 阅读人:1637  字号:      
石狮人中不乏商贾奇才。 许荣茂先生近十年来乘着祖国大陆改革开放的东风,审时度势,振狮兴闽;人舍我取,西出阳关;连战连捷,花开京城。 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1997年9月,许荣茂荣登香港《文汇报》“投资中国龙虎榜”。 许荣茂先生 一 1989年,正值祖国多事之秋。许多来大陆投资的国外实业家或撤资后退,或停滞不前,不敢有所作为。然而,许荣茂却认准此时正是投资的大好时机。 当时的香港政府在电台和电视台呼吁香港居民尽快从内地返港,许荣茂却照常驾驶着他的小轿车奔波往返于香港和深圳之间。家人们都很担心,催他尽快回香港。许荣茂对他太太说:“万一我回不来,请你把金冠牌大米寄给我就可以了。” 许荣茂在那一时刻表现出的沉着和幽默,显示了他的胆量、勇气和自信,更重要的是他对祖国改革开放的信念。 许荣茂说:“中国要富强,人民生活要提高,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绝对不会改变,中国也不会走回头路。” 许荣茂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独具慧眼,始则毅然投资深圳的地产,继而又投资生养他的故土。 80年代初期,许荣茂在深圳拥有最大规模的纺织厂和服装厂。对于纺织制衣,一开始他也是门外汉。当时许先生在香港做金融生意。金融信息千变万化,时刻都要掌握最新的动态,丝毫不能松懈,这样就更加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在这个时候,许荣茂的才能发挥得很好,生意做得非常成功。在香港的金融界里,他算是个新秀,但成绩惊人,可以说是奇才。可是命运忌才。他所挂牌的母公司的老板一夜之间宣布破产,把那些子公司的钱全部卷走溜到美国去了。对此许荣茂只能长叹一声,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无可奈何。但是他没有因为这次的挫折而失去自信。一个想要成功的人,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做制衣的朋友来访,两人竟然津津有味地谈了一整天。朋友走了,第二天一早,平时很少涉足商店的许先生就拉着他太太去商场。对每一件衣服,每一个款式,他都看得很认真。每件成衣要用多少布料,可用的是多少,浪费掉的又是多少,他都很认真地计算,不管是一点一滴他都细心地问清楚。就这样,他做起了纺织制衣的生意来。在80年代初,制衣业还算不错,许荣茂除了在深圳拥有大规模的纺织制衣厂,在香港也拥有自己的生产厂房,所生产的服装大部分都是出口美国,也有小部分内销,在一次北京全国针织服装展销会上,他生产的服装还得到各界的好评。许先生有他的独到眼光和超前意识,他能及时准确地抓住时机,迅速行动。在人家没有想到时,他可以先想到。香港寸土寸金,楼价高工资也高,而制衣厂那时一般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地方也要大,在香港的地皮费就很重,所以他很早就在深圳设厂,又自置3000平方米厂房和可容纳500个工人的高档公寓(这些物业也随着深圳地产超速加热而增值)。时过不久,深圳便不再批准纺织制衣的项目建在市中心了,都要出二线以外。 在生意上许先生还有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举动就是愿意吃亏。例如美国有一张定单是做非洲黑人穿的衣服,单价非常低,数量又大,完全是一桩亏本生意。美国老板亲自来香港找厂家,可就是没有人愿接这张定单。最后,这个美国佬抱一线希望来找许先生。他拍着许先生的肩头很诚恳地说:‘这是一项亏本的生意,我已找了很多熟悉的厂家,他们都拒绝了。现在,只希望许先生您能帮忙,因为我已签下这张合同,不做不行的!’许先生听了也并不是马上回答他。许先生把定单的数量、交货日期、各项要求都清楚地了解后,马上拿起了计算器,很快地把结果算出来。亏的钱还真的不是个小数。可是许先生很慷慨地告诉美国老板,答应接他的这张单。为什么许先生会接这张单呢?他的理由是,他在深圳有500个工人,有上规模的生产场地,生产不需要靠别的厂家加工,这里可以亏少些;第二数量大,成本也要大,他手上的资金又不成问题,所以他说就是亏本也要有资格才亏得起。看!他是多么的自信。接过这一张定单后,很多香港厂家也都纷纷到东莞、佛山等地开厂,制衣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价格也越来越低,制衣行业开始走下坡。这个时期,那位美国老板没有忘记许先生这位曾经与他共患难的朋友,每次都是把最好最大的定单交给许先生。东莞、佛山、中山等地的厂家都要向许荣茂要加工单(加工单只能赚很少的加工费),在人家都没有生产定单的时候,许荣茂手里定单是做不完,还要往外发。许先生是个能看长远,不计较眼前的人。 许太太王清照很佩服她的丈夫。她说: 他可以在不熟悉的地方做起他熟悉的事业,他也可以在他所熟悉的地方做起他不熟悉的事业。在深圳的日子里,当时许先生所投资的项目规模比较大,因此获得市政府批准一部深港两地跑的车牌给他,这并不是容易的事。那部皇冠3-0陪着他跑过多少坑洼的路。在制衣业下滑,深圳地产刚刚起步的时候,他又在这块他熟悉的地方干起了他所不熟悉的地产事业。在一个寒冬的深夜里,深圳大地房地产公司的老总跟许先生谈论他们公司在房地产方面的计划和前景,还带来了一大把的建筑施工图纸。一个是搞制衣的,一个是搞房地产的,可他们俩却越谈越有兴趣,越谈越投机,这同许先生的强烈求知欲和对新鲜事物的求索是分不开的。当许先生认真地看过图纸后,提了一个很重要的意见,就是整幢大厦的卫生间没有留下任何的窗口,对通风和光线都不好。这是个设计的失误,也是很重要的事。第二天,老总回去就进行了修改,还赞扬了许先生的细致。当时深圳房地产正在起步,所以很多东西与香港比还是差很多。然而许先生的知识面广,又慷慨大方,从不计较小事,因此他们两人从朋友到好朋友,最后一起合作做起房地产来。深圳是个得天独厚的地方,再加上当时改革春风送暖,一时间深圳地产大热,地价急剧上涨,在这个时候,我不能不佩服许先生的超前意识:他看到深圳地价已超值,已隐藏风险和危机,所以他没有继续再投资下去,而是又去寻找他创业的灵感和梦想的地方。于是他回到了他的家乡石狮。 二 石狮是许荣茂出生的地方,是他生命的摇篮,也是他创业的又一个竞技场。 许荣茂回到了石狮,正是在石狮,他又一次找到了他的灵感,实现了他又一个梦想。 还是在1988年底,石狮刚刚由侨乡小镇升格为省辖县级市,许荣茂敏感地认定石狮从此要振翅高飞。 许荣茂在石狮首选的项目是当时石狮的缺项——星级酒店,希望能为如潮涌而至的国内外来宾提供一个良好的住宿环境,为石狮的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石狮市政府的鼎力帮助下,几经周折,耗资巨大的涉外三星级酒店“振狮大酒店”终于屹立在石狮这块改革开放的热土上,屹立在“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前沿。 许荣茂初战告捷,又适时推出了“振狮兴闽,富国利民”的工程,开始了新一轮庞大的投资活动。 许荣茂首先与香港香江国际集团杨孙西、香港荣利集团卢文端携手,成立了香港友邦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许荣茂亲任总经理,在石狮风景如画的海滨永宁投资数亿元,开发兴建了占地面积六千亩的闽南黄金海岸度假村。度假村环境舒适、设施齐全,大型游乐场、旅游商品街、大观园度假酒店、赛马场、疗养院、海天佛国、游艇俱乐部及别墅等应有尽有,是当时福建省规模最大的旅游建设项目。 当石狮地产过热,地价一亩过百万的时候,有人提意见,说政府偏爱许荣茂。据说,石狮市首任市长刘成业对提意见的人说,石狮建市的时候,你们在哪里?在这里,刘成业向人们提出的质疑不仅仅是时间的概念,他向人们提示的也许还有作为企业家的眼光和头脑。 许太太对我说:“1989年,在投资石狮的时候,确实是有危机感的。如果没有一份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和坚定的信念,是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的。” 许太太所说的成绩,是指许荣茂继振狮大酒店之后,又首创港商土地成片开发项目——振狮综合开发区。首期工程15万平方米的兴闽商厦、工业厂房和临街商住楼以及振狮幼儿园、振狮医院、振狮停车场、振狮装潢公司等建设项目与招商售房同时起步。在短短的三年内,振狮开发区内各类建筑巍然屹立、配套设施浑然一体。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三十多家厂商在此投资办厂经商,为三千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年产值超过二亿多元人民币。振狮开发区的“微利售房、繁荣小区、配套齐全、筑巢引凰”的招商策略,在福建省树起了一面高速度、高效益的旗帜。当时的中共福建省委书记贾庆林称赞说,振狮开发区面积不是最大,却是动作最快的一个,走在全省土地成片开发的前列。 许荣茂审时度势,谋略有道,在家乡石狮有所建树,取得“三个第一”的业绩,即:创办“振狮综合开发区”,完成石狮市第一个成片开发项目;建成石狮第一个港资三星级的“振狮大酒店”;投资并主持建设石狮第一个大型旅游项目“黄金海岸旅游度假村”。以上三个项目在石狮发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 1993年初,踌躇满志的许荣茂离开石狮来到了闽北山区武夷山,被武夷山的自然景观所吸引。 大诗人郭沫若曾赋诗赞颂武夷山,诗曰:“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溪。” 武夷山秀丽的风光及其独具的魅力让许荣茂看到了开发武夷山的价值和前景。 许荣茂用挑战当年石狮黄金海岸的眼光和气魄来挑战一片荒野的武夷山处女地。 许荣茂的思路是把他的旅游王国连接起来:到武夷山可以游山,到黄金海岸可以玩水。武夷山度假村和石狮黄金海岸在许荣茂的眼里成了一对旅游度假的姊妹去处。 1993年4月,许荣茂以中标的方式购得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1500亩土地,投入巨资开发武夷山旅游度假村。 当时去武夷山还没有航班,许荣茂往返于石狮与武夷山之间,都是坐小车。为了赶时间,他令司机走夜路。武夷山都是山路,又弯又窄、盘盘旋旋,夜晚开车十分危险,但许荣茂却无所畏惧。在许荣茂心中装着武夷山彭祖和他的两个儿子开天劈地的故事。 彭祖父子的历史文化故事,令许荣茂十分钦佩,而实际上是彭祖父子故事内蕴的精神,令许荣茂感到十分契合。就在开发建设武夷山度假村期间,许荣茂捐资250万元人民币修建“武夷魂公园”,用以纪念彭祖及其两个儿子战天斗地、不屈不挠开辟武夷山的精神。 许荣茂所开发的武夷山旅游度假村首期已竣工,其中的钓鱼湖宾馆、高尔夫球场、旅游商品街及别墅区项目均已对外营业。 1998年8月18日,在武夷山举办的岩茶节大红袍拍卖会上,许荣茂以16-68万元高价中标购得20克大红袍茶叶。 当时记者问为什么要出如此之高的价格竞购此茶叶时,许荣茂回答说:“‘大红袍’是无价的。我爱‘大红袍’,更爱武夷山。” 武夷山市市长面对着拍卖会场上的嘉宾和观众说:“许荣茂先生对武夷山人民的情义也是无价的。” 四 1993年是许荣茂特别繁忙的一年。 在这一年,他一边投资开发武夷山旅游度假村项目,一边在福建莆田涵江区兴建高科技工业城,一边还人舍我取,西出阳关,把资金投向大西北兰州,在兰州独资创办兴陇房地产开发公司,兴建了西北地区最大的商贸中心——兰州市东方红广场三万平方米的商业城和兰州东方红大酒店,成为最早到甘肃投资大型项目的港商之一。 早在80年代,许荣茂就曾在兰州先后创办了“甘肃新华西服有限公司”、“西北彩色胶袋有限公司”、“陇港彩色胶袋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继而又与甘肃省合资在香港创办了华陇发展有限公司,转口国产针织品。西出阳关又花开香江,这出奇制胜的两招把许荣茂的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许荣茂说,他之所以在事业获得巨大成功之时还再回到兰州兴建东方红广场和东方红大酒店,是因为他没有忘记兰州曾经是他当年创业的摇篮。 兰州市东方红商业城的建立,不仅吸引了全国数千家厂家来这儿直销产品,还为许荣茂家乡石狮的中小型企业家提供了最优越的展示位置,在石狮和兰州之间架起了一座优势互补的桥梁。 五 1994年,许荣茂带着成功的经验和无比的自信挥师京城,在首都这片他最不熟悉的土地上干起了他最熟悉的房地产事业。 许荣茂首先推出了后来享誉京城的“亚运花园”项目。这个位于亚运村东北角高层豪华公寓小区一推出,就以其销售价位低、建设速度快、工程质量好,受到了客户的青睐,成为京城房地产界1995年最旺销的外销楼盘。许荣茂这不同凡响的一着,不仅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今后在北京进一步投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几年来,北京房地产发展有一个现象,这就是东、北方向热闹,而西、南方向冷清。继亚运花园之后,许荣茂和海外投资集团(澳洲)有限公司在北京选择开发项目时,最先谈的是东部城区的几个项目。从房地产投资的区位看,在建国门外以赛特为中心,以及在亮马桥以燕莎为中心,早已建成一批酒店、写字楼和公寓,已成为公认的商务区,在东区物业竞争激烈的局面中,开发的高成本已在所难免。相对于东区的高位甚至北四环亚运村的高位,西三环区域已被预测极具升值潜力,但尚未有大规模的投资开发。 许荣茂最终选择了西区。据其调查,除分布有元、明、清各朝文物古迹外,海淀区拥有8所大专院校的人文优势。交通方面,除西客站外,西北三环北起马甸桥南至莲花桥,有15座立交桥、27座人行过街桥,并与4条次干道和2条铁路交叉,交通优势胜于东区。许荣茂还认定该项目应处于“京西文化高科技区、金融商业区和旅游风景区交汇的黄金三角地带”,于是推出位于西三环的“华澳中心”。 “华澳中心”由三幢豪华公寓和一幢高级写字楼组成,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与紧邻的香格里拉饭店构成一个建筑面积达45万平方米的建筑群,与东三环的国贸中心遥相呼应,形成“东有国贸、西有华澳”的格局。由于其位置优越,交通方便,结构合理,社区高尚,再加上许荣茂的精心策划,精美包装,使北京西部昔日冷清的房地产市场一时成为全北京的销售热点。项目推出一个月内,就售出公寓百余套。在建设速度上,一幢公寓仅用百天就主体封顶,创造了长江以北冬季施工的奇迹。许荣茂的北京之行给北京地产业刮起了一股旋风。 1997年9月,北京传媒刊出文章《攻城掠地仔细思量,实力第一速度跟上——从华澳中心看市场演进》。文章说: “在北京房地产市场经历过一轮高涨相对转入低迷时,北京西三环华澳中心是近期被投资者和置业者看好的楼盘之一;在去年8月20日开盘后的一个月内,售出百套公寓,一时造成轰动。购家自有算计,发展商也自有心得。在市场价格普遍消化高价位的情况下,其成功似乎源于低开价策略,每平方米888美元起价的‘内销房价格’在可比范围内形成了不小的价格竞争优势,‘低价切入、大力宣传、完美形象、加速施工’这一战略的实施,成为北京房地产价格上的议论焦点。 “华澳中心位于北京西三环,一期占地2-6公顷,由一座17层甲级写字楼和三座21层公寓组成,总占地5公顷,可以想见一期工程的开发和销售对整个项目意味着什么。到目前为止的顺利局面,应该说是地段选择、资金实力、操作速度等多方面因素相互配合、共同支撑起的销售成功。” 六 许荣茂先生不仅在京港商界奋发有为,近年来,他还作为一个社会活动家,活跃在中澳两国之间。 许荣茂曾三次率领澳大利亚政界和商界知名人士前来中国考察,为促进两国间的文化交流、贸易洽谈和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合作起着桥梁作用,并促成澳大利亚达尔文市与中国海口市结为姐妹城市,互派留学生,为两国之间的互利互惠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有鉴于此,澳大利亚政府特授予许荣茂“太平绅士”衔。 1997年10月国庆节,应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的邀请,由许荣茂任团长的澳洲友好访华团一行访问中国,受到中央首长及有关部委领导的亲切接见。 在京期间,团长许荣茂以海外投资集团(澳洲)有限公司的名义向北京化工大学捐资1000万人民币用作教育基金,创下了北京发展商捐资办学的纪录。 化学工业部李士忠副部长说,许荣茂先生不仅在北京的房地产行业取得了非常引人注目的成绩,而且还是一个有崇高思想境界的儒商,如果多一些这样的爱国重教的人士,我国教育事业会有长足发展。 为表达对许荣茂先生的感谢,北京化工大学聘请许荣茂先生为化工大学副董事长和经济学院名誉院长。 谈到自己的捐款,许荣茂以“太平绅士”的风度说,他别无它求,只衷心地祝愿祖国的教育事业早日腾飞。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报效祖国、建设祖国是每一位海外华人的美好愿望和应尽之责。多年以来,他经常奔波于海外与大陆之间,深切地感受到一个国家要富强,一个民族要振兴,首先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许荣茂现在是福建省政协委员。他是石狮人中的一位商贾奇才,是一个成功的实业家,又是一个具有远见的人。近十年间,许荣茂从香港到深圳,从闽南黄金海岸到闽北武夷山麓,从大西北到首都北京,他走过了一条许多石狮商人不曾走过的路,从而使自己的事业达到了一个阶段性的高点。诚如1997年9月香港《文汇报》“投资中国龙虎榜”报道许荣茂投资中国的业绩时提出的一个问题:“大陆改革开放,他审时度势,抽资投向大陆,但方向则相反,人家是从沿海而内地,他则先内地而沿海,再入京城。为什么?” 为什么?许荣茂的远见增强了他自己的潜力。人越有远见,就越有潜能。 为什么?许荣茂说:“天时、地利诚可贵,人和才是促成事业成功、发达、蒸蒸日上的关键。为人要诚,做生意是与人打交道,要坦诚相见,信誉第一”。 为什么?当人们夸赞许荣茂的事业如日中天时,许荣茂说:“我的前程与祖国、与首都、与家乡、与改革的前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我的事业能有今天,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我一定会尽我的所能报效祖国和家乡。为祖国的富强,为首都的繁荣,为家乡的兴旺我将竭尽自己的绵力。” 这是一个已很有骄人业绩的实业家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