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也叫金刚钻,是已知最硬的物质。
女性金刚石则是女性中的刚强者。
王聪敏女士,是石狮湘闽金刚石公司董事长,是一位金刚石一样的女性人物。
1996年10月,我曾访问过王聪敏。
一
王聪敏1945年4月17日出生在石狮小镇一个小康人家。虽是女孩,但却是家中的宠儿。
王聪敏从小蹦蹦跳跳,爱唱歌、爱跳舞,喜爱艺术活动,14岁考进晋江专区艺术学校,学习高甲戏表演艺术。
毕业后,王聪敏被分配到福建省大田县高甲戏剧团当演员,实现了她多年的愿望——走上艺术舞台。
60年代初,因处“困难时期”,剧团裁员,她不得不回石狮老家待业。两三年后,她结了婚。家翁原是石狮镇上一个知名的工商业者,曾开设一家酱料厂,其家庭与王聪敏的家(开设文具纸品店)可谓“门当户对”。岂料“命运”不济,结婚后不久,王聪敏的翁姑相继去世。她成为承担家庭重担的长媳,不但要养活三个儿女,还要拉扯大三个小叔。
我丈夫当时还年轻,涉世不深,不能继承父业,开店经商——即使有能力开店,当时政策也是不允许的。家翁去世,家中之人又不能“接业”,这下子,我们这个家庭,好像从“天堂”掉进了“地狱”一样,一家八口人,没有一个人有固定工作。我和丈夫为了生活,为了培养孩子,在那些年月里,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着各种角色。
王聪敏女士
王聪敏夫妇当过建筑小工,推过板车,踩着三轮自行车送货物送到20多公里外的泉州市区,还为人挑过水、当过裁缝,为废品站刷洗废旧塑料,到小学里当代课老师等等。只要有工做,再苦再累她都不怕。那时候,他们夫妇为农场收割水稻,割一亩的稻子,才能拿到7斤的谷子作报酬。生活的艰辛,由此可见一斑。
王聪敏从小娇生惯养,长大了又是“艺人”,过这种艰苦的生活是需要决心和勇气的。
在现实社会中,富有同情心的人不能说没有,也有些人却持有偏见,以世俗的眼光看待我们,准备看我们离异的“好戏”。他们说:“这两口子合不长了!”“演戏的人准吃不了苦,不飞才怪!”流言蜚语不绝于耳。我丈夫也害怕我“飞”掉。但是,我人穷志不穷,我信得过自己。我要站着走,不要让人家扶着走!他们说我们合不长,我偏偏要和我丈夫姚荣宣合个地久天长!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击破社会上的世俗偏见。1965年,我公公去世,这位老人令我很感动,因我在半夜抽纱时,他曾对我说过一句话:“不要做了,天太晚,明天再做。”为了这句话,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挑起夫家重担。我怎么能向一些社会偏见低头呢?我还要让这些人看看:男人们能够做到的事情,女人们也同样能够做到!
苦难练就了我现在这样的脾性和傲气。为了生活,我一心向往着有一个固定的职业。后来我终于找到了设在石狮的厦门旧货收购站的工作。工作是收购石狮人家里华侨寄回的旧衣裤。几天后,有人私下许诺给我回报,说是收一条尼龙裤多一毛钱。第二天我整整一天心里发怵。觉得人们都在注视着我,于是我对丈夫说:“我们不赚这个钱。我心跳得厉害,觉得大家都在看着我。”我拒绝了人家要给我的回报,只为了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我还是那么穷!为了每月10元钱的奖金,我每天工作到夜3点,我的大儿子的学业就在这时掉下来了。我责怪他现在不懂得上学,将来就不懂得工作。儿子说:“妈妈我不是不能赚钱,我是怕你!”原来有人想要利用我的工作赚不义之钱,并蛊惑我的孩子,我知道后很生气。骂我的儿子说,“你是赚我的钱,还是赚你自己的钱?”后来儿子入了石狮的“福建帮”,出去与人打架。记得有一次我狠狠地说过:“打架、打架、打死送火葬场,打伤送医院,不要来找我。”我眼泪往肚子里流。很生气很伤心。
70年代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改革开放的政策,变成汹涌澎湃的时代潮流,昭示着中国人民即将告别贫困,走上富强、康乐的幸福大道。
有党的政策撑腰,我摔开传统观念的束缚,与我丈夫相议,决定开个小店铺,摆脱贫困。1980年,我们东借西挪,好不容易凑来500元钱,在石狮镇上率先开办一家五交化商店。我当经理,加入创业者的行列。我们的店铺小,资金短缺,雇不了工人,可说是“夫妻店”。我是经理,又是营业员。这都没什么,最苦的是我还当采购员。有时候,到外地采购货物,自己得当搬运工;碰到中途转站,常常要几上几下地搬运货物,上车又下车,装车、押运,更是习以为常的事情。有时候,一天忙到晚,只能吃上一顿饭。这样奔波劳累,与昔日在艺术舞台上的演演唱唱,真是天壤之别!在开始创业的那几年,我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挺过来的。现在想起来,大概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注给我浑身的力量;明天的美好蓝图,鼓舞着我勇往直前!
王聪敏开办五交化商店,因为重合同、守信誉,以诚待客、童叟无欺,生意越做越红火,不但解决了他们一家八口的生活出路,还先后吸收六七个待业青年到店中做工。他们按时缴纳税款,不做假账,不拖欠。
1983年,我店被评为“福建省安置待业青年、自谋职业先进守法单位”,我光荣地赴省参加表彰大会。在福州时,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接见了大会代表,教育、鼓励了我们,还与我们畅谈改革开放政策,使我们创办事业更有信心。
正当王聪敏全身心投入创办事业的时候,由于平时忽视对当时正在念高中的大儿子的关心、教育和督促,加上社会上年轻人拉帮结派现象十分严重,她的大儿子不知不觉地被卷进这是非的漩涡中,经常跟一帮小兄弟吵架,甚至打架,使他们一家人忧心忡忡。只要一听到街道上有人吵架的声音,她就会想到会不会是她那大儿子?
那时,我思绪万千,深深地感到:生活中的我,首先应该是个女人,是个妈妈,然后才是经理、创业者!钱财,对于我是重要的,但比起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那又算得了什么?想了又想,最后认为应该把这匹“野马”套上一个笼头,自己苦点、累点,少赚点钱,只要能把大儿子教育好,也是值得的。
为了把孩子带到正道上来,1984年,王聪敏又集资开办了一家防水涂料厂。在资金、技术、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她每天上午7时到下午3时在五交店中做生意;下午3时到下半夜在涂料厂里,手把手地将技术、管理经验教给大儿子。言传身教,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孩子带上经营就业的正道上来。
现在,王聪敏的大儿子已是商业战线上的一把好手。为了进一步培养他,让他开拓更为宽广的视野,提高独立处世的能力,王聪敏因势利导,又把他送到泰国去学习、经商,接受另一种考验,至今情况良好。
有了前一个教训,尽管开办一厂一店,工作非常繁忙,但王聪敏总是把孩子的教育问题挂在心上,尽量拨出时间来关心次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有一次,王聪敏在查阅次子的作文簿时发现,次子在作文中反映了一件真实的事情。
我曾跟儿子订了一个协议,每天每人用毛笔写一张十六开的小楷字。我儿子在作文中写道:“尽管我妈写的字比我好不了多少,但是她的信心和毅力却深深地感染了我、鼓舞了我,也使我更进一步地理解父母亲‘望子成龙’的殷切心情……”在父母的督促下,他十分轻松地修完了高中课程。1987年高考时,次子因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仅以1分之差落取于重点大学。他决定再考。在他落取后,我没有责备他,反而鼓励他,要他不要气馁,并送他到附近一所省重点中学补习功课。次年高考时,为了让他有一个平静的心境,拿出应有的成绩,我特地在百忙中抽出5天时间,专程陪他到高考地点,为他安排饮食起居,让他专心赴考。这一次,他果然不负众望,以优秀的成绩考进了上海同济大学。
次子进同济大学学习不久,碰到1989年政治风波。在此期间,王聪敏常常一天连挂几个长途电话,明白告诉孩子:“没有党的领导,没有改革开放的政策,就没有我们一家的好日子,你也上不了大学。”王聪敏敦促次子从速回家,等待复课通知后才返沪继续学习。次子一一遵从。现在,他正在美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1993年,荣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荣誉鞭”;成为菲·卡帕菲优秀学者联合会荣誉会员。父母的苦心没有白费。
1993年11月,王聪敏在经营一厂一店的情况下,再树雄心,决定与冶金部长沙矿冶金研究院合作,共同开发该院研制成功并惟一通过部级鉴定的Φ23腔体高强度粗颗料人造金刚石合成工艺,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经过半年筹备,首期6台机器及仪器等全部运到。仅用15天时间就全部安装完毕,并一次性试产成功。开始生产的1994年下半年,即完成产值200万元,销售额154万元;至1995年6月份,累计生产金刚石160万克拉,产值达400万元,销售额为300多万元,创税利近100万元。
我们能取得较好的效益,说明我们引进高新技术生产金刚石的抉择是正确的;同时,为被誉为新兴服装城市的石狮市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提供了一个示范的例子。
现在,王聪敏拥有二厂一店,业务蒸蒸日上,十分缺人,而她的两个能当帮手的男孩又都在国外,她真想把他们调回家中帮忙。但是,她又想:假如每个人都只顾及家庭眼前的利益,我们的民族素质又怎么能提高呢?这么一想,她便一如既往地支持孩子们在国外学习和锻炼。
有一次,王聪敏在报纸上得知厦门大学一位女学生,因家贫无法施行肾脏手术,生命垂危,需要社会援助。王聪敏悄悄地以一个政协委员的名义寄去200元,后因厦大给市政协的感谢信,才查明是王聪敏寄赠的。之后,她又为本省山区一位病伤妇女寄去500元,数年来,她为社会公益事业、扶危济困和“希望工程”的捐款共有数十万元。
在全国政协第二届“’95创业之星”的发言中,王聪敏说:“人生,需要信念;女性,要有脊梁。女性没有脊梁就没法挺起胸膛向前走。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妇女们要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体现我们这一代新女性的风采——能持家,能创业,敢顶‘半边天’!”
王聪敏这位石狮湘闽金刚石公司的女性董事长,借着全国政协“’95创业之星”给她提供的社会大舞台,说出了她心中想说的话。
这是当代中国妇女的心声。
她用的是金刚石一样掷地有声的语言:“女性,要有脊梁!”
二
王聪敏这样跟我谈的时候,她的大儿子姚少雄就站在一边,乖乖地听他妈妈讲着过去的事情,讲他过去的不是。
这是一位成熟的泰国籍青年企业家。当与之交谈时,我发现他对世间一些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彬彬有礼让我很难相信他就是过去石狮小镇有名的“福建帮”。据说那时“福建帮”脚一蹬石狮小镇地也会动。但现在这位“浪子回头金不换”的青年,却成了他母亲得力的助手,成了一名有文化、有教养、有现代科学管理头脑的青年企业家。
当我们去海边看大海时,我问姚少雄,对他母亲作何评价?他回答说:“我的母亲不是企业家,而是慈善家。”
王聪敏说:“是的,我不是企业家,我们用不着去争什么企业家的荣誉。我们经营的一直是家小企业、小工厂。我们不是企业家而是家企业。我不过比人家多一个不认输的臭脾气。我总想,我也有两只手,为什么人家能办到的我不能办到?于是我就去争,争一个女人的人格、尊严和价值。对于我的家庭,我就是一个女人,一个妈妈。我的丈夫、儿子,这就是我的全部!”
那么,对于社会呢?女性的社会价值是什么?
20世纪末叶发生在中国大地的这一场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生产结构的调整,经济体制的变更,必然引发传统价值体系产生深刻裂痕。在重塑素质、更新观念的历史嬗变中,妇女将经受更大的心理震撼。改革带来的发展,为中国的妇女创造出更多新的机遇。只有在这种商品经济环境中,才能真正破除小家意识,依赖心理和不求进取的惰性,推动妇女在商品大潮的搏击中强化竞争观念、效益观念、风险意识、开拓意识,重新审视传统的价值观、道德观、功利观、择业观、人才观、审美观、婚姻观、生育观,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界定自身的角色形象,实现心理素质的重塑和新型妇女形象的展现。
现代女性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尊重她们、理解她们,在现实生活中创造一个特别适合她们生存成长的环境,就是对那些因痛苦而变得美丽的女性最大的褒扬。
当我们在石狮祥芝伍鸿风景区迎着海风往前走去时,我这才发现王聪敏穿了一条特别艳丽的女衬衣,配上那条笔挺的黑色西裤,显得很壮实、很精神。
那一瞬间,这位金刚石一样的女性在我的视线里变成了石狮大海边的一道艳丽的风景。
王聪敏在个人简历一栏上这样写着:
1980年,自筹资金办企业——石狮劳务五交化商店;
1984年,被评为福建省安置待业青年先进单位;
1985年,被晋江县妇联评为“女能人”;
1986年,参加中国民主建国会;
1987年,被泉州市妇联评为“女状元”;晋江县第六届政协委员;
1990年,被泉州市妇联评为“女能人”;被石狮市评为“好母亲”;被民建泉州市委评为优秀会员;石狮市第一届政协委员、常委;石狮市妇联执行委员、常务理事;
1994年,创办石狮市湘闽金刚石公司;被评为石狮市“科技先导型企业”;
1995年,再次被民建泉州市委评为优秀会员;石狮市优秀企业家;石狮市科技先进单位;全国政协第二届“’95创业之星”;福建省“中国科技进步杯”先进个人;福建省“三八红旗手”;
1996年,被泉州市总工会评为“双爱双评”优秀女经理;当选省妇联执行委员、民建省委委员、民建泉州市委常委;
1997年,当选泉州市政协常委、泉州市商会理事;
1995、1996年,分别被评为“纳税大户”;
1996年,石狮市湘闽金刚石公司被福建省科委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1998年,石狮市湘闽金刚石公司被泉州市评为科技示范企业;
1999年3月,当选民主建国会石狮支部主任委员。
王聪敏的简历所展示的,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石狮女性被改革开放的社会铸就成“女性的金刚石”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