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数字资源 > 泉州人物库

火热的年华

发布日期:[2016-08-15] 阅读人:1637  字号:      
青春是一首诗。 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中,逝去的青春都是那么美丽,那么短暂,那么奇妙。 当我们以怀念自己美丽青春的心情来关注今天的青年,我们会发现,他们正拥有的青春同我们已逝去的青春一样美丽,一样奇妙,一样丰富多彩。 一 林强是中共石狮市祥芝镇党委副书记,福建南安东田人。 我第一次见到林强,是在1996年12月初的一天,其时我正在祥芝镇采访。记得我和他当时几乎是一前一后走进祥芝镇党委书记办公室。 林强长着一张红扑扑的孩子似的脸,戴着一副近视眼镜,说话的声音有些急促,充满热情和朝气。我几乎认定他就是一个孩子。我想他的年龄不会超过22岁。然而我错了。 林强是祥芝镇老资格的青年干部。这个生于1968年7月的年轻人,从厦门集美财经学校毕业后分配到祥芝工作的历史,几乎和石狮建市的历史一样长,他现在是祥芝镇身负重任的党委第一副书记。 我仔细打量着林强。的确,在他的眉宇间和谈吐中,我感觉到了他有一种与他的年龄不相称的东西——成熟,不是模样,而是心智上的成熟。 林强告诉我,他信奉的格言和信条是:“诚毅、奉献、有为。”他希望自己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中,做一个百折不挠的开拓者。他说:“诚毅是我为人处事的人生哲理,是我懂事后的第一人生信条,它给了我深刻的人生启迪;奉献是我步入社会的做事准则,与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一致,我是一个党员,我必须自觉地把我毕生的精力奉献给党,奉献给祖国,奉献给人民;有为,是我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是我的奋斗目标。我希望我所做的一切,都能够有为于社会,有为于人民,有为于未来……” 一个人的意义不在于他的成就,而在于他所企求成就的东西。 林强的理想,他所企求成就的东西应该就是林强这个人的意义和价值。 林强先生 二 林强青春年少。 当石狮迎来他10周年建市志庆之时,林强也才不过三十而立的年纪。这个年龄段的青年正是跨世纪的一代青年人。 我要林强告诉我关于他的故事。我想要知道林强他们这一代世纪之交的青年人所走过的道路,我想从他们火热的年华中去感觉时代前进的脉搏。于是林强将留在他记忆深处的几件事告诉了我。 林强告诉我的第一件事情是关于他童年的故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童年,因而才有了与他人不同的人生道路。 林强说,他4岁的时候,长得很结实但很顽皮。不识字的母亲管不了他,父亲怕他学坏,就说服他跟他到离家10公里远的南安四中一起生活,每星期六回家一趟。当时林强的父亲林有景先生是南安四中教务主任,兼任语文教学。业余时间,父亲给他买来《唐诗一百首》,并教他学唐诗,要求他每天记忆一首简单的唐诗。久而久之,他真的把《唐诗一百首》都背熟了。几年后的小学毕业会考,出了一道课本没有学到的《锄禾》,要求把古诗译成现代意思。绝大多数同学不懂得或答不全面(因为他念小学时的语文课大多数是毛主席语录,如“要节约闹革命”、“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之类),而林强居然全答对了。他当时很兴奋,因为这是父亲教给他知识的第一次收获。 林强父亲所在的南安四中,在70年代是所完全中学。他记忆中,父亲那些高中学生年纪都比现在的高中生大,他们和蔼可亲,课余时间常常带他做游戏,给他讲故事,到水溪里抓鱼,到山坡上捉小鸟。相处熟了,这些大哥哥大姐姐都说他聪明,勇敢,有机会要让他表现表现。 就因这赞誉中的“勇敢”,他挨了父亲一顿揍。 那一天,几个大哥哥说要考验他是否真正“勇敢”,要他喊他们班上一位最漂亮的女同学为“我的老婆”。为了表现“勇敢”,林强真的在大庭广众之下喊那位漂亮的大姐姐“××是我老婆”,而且喊了好几遍。那位漂亮的大姐姐平时很疼爱他,这一喊,让她气红了脸,哭了出来。父亲为此打了他一顿,跟几位老师一起审问他是谁唆使他这么喊的,要处罚那位唆使者。为了表现“勇敢”,他不招供,而宁愿再次挨揍。二十多年过去了,他到现在仍然替那些大哥哥守着本可公开的秘密。 林强说:他9岁时,母亲不幸病逝。全家兄弟姐妹5人,再加上一位老奶奶,共七口人,全靠他父亲那教书微薄的工资维持生活,困苦可想而知。 姐姐因此被迫辍学,留在家里照顾那不满周岁的小妹。9岁的他开始自己洗衣服、做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每个星期天,他都跟姐姐一起上山割毛草、砍木柴、下地劳动;做饭、洗衣服、喂猪、养鸭样样都做。这繁重的劳动并没有影响他的学习,小学一至五年级,他年年都担任班长,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可谓是“品学兼优”。 1983年,他上南安一中念高中。南安一中是一所重点中学,在那里念书可不那么容易。作为南安五大山头之一的东田是贫困乡,有通往县城的公路,但没有公共汽车,更主要的是为了节省两块钱,每星期他们东田籍的七八个学生都是来回走路,星期六走13公里路回家,星期天下午挑米端咸菜走13公里路到学校。在南安一中读了三年高中,每学期按20个星期计算,高中三学年共走路3000公里。 3000公里路!对于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意志和耐力的磨炼,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一起走路的七八位同学也都很争气,全部考进了大中专院校学习,为贫困的家乡赢得了荣誉! 考进厦门集美财经学校,是林强人生的一大转折点。他说: 1986年9月,一踏上集美学校,我被园林式的校园环境迷得如痴如醉,那悠静的林荫道,那青绒绒的大草坪,那广阔的运动场,那繁花拥簇的楼院,以及龙舟池畔、归来园、浔江潮、鳌园景点……,新的环境、新的想象、新的活力,激发了我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和憧憬。集美——集天下之美,这美丽的滨海城镇,一定是地灵人杰的地方,我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珍惜在集美这短暂的两年学习时间。军训、进校新生摸底考试,开学初可不轻松;报名参与竞选学生干部、演讲、投票,我竟然被推选为财政861班团支部书记! 团支部书记的主要职能是做青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有益的文体活动、社会实践。集美财经学校对社团活动抓得很紧,管理学生也很严格,治学校风严谨。每个星期,校团委都安排各支部轮流组织活动,主要是由一个班的支部主持一场演讲或舞会或兴趣沙龙,其他支部派人参加观摩,学期末总评,看看哪个支部办得最好、最有特色、影响最大。这种活动对于全校各系各班的团支部是一种激烈的竞争。长江后浪推前浪,你这次活动办得很好,我下次一定要办得比你出色,这种你追我赶的活动,使整个学校气氛非常活跃浓烈,在全体学生中形成了爱班级、爱支部、爱学校,集体荣誉感很强的概念。 除了参加校里统一安排的活动外,我们班级团支部还组织同学郊游,环厦门岛旅游,到天马山野炊,到沙滩夜篝火,上鼓浪屿,登日光岩,瞻仰郑成功塑像,漫步菽庄花园,在大自然中陶冶纯美情操。万石植物园里曾留下我们全班同学冒雨春游兴趣盎然的影子;南普陀寺回荡着我班全体同学一齐喊“南无阿弥陀佛”的声音;集美鳌园记忆着我们全体同学向陈嘉庚先生献花时的虔诚……。 1988年5月15日,这个日子对我来说是庄严的,是我政治生活一个新的起点,这一天,我被学校财税系党支部发展为党的一名新战士。我的父亲——一位老共产党员写信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你现在入党了,一言一行都要自觉地按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你学习的是财政专业,今后搞经济工作,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虚心向老党员、老同志学习,做老实人,要依靠集体的智慧多为群众做点事……” 父亲的谆谆教诲,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三 林强初到石狮时,正值石狮撤镇建市。沸腾的城市建设给他这个充满理想和抱负的青年插上了理想的翅膀。然而到石狮市人事监察局报到后,才知道被安排到石狮市惟一不是镇的祥芝乡政府当会计。 祥芝乡到底是何样子?他心里没数,听人家说是石狮市最偏远最贫穷的一个乡。 怀里揣着石狮市人事监察局的介绍信,他惴惴不安地从长福车场乘三轮摩托车摇摇撞撞地抵达祥芝乡政府。在抵达祥芝后,才知道祥芝乡政府所在地不在祥芝而在伍堡。他又雇用二轮摩托车转回木桥头,车工说沿着伍鸿侨中门口的小道往东400米再往南300米就到了。 “从木桥头到乡政府这700米的路,我走了足足30分钟。那沉重的脚步,那沉重的心绪,那沉重的愁和无奈……我很难用语言表达我当时的心情!”林强说。 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片荒凉的景象,乡村的味道很浓很浓。乡政府是由前后两座破旧的楼房组成,西边有座食堂(会场通用的礼堂),东边是一个泥土球场,西南角是一个大厕所。除此之外,别无他物。风一吹,沙尘满天。这就是祥芝的乡政府。 想想从家乡南安转五次车才到这么个乡政府;想想自己在校是优秀生、共产党员,本可以选择到省城工作,想不到却安排到这么个地方;想想我学习的财政专业是80年代全中国热门的专业,却被分配到这乡政府当会计——我心里一直想哭! 把户口、粮油及工资卡、报到信交给党委办有关人员后,他们说团员关系也要转来。我说,我是共产党员,有组织关系介绍信,他们一阵发愣,显得有点好奇——这么年轻的党员。其实,我并不年轻,入党时已近20岁。但在80年代全国党员特别是农村党员老化的情况下,我这20岁的共产党员才显得年轻。 正式上班后,我在祥芝一呆就是四个月,直至春节放假才回家。这四个月,我除了做机关会计、村镇建设办业务外,还作为主力抽调沿海参加打击走私工作。这四个月,我踏遍了祥芝乡的每一个村落,对这一方水土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祥芝乡是石狮市最东面滨海的一个乡,土地面积44-2平方公里,有25公里的海岸线,人口7万。亚热带气候,丘陵地带,素有“风头水尾漏沙地”之称,群众靠捕鱼、农业种植为生。1988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1-3亿元,税收163万元。从石狮到祥芝,仅有一条5米多宽的泥灰结土路。全乡看不到一座标准厂房,也看不到一座三层民屋。作为祥芝乡最高行政机构的乡政府,工作人员吃饭是每人用一粗瓷大碗盛饭,在食堂周围的乱石堆上、草地旁蹲着吃饭。解放40周年的祥芝,干部职工的形象还仿佛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的模样! 干部职工的生活颇具特色,每间宿舍都放着一只尿壶,身上穿的几乎是清一色中山装,偶尔也会有一两位穿西装、结领带的小伙子出现在乡政府,犹如“绅士”似的不得了。 乡政府的半脱产干部特多,占全部工作人员的3/5。下班后,大多数都回家去了,剩下的经常是4至5人。这乡政府前不着村,后不靠店,每当夜幕降临时,更显得凄凉、荒闷;而当9月刮台风,窗门被那呼啸不停的狂风所撞击,更是扰得我心慌意乱,甚至有点害怕。 这样的环境、这样的生活,对一个刚出校门的年轻干部,不能不说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也许,我从小贫苦经受意志的磨炼,也许因为我是党员,头脑上有个“组织”观念,总之,我终于安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做好组织上分配的每一件工作。 1989年9月,祥芝乡的主要领导做了调整,王文雅同志担任了祥芝乡的党委书记。 有一天,王书记走进村镇建设办(后改为国土建设管理所),办公室恰巧只有我在,我们谈了许多。王书记首先环视了办公室,那几张破旧的桌子,几件长短不一的很原始的测量工具。冷清的办公摆设,似乎是在向王书记诉说这一片土地还很原始,还有待于我们去绘就蓝图,铸造伟业。王书记和蔼地询问我的家庭情况,问我到祥芝乡工作有什么想法。我说“祥芝还很贫穷,人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祥芝的建设速度慢了些,改革开放那么多年了,老百姓得到的实惠还不多,祥芝的经济要振兴,社会要进步,需要一批又一批开拓者不懈地努力。”王书记表情严肃而沉重地听我讲了这些话,然后用铿锵有力的声音说:“我们一定要让这方土地活起来,热起来,这是我们的责任,年轻人,好好干吧!”王书记的言语是多么的坚定,看得出他的意志是很坚强的,他对祥芝的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 王书记与我谈话后不久,1990年3月25日,在全体机关干部会议上,王书记宣布我为村镇建设办的负责人。当时正值我请婚假不在单位,两天后我上班才知道这件事。这可是重要岗位,是组织和领导对我的信任和期望,我深感责任重大。于是,我很虚心地做好办公室移交工作,诚恳地向老领导求教,取得了老领导的大力支持,从零散、忙乱、不规范工作中很快理出个头序来,认真地对待每一件工作。整整忙了一个多月,等各项工作基本理顺后,我才赶回南安老家与新婚妻子团聚,怪不得我办公室旁边的一位女士说我不正常,新婚一个多月不回家。其实,我何尝不想家呢?但我认为,工作上的事必须严格,新的工作岗位,不熟悉的东西太多了,要能够及时进入角色,必须多学习、多思考,比别人花费更大的劳动和更多的时间,相信新婚的妻子黄雪春是能够理解和支持我的。 1990年,祥芝镇有了第一张1∶10000的祥芝乡地形图。 1991年,我们开始着手组织编制祥芝镇总体规划,我们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共商祥芝镇近、远期发展规划。1992年总体规划由省建委主持会审通过。同年,全镇44-2平方公里1∶1000地形图测绘完成。 1993年以来,我们规划大堡工业控制区、伍堡工业控制区、古浮工业区、元兴工业区、融盛工业区、卢厝深埕工业区、西墩洪厝工业区及建新工业区、祥芝科技园筹工业小区规划。 1996年开始,我们开始编制全镇28个行政村的新村规划。我们知道,经济要发展,规划要先行。这些规划,从实地勘察,定点走线,提供资料,编制修改,不知费了我多少心血,祥芝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我走过的足迹。这些规划,为祥芝这几年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较为重要的贡献。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视察重要谈话,像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浪涌向石狮,也沐浴刚刚撤乡建镇的祥芝。“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党委、政府一班人紧紧把握这有利的发展机遇,掀开了祥芝镇社会、经济、文化全方面建设的新局面。 首先抓道路、通讯、供电、供水、码头、港口等投资硬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始了11万伏变电站、石祥38米水泥大道、共同路、4万吨自来水厂、两个电话模块局、一座大哥大发射塔、祥农码头、祥渔渔港、东埔陆岛客运码头等等的全面建设。 紧接着又抓招商引资,开发祥芝土地。1993年5月20日在石狮市区,1994年5月20日在省城福州的招商会上,先后有100多个项目到祥芝来投资建设。 祥芝的土地真的热起来了。加班加点,洽谈项目,签订协议,出蓝线图,定点放样,征地测量,报批建设,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忙得不可开交。面对这种场面,我对全体国土所干部提出这样的要求,要“头冷、心热、步稳、腿快”,才能适应高效率的工作,对繁重的工作才能有条不紊,才能保证万无一失。艰辛的劳动换来一座座标准厂房林立;一条条大道的建成通车;一个个重点项目的投产。可以说,祥芝的每一座厂房,每个基础设施建设,都留下我们国土所人员辛勤的汗水。为了祥芝这方热土,我们付出很多,但我们感到欣慰,我们无悔! 1996年初黄水源同志来祥芝镇任党委书记。他在党建工作中提出“五个只有”,他说:“实现宏伟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认真地抓好党建这一龙头。只有紧紧地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有效地开展党建工作,那我们再大难度的工作,都会迎刃而解;只有在党委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就有办法调动党委政府成员的聪明才智,齐心协力;只有把各个党支部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任何基层工作便都有火车头;只有把先进分子吸收纳进党内,建立一支坚强后备干部,那我们党组织就有朝气,工作就能蓬勃;只有坚持反腐倡廉,纯洁队伍,提高素质,党在群众中就有号召力凝聚力。” 黄水源书记的这番话,给我这个初涉党务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很多的启迪和帮助。我是这样理解的: 首先,经济建设是党的工作中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撇开经济工作搞所谓的纯党建,否则,党建就找不到依托,在现实生活中就没有结合点。所以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我们必须千方百计促进当地经济工作的发展,想方设法让老百姓富裕。抓好党建促经济。 其次,就是要牢牢地抓住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理论建设,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队伍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实性,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 一年多的党务工作实践,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去努力的。但要做好党务工作这篇文章,确实还有待今后工作中的进一步探索、学习和思考。相信经过辛勤的劳动,功夫是不负有心人的。 四 林强一口气讲述了这么一些他个人记忆深处难以忘却的事情。他的清纯、无邪,积极向上和对工作的热情执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个人都有自己宝贵的青春岁月。 每一代人都有属于他们的火热的年华。 听着林强讲他过去的故事,我像在听一个涉世不深的少年在歌唱。一个健康的、朝气蓬勃的生命展现在我的面前。林强所袒露的是完全正常、未被扭曲的那类心灵。我欣喜地看到他让自己的青春誓言化作了行动,近十年来,他让自己扎根在石狮这块土地,他从石狮祥芝乡政府会计干起,从小小的国土所所长,到祥芝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到现在的中共祥芝镇党委副书记,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去——他以积极的姿态,参与组织并编制石狮市祥芝镇总体规划;参与组织祥芝镇政府的招商会、洽谈会并取得很大成功;参与组织到省城福州招商引资并取得很好效应;应邀到菲律宾考察,争取华侨资金回故乡办公益事业,开创祥芝镇侨务工作新局面;组织编制祥农、伍堡等宽裕型小康新村规划通过会审并组织实施;组织祥芝镇第七次党代会并取得圆满成功…… 林强来到石狮,服务石狮这方土地一转眼就快十年了。十年的青春岁月,这对于一个人的生命而言,该是最可宝贵的。 林强十分真诚地说,他无怨无悔。 他从南安家乡出发,去到厦门集美学校学习,又来到刚建市的石狮,有幸赶上那不平凡的开拓创业,他喝石狮这个地方的水,呼吸这个地方的空气,看这个地方的海,渐渐地,在他的心灵和血肉中与石狮这方土地发生了某种神秘的联系——石狮成了林强决心奋发有为的一生的奋斗的起点,他同石狮一道走过了艰苦的创业岁月,又步入了今天的第二次创业,重铸石狮的辉煌。 在石狮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还有许许多多像林强这样的跨世纪的青年人,他们将自己宝贵的青春和火热的年华奉献给了这块不是他们自己家乡的神奇的土地,这块神奇的土地也因为有了这些赤诚青年的生命和他们无私的奉献而更加丰富,更加美丽,更加充满朝气。 青春是一首诗。 工作着是美丽的。